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藏期后的断层活动对油气聚集与保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立含 李宜强 +3 位作者 王芳 郑红 程慧杰 张立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8,6,共5页
针对油气勘探中同一断层不同部位油气富集差异性,利用地震解释资料和钻探资料,研究辽河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结果表明:沙二段内主要发育4条走向相同的断层,在主要油气成藏期—东营... 针对油气勘探中同一断层不同部位油气富集差异性,利用地震解释资料和钻探资料,研究辽河西部凹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结果表明:沙二段内主要发育4条走向相同的断层,在主要油气成藏期—东营组沉积末期之后馆陶组—第四系的活动过程中,其中f1断层活动强度最大,对油气聚集的破坏作用最强;其次是f3断层,再次是f4断层,f2断层活动最弱,断层后期活动强度与油气分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断层后期活动强度越小的断层或部位,油气越富集,油气钻探成功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沙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所需最低的断层后期活动强度约为2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断层 后期活动强度 齐家鸳鸯沟地区 沙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在斜坡区油聚集中的作用——以松辽盆地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立含 王旭 +1 位作者 刘心宇 张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0,125,共5页
为研究断裂在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中的作用,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在油藏解剖基础上,分析太东地区断裂发育及分布、油藏类型及分布和断裂在油聚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太东地区发育71条断裂,走向以北北东、近南北和北北西向为主,剖面上呈似... 为研究断裂在太东地区葡萄花油层中的作用,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在油藏解剖基础上,分析太东地区断裂发育及分布、油藏类型及分布和断裂在油聚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太东地区发育71条断裂,走向以北北东、近南北和北北西向为主,剖面上呈似花状组合,平面上呈5条密集带分布.油藏类型以断层—岩性和断块油藏为主,剖面上油层由上至下逐渐减少,平面上由东至西含油面积逐渐减少.断裂对油藏的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北北东和近南北向断裂遮挡为油气聚集提供圈闭;反向断裂较顺向断裂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断裂侧向封闭性控制油气聚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斜坡区 葡萄花油层 油藏 太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滨坳陷东荣组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立含 付广 周广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6,共4页
为了研究绥滨坳陷东荣组砂体输导天然气的能力,根据砂体的发育程度(砂地比)和渗透率特征,定义、求取了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得到绥滨坳陷东荣组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值为0.01~0.2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坳陷东部,由此向西... 为了研究绥滨坳陷东荣组砂体输导天然气的能力,根据砂体的发育程度(砂地比)和渗透率特征,定义、求取了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得到绥滨坳陷东荣组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值为0.01~0.2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坳陷东部,由此向西砂体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值逐渐减少。通过定义求取气藏天然气聚集效率,对中国11个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聚集效率值进行了计算。通过中国11个以砂体为主要输导通道的大中型气田砂体输导能力评价参数与天然气聚集效率之间关系研究,得到绥滨坳陷东荣组高效、中效和低效砂体输导层输导天然气能力评价参数评价标准,据此评价标准可以得出东荣组砂体输导能力中效区位于坳陷东部,低效区位于坳陷西部。结合研究区圈闭条件,综合研究得到绥滨坳陷东荣组天然气较有利区位于绥滨坳陷福兴斜坡及东部斜坡带的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滨坳陷 东荣组 砂体 天然气 输导能力评价参数 聚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滨坳陷城子河组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立含 周广胜 +1 位作者 尚福华 隆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0,55,共3页
在分析绥滨坳陷城子河组泥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及地球物理信息所反映的微观封闭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盖层厚度、单层厚度、泥地比及沉积环境等参数定义了评价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系数,并对城子河组泥岩盖层进行了综合评价。... 在分析绥滨坳陷城子河组泥岩盖层宏观发育特征及地球物理信息所反映的微观封闭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盖层厚度、单层厚度、泥地比及沉积环境等参数定义了评价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系数,并对城子河组泥岩盖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表明,该区城子河组泥岩盖层分布较广,单层厚度小,横向连续性差,但总厚度较大,以叠合累加方式对油气藏起封盖作用;中、西部地区泥质盖层质量相对较好,封闭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子河组 泥岩盖层 封闭能力 综合评价 绥滨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油气成藏模式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立含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13,共5页
