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尼岸外海底油田发生大规模井喷燃烧事故
1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1期26-27,共2页
据报道,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州巴厘巴板市岸外的布加帕衣海底油田的新井钻探现场,于1984年10月2日在钻到1564米时发生井喷,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冲破钻管涌出海面。据10月6日统计,每天喷出的原油达四千桶,苏哈托总统为此会见了印尼国营石... 据报道,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州巴厘巴板市岸外的布加帕衣海底油田的新井钻探现场,于1984年10月2日在钻到1564米时发生井喷,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冲破钻管涌出海面。据10月6日统计,每天喷出的原油达四千桶,苏哈托总统为此会见了印尼国营石油公司主席,听取了关于阻止井喷的汇报,印尼国营石油公司已派出两艘船只喷射化合物,使涌出的石油凝结沉淀,籍以防止石油扩散造成污染。同时,美国休斯敦的雷德·阿戴尔公司亦立即派出两名专家,协助阻止井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印尼 井喷 天然气 巴厘巴板市 海底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地区的地质和油气资源
2
作者 张维德(编译) 芮荷凤(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9期3-4,共2页
早在1831年,地质学家就对南极洲作了最初的考察。二十世纪初,对沿岸露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后,才真正开始对南极洲的综合科学考察。到1984年底,赴南极考察的国家已达20个。法国石油研究院(IFP)和法... 早在1831年,地质学家就对南极洲作了最初的考察。二十世纪初,对沿岸露头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后,才真正开始对南极洲的综合科学考察。到1984年底,赴南极考察的国家已达20个。法国石油研究院(IFP)和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CNE XO)制订并投资了一项计划:根据Landsat 1号和2号卫星转播的图像研究南极的地貌、地质和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构造特征 卫星图像 南极地区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着手建造6000米级深潜艇
3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4期22-22,共1页
日本的"深海2000号"深潜艇自正式参加深海调查至今,尚不足三年,但已在日本近海进行了141次深潜调查,成果累累。然而,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深海锰结核和热液矿床等深海矿物均分布于水深2500米—6000米的深海底。近年来,美国和法... 日本的"深海2000号"深潜艇自正式参加深海调查至今,尚不足三年,但已在日本近海进行了141次深潜调查,成果累累。然而,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深海锰结核和热液矿床等深海矿物均分布于水深2500米—6000米的深海底。近年来,美国和法国为进行深海调查,已相继制造了6000米级的深潜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深海矿物 深海调查 6000米级 深潜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近海的深海调查进入高潮
4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6期14-15,共2页
为阐明海洋板块的俯冲机制、日本列岛的地震机理,以及进行测深和海底热液矿床等多目的调查,自1983年以来,日本政府除依靠国内力量外,还与法、美、德等国合作,制订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勘探调查计划,加上联合国的一些调查项目的实施,在日木... 为阐明海洋板块的俯冲机制、日本列岛的地震机理,以及进行测深和海底热液矿床等多目的调查,自1983年以来,日本政府除依靠国内力量外,还与法、美、德等国合作,制订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勘探调查计划,加上联合国的一些调查项目的实施,在日木近海展开了大规模的海底综合调查。首先是"深海2000"号深潜艇在相模湾发现了引起大洋板块俯冲的阶地构造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调查 地震机理 俯冲机制 深潜艇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研制海底采油系统的新动向
5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5期23-23,共1页
在过去,日本一直由于其周边海域内缺乏海底油田,故生产产汕装置的软件技术力量较弱。然而,其造船和钢铁技术占世界首位,拥有生产耐水压钢材等产油装置的关键部件及机械设备的尖端技术。针对近年来世界性近海油气田开采的蓬勃兴起、世界... 在过去,日本一直由于其周边海域内缺乏海底油田,故生产产汕装置的软件技术力量较弱。然而,其造船和钢铁技术占世界首位,拥有生产耐水压钢材等产油装置的关键部件及机械设备的尖端技术。针对近年来世界性近海油气田开采的蓬勃兴起、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现水深较大、储量为五千万桶左右的中小型油田,而且日本周边海域——新泻、阿贺等岸外又发现中小型油田的新形势,日本政府决定在1985年采取引进技术及独立研制同时进行的方针,争取迅速研制出世界第一流的、具有日本特色的低成本、可移动型第二代海底油田生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备 海底采油系统 日本 新技术 生产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早期开采及中小型油田的三种海底采油系统
