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张承地区2001—2020年植被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倩 金晓媚 +3 位作者 张绪财 殷秀兰 金爱芳 罗绪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1-891,共11页
张承地区(张家口—承德)作为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植被动态对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以MODIS-NDVI、气温降水、土地利用、地下水位埋深和实测土壤湿度数据为基础,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 张承地区(张家口—承德)作为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植被动态对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重要意义。本文以MODIS-NDVI、气温降水、土地利用、地下水位埋深和实测土壤湿度数据为基础,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张承地区2001—2020年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土地利用、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湿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NDVI年均值为波动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率空间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特点。植被显著改善地区主要分布在坝下大部分区域,占研究区85.79%的面积。降水、气温与植被指数的偏相关性较好,皆呈正相关。研究区人类活动导致用地类型发生的变化与植被变化有响应联系。区内地下水位埋深在6.2 m的地方植被长势最好。土壤湿度空间分布为坝上低、坝下高,植被指数在整体趋势上随实测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用地类型 土壤湿度 相关关系 张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绪财 金晓媚 +1 位作者 朱晓倩 张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1-468,共8页
格尔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较脆弱,植被动态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连续序列的MODIS NDVI数据,分析了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NDVI平均值总体较小,主要在0.10~0.12间波动,但呈... 格尔木河流域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较脆弱,植被动态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连续序列的MODIS NDVI数据,分析了格尔木河流域植被指数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NDVI平均值总体较小,主要在0.10~0.12间波动,但呈增大趋势。区内植被改善区分布在格尔木市东、西两侧,基本不变区为荒漠地区,植被退化区分布在北部盐湖区。区内裸土的面积逐渐减小,低覆盖率和高覆盖率植被的面积逐渐增加。研究区植被生长与气象、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埋深都有关系。气温与植被指数相关关系较好,相关系数为0.822,而降水对植被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植被指数与表观热惯量是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9。区内植被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0~12 m,在水位埋深约为6.5 m的地方,植被长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率 MODIS NDVI 表观热惯量 地下水位埋深 格尔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蒸散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晓倩 金晓媚 +1 位作者 张绪财 张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64,共10页
格尔木河流域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为格尔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蒸散发是干旱内陆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准确估算研究区长时间序列的蒸散量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 格尔木河流域干旱少雨,蒸发强烈,为格尔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蒸散发是干旱内陆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准确估算研究区长时间序列的蒸散量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研究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蒸散量估算方法难以获取大尺度时空范围参数且估算结果误差较大。文章以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为研究区,应用连续序列的MODIS数据及GLDAS气象数据基于SEBS模型估算格尔木河流域山前平原区蒸散量,利用线性回归法及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分析其连续时间序列内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蒸散量从2001到2016年总体呈增长趋势,盐沼平原及山前戈壁砾质平原大部分地区蒸散量变化在16年间呈稳定不变状态,盐湖区和绿洲平原呈显著增长趋势。研究区16年间不同地貌蒸散量夏季增减幅度均远大于其他三季,冬季变化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SEBS模型 线性回归 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 山前平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京 金晓媚 +1 位作者 张绪财 朱晓倩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3,91,共9页
土壤湿度是表征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相对变量,是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和纽带。研究土壤湿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ODI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ATI)法反演了格尔木河流域土壤... 土壤湿度是表征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相对变量,是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循环系统的核心和纽带。研究土壤湿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MODIS数据,应用表观热惯量(ATI)法反演了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了趋势检验分析,利用CLDAS数据和野外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对遥感反演结果进行了检验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6年格尔木河流域土壤湿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通过Mann-Kendall检验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发生突变,上升趋势明显。通过对流域不同用地类型的解译,北部盐池平均ATI值最高为0.088;中部及南部大面积裸土平均ATI值最低为0.028;自然植被与耕、林地平均ATI值分别为0.034和0.033。遥感反演土壤湿度结果与CLDAS数据和野外实测土壤含水量数据的相关性分别为0.85和0.59,相关性较高,说明遥感反演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蒸发、植被有良好的响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MODIS 表观热惯量 MANN-KENDALL 格尔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甘海洪 金晓媚 +1 位作者 张绪财 朱晓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5-674,共10页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南部,是中国三大主要河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评估地下水蒸散量对该地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量评价有重要作用,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南部,是中国三大主要河流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评估地下水蒸散量对该地区水循环和水资源量评价有重要作用,对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一定意义。