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的乳化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宋博
吴玉国
宋卓
崔硕
张绍川
-
机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4-678,共5页
-
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L2015306)。
-
文摘
以辽河油田某区块稠油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便于开采和输送,通过复配表面活性剂,研究其对稠油的降黏效果,选出最优降黏剂配方。采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15、月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咪唑啉。结果表明,单独使用AEO-15,质量分数为0.5%时稠油乳状液黏度最低,降黏率达到76.6%,将质量分数为1%的咪唑啉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质量分数为0.5%的AEO-15乳化剂溶液按1∶1体积比复配,降黏效果最佳,可使降黏率达到92.7%,将质量分数为0.6%的无机碱碳酸钠溶液按体积比1∶1∶1复配到其中,可使稠油获得更优的降黏效果,降黏率高达95.0%,此外,聚合物HPAM有利于增强乳状液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Na2CO3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较好,聚合物HPAM不能降低界面张力,自身通过分子链形成空间网状结构,联结周围的油滴,活性剂附着在HPAM分子链上,不利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
关键词
稠油
表面活性剂
乳化降黏
聚合物
界面张力
-
Keywords
heavy oil
surface active agent
emulsication and viscosity reduction
polymerizate
interfacial tension
-
分类号
TQ423.9
[化学工程]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π型管的冲刷腐蚀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王彦骅
吴玉国
张绍川
张婉莹
-
机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9-26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46002)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L2015306)。
-
文摘
目的基于液固两相流体在管道流输的情况,研究π型管在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冲刷腐蚀程度。方法目前对π型管的研究尚少,因此确定模型为π型管。针对输气管道中π型管冲蚀磨损失效的问题,运用Ansys fluent软件中的DPM模型和k-ε模型,针对通入气液两相流介质时,液体中颗粒冲击π型管壁面的问题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运用控制变量(管道进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直径)的方法,观察不同参数对π型管磨损的影响情况。结果π型管存在A、B两处腐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π型管的入口流速,整体最大冲蚀率也发生明显改变,且逐渐递增。在一定范围内增加π型管内固体颗粒粒径,整体最大冲蚀率也发生明显改变,且逐渐减少。在一定范围内增加π型管的质量流量,整体最大冲蚀率也发生明显改变,且逐渐递增。结论A处的腐蚀范围大于B处的腐蚀范围。整体的最大冲蚀率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速度越大,流体的曳力越强,对腐蚀程度造成的影响越大。整体的最大冲蚀率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速度增长与最大腐蚀率近似可以看成线性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改变几组不同粒径颗粒的质量流量,观察整体最大冲蚀率与质量流量近似成线性相关,存在正相关关系。整体的最大冲蚀率随着颗粒直径的减少而逐渐减弱。颗粒直径越小,流体所携带的颗粒能力越强,造成的腐蚀程度越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参数腐蚀程度,从而预测出冲蚀最容易发生腐蚀的位置为A、B两个弯头处。
-
关键词
型管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液固两相流
最大冲蚀率
-
Keywords
shaped tube
erosion wear
numerical simulation
liquid-solid two-phase flow
maximum erosion rate
-
分类号
TG172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