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笑培 常晓 +2 位作者 杨慎骄 王和洲 周新国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充分发挥秸秆覆盖与适宜灌溉对作物增产及土壤固碳减排的各自优势及二者协同效应,建立减排增产节水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方法】以豫东地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方式(秸秆覆盖(S)和无覆盖(N))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 【目的】充分发挥秸秆覆盖与适宜灌溉对作物增产及土壤固碳减排的各自优势及二者协同效应,建立减排增产节水的高效农田管理模式。【方法】以豫东地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方式(秸秆覆盖(S)和无覆盖(N))和灌水控制下限(田间持水率(FC)的50%(W1)、60%(W2)、70%(W3)、80%(W4))两因素试验,系统研究水分及秸秆覆盖对土壤碳排放总量、土壤微生物异氧呼吸碳释放量和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影响。【结果】秸秆覆盖和灌水增加了土壤呼吸、农田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和土壤微生物异氧呼吸碳释放量,其中SW4处理均最高,与SW3、NW4处理差异不显著。SW3处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和碳排放效率均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高3.99%~245.74%和2.35%~138.80%。与SW4处理相比,SW3处理在节约灌水的前提下,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提高2.99%,碳排放效率提高2.35%。【结论】综合考虑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排放效率,SW3处理(灌水控制下限为70%FC+秸秆覆盖)可以作为节水、减排、增产的农田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土壤水分 夏玉米 土壤呼吸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水氮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笑培 王和洲 +3 位作者 周新国 杨慎骄 陈金平 刘安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6,共8页
【目的】探索黄淮地区冬小麦适宜水氮管理模式。【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90 mm (W1)、60 mm (W2)、0 mm (W3))和施氮量(300 kg/hm2(N1)、225 kg/hm2(N2)、150 kg/hm2(N3))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 【目的】探索黄淮地区冬小麦适宜水氮管理模式。【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量(90 mm (W1)、60 mm (W2)、0 mm (W3))和施氮量(300 kg/hm2(N1)、225 kg/hm2(N2)、150 kg/hm2(N3))对冬小麦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量从0增加到90 mm,冬小麦耗水量增加了67~106 mm,降水和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降低;随施氮量增加,冬小麦耗水量和土壤供水占耗水量的比例增加,降水所占比例降低。相同灌水条件下,灌水量和降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从150 kg/hm2增加到300 kg/hm2,土壤贮水量消耗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从1.6%~4.9%增加到8.3%~9.9%。拔节期灌水、追施氮肥提高了拔节—开花期、开花—成熟期阶段耗水量和平均日耗水强度;与W3N3处理相比,随灌水和施氮量的增加,拔节—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了7.4%~63.5%;增加灌水量降低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降水利用效率。在W1条件下,N1、N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N3提高了18.18%~22.98%、24.66%~26.32%和24.68%~26.32%;在W2、W3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土壤水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渐减小。【结论】在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拔节期灌水90 mm、施氮225 kg/hm2和拔节期灌水60 mm、施氮300 kg/hm2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兼优的灌溉施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 氮肥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豫东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笑培 周新国 +4 位作者 王静丽 樊向阳 黄仲冬 杨慎骄 王和洲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9,共7页
豫东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恰逢雨季,季节性强降水经常导致农田积水,使玉米生长受到涝渍灾害威胁,为探索当地夏玉米的适宜栽培管理模式,试验设置播前翻耕、深松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并以当地种植习惯的免耕贴茬播种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重... 豫东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恰逢雨季,季节性强降水经常导致农田积水,使玉米生长受到涝渍灾害威胁,为探索当地夏玉米的适宜栽培管理模式,试验设置播前翻耕、深松和旋耕3种耕作处理,并以当地种植习惯的免耕贴茬播种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夏玉米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贴茬播种处理相比,翻耕和深松处理均能在强降雨后有效降低表层土壤含水率,增加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的株高和叶面积;翻耕和深松处理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6.55%和19.67%;翻耕和深松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5.37%和9.69%,旋耕处理降低了3.45%。综合考虑夏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翻耕和深松措施是适宜于豫东地区夏玉米高产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水分 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笑培 杨改河 +1 位作者 任广鑫 冯永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68,共5页
