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相微乳液脱除含油污泥中原油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科良 张宁生 +2 位作者 吴新民 屈撑囤 石东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66-69,共4页
应用自制的ω,ω′-二氯代二甘醇醚,与壬基酚反应,生成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然后将其磺化、中和,生成了最终目标产物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二磺酸钠.用红外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其有效质量分数为82.66%,用... 应用自制的ω,ω′-二氯代二甘醇醚,与壬基酚反应,生成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然后将其磺化、中和,生成了最终目标产物二甘醇-4,4′-二壬基酚醚二磺酸钠.用红外谱图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其有效质量分数为82.66%,用电导法测定了其CMC为0.316mmol/L.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中相微乳液的最佳组成:m(表面活性剂)为0.31g,V(正已醇)为0.06mL,m(NaCl)为0.10g,蒸馏水(水相)5mL,正庚烷(油相)5mL.应用最佳配比的中相微乳液进行了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实验,探讨了脱油温度、脱油时间以及含油污泥处理量对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上述最佳组成的中相微乳液10mL,含油污泥处理量3.5g,处理时间30min,处理温度27℃(即室温),脱油率大于94%.且随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加长,处理油泥质量的减小,脱油率都有一定的增加,最佳条件下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率可达9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甘醇-4 4’-二壬基酚醚二磺酸钠 Ge mini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中相微乳液 含油污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在含油污泥原油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科良 张宁生 +1 位作者 屈撑囤 周兴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91,共5页
双十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在低浓度时有正辛醇、正庚烷、盐存在的情况下能形成中相微乳液.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中相微乳液的最佳组成:m(自制表面活性剂)为0.253g,m(正辛醇)为0.411g,m(NaCl)为0.232g,蒸馏水(水相)5mL,正庚烷(油相)5mL.考... 双十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在低浓度时有正辛醇、正庚烷、盐存在的情况下能形成中相微乳液.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中相微乳液的最佳组成:m(自制表面活性剂)为0.253g,m(正辛醇)为0.411g,m(NaCl)为0.232g,蒸馏水(水相)5mL,正庚烷(油相)5mL.考察了中相微乳液制备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和温度对中相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脱油温度、脱油时间以及含油污泥处理量对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处理油泥质量的减小,脱油率都有一定的增加,最佳条件下含油污泥中原油脱除率可达98.9%,并探讨脱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中相微乳液 含油污泥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合成双酚AP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科良 徐家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42-43,共2页
应用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对催化合成双酚AP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主催化剂的用量、助催化剂的用量、酚酮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是影响产品收率主要因素 ;使用磷钨杂多酸催化剂 ,双酚AP的单程收率可达 5 4.5 % .制备双酚AP的最佳工... 应用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对催化合成双酚AP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主催化剂的用量、助催化剂的用量、酚酮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是影响产品收率主要因素 ;使用磷钨杂多酸催化剂 ,双酚AP的单程收率可达 5 4.5 % .制备双酚AP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酚酮摩尔比 5∶1,反应温度 12 0℃ ,主催化剂用量 6 % ,助催化剂用量 0 .15mL ,反应时间 4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催化剂 催化合成 磷钨杂多酸 主催化剂 双酚A 摩尔比 助催化剂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产品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改性化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科良 徐家业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0,73,共3页
