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城市异化与城市美的思索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2004年第10期17-21,共5页
-
文摘
推究城市异化的根由,源于物的目的遮蔽了人的目的,人性屈从于物欲。人的目的应是城市建设第一重要的目的,最符合于城市的本质。城市景观美、人居生态美、民俗风情美、人文人情美等城市美的构成要素都应体现“人”这一核心。
-
关键词
城市异化
生活环境
精神需求
物欲
人性
城市美
-
Keywords
city-alienation
matter-purpose
human-purpose
city-beauty
-
分类号
C912.81
[经济管理]
-
-
题名恐怖谷理论及其对于数码影像艺术角色设计的意义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201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码艺术潜学科群研究"(批准号:13BA008)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了"恐怖谷理论",它推测,机器人及其他类人仿真物的外观和动作越逼真,人们对其亲和度也会越高,当逼真性到达一个较高的临界点,亲和度会陡然下降直至最低点。近几年,恐怖谷理论成为西方新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支持这一理论的合理性。恐怖谷理论对于数码影像艺术角色设计有显著的指导意义。设计者应该注意规避和利用恐怖谷效应,既要防止跌入恐怖谷,又要利用恐怖谷曲线去追求特定的角色虚拟效果。
-
关键词
恐怖谷理论
数码影像艺术
角色设计
规避与利用
-
Keywords
uncanny valley theory
digital video arts
role design
evasion and utilization
-
分类号
TP24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题名北京与《定军山》:城市文化地理与中国电影之诞生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艺苑》
2018年第2期82-88,共7页
-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机”研究》(立项编号:15XSH014)
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田野调查基金项目《我国城市电影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路径》(立项编号:2015GF008)阶段成果
-
文摘
中国电影虽已诞生110周年有余,但仍有人对"戏曲电影《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中国电影诞生于北京"等结论提出质疑。其实,《定军山》的诞生,取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的结合。早期电影本土化的一般规律是开化启蒙——觉醒图强——与传统结缘——本土电影诞生,这是必然性因素。加上北京特殊的历史境遇、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前门一带独特的人文地理等偶然性因素,共同导致了北京先于上海和国内其它城市制作出本土电影。
-
关键词
北京
《定军山》
城市文化地理
中国电影诞生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因城而变:电影历史的“城市性”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0,160,共7页
-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机"研究>(立项编号:15XSH014)阶段成果
-
文摘
电影历史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主要涉及电影历史中撇不开的城市作用、城市影响和城影关系等方面。在城史与影史关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窥见,城市境遇深刻影响着电影命运,城市的人文地理、历史事件尤其鲜明地影响了相关城市电影历史的形成和走向。重视电影历史的"城市性",这是"重写电影史"崭新而应有的视角,它对于电影史研究的"空间转向"意义非凡。
-
关键词
因城而变
电影史
城市性
-
分类号
J909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从碧水丹山到禅茶一味:论武夷茶种植文化的内核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艺苑》
2015年第2期74-78,共5页
-
基金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研究(批准号:12XMZ057)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悠久的茶史积淀了武夷茶种植的文化内核,这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碧水丹山与茶树的牵手造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武夷茶文化。第二,因为万里茶路始自武夷山下梅村,武夷山茶作为起点之茶被赋予至高品质、神圣光环和至尊地位。同时,万里茶路的兴起促进了武夷茶种植规模的扩大。第三,因为武夷茶的卓越名声,因为万里茶路、丝绸之路等贸易方式的影响,也因为饮茶习俗在异域的普及和盛行,武夷茶开始了向全世界跨境种植的征程,成为世界茶文化传播的重要祖源。第四,武夷茶种植与儒释道文化互动密切,这又昭示了武夷茶文化发展的种种可能。
-
关键词
武夷茶
种植文化
内核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新媒体时代大学写作人才培育的创新模式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7年第9期116-118,共3页
