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2011年病毒性脑炎暴发病原Echo30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秀惠 严延生 +6 位作者 翁育伟 何爱华 张红榕 陈炜 许江阳 林其财 周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1年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特点及福建省近10年Echo30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法获得病毒株,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或RT-PCR序列分析鉴定Echo30血清型,提取病毒RNA核酸,逆转录为cD-NA,分段扩增VP1基因序列全长,测... 目的了解福建省2011年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特点及福建省近10年Echo30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法获得病毒株,微量血清中和试验或RT-PCR序列分析鉴定Echo30血清型,提取病毒RNA核酸,逆转录为cD-NA,分段扩增VP1基因序列全长,测定并分析扩增产物的序列。结果 2011年4月1日-6月2日,从福建省4个县(市)区病毒性脑炎病例标本中分离的病毒经鉴定均为Echo30;VP1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泉州市安溪和德化两地流行株高度同源(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同福安和厦门流行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5%和100%)核苷酸差异约9%,3个位点氨基酸出现了变异。近10年福建省Echo30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显示,2011年泉州流行株并非由2005年当地流行株进化而来,而与2008年河南省分离株(HQ625646-Henan/04/2008)同源性最高;近10年福建省Echo30存在多基因型、多谱系的同时传播,并在2006年发现了两株第III新基因型病毒。结论造成2011年福建省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为Echo30,且至少存在两条不同传播链病毒同时流行。Echo30福建株呈多基因型、多谱系分布流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ECHO30 VP1基因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秀惠 严延生 +5 位作者 何爱华 周勇 张红榕 潘伟毅 许江阳 林其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enterovrius 71,EV71)的感染性克隆,为研究EV71毒力基因及新型疫苗设计等建立一个技术平台。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出EV71FJ08149株全基因组,通过TA克隆组装进TOPO-XL-PCR载体中,获得全长cDNA克隆pFJ08149T5和pFJ0814... 目的构建肠道病毒71(enterovrius 71,EV71)的感染性克隆,为研究EV71毒力基因及新型疫苗设计等建立一个技术平台。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出EV71FJ08149株全基因组,通过TA克隆组装进TOPO-XL-PCR载体中,获得全长cDNA克隆pFJ08149T5和pFJ08149T25。应用T7聚合酶系统在体外将线性化后全长cDNA克隆转录出RNA并转染RD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RT-PCR、序列测定及免疫电镜等对拯救病毒进行鉴定。结果 RNA转染后72h观察到典型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拯救病毒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检测鉴定为EV71型,表明已成功构建了EV71感染性克隆。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出具有感染性的EV71全长cDNA克隆,为深入研究EV71的致病机制等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感染性克隆 病毒拯救 体外转录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EV71感染情况及病毒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秀惠 蔡少健 +4 位作者 张红榕 何爱华 吴瑞红 林志强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9-683,687,共6页
目的分析近10年来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EV71感染情况及病毒变异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AFP病例中EV71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分析EV71病毒VP1区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阐析病毒变异特征与趋势。结果根据E... 目的分析近10年来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EV71感染情况及病毒变异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AFP病例中EV71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分析EV71病毒VP1区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阐析病毒变异特征与趋势。结果根据EV71分离阳性数及AFP病例报告率推算,2003-2012年6月福建省15岁以下儿童EV71相关AFP病例平均发病率为2.24/1 000万,2008年以来呈上升趋势。AFP病例或其健康接触者分离的EV71病毒散在分布于9个设区市,以5-6月份多发,76.0%(19/25)为3岁以下儿童,男童为女童1.5倍。90.91%(20/22)的病例在麻痹前有发热,以单侧肢体麻痹(63.6%,14/22)为主,5例麻痹前有典型的手足口病表现,发病60d随访时2例仍残留麻痹。25例病毒株均属于C4基因型,除2003年分离毒株为C4b亚型外,其余均属于C4a亚型,2009-2011年病毒株间同源性高,与2008年安徽阜阳的代表株间同源性也较高,可能具有同一来源,并呈流行态势。结论利用完善的AFP监测系统,分析EV71相关AFP病例发病情况及分离株病毒的特征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EV71流行强度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肠道病毒71型(EV71) 流行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