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酸碱体系中Pt/SiO_(2)催化肼分解产生自由基
1
作者 李斌 郝帅 +2 位作者 张秋月 夏良树 何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59,I0006,共7页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ESR)法,探讨高氯酸体系和氢氧化钠体系中H^(+)浓度与OH-浓度对催化剂催化肼断键及断键产生的自由基的状态及行为的影响,明确了酸碱体系下Pt/SiO_(2)催化肼分解产生自由基的差...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ESR)法,探讨高氯酸体系和氢氧化钠体系中H^(+)浓度与OH-浓度对催化剂催化肼断键及断键产生的自由基的状态及行为的影响,明确了酸碱体系下Pt/SiO_(2)催化肼分解产生自由基的差异。结果表明:碱性体系中,随着OH-浓度升高,N-H断键速率显著升高,肼分解以氢解反应为主;酸性体系中,在pH=6.9到pH=1.1范围内,随着H^(+)浓度升高,N-N断键速率急速升高并远大于N-H断键速率,在pH<1.1范围内,随着H^(+)浓度升高,N-H断键速率和N-N断键速率均快速下降。在酸碱变化过程中,N-H断键起着主导作用,决定了肼分解速率,随着酸度升高,N-H断键速率下降,肼分解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ESR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陈明丽 蔡艳 +2 位作者 黄崇闲 张秋月 劳燕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实施CEUS检查,依据CEUS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脑梗组,分别为26例与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参数[斑块厚度、造影剂达到时间差(DAT)、造影...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1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实施CEUS检查,依据CEUS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与脑梗组,分别为26例与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EUS参数[斑块厚度、造影剂达到时间差(DAT)、造影剂达峰时间差(DTTP)、斑块面积(A)、增强强度(EI)、增强密度(ED)、颈动脉狭窄率],不同斑块强化程度患者的斑块CEUS参数;分析斑块强化程度与斑块CEUS参数、前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斑块组的斑块厚度(2.51±0.29)mm明显较脑梗组的(3.05±0.48)mm薄,DAT(2.36±0.45)s、DTTP(2.41±0.36)s明显较脑梗组的(2.07±0.36)、(1.66±0.37)s长,EI(11.21±4.39)dB、ED(15.45±3.47)dB/mm^(2)、颈动脉狭窄率(71.92±6.08)%明显较脑梗组的(19.97±4.54)dB、(27.21±5.06)dB/mm^(2)、(88.56±7.32)%低,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的A无显著差异(P>0.05)。41例患者的斑块强化程度分布:Ⅰ级15例,Ⅱ级13例,Ⅲ级9例,Ⅳ级4例。随着斑块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斑块厚度明显增厚,DAT、DTTP明显减小,EI、ED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斑块厚度、EI、ED、前循环脑梗死的发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869、0.761、0.741、0.407,P<0.05);斑块强化程度同DAT、DTTP呈负相关(r=-0.812、-0.796,P<0.05)。结论CEUS斑块强化程度与前循环脑梗死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利用CEUS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斑块强化程度 前循环脑梗死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江南古镇文化与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双向建构的研究
3
作者 张秋月 高晓娟 《教育界》 2025年第8期5-7,共3页
因为兼具体验性和教育性,研学旅行课程在近年来受到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重视。在研学旅行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探索、发现、体验、感悟,可以顺其自然地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文章结合实践研究成果,分析基于江南古镇文化打造小学研学旅行... 因为兼具体验性和教育性,研学旅行课程在近年来受到愈来愈多教育工作者重视。在研学旅行中,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去探索、发现、体验、感悟,可以顺其自然地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文章结合实践研究成果,分析基于江南古镇文化打造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思路和具体策略,期望给广大教师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古镇文化 小学研学旅行 文化传承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消走泄治法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
4
作者 段永悦 杨濛 +7 位作者 翟文生 宋纯东 谷文琪 丁梦圆 张秋月 刘丽雅 李鹏飞 张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36-1139,共4页
分消走泄法是指在治疗多种病邪共同致病的疾病时,针对不同病位、不同病邪分别消除,并选用性可通泄的药物促邪外出,从而达到使病邪外除而不伤正的治疗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可发挥其优势。过敏性紫癜多因“风、湿、热、毒、瘀”多种... 分消走泄法是指在治疗多种病邪共同致病的疾病时,针对不同病位、不同病邪分别消除,并选用性可通泄的药物促邪外出,从而达到使病邪外除而不伤正的治疗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可发挥其优势。过敏性紫癜多因“风、湿、热、毒、瘀”多种病邪交相错杂,伤及血络而起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及肾脏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热与风、湿、毒、瘀相杂而使病情复杂多端,迁延难愈。针对其致病特点,临证以分消走泄法为原则治疗本病时往往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笔者总结发现:对风热互结者,疏风与清热分消可使病解从速;对气营两燔者,从气分与营分分消使热邪迅速外除;对湿热互结者,祛湿与清热分消可免湿热胶结之弊;对热瘀互结者,清热与化瘀分消以防病情迁延;对湿、热、毒互结者,清热、解毒、祛湿同时分消,方可尽快除顽固毒邪,避其邪毒入里。再于治疗中加用走而不守的药物使诸邪外除,可使邪去而不留虚,有效促进疾病向愈,恢复机体阴阳平和的状态。附验案一则以助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消走泄法 过敏性紫癜 儿童 风热互结 气营两燔 热瘀互结 湿热互结 湿热毒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响
