-
题名AZ31变形镁合金的铜夹层扩散焊连接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维翔
杜双明
刘刚
张庆安
-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8-170,173,共4页
-
文摘
选取厚度50μm的纯Cu箔作为夹层,在加热温度480℃、保温时间30min、压力10MPa、真空度1×10-2Pa条件下对AZ31B镁合金进行真空扩散焊连接,利用SEM、EDS、XRD、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方法对接头界面区域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镁与铜原子互扩散在接头处形成扩散界面区,能够实现镁合金的可靠连接。焊接接头由靠近母材一侧的扩散过渡区和中间扩散区组成,其中扩散过渡区主要是Mg(Cu,Al)固溶体基体及弥散析出的Mg17(Al,Cu)12相,中间扩散区主要由Mg2Cu、MgCu2中间相和Mg(Cu)固溶体混合而成。在焊接接头界面区域内,显微硬度值呈现台阶式递增的分布规律,其中扩散过渡区的硬度高出镁基体15~20HV,而中间扩散区的硬度高出镁基体50~60HV。
-
关键词
镁合金
Cu夹层
扩散焊
显微组织
-
Keywords
magnesium alloy
copper foil layer
diffusion bonding
microstmcture
-
分类号
TG453.9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
-
题名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 2
-
-
作者
郝玄文
郑刘根
刘梦
张维翔
陈业禹
-
机构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山环境修复与湿地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250,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108
41702176)
中煤新集集团科技项目(HK-2018-1)联合资助
-
文摘
以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为研究对象,全层刻槽采集了煤、夹矸和顶底板岩石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试分析了样品中13种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其分布特征,结合Tessier五步形态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1)与中国上陆壳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均值相比,淮南深部A组煤中B,As,Se,Mo,Cd,Pb,Hg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在A组煤中表现为富集;A组煤中B,As,Se,Cd的含量均高于淮南煤田上部B组煤、华北煤以及中国煤中的含量均值;(2)相关性分析和逐级提取实验结果表明,A组煤中微量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两者质量分数之和达到55%~98%,其中Ni,Mo,Cd,Hg,Cu,Pb和Zn主要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Mn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矿物中,V,Cr,Se,B和As主要赋存于硅铝酸盐等黏土矿物中。(3) B元素示踪物源及沉积环境结果显示,淮南煤田深部A组煤成煤环境为海相咸水沉积环境,稳定的咸水沉积环境以及受海水影响等因素导致A组煤中微量元素出现不同程度的富集。
-
关键词
A组煤
有害微量元素
含量分布
赋存形态
沉积环境
-
Keywords
the deeply-buried group A coal seam
hazardous trace elements
concentration
occurrenc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