对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通过对国内外近三十年来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专利和文献的对比分析 ,从配骨、接枝、换枝、复配等几方面来概括了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几乎所有类型。介绍了国内外已商品化的柴油低... 对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通过对国内外近三十年来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专利和文献的对比分析 ,从配骨、接枝、换枝、复配等几方面来概括了柴油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的几乎所有类型。介绍了国内外已商品化的柴油低温流动性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低温流动性 改进剂 改性 化学 研究 配骨 接枝 换枝 复配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4-二羟基苯基)-2H-苯并三唑合成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科良 张宁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76-78,共3页
通过重氮化、偶合、还原反应成功地合成出目标化合物.尤其对还原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还原剂二氧化硫脲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水介质中可以成功地将偶氮化合物还原成目标分子.该还原法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较高... 通过重氮化、偶合、还原反应成功地合成出目标化合物.尤其对还原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还原剂二氧化硫脲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水介质中可以成功地将偶氮化合物还原成目标分子.该还原法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较高等优点.同时对还原剂用量对收率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偶氮化合物6.5卧氢氧化钠12.5g、水60mL、乙醇(95%)60mL、自制的还原剂二氧化硫脲10g,反应温度60-65℃,反应时间2h,产品最高收率为64.3%.另外,用熔点、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袁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 4-二羟基苯基)-2H-苯并三唑 还原剂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B的催化合成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科良 徐家业 周建英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68-69,73,共3页
选用浓盐酸作催化剂合成了双酚B.双酚B的收率可达78.5%.并对影响合成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催化剂的类型及用量、助催化剂的用量、酚酮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制备双酚B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催化剂... 选用浓盐酸作催化剂合成了双酚B.双酚B的收率可达78.5%.并对影响合成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催化剂的类型及用量、助催化剂的用量、酚酮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制备双酚B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催化剂选用浓盐酸,其用量为33.3mL;助催化剂选用巯基乙酸,其用量为0.15 mL;酚酮摩尔比为2.5:1.0;反应温度为60~65℃;反应时间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B 催化合成 催化剂 浓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科良 徐家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综述了较为常用、典型的各类光稳定剂 ,包括紫外线吸收剂、激发态猝灭剂、氢过氧化物分解剂、自由基捕获剂 (胺类光稳定剂 ) .指出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稳定剂现在存在的问题和要解决的研究课题 。
关键词 加氢处理工艺 润滑油 油光稳定剂 油黏度指数 光稳定剂 氧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复合溶剂萃取精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科良 何力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选取四类不同的复合溶剂,依据萃取理论,运用正交设计方法,针对咸阳助剂厂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精制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柴油经优选的复合溶剂精制后,柴油收率达95% ,且可脱除约71.7% 的总氮、73.7%... 选取四类不同的复合溶剂,依据萃取理论,运用正交设计方法,针对咸阳助剂厂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精制工艺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柴油经优选的复合溶剂精制后,柴油收率达95% ,且可脱除约71.7% 的总氮、73.7% 的非碱性氮、46.9% 的硫醇和54.1% 总硫.精制后的催化裂化柴油进行加速储存后色度为13# ,达到一级柴油标准的要求,稳定性提高,溶剂可以回收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柴油 溶剂萃取 氧化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膦盐和钨酸钠催化下双氧水溶液清洁氧化醇和烯烃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科良 乔小安 +2 位作者 屈撑囤 王新强 张宁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77-80,共4页