5
作者 黄崇闲 蔡艳 +3 位作者 陈明丽 王静茹 张秋月 劳燕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比组(19例)和研究组(19例)。两组治疗期间均配合规律的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组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比组(19例)和研究组(19例)。两组治疗期间均配合规律的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并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斑块二维超声表现(斑块长轴面积、斑块厚度、短轴截面积狭窄率)、斑块超声造影表现[造影增强强度、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甘油三酯(1.39±0.11)mmol/L、总胆固醇(3.02±0.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1±0.14)mmol/L明显较治疗前的(2.09±0.37)、(5.26±0.31)、(3.31±0.17)mmol/L及对比组治疗后的(2.04±0.26)、(5.08±0.27)、(3.25±0.15)mmol/L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斑块长轴面积、斑块厚度、短轴截面积狭窄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斑块长轴面积(0.33±0.04)cm^(2)、斑块厚度(2.77±0.07)mm、短轴截面积狭窄率(0.49±0.02)明显较治疗前的(0.46±0.06)cm^(2)、(3.16±0.08)mm、(0.59±0.04)及对比组治疗后的(0.43±0.03)cm^(2)、(3.13±0.06)mm、(0.57±0.03)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斑块造影增强强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斑块造影增强强度(6.31±0.48)dB明显较治疗前的(9.36±0.79)dB及对比组治疗后的(9.28±0.74)dB减小(P>0.05)。结论通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减少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而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无创、便捷的优势,可以有效发现新生血管,能够作为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斑块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Ⅵ)在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中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秋月 黄小红 +1 位作者 唐洪彬 何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通过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测量方法研究了硝酸铀酰在亲水性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中的电化学过程。结果表明,UO22+在离子液体[BMIM]Cl中转移2个电子,一步还原为UO2。当扫描速率为10~100 mV/s、体系温度... 通过循环伏安和计时电位等电化学测量方法研究了硝酸铀酰在亲水性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中的电化学过程。结果表明,UO22+在离子液体[BMIM]Cl中转移2个电子,一步还原为UO2。当扫描速率为10~100 mV/s、体系温度为353 K、UO22+浓度为13.27 mmol/L时,电极反应UO22++2e UO2为可逆反应。增大扫描速率,此电极反应转变为不可逆。测得UO22+在[BMIM]Cl中的扩散系数D和活化能Ea分别为9.01×10-8cm2/s(353 K)和54.6 kJ/mol。采用恒电流150μA电解18 h,在不锈钢电极上沉积得到了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铀酰 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 循环伏安 计时电位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Cl_3在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中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秋月 何辉 +1 位作者 黄小红 叶国安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4,共6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Eu3+在亲水性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中的电极过程.实验表明,工作电极为玻碳电极时,[BMIM]Cl的电化学窗口为-1.7~0.80V(vs.Ag/AgCl).Eu3+在[BMIM]Cl中被还原为Eu2+,此电极反应受电荷迁移和物...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Eu3+在亲水性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中的电极过程.实验表明,工作电极为玻碳电极时,[BMIM]Cl的电化学窗口为-1.7~0.80V(vs.Ag/AgCl).Eu3+在[BMIM]Cl中被还原为Eu2+,此电极反应受电荷迁移和物质扩散共同控制.当体系温度从55℃升高到75℃时,Eu3+在[BMIM]Cl中的扩散系数D从3.75×10-9cm2/s变化到1.32×10-8cm2/s,该反应活化能Ea为62.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对早产儿的影响及其治疗措施研究进展
8
作者 龙庆义 刘思佳 张秋月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130-133,149,共5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PDA对其影响较足月儿更为显著,可导致肺充血、肺水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对早...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在早产儿中发生率较高。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PDA对其影响较足月儿更为显著,可导致肺充血、肺水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对早产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合理、合时的治疗是提高PDA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主要治疗措施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合理的液体摄入是最基本的对症治疗方法,必要时可予适量的利尿剂以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吲哚美辛、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均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促进动脉导管的闭合,其疗效肯定,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部分PDA早产儿通过多疗程的药物治疗仍未闭合,且严重影响心肺功能,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可通过手术结扎闭合,包括传统经左胸后外侧肋间动脉导管结扎术、经左前胸第二肋间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以及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近年,经导管封堵术等介入治疗方案被逐渐应用于PDA的治疗,可避免开放性动脉导管结扎术的相关并发症,但在体质量及胎龄较低的早产儿中的应用受技术条件限制,需结合早产儿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装置,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9