-
基金
2015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新媒体时代写作人才培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2015JGA335)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新媒体时代,大学写作教学面临种种危机。改革者不得不积极探索写作人才培育的创新模式,以转危为机。这种创新模式应该构成一个从理念到行动的系统,应该覆盖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应该融合新旧媒体。应该传承传统写作教学之长,利用新媒体写作之新。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动力激发为前提,以互动教学为手段,以校内外环境整合为辅助。
-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大学写作人才培育
创新模式
-
分类号
H193.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态度、技巧、经验:领导面对媒体要考虑的关键词
- 7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5-26,共2页
-
文摘
在这样一个媒体为王的信息时代,“领导该不该重视媒体”已经不需要再讨论,需要冷静思考和科学总结的是“领导该如何面对媒体”这个问题。但一些行政官员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又似乎理不清头绪。笔者以为,面对媒体,领导首先要考虑三个关键词:态度、技巧和经验。
-
关键词
关键词
媒体
领导
态度
技巧
经验
信息时代
科学总结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影视传媒对当下文学的“聚变”效应
- 8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8,共2页
-
文摘
当下文学因多元传媒格局中影视等强势传媒的主宰而发生向强势传媒聚合、靠拢的鲜明变化。这一变化可称之为影视等强势传媒对当下文学的"聚变"效应。具体说来,这一"聚"变效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传统的纸媒文学从整体上向影视传媒看齐,汲取影视传媒的某些优点做出适时适当的改变;二是当下文学的作家、作品、读者等要素向影视传媒靠拢,借鉴影视传媒的某些长处做出适应性的变化与革新。
-
关键词
影视传媒
文学创作
“聚变”效应
-
分类号
J90-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茶神、茶祖和茶心:武夷茶种植文化地位论
- 9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艺苑》
2014年第6期73-75,共3页
-
文摘
武夷茶种植在中国茶文化格局中具有源发意义和基地意义,在世界茶文化格局中具有祖源意义和中心意义。丰富的历史文化奠定了武夷茶种植之当下地位,这一地位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大红袍的茶神地位;桐木村的茶祖地位;武夷山的茶心地位。
-
关键词
茶神
茶祖
茶心
武夷茶
文化地位
-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中国幻想类电影如何建构文化自信
- 10
-
-
作者
张经武
王雯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14,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比较视野下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与美学研究”(批准号:21ZD16)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幻想类电影建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元素,以多元艺术美学、独特意象美学、传统意识美学凝聚民族意识,询唤身份认知,彰显中国式电影美学;其次需要大力融合现代元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国幻想类电影在形式、叙事、产业、话语表达等维度的现代化;再次需要积极强调人文元素,强调电影共同体美学“尚同”之要义,跨越圈层、空间和时间的鸿沟,“存异”同时“崇和”,追求“共美”理想;最后需要辩证借鉴外来元素,以本土视角,应对时代浪潮。以辩证态度,拥抱外来文化;以广阔思路,重构中国未来,促进世界交流与文明互鉴。
-
关键词
中国幻想类电影
文化自信
中国电影现代化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只此青绿》:中华文化景观的身体意绘
- 11
-
-
作者
周泽民
张经武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长江文艺评论》
2024年第6期42-45,共4页
-
文摘
以电影串连中国传统国画与舞蹈,创新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传播路径,《只此青绿》在2024年国庆档点燃了一场媒介融合的视听盛宴。本片以追溯中国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为蓝底,试图在光影想象中靠近并还原天才画家王希孟的创作心路。在感叹天妒英才的历史遗憾中,影片带领观众穿越千古时空,切身目睹名作《千里江山图》的创作场景,进一步昭示历史洪流中传世名作与无名劳动者的契合关系。影片在探游历史的影像叙事中,衔接了中国传统古典舞蹈的神韵,以舞者身体作为笔触讲述生动故事,传递丰满情绪,表达深刻内涵,完成了舞剧与电影媒介的无缝融合,开创影像表意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
-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文化景观
天妒英才
传统文化遗产
视听盛宴
古典舞蹈
传播路径