首先合成1-羟甲基苯并三唑、1-氯甲基苯并三唑、1,4-二溴丁烷单季膦盐等几种中间体,通过熔点、红外谱图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而合成1-三苯基膦甲基苯并三唑、双季膦盐和ω-苯并三唑基丁基季膦盐等3种催化剂.其次,对自制的3种催... 首先合成1-羟甲基苯并三唑、1-氯甲基苯并三唑、1,4-二溴丁烷单季膦盐等几种中间体,通过熔点、红外谱图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进而合成1-三苯基膦甲基苯并三唑、双季膦盐和ω-苯并三唑基丁基季膦盐等3种催化剂.其次,对自制的3种催化剂辅助过氧化氢氧化环己醇、苯甲醇、环己烯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即利用各季膦盐与钨酸钠构成三种催化体系,在无有机溶剂条件下,实现了30%过氧化氢水溶液清洁催化环己醇、苯甲醇、环己烯为环己酮、苯甲醛(或苯甲酸)、己二酸;考察了3种催化剂分别在3种体系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对于环己醇的氧化1-三苯基膦甲基苯并三唑催化剂的效果最好;对于环己烯的氧化仍是1-三苯基膦甲基苯并三唑催化剂的效果最好;对于苯甲醇的氧化ω-苯并三唑基丁基季膦盐的催化效果最好.研究发现:在苯甲醇氧化时,随催化剂种类、体系和过氧化氢加入量的不同,可以选择性地氧化成苯甲醛或苯甲酸.在环己烯氧化时,随催化剂加量、过氧化氢加入量的不同和实验室的条件等的限制选择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季膦盐 钨酸钠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EMD分子膜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科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1-164,共4页
首先采用乙醇胺与环氧氯丙烷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合成双氯中间体,再加入三乙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双季铵盐膜驱剂(TEEMD);分别测定了TEEMD的阳离子度、TEEME溶液的黏度和电导率、TEEMD的油水分配比、以及TEEMD溶液在不同润湿性介质... 首先采用乙醇胺与环氧氯丙烷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反应合成双氯中间体,再加入三乙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双季铵盐膜驱剂(TEEMD);分别测定了TEEMD的阳离子度、TEEME溶液的黏度和电导率、TEEMD的油水分配比、以及TEEMD溶液在不同润湿性介质表面的接触角。研究结果表明,分子膜驱剂TEEMD的阳离子度为82.1%;不同浓度TEEMD溶液的相对黏度均为0.98;TEEMD在水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TEEMD浓度的增大,它在水溶液中没有形成"胶束"态;TEEMD在原油和水两相间的油-水分配比随着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大,最后达到分配平衡,当TEEMD浓度分别为0.335、0.446、0.558和0.669mmol/L时,油-水分配比系数依次为0.050、0.099、0.552、0.698;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TEEMD在不同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均有所增强;该膜驱剂TEEMD能够使不同载玻片的表面向亲水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驱剂 阳离子度 黏度 电导率 油-水分配系数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支化聚酯型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科良 吴琦 +3 位作者 高疆鹏 张正 杨瑞欢 高若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1期135-138,共4页
以自制的超支化聚酯为核,运用聚醚的单马来酸酯对其末端羟基进行酯化封端改性,得到新型超支化聚酯型破乳剂;制备破乳剂DP的较佳工艺条件为:n(中间体氨基):n(聚醚的单马来酸酯)=1:1,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1 h。以大庆油田某厂... 以自制的超支化聚酯为核,运用聚醚的单马来酸酯对其末端羟基进行酯化封端改性,得到新型超支化聚酯型破乳剂;制备破乳剂DP的较佳工艺条件为:n(中间体氨基):n(聚醚的单马来酸酯)=1:1,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1 h。以大庆油田某厂原油作为测试油样,采用传统瓶试法对自制新型超支化聚酯型破乳剂进行破乳性能评价。考察了破乳剂加量、破乳温度对破乳剂破乳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破乳剂比破乳剂SP-169具有更好的破乳性能;应用红外光谱对破乳剂DP进行了红外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新型破乳剂结构与预期结构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 破乳剂 制备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3-十八烷氧基丙基胍胶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2
作者 张科良 吴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1-394,共4页
以十八烷基缩水甘油醚为疏水化改性剂、胍胶原粉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通过开环加成反应合成了胍胶衍生物增稠剂HOPG——2-羟基-3-十八烷氧基丙基胍胶,模拟现场配方对采用该稠化剂配制的压裂液的挑挂性能、破胶性能与... 以十八烷基缩水甘油醚为疏水化改性剂、胍胶原粉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通过开环加成反应合成了胍胶衍生物增稠剂HOPG——2-羟基-3-十八烷氧基丙基胍胶,模拟现场配方对采用该稠化剂配制的压裂液的挑挂性能、破胶性能与耐温抗剪切性能进行了评价。采用HOPG配制的压裂液溶解性能和挑挂性能良好;0.3%HOPG+0.3%交联剂JL-13+0.2%APS的压裂液破胶后的残渣含量明显低于用未改性胍胶配制压裂液的,冻胶于90℃下破胶1 h后的破胶液黏度仅为1.02 m Pa·s,破胶液残渣量仅为182 mg/L;该压裂液具有优良的耐温抗剪切性能,冻胶在80℃、剪切速率170 s-1条件下剪切70 min后的表观黏度为165 mPa·s,远大于行业标准(不低于50 m 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胶 十八烷氧基缩水甘油醚 制备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酯的制备与表征
13
作者 张科良 吴琦 +3 位作者 张正 高疆鹏 杨瑞欢 高若梅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3期129-132,140,共5页
