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千枚岩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启志 张立舟 +2 位作者 朱海明 周成涛 陈林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7期65-71,共7页
千枚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软弱破碎,易在掌子面附近发生失稳塌方。文章采用颗粒流软件PFC模拟炭质千枚岩三轴试验,标定围岩材料的细观参数,以此构建隧址区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模拟隧道在不同开挖进尺和开挖方法下开挖支护全过... 千枚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软弱破碎,易在掌子面附近发生失稳塌方。文章采用颗粒流软件PFC模拟炭质千枚岩三轴试验,标定围岩材料的细观参数,以此构建隧址区三维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模拟隧道在不同开挖进尺和开挖方法下开挖支护全过程,分析隧道开挖后掌子面位移发展规律和开挖扰动区分布范围特征,揭示千枚岩隧道掌子面失稳机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开挖进尺的增大,隧道开挖扰动区范围增大;在不同开挖方法中,台阶法的开挖扰动区范围最小。相关研究可为类似软弱破碎围岩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枚岩隧道 掌子面稳定性 离散元方法 PFC 缩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料剪切力学特性的精细化离散元分析
2
作者 涂义亮 李军 +2 位作者 方忠 周成涛 张立舟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9,共8页
研究目的:土石混合料具有非均质、非均匀、非连续、显著的结构效应等特点,其物理力学性质十分复杂。为探究含石量对土石混合料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真实块石形状,提出了块石逆向重构的数字图像法,建立了土石混合料离散元数值模型... 研究目的:土石混合料具有非均质、非均匀、非连续、显著的结构效应等特点,其物理力学性质十分复杂。为探究含石量对土石混合料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真实块石形状,提出了块石逆向重构的数字图像法,建立了土石混合料离散元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6种含石量试样在4种不同法向应力下的三维离散元直剪试验。研究结论:(1)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主要经历弹性阶段、初始屈服阶段、峰值强度阶段、残余强度阶段四个阶段;(2)在剪切过程中,块石转动存在明显的“齿轮带动效应”,土颗粒运动具有明显的“绕石”现象,颗粒的运动呈明显的漩涡状;(3)力链主要沿着剪切力和法向力的夹角方向分布,随着含石量的增大,力链偏向水平剪切方向的角度越大;(4)剪切面演化主要经历微裂隙阶段、剪切面贯通阶段、剪切带扩宽阶段,剪切带宽度随含石量增加而增加,且逐渐向逆时针方向偏转;(5)土石混合料抗剪强度随含石量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拟合发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与含石量呈指数函数关系;(6)本研究成果可为土石混合料相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力学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料 剪切特性 真实块石形状 直剪试验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期地铁隧道结构病害现状检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乔宇 张立舟 +1 位作者 李志涛 高僖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6期1-3,7,共4页
地铁隧道的构造及运营环境特殊,隧道结构出现的病害较多。文章通过采用多种仪器设备对隧道进行外观检测和无损检测,得到了隧道衬砌裂缝、衬砌厚度、混凝土强度等信息。检测结果表明:隧道虽然存在裂缝、渗水和露筋等病害,但是综合影响不... 地铁隧道的构造及运营环境特殊,隧道结构出现的病害较多。文章通过采用多种仪器设备对隧道进行外观检测和无损检测,得到了隧道衬砌裂缝、衬砌厚度、混凝土强度等信息。检测结果表明:隧道虽然存在裂缝、渗水和露筋等病害,但是综合影响不大,对隧道正常运营不构成威胁;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安全等级评定,全等级评定结果为C级,不影响通道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病害检测 衬砌裂损 安全评估 渗水 露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立舟 夏毓超 杜逢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125,共4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深基坑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重叠。鉴于城市轨道交通这种极其重要的市政设施,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必须保证邻近既有隧道的安全性。以重庆市中心区域某涉轨项目的高层建筑深基坑为例,通过数...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深基坑与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重叠。鉴于城市轨道交通这种极其重要的市政设施,高层建筑物深基坑施工必须保证邻近既有隧道的安全性。以重庆市中心区域某涉轨项目的高层建筑深基坑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基坑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确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监测数据亦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深基坑开挖 既有隧道 力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深基坑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影响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舟 朱海明 +1 位作者 冯永能 杜逢彬 《城市勘测》 2017年第5期43-48,共6页