王希孟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拼盘电影”的共同体美学——以“国庆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14
- 12
-
-
作者
张经武
范晨琦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5期71-84,共14页
-
基金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比较视野下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与美学研究”(批准号:21ZD1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拼盘电影”是以“同主题短片合集”为鲜明特征的电影亚类型,近年来在我国迎来发展高潮。“共同体美学”是强调协作、共情和共美的本土电影理论,它注重在电影文本内外建构不同维度的共同体,求得多元主体的共赢效果。共同体美学可视作拼盘电影美学特征的一种概括,具体体现为侧重于文本外部的共同体类型书写和文本内部的共同体叙事模式。以“国庆三部曲”为例,文本外部形式的共同体类型书写主要涉及协同式的群体创作、分段式的结构创作、命题式的任务创作和多类型元素融合创作;文本内部的共同体叙事模式主要表现为国族共同体叙事、地缘共同体叙事、血缘共同体叙事和情感共同体叙事。
-
关键词
拼盘电影
共同体美学
国庆三部曲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
《我和我的父辈》
电影评论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银幕城市”的空间美学
被引量:10
- 13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
出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机’研究”(15XSH014)
-
文摘
电影向城而生,依城而长,城市深刻影响整个电影文化和产业系统。银幕空间一直在积极为呈现城市空间服务。“银幕城市”的空间美学分三种:“套娃空间”与“反套娃空间”;“第三空间”抑或“第四空间”;“乌托邦空间”“敌托邦空间”和“异托邦空间”。这三种概括分别着眼于电影与城市互动关系、电影与现实多元关联、电影与社会意识表现维度。我们应该积极利用“银幕城市”的空间美学规律,更好发展电影文化产业。
-
关键词
电影
银幕城市
空间美学
-
Keywords
film
screen city
space aesthetics
-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电影共同体美学与中小成本电影发展
被引量:6
- 14
-
-
作者
张经武
赵婷婷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22-29,共8页
-
文摘
"头大身细"问题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结构性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应该以电影共同体美学作为方法论,促进中小成本影片的高质量发展。对2017年以来票房超5亿元的国产中小成本影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共同体美学就是中小成本影片得以成功的实践智慧。这一智慧集中体现在电影与观众间共同体关系的建立,即电影创作高度尊重观众之共同共通性。具体说来,在题材内容上追求"共情",应接地气、接人气,切中观众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心理;在类型实践方面追求"共乐",应坚持守正与创新,重视观众"娱乐与宣泄"的普遍性观影需求;在精神主旨上追求"共思",应契合观众的价值取向,让绝大多数观众产生共同理性认知。
-
关键词
票房两极化
共同体美学
中小成本影片
电影强国
高质量发展
-
Keywords
box office polarization
community aesthetics
low-middle budget films
strong film coun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向城而生:电影“初生传播”的城市性隐喻
被引量:5
- 15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3期107-113,共7页
-
基金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文化特色危机’研究”(15XSH014)。
-
文摘
电影向城而生,与城市互动发展,这是电影“初生传播”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电影与生俱来的城市性。对于世界而言,电影的“初生传播”涉及“电影之父”名号的盖棺论定问题。对于中国电影而言,电影的“初生传播”涉及电影初来上海时的传播和影响问题。对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管窥其中的城市性隐喻,探究城影互动的文化逻辑和产业意义。
-
关键词
初生传播
城市性隐喻
电影之父
上海
-
Keywords
Primary dissemination
Urbanity
Father of All Films
Shanghai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电影与城市双赢发展:维度、旨归与前提
被引量:5
- 16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61-72,共12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5XSH014)。
-
文摘