分别以二甘醇、三甘醇为核分子,自制的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单体,合成两种不同核、不同代数的超支化聚酯(HBP)。合成HBP1较佳工艺条件为:n(DMPA):n(二甘醇或三甘醇)=2:1,反应温度135℃~140℃,减压脱水3 h;合成HBP_2较佳工艺条件为... 分别以二甘醇、三甘醇为核分子,自制的2,2-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单体,合成两种不同核、不同代数的超支化聚酯(HBP)。合成HBP1较佳工艺条件为:n(DMPA):n(二甘醇或三甘醇)=2:1,反应温度135℃~140℃,减压脱水3 h;合成HBP_2较佳工艺条件为:n(DMPA):n(HBP_1)=4:1,反应温度140℃~145℃,减压脱水6 h。合成HBP3较佳工艺条件为:n(DMPA):n(HBP_2)=8:1,反应温度160℃~165℃,减压脱水8 h。通过跟踪产物酸值与羟值确保反应进程。另外,应用红外光谱对反应中间体与产物进行了红外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产品HBP结构与预期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2 2-二羟甲基丙酸 二甘醇 三甘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
14
作者 张科良 徐家业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4-56,共3页
对以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 ,巯基乙酸为助催化剂 ,苯酚和苯甲醛为原料 ,催化合成双 (4-羟基苯基 )苯基甲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试验发现 ,磷钨杂多酸的活性碳负载量为 5 0 %时 ,催化活性最好 .通过对缩合反应的正交试验表明 ,活... 对以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 ,巯基乙酸为助催化剂 ,苯酚和苯甲醛为原料 ,催化合成双 (4-羟基苯基 )苯基甲烷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试验发现 ,磷钨杂多酸的活性碳负载量为 5 0 %时 ,催化活性最好 .通过对缩合反应的正交试验表明 ,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的负载量、主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酚醛物质的量比、反应的温度及反应的时间对缩合反应的收率有影响 .反应的最佳条件为 :活性碳负载磷钨杂多酸的负载量为 5 0 % ,n(酚 ) /n(醛 ) =4∶ 1 ,反应温度 1 0 0℃ ,主催化剂2 .5 g,助催化剂 0 .1 m L,反应时间 2 h,收率可达 73 .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负载 磷钨杂多酸 拜尔缩合 三芳基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氧化脱硫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群正 张科良 武志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56-58,61,共4页
依据溶剂萃取理论及氧化脱硫原理,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柴油氧化脱硫工艺.实验发现,以双氧水为氧化剂时,碱与氧化剂用量是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因素;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时,剂油比是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因素;用过氧乙酸作氧化剂比用双氧水的... 依据溶剂萃取理论及氧化脱硫原理,应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柴油氧化脱硫工艺.实验发现,以双氧水为氧化剂时,碱与氧化剂用量是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因素;以过氧乙酸为氧化剂时,剂油比是影响脱硫率的主要因素;用过氧乙酸作氧化剂比用双氧水的脱硫率高得多.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比1∶7,氧化剂用量6%,反应时间15min,冰醋酸1%.此时柴油的脱硫率为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脱硫 剂油比 柴油 脱硫率 氧化剂 依据 溶剂萃取 双氧水 反应时间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灰抗氧剂的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家业 王晓玲 +2 位作者 张科良 薛卫国 周旭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76-78,共3页
采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抗氧剂中间产物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一种新的钛酸酯类催化剂用于中间产物与2-乙基己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的产品色度浅、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氧性能好.产物经色谱分离获得了纯品,用元素分析... 采用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合成了抗氧剂中间产物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一种新的钛酸酯类催化剂用于中间产物与2-乙基己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合成的产品色度浅、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氧性能好.产物经色谱分离获得了纯品,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产物及中间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C、H和O的质量分数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对比产物与工业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可确定产物与工业样品具有相同的结构.核磁共振分析表明,产品的分子式与预测分子吻合.最后用HPLC外标法对最终产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粗产物中目标物的质量分数达到91.3%,而工业品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酯交换 钛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煦钦 张科良 童小虎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1115-1118,共4页