作者 梁晓龙 张秋月 王莹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5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文章介绍了危险化学品及其事故特征,分析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策略。研究表明,管理优化能显著降低危险化学品生产事故风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化工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秋月 王保和 徐强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4期97-99,共3页
通过分析文献发现,中西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在个性化治疗需求下,应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特色,着眼前期预防、辅助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靶器官损害,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或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中医药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秋月 安鲁陵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1期40-45,共6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 Reality,AR)已经开始应用于飞机装配。使用VR技术,能够建立一个全三维的虚拟环境,使用AR技术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场景中,综合运用了AR和VR的混合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 Reality,AR)已经开始应用于飞机装配。使用VR技术,能够建立一个全三维的虚拟环境,使用AR技术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场景中,综合运用了AR和VR的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MR)所建立的虚拟环境可以提供更集中、更全面的装配信息,同时建模量也大大减少。基于MR技术的虚拟装配系统可以对装配所需的大量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可以大大缩短飞机装配前置时间,减少资源浪费并能够降低成本。将虚拟环境和真实环境相匹配并融合,对工作人员而言,拓展了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范围,加强了对重要信息的感知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对工作人员视觉空间能力的要求;对装配工作而言,可以大大减少装配误差的产生、缩短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混合现实 飞机装配 虚拟装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地矿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秋月 陶瑞 杜立辉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67-172,共6页
本文从招生规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状况等方面对我国地矿类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在与部分国外高校同类专业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相关改革措施的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矿类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电、光伏互补相变蓄能电供暖系统柔性负荷调节能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群力 张金亮 +2 位作者 刘一墨 张秋月 程煊锐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9-1188,共10页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新能源电力消纳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构建了市电与光伏互补型相变蓄能电供暖系统,搭建了该系统动态热性能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系统的热电负荷柔性调节控制策略。针对北京市某低碳建筑进行情景分析,模拟研究...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跨越式发展,新能源电力消纳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构建了市电与光伏互补型相变蓄能电供暖系统,搭建了该系统动态热性能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系统的热电负荷柔性调节控制策略。针对北京市某低碳建筑进行情景分析,模拟研究了该系统的光伏消纳能力和柔性负荷转移能力。结果表明:在室内温度维持在18℃的情况下,采用屋顶光伏的系统能够降低案例建筑93.9%的峰电消耗量及23.9%的一次能源消耗量;与无光伏系统相比,使用不同安装形式及面积的系统,峰电消耗量能够降低75.1%~97.4%,且蓄电容量的提升对系统的柔性负荷转移能力提升有着显著作用,当蓄电池容量大于15 kW·h时,提升效果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供暖 多能互补 柔性负荷 建筑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乙烯弹性体导向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秋月 闫国春 +5 位作者 王建立 李艺 张世杰 王权超 马艳平 孙文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88,共26页
