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蛋白酶原Ⅱ单抗制备及夹心ELISA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红绪 孙青芸 +7 位作者 王继创 李恒思 张怡青 董彩文 李玉林 刘旺根 景建洲 王云龙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59,共4页
制备配对胃蛋白酶原Ⅱ(PGⅡ)单抗,建立人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Ⅱ夹心ELISA检测方法。用胃蛋白酶原Ⅱ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融合,用HAT培养基进行筛选培养,间接ELISA检测阳性克隆,对阳性孔进行多次单克隆化,选出效价高、分... 制备配对胃蛋白酶原Ⅱ(PGⅡ)单抗,建立人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Ⅱ夹心ELISA检测方法。用胃蛋白酶原Ⅱ免疫Balb/c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与SP2/0融合,用HAT培养基进行筛选培养,间接ELISA检测阳性克隆,对阳性孔进行多次单克隆化,选出效价高、分泌性能稳定的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并进行纯化。进行单抗配对,建立胃蛋白酶原Ⅱ双抗体夹心检测方法。获得1D8、1C6、2H11、2E3等4株杂交瘤,经配对试验,确定1D8、2H11可作为夹心ELISA检测PGⅡ的单抗。成功制备出配对单抗,初步建立了PGⅡ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血清AFP、CEA、SF、AFU和T_3、T_4、IGF-Ⅱ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红绪 宋焱艳 +5 位作者 冯强 刘丹丹 张怡 贾孟 邢文会 胡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33-34,共2页
用DENA作诱癌剂,建立SD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自诱癌之日起,分别于14、28、56、77 d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甲状腺激素(T3、T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用速率法检测血清α-L... 用DENA作诱癌剂,建立SD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自诱癌之日起,分别于14、28、56、77 d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甲状腺激素(T3、T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用速率法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结果显示,在大鼠肝癌变进程中,其血清AFP、CEA和S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在所有的大鼠中均未检测到AFU;T3在14 d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急剧下降,28、56、7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4在28 d达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后开始下降,但在56 d仍高于对照组(P<0.01),77 d低于对照组(P<0.01);在诱癌过程中IGF-Ⅱ均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T3、T4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IGF-Ⅱ作为肝癌前病变的警示信号可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癌前病变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铁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猕猴盆骨的性别逐步判别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晓进 张红绪 +1 位作者 雷梦云 翟鹏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5-588,共4页
目的 :探讨盆骨有关变量在性差判别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4例 (♀ 1 5 ,♂ 9)成年太行山猕猴盆骨 1 5项变量时行测量 ,进行单变量性别判别分析和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结果 :有 6项变量性别间差异显著。选择盆骨有关变量建立的性别判别... 目的 :探讨盆骨有关变量在性差判别中的作用。方法 :对 2 4例 (♀ 1 5 ,♂ 9)成年太行山猕猴盆骨 1 5项变量时行测量 ,进行单变量性别判别分析和多变量逐步判别分析。结果 :有 6项变量性别间差异显著。选择盆骨有关变量建立的性别判别函数式 ,正确判别率为 87.5 %~ 1 0 0 .0 0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猕猴 盆骨 性别 判别分析 性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癌变进程中ACP、ALP活性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卢萍 刘丹丹 张红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SD大鼠肝癌变进程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用1%DENA水溶液灌胃诱发肝癌,每周1次,分别于第14、28、56、77、105、112天各处死10只大鼠,取其肝脏作病理切片,并用同工酶电泳法检测ACP、ALP活... 目的观察SD大鼠肝癌变进程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用1%DENA水溶液灌胃诱发肝癌,每周1次,分别于第14、28、56、77、105、112天各处死10只大鼠,取其肝脏作病理切片,并用同工酶电泳法检测ACP、ALP活性。结果第14天开始,ACP、ALP活性随诱癌时间延长和肿瘤的发生发展逐渐升高,第77天最高,其后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在SD大鼠肝癌变进程中,ACP、ALP活性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癌模型 碱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猕猴胃窦粘膜肠嗜铬细胞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顺利 张红绪 +2 位作者 千卫星 郭玫 包月昭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以Grimelius嗜银法显示太行山猕猴鲁窦部肠嗜铬细胞.并用Weibel体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从胃大弯、胃侧壁至胃小弯,细胞的密度依次减小;大多数肠嗜铬细胞分布在粘膜深段,而粘膜浅段细胞密度极低.一些细胞的嗜银颗粒释放到腺... 以Grimelius嗜银法显示太行山猕猴鲁窦部肠嗜铬细胞.并用Weibel体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从胃大弯、胃侧壁至胃小弯,细胞的密度依次减小;大多数肠嗜铬细胞分布在粘膜深段,而粘膜浅段细胞密度极低.一些细胞的嗜银颗粒释放到腺腔面,有时见细胞伸出细长突起伸至其它种类细胞.提示肠嗜铬细胞在胃窦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可能有外分泌或旁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嗜铬细胞 胃窦 猕猴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