根据油藏解剖及油气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油气藏类型及特征、油气成藏模式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油气藏类型主要有反向断层遮挡、不整合面遮挡、小型背斜、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和古潜山等6... 根据油藏解剖及油气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研究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油气藏类型及特征、油气成藏模式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油气藏类型主要有反向断层遮挡、不整合面遮挡、小型背斜、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和古潜山等6种.油气成藏具有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复合圈闭、洼中隆复合圈闭、洼槽岩性圈闭、古隆起基岩潜山圈闭、反转构造圈闭等5种模式.油气成藏模式对油气分布的控制表现为3方面:(1)源内反向断裂翘倾隆起、洼中隆和洼槽岩性圈闭发育区是南一段、铜钵庙组和部分南二段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2)被长期发育断裂沟通的反转构造是大磨拐河组和部分南二段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3)与南一段源岩侧接的古隆起是基岩潜山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主要断陷带 油气藏类型 成藏模式 油气分布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数据挖掘的油田数据库监控系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立含 尚福华 姜哲俊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监控系统 数据库 数据挖掘技术 油田 数据形式 数据获取 挖掘过程 数据流 数据量 小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其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广胜 张立含 +2 位作者 佟奎 姜子杰 史彦尧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油成藏主控因素、时期和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主要有顶部基岩风化壳油藏和内部油藏,内部油藏又可分为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油成藏主要受源岩供油及... 在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油成藏主控因素、时期和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藏类型主要有顶部基岩风化壳油藏和内部油藏,内部油藏又可分为断块和断层岩性油藏;油成藏主要受源岩供油及其充足程度、连接源岩和基岩潜山圈闭的输导通道和裂缝储集空间的控制,油成藏时期主要为伊敏组沉积末期;油成藏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洼槽中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基岩潜山顶部基岩风化壳圈闭中聚集成藏模式,另一种为洼槽中南屯组源岩生成的油在伊敏组沉积末期沿源断裂垂向运移至基岩潜山的内部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基岩潜山 油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成藏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陆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断裂输导条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广胜 张立含 张秀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2-135,共4页
在我国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断裂是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对我国前陆盆地11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天然气聚集效率,以及天然气... 在我国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断裂是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对我国前陆盆地11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天然气聚集效率,以及天然气聚集效率与断裂疏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天然气的能力相差较大,相差5000余倍;天然气聚集效率相差也较大,相差100余倍;随着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增大,天然气聚集效率增高;反之,则降低.前陆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应大于1.72×10-13m/(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高效 大中型气田 断裂输导 天然气聚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滨拗陷源岩生排烃特征及油气远景区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宁 张立含 刘桂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共3页
通过分析绥滨拗陷主要目的层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煤层发育特征,得到源岩应以生气作用为主.通过源岩生排烃模拟结果得到,绥滨拗陷主要目的层源岩排油高峰早且持续时间短,排气高峰早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天然气运聚成藏.绥滨拗陷北部主要... 通过分析绥滨拗陷主要目的层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煤层发育特征,得到源岩应以生气作用为主.通过源岩生排烃模拟结果得到,绥滨拗陷主要目的层源岩排油高峰早且持续时间短,排气高峰早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天然气运聚成藏.绥滨拗陷北部主要目的层源岩以排气为主,南部以排油为主,这主要是由于拗陷北部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于南部,主要目的层源岩石油资源量约为4.66×108t,分布在拗陷南部的南大林子凹陷及其附近,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227.74×108m3,主要分布在拗陷北部新房凹陷及其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滨拗陷 主要目的层 源岩 生排烃 资源量 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广胜 张立含 +2 位作者 姜子杰 陈巍 史彦尧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通过油藏解剖分析,分析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得到油在剖面上分布规律具有4个特征:①油主要分布在距离基岩潜山顶面160 m以上深度内;②油主要分布在油层组Ⅱ内;③油主要分布在油层组顶部,上油下水;④油层纵向分隔严重... 通过油藏解剖分析,分析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得到油在剖面上分布规律具有4个特征:①油主要分布在距离基岩潜山顶面160 m以上深度内;②油主要分布在油层组Ⅱ内;③油主要分布在油层组顶部,上油下水;④油层纵向分隔严重,无统一的油水界面.油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的贝19、贝38、贝40、贝28、贝12、贝14、贝16和贝30区块内.通过油分布规律与油成藏条件之间关系分析得到,苏德尔特基岩潜山油在剖面上的分布主要受油"倒灌"运移进入基岩潜山深度、油层组发育程度、非均质性和油源供给充足程度的控制,而在平面上分布则主要受油"倒灌"运移进入基岩潜山距离、深度和油源供给充足程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尔特潜山 油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倒灌”运移 深度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