乙烯与α-烯烃共聚所制备的聚烯烃弹性体是聚烯烃材料的热点,可广泛应用于塑料相容剂、鞋底基材、光伏封装胶膜、微电子封装材料和弹性体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在我国缺少α-烯烃单体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跨越传统共聚体系的新型催化剂... 乙烯与α-烯烃共聚所制备的聚烯烃弹性体是聚烯烃材料的热点,可广泛应用于塑料相容剂、鞋底基材、光伏封装胶膜、微电子封装材料和弹性体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在我国缺少α-烯烃单体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跨越传统共聚体系的新型催化剂。Brookhart型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催化剂能够实现单一乙烯聚合制备聚乙烯弹性体,是特别值得重视和推进产业化的催化剂体系。该类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过程中采用“链行走”机理,“通过调控催化剂结构,不仅可以调节催化活性,更重要地可实现对所得聚乙烯支链的有效剪裁”;这些微观结构可控的聚乙烯弹性体在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涵盖了从低分子量(降凝剂)、中等分子量(膜材)到高分子量(高强度树脂)各个范围的聚合产物。综述了可制备乙烯低聚物,油性低分子量、中等分子量、高分子量甚至超高分子量全系列支化聚乙烯的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的最新结构演变进展,对结构的改性包括N-芳基取代基的修饰、配体骨架结构的修饰和双核配体的利用三个部分;从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两方面探讨了配合物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合成简单,具有中试放大基础和产业化推进的潜能,为单一乙烯聚合制备多品种新型聚乙烯弹性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链行走机理 乙烯低聚 乙烯聚合 聚乙烯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S的PERT工期求解方法
15
作者 张秋月 辛婷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12X期143-143,145,共2页
网络计划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取某个定值,在许多情况下,估计项目活动时间是困难的。本文针对项目活动时间不确定的特征,结合MCS引入PERT解决项目工期的求解问题。
关键词 PERT MCS 工期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任靖 汪受传 +3 位作者 张秋月 翟文生 赖子娟 单进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患儿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探讨中医证候的组学代谢物研究方法。方法 30例风寒郁肺证患儿、30例健康儿童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在线分析平台XCMS Online预处理、NIST数据库和已有标准品进行验证、Me... 目的分析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患儿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探讨中医证候的组学代谢物研究方法。方法 30例风寒郁肺证患儿、30例健康儿童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在线分析平台XCMS Online预处理、NIST数据库和已有标准品进行验证、MetaboAnalyst确定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有机酸、氨基酸、脂类等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确定,能够良好区分风寒郁肺证与健康儿童组。与健康儿童相比,风寒郁肺证患儿血清中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牛磺酸、赖氨酸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上调;氨基丁酸、乙醇酸、甘油、1-棕榈酸单甘油酯、胆固醇、葡萄糖等下调,主要涉及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代谢、氨酰tRNA合成和赖氨酸降解等5条代谢通路异常。结论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存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的机体的多个能量代谢通路相关;代谢组学可为类似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儿童病毒性肺炎 风寒郁肺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肼为还原剂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斌 何辉 +4 位作者 丁伯发 张秋月 黄小红 陈延鑫 唐洪彬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研究了硝酸体系中以铂黑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还原制备U(Ⅳ)的工艺条件,考察了硝酸浓度、肼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U(Ⅵ)转化率及副反应的影响。当铀浓度为0.90mol/L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初始硝酸浓度0.80mol/L,初始肼浓度1.0mo... 研究了硝酸体系中以铂黑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还原制备U(Ⅳ)的工艺条件,考察了硝酸浓度、肼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对U(Ⅵ)转化率及副反应的影响。当铀浓度为0.90mol/L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初始硝酸浓度0.80mol/L,初始肼浓度1.0mol/L左右,反应温度60℃,反应液25mL时催化剂铂黑用量为0.2g,反应3h后U(Ⅵ)的转化率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黑 U(IV) 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核桃AFLP实验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金剑 池伟 +3 位作者 赵鑫珠 王丽 曾燕如 张秋月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2-537,共6页
以充分展开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与CTAB裂解-硅珠吸附法提取山核桃总DNA,对适合于山核桃叶片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适用于... 以充分展开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嫩叶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与CTAB裂解-硅珠吸附法提取山核桃总DNA,对适合于山核桃叶片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体系进行了摸索。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适用于从山核桃叶中提取高质量的DNA,提取的DNA可用于AFLP的分析;#"采用EcoR I/MseⅠ酶切组合,酶切连