电影向城而生,在城而长。电影文化属于城市文化,电影产业属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电影其实具备一种“城市性”属性。电影与城市互为媒体,互相生产,互相消费,两者之间本来就具备互动、互利和互惠关系,可以双赢发展。追求电影与城市双赢发展,这是发展电影文化产业必备的实践智慧。应该从作品、文化与产业三个维度追求电影与城市双赢。还应该努力追求电影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电影一次效益与多次效益、显在效益与潜在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多重效益的共赢。为了实现双赢结果,以人为本和良性互动是重要原则。尊重市民需求、珍视城市文化、保护电影遗产、汲取典范经验是电影与城市进行良性互动实现双赢结局的四大前提条件。既重视电影票房成功,又重视以票房成功作为基础的电影长产业链的每一环节,还重视电影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充分互动,这是争取城影双赢发展的应有态度和明智举动。
-
关键词
电影与城市
双赢发展
电影的“城市性”
-
Keywords
film and city
win-win development
film’s"urbanity"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I23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福建电影”研究的价值、议题与视域
被引量:3
- 17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6-91,共6页
-
文摘
“福建电影”研究服务于“电影强国”“电影强省”等战略需要,服务于闽台融合发展战略需要,服务于国家和福建电影产业发展形势需要,具备独特的文化地理价值。“福建电影”研究的议题涉及历史研究、现实研究、未来研究、地域特色研究、文化资源研究等主要方面。“福建电影”研究的视域,涉及全球、中国和东南等文化地理视域,文本分析、田野调查和数字人文等方法论视域,“中国电影学派”“电影工业美学”“电影共同体美学”“电影的‘城市性’理论”等本土前沿理论视域。
-
关键词
福建电影
区域电影
地方电影
电影地缘文化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电影的地域性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张经武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
广西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20-120,共1页
-
文摘
电影是在时间线段上演绎空间的艺术,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空间”对于电影学术研究而言,是必然会涉及的重要维度。近年来,偏重于空间维度的电影学研究尤其体现于“电影与城市研究”“小国电影研究”“地域电影研究”等领域。相关研究者甚众,相关研究成果甚多,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空间转向”。这一转向的意义在于,“空间”对于电影的意义获得了提升或重写,过于依赖“时间”维度的电影学研究被弱化和纠偏。
-
关键词
电影学研究
空间转向
学术研究
空间维度
地域性
研究成果
时空综合
重要维度
-
分类号
J90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聚光灯·新时代电影高质量发展
- 19
-
-
作者
黄鸣奋
张经武
-
机构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第1期4-4,共1页
-
文摘
主持人语:要实现我国由电影生产大国向电影生产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关键。从战略上看,电影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要求;从策略上看,电影高质量发展应当将精品为本、产业整合与技术赋能作为关键;从标准上看,虽然各界各有诉求,但应当通过协商对话就评价体系形成共识;从路径上看,应当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多样化的探索;从践行看,应当顺应信息革命的深入,在全媒体视阈下实现生产运营机制的创新。上述观点见于本栏目的五篇文章中,他们以其敏锐的感觉捕捉时代机遇,以其热情的话语为繁荣我国电影鼓与呼,以其理性的思索为实现电影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他们风华正茂,不仅在学术上将电影高质量发展当成课题,而且在学业上追求电影研究的高质量发展。产学研密切协作,历来为振兴电影所必需,如今更显示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有更多的对话和交流。
-
关键词
协商对话
产业整合
聚光灯
产学研
时代机遇
运营机制
百家争鸣
评价体系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新主流短视频的共同体美学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张经武
王甜甜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出处
《艺苑》
2022年第4期14-19,共6页
-
基金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比较视野下中国科幻电影工业与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1ZD1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目前,许多主旋律短视频还没能摆脱传统媒体艺术的制作惯性和传播逻辑,没能从根本上适应短视频这一新艺术和新媒体。“新主流短视频”即是按照短视频美学进行创作和传播的短视频,这一美学可以概括为“共同体美学”,即以平民视角、庄谐并重、以小见大等技巧去进行短视频的“共同体叙事”,以“短而精”“短而亲”“短而小”“短而新”的创作去建构国族共同体、地缘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
-
关键词
新主流短视频
媒介融合
共同体美学
共同体叙事
-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