通过对临安市农技推广现状的分析,结合农技人员与农业企业、农业种养大户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临安市农业局农技推广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的思路,并运用相关API,加强"点对点"服务、推广"助农宝"手机应用... 通过对临安市农技推广现状的分析,结合农技人员与农业企业、农业种养大户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临安市农业局农技推广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的思路,并运用相关API,加强"点对点"服务、推广"助农宝"手机应用等,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农技信息 推广 临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酸化缓蚀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佳 张婷婷 张科良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1年第9期102-107,共6页
以水合肼、甲醛和四种不同种类的酮为原料,利用曼尼希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的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如下:酮优选2-亚苄基环己酮,反应物料配比n(醛):n(酮):n(肼)=1.2:1.0:1.0,pH=5,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 以水合肼、甲醛和四种不同种类的酮为原料,利用曼尼希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的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如下:酮优选2-亚苄基环己酮,反应物料配比n(醛):n(酮):n(肼)=1.2:1.0:1.0,pH=5,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9 h。该条件下制备的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在90℃时腐蚀速率为0.6732 g/(m^(2)·h);对最佳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在金属挂片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酸化缓蚀剂在N80钢片表面的腐蚀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自发进行,吸附机理为化学吸附;当酸化缓蚀剂加量为1%时,腐蚀活化能最大,抑制腐蚀的能力在考察的范围内最强,并且吸附状态是无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尼希碱 缓蚀剂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二元酸为扩链剂进行的聚醚改性研究
19
作者 徐家业 陈和平 +1 位作者 张科良 李仲恺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7-49,共3页
以己二酸和癸二酸做扩链剂对 DA系列聚醚进行了扩链改性 .通过对反应程度的测定 ,获得了扩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并用渤海油田稠油对其破乳性能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随着扩链反应时间的增加 ,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随之增大 ,但是破乳效... 以己二酸和癸二酸做扩链剂对 DA系列聚醚进行了扩链改性 .通过对反应程度的测定 ,获得了扩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并用渤海油田稠油对其破乳性能进行了评价 .研究表明 :随着扩链反应时间的增加 ,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随之增大 ,但是破乳效果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以 DA- 1 0与己二酸进行扩链的产物破乳效果最佳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万左右 .研究还发现 ,以癸二酸为扩链剂的改性产物其破乳效果总体上比用己二酸改性的要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酸 扩链剂 聚醚 改性 研究 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安德 刘峰 +5 位作者 马建东 王亮 田力 赵太萍 吴亚 张科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利用乙醇胺与4,4′-二乙酰基二苯醚、甲醛之间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双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MM-1。通过对其进行复配获得了最佳配方为:20%MM-1缓蚀剂主剂,7%BAA,3%OP-10,8%炔醇A。新型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在酸溶液中分散性优异... 利用乙醇胺与4,4′-二乙酰基二苯醚、甲醛之间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双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MM-1。通过对其进行复配获得了最佳配方为:20%MM-1缓蚀剂主剂,7%BAA,3%OP-10,8%炔醇A。新型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在酸溶液中分散性优异,不发生沉淀和分层。通过电化学法分析发现:MM-1缓蚀剂是一种抑制阳极反应型缓蚀剂;可在金属表面均匀稳定地吸附膜层,且不改变溶液性质;通过吸附热力学发现这种缓蚀剂在N80钢片表面形成化学吸附且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分析发现,缓蚀剂分子可吸附在钢片表面且形成完整、致密的吸附膜,保护金属免受腐蚀介质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尼希反应 曼尼希碱 油田酸化缓蚀剂 N80钢片 正交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