涉轨深基坑项目风险较大,基坑施工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多,常规分析方法和计算理论较为局限。本文从工程角度出发,结合专家打分、多年地下工程安全评估经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探究深基坑施工引起的邻近城市轨道隧道变形规律,从而进... 涉轨深基坑项目风险较大,基坑施工引起邻近隧道变形的影响因素多,常规分析方法和计算理论较为局限。本文从工程角度出发,结合专家打分、多年地下工程安全评估经验和数值模拟结果,探究深基坑施工引起的邻近城市轨道隧道变形规律,从而进行安全风险评定。研究的重点是理清影响要素、制定判定准则,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变形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对城市中心区域深基坑施工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评价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隧道 相互影响 层次分析法 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典型抗滑桩为例评估弹性抗滑桩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立舟 皮小强 岂凡 《路基工程》 2013年第6期191-194,共4页
抗滑桩作为一种治理滑坡的有效手段,在边坡工程中被广泛使用。抗滑桩属隐蔽工程,出现问题不易察觉。一旦问题恶化,将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于使用中抗滑桩的安全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的也只是从定性的角度。从抗滑桩结构... 抗滑桩作为一种治理滑坡的有效手段,在边坡工程中被广泛使用。抗滑桩属隐蔽工程,出现问题不易察觉。一旦问题恶化,将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于使用中抗滑桩的安全性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的也只是从定性的角度。从抗滑桩结构设计原理出发,探讨一种能通过抗滑桩表征特性即桩顶位移,评价抗滑桩安全性,作为一种相对定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治理 抗滑桩 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的大型滑坡变形分区及时序监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沙 张立舟 +2 位作者 周成涛 刘洋 陈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1,共9页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大型滑坡的变形分区,基于2021年1~12月共29景Sentinel-1A数据,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研究了师专-群沱子滑坡的变形分区和时序监测。解译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结果对比,师专-群沱子滑坡的SBAS-In...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大型滑坡的变形分区,基于2021年1~12月共29景Sentinel-1A数据,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研究了师专-群沱子滑坡的变形分区和时序监测。解译结果表明:与全球定位系统监测结果对比,师专-群沱子滑坡的SBAS-InSAR解译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滑坡的蠕变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形差异,变形区主要集中在未布设治理工程区域,且受场地整平工程的影响,滑坡北部边界出现新的变形区域;滑坡不同区域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前缘变形主要受库水位波动影响;滑坡中部受库水位、降雨联合作用;滑坡后缘主要受长历时降雨控制。所得结果证明SBAS-InSAR技术可以对大型滑坡进行时序监测,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形变监测 SBAS-InSAR Sentinel-1 时间序列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耦合作用对围岩塑性松动区的影响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祖松 曾美婷 +1 位作者 李金燕 张立舟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8-994,共7页
针对高地应力区多场耦合作用对围岩塑性松动区的影响问题,依托实际工程,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多场耦合作用下围岩松动圈分析模型,研究初始地应力、地温、隧道开挖半径及中间主应力对围岩松动圈半径的影响。研究得到:1)热-力耦合作用下... 针对高地应力区多场耦合作用对围岩塑性松动区的影响问题,依托实际工程,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多场耦合作用下围岩松动圈分析模型,研究初始地应力、地温、隧道开挖半径及中间主应力对围岩松动圈半径的影响。研究得到:1)热-力耦合作用下,围岩初始地应力对围岩松动圈半径的影响起主要作用,且围岩松动圈半径与初始地应力呈非线性关系;2)地温升高使初始地应力、隧道开挖半径及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对松动圈半径的影响变大;3)松动圈半径随着隧道开挖半径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随着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中间主应力影响系数越小,围岩稳定状态对中间主应力越敏感;4)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可知,在热-力耦合作用下,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计算的围岩松动圈半径误差小于1.4%,证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围岩 热-力耦合 塑性松动区 松动圈半径 统一强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改性沥青材料的高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羽 魏河广 +1 位作者 于忆骅 张立舟 《路基工程》 2012年第6期27-28,33,共3页
通过探讨硅藻土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中的改性机理,结合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分析不同掺量条件下硅藻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改善状况。研究表明:硅藻土作为沥青改性剂,抗车辙能力强,能较好地提升沥青混合料... 通过探讨硅藻土在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中的改性机理,结合高温稳定性试验,研究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分析不同掺量条件下硅藻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改善状况。研究表明:硅藻土作为沥青改性剂,抗车辙能力强,能较好地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车辙试验 路用性能 高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