利用退耕区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为试点,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不同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先增加后逐渐下降;pH降低,降幅为1.47%-5.52%;土壤有机质、全氮逐渐增加,增幅分别为9.7... 利用退耕区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为试点,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不同恢复类型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先增加后逐渐下降;pH降低,降幅为1.47%-5.52%;土壤有机质、全氮逐渐增加,增幅分别为9.76%-71.54%、17.39%-62.32%;全磷含量除30 a刺槐比对照增加了12.92%外,其它植被类型均低于对照;速效养分略有增加,趋势不明显;酶活性逐渐增强,尿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增幅分别为39%-229%、34%-96%、25%-149%、74%-250%。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种酶活性与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显著相关。因此,实施退耕还林植被恢复有利于土壤理化性状改善,酶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理化性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水氮处理对冬小麦植株生长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笑培 周新国 +3 位作者 王和洲 杨慎骄 陈金平 刘安能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4-70,共7页
【目的】探索黄淮地区冬小麦适宜水氮管理模式。【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基施氮肥(纯N)150 kg/hm2条件下,拔节期不同灌水0 mm(W1)、60 mm(W2)、90 mm(W3)和追氮0 kg/hm2(N1)、75 kg/hm2(N2)、150 kg/hm2(N3)对冬小麦生长状况、... 【目的】探索黄淮地区冬小麦适宜水氮管理模式。【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基施氮肥(纯N)150 kg/hm2条件下,拔节期不同灌水0 mm(W1)、60 mm(W2)、90 mm(W3)和追氮0 kg/hm2(N1)、75 kg/hm2(N2)、150 kg/hm2(N3)对冬小麦生长状况、产量构成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增加灌溉和施氮量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追氮量超过75 kg/hm2对小麦的生长性状、产量、氮素吸收量增加效果不显著,尤其是在W3处理下。千粒质量与籽粒产量极显著负相关,LAI、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穗粒数、成穗数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增加灌水量,氮肥生产效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加,WUE降低;增加追氮量,氮肥生产效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降低,WUE增加。W3N2显著提高了产量和籽粒吸氮量,分别比其他处理增加了1.33%~65.92%和4.63%~59.25%,从而显著提高了氮肥生产效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结论】综合考虑作物生长性状、产量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W3N2是最佳的水氮管理模式,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同时消耗较少的氮肥,增加氮肥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水 氮肥 氮肥吸收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下限与底肥施用对温室番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晓森 常晓 +4 位作者 孟兆江 张莹莹 张笑培 杨慎骄 吕谋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0,共6页
采用温室内桶栽土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与底肥施用对番茄复水前后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其干物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灌水下限越低,复水后光合速率增加越多,显示出良好的补偿生长效应;同一灌水下限条件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 采用温室内桶栽土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与底肥施用对番茄复水前后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其干物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灌水下限越低,复水后光合速率增加越多,显示出良好的补偿生长效应;同一灌水下限条件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均出现在高肥处理,复水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复水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高水中肥处理最高,单株果实数以低水高肥处理最多,单果质量与果实平均直径以高水高肥处理最大;高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蛋白质量较高,中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可溶性糖量较高,低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可滴定酸与Vc量较高;番茄根、茎、叶干物质最大值均出现在高灌水下限处理中,而最小值均在低水低肥处理,当番茄根冠比为0.15时产量最高。高水中肥条件下番茄产量最高,中低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品质最优,通过复合肥施用和分生育期不同灌水下限运筹可以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土壤水分 底肥 产量 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措施下夏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4
7
作者 强小嫚 孙景生 +1 位作者 樊向阳 张笑培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河南商丘地区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留茬+秸秆覆盖"及灭茬不覆盖措施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前期,秸秆覆盖、"留茬+秸秆覆盖"能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及减...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河南商丘地区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留茬+秸秆覆盖"及灭茬不覆盖措施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生育前期,秸秆覆盖、"留茬+秸秆覆盖"能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及减少土壤棵间蒸发量。"留茬+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集雨保水效果,对深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全生育期内,"留茬+秸秆覆盖"处理下耗水量最小,仅为305.9m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7.7%、16.9%;秸秆覆盖处理下耗水量为320.6mm,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提高5%、8.7%。河南商丘地区种植夏玉米以"留茬+秸秆覆盖"措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覆盖措施 水分动态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