6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5期22-23,共2页
近年来,石油开采从陆区转向海区,并有从水深300米左右转向较大水深(600米左右)的趋势。另一方面,最近新发现的油田大多为储量在五千万桶左右的中小型油田。在这一新形势下,各国都在研制简便灵活、造价低廉的第二代产油系统——可移动型... 近年来,石油开采从陆区转向海区,并有从水深300米左右转向较大水深(600米左右)的趋势。另一方面,最近新发现的油田大多为储量在五千万桶左右的中小型油田。在这一新形势下,各国都在研制简便灵活、造价低廉的第二代产油系统——可移动型浮式生产系统,以取代以往用于海底油田生产的大型钢制导管架系统。最近,英、美等国的几家大石油开发公司已研制成了三种比较简便的生产系统,可适用于海底油田的早期开采及中小型油田的开采。这三种系统是:导向塔系统,张力腿系统,及SWOPS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油田 海底采油系统 早期开采 张力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挪威相继发现大规模油、气田
7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2期23-23,共1页
继英国的北海油田之后,最近在挪威近海亦相继发现了规模超过英国北海油田的大油、气田,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挪威于1970年初,成功地进行了海底油田开发,但其开发量与英国相比微乎其微。然而,进入80年代后,新的大型油气田相继发现,... 继英国的北海油田之后,最近在挪威近海亦相继发现了规模超过英国北海油田的大油、气田,从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挪威于1970年初,成功地进行了海底油田开发,但其开发量与英国相比微乎其微。然而,进入80年代后,新的大型油气田相继发现,例在挪威中北部哈尔坦班肯的海底油田,据推测其潜在储量至少为两亿吨(按石油折算);在同一时期,于奇利哈恩地区发现了一个年产量可能为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 海底油田开发 大型油气田 北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钻井装置的主要工程地质事故原因及其对策
8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2期7-8,共2页
海洋钻井装置(以下简称平台)常见的有支撑式(又称为桩脚式)及重力型等类型。在进行钻探作业时,平台分别由支撑腿、导管架或重力基盘与海底面接触。因而,海底的基底稳定与否,平台的负载设计及接触状态等的好坏,均可直接影响钻探作业或造... 海洋钻井装置(以下简称平台)常见的有支撑式(又称为桩脚式)及重力型等类型。在进行钻探作业时,平台分别由支撑腿、导管架或重力基盘与海底面接触。因而,海底的基底稳定与否,平台的负载设计及接触状态等的好坏,均可直接影响钻探作业或造成重大事故。一般认为,平台在工程地质方面的事故起因主要有下述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式平台 导管架 支撑腿 海洋钻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软弱基底的形成和流化现象
9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12期5-8,共4页
五十年代前后,由于近海石油勘探的兴起开展了对海底基底的调查。迄今,对海底软弱基底的认识不断加深,特别是对其形成有了新的认识。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剪切强度极小,而且强度从海底面向下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一般认为,标准压实土构成的基... 五十年代前后,由于近海石油勘探的兴起开展了对海底基底的调查。迄今,对海底软弱基底的认识不断加深,特别是对其形成有了新的认识。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剪切强度极小,而且强度从海底面向下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一般认为,标准压实土构成的基底自上而下硬度逐渐增大,显示低压缩性。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以细粒沉积物(粉砂、粘土等)为主的标准压实土或未压实土都可能具有大的间隙,从而形成显示高压缩性的软弱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软弱基底 剪切强度 流化现象 标准压实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朝鲜海洋开发研究所概况
10
作者 张维德(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3期29-29,共1页
南朝鲜海洋开发研究所简称KORDI,创立于1973年10月,当时归属南朝鲜科学技术院。1976年与南朝鲜船舶技术研究所合并,1978年再度独立。1981年棣属南朝鲜高等科学技术研究所(KAIST)。自1984年11月1日以来,研究所所长一直由许亨泽担任。目前... 南朝鲜海洋开发研究所简称KORDI,创立于1973年10月,当时归属南朝鲜科学技术院。1976年与南朝鲜船舶技术研究所合并,1978年再度独立。1981年棣属南朝鲜高等科学技术研究所(KAIST)。自1984年11月1日以来,研究所所长一直由许亨泽担任。目前,该所正在建设新的研究楼,投资950万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RDI 科学技术院 南朝鲜海洋开发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