基于中等分辨率的MODIS数据,利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对三江源地区2001—2017年的区域蒸散量进行估算,并采用Sen+Mann-Kendall法分析其连续时间序列内的时空变化趋势,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蒸散量从2001年到2017年总体呈增长趋势;三个源区多年年平均蒸散量值表现为澜沧江源>黄河源>长江源的变化规律;三江源区超过62.62%的地区蒸散量变化呈显著增长趋势,轻微显著增长地区占28.03%,显著减小地区占比极少;蒸散量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与气温、降水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其确定系数分别为0.80、0.89;蒸散量与植被指数及土壤湿度也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地表能量平衡系统 MODIS Sen+Mann-Kendall 三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张承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马靖宣 金晓媚 +2 位作者 张绪财 殷秀兰 金爱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64,共11页
水源涵养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对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的生态系统及用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改进以往研究中对地形及土壤渗透性等考虑不足、对数据空间异质性分析不充分等问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 水源涵养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对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的生态系统及用水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改进以往研究中对地形及土壤渗透性等考虑不足、对数据空间异质性分析不充分等问题,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使用多种高精度的遥感、再分析数据等产品,对2001—2020年张承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化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研究发现,2001—2020年张承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空间分布上呈现坝下高坝上低的特点,各年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时间变化上,20年间水源涵养深度以-0.08 mm/a的平均速率呈下降波动趋势。结合Sen+Mann-Kendall分析发现区内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趋势以“基本不变”、“轻微增长”、“轻微降低”三者为主,总占比近98%。区内降水量对水源涵养功能具有很强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气温对水源涵养功能在部分地区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植被与水源涵养功能的关系相对复杂。张承地区2020年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水源涵养深度达28.64 mm,总量而言,草地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最大,水源涵养量达1.12×10^(9)m^(3)。20年间变化中,耕地水源涵养量的降低最为明显,变化速率达-6.49×10^(6)m^(3)/a。上述结果说明张承地区20年间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特征主要受到降水量与植被型土地利用的控制。研究为张承地区生态建设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InVEST模型 Sen+Mann-Kendall 相关性分析 张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能量平衡模型的张承地区蒸散发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董祥旺 金晓媚 +5 位作者 张绪财 殷秀兰 金爱芳 郎捷 罗绪富 马靖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针对该地区长时间序列实际蒸散的时空变化研究较少,以张家口承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表面能量平衡模型(SEBS)结合MODIS和GLDAS数据反演了研究区2001年1月—2020年12月逐月的蒸散量,将反... 张家口承德地区是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针对该地区长时间序列实际蒸散的时空变化研究较少,以张家口承德地区为研究区,基于表面能量平衡模型(SEBS)结合MODIS和GLDAS数据反演了研究区2001年1月—2020年12月逐月的蒸散量,将反演结果与MOD16A2数据在趋势上进行了对比,并用2021年7月的野外实测数据在像元尺度上对其进行验证,利用Sen+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方法对其时空趋势变化进行了分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模型蒸散量反演结果与MOD16A2数据在月尺度上相关性良好,与野外实测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15%,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区的年蒸散量在20 a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最大值为2013年的545 mm,最小值为2002年的348 mm,且承德地区的蒸散量明显高于张家口地区;20 a间研究区75.41%的区域蒸散量基本稳定不变,5.13%的区域蒸散量增加,1.11%的区域蒸散量显著降低,18.35%的区域蒸散量轻微降低;气温、植被对蒸散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不同土地用地类型下蒸散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林地>水体>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BS模型 蒸散发 Sen+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 张家口承德地区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贺宏静 金晓媚 +2 位作者 郝明 郎捷 张绪财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74,共15页
【目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内农业、油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蒸散量对于该区域的生态水文变化趋势研究有着指示意义。【方法】基于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对SEBS模... 【目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内农业、油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蒸散量对于该区域的生态水文变化趋势研究有着指示意义。【方法】基于MODIS数据和GLDAS数据,对SEBS模型进行改进,利用其估算塔里木盆地2001—2020年蒸散量,采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对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2001—2020年蒸散量呈增长趋势,多年年均蒸散量为406.31 mm;空间上蒸散量由西北向东南减少,周缘绿洲蒸散量明显高于沙漠区域;气温和风速与蒸散量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96、-0.457,农业用地面积和未利用类型用地面积与蒸散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9。【结论】塔里木盆地蒸散量20 a间整体上升,与气象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相关,空间上沙漠与绿洲区域蒸散量相差较大;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以及种植结构变化对蒸散量增加影响较大,将种植数据与蒸散量数据结合可为该区域水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SEBS 塔里木盆地 MODIS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