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笑菡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5,共6页
伴随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已成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2703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深入探究... 伴随数字技术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资源高效流动,已成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3年我国2703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采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和财政支持力度较高地区的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溢出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赋能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间接驱动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县域城乡高质量融合 产业结构升级 科技创新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的农村社会发展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笑菡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16-119,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小城镇战略到新农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农民以及资本之间的关系是长期被关注的话题。在当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要求下,农村在开展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完善传统的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小城镇战略到新农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农民以及资本之间的关系是长期被关注的话题。在当前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要求下,农村在开展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完善传统的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发展路径的创新,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应当完善当前农村社会发展体系,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农村服务水平,为农村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农村 农民 社会建设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疏化视域下农村自组织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笑菡 钟夏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发挥村民主体性与能动性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然而,过疏化的乡村因社会联结减弱而面临村民组织化程度降低的困境。在过疏化的乡村社会实现农村自组织的建构需以村民共同利益为动力,以基层党组织引领为引力,并以现代组织管理... 发挥村民主体性与能动性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然而,过疏化的乡村因社会联结减弱而面临村民组织化程度降低的困境。在过疏化的乡村社会实现农村自组织的建构需以村民共同利益为动力,以基层党组织引领为引力,并以现代组织管理技术为助力,在“动力、引力、助力”的合力作用下充分将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进农村自组织赋能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依靠农村自组织整合乡村各种社会资源、再造新乡土公共性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从而使乡土社会真正实现由“地域振兴”到“乡村振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自组织 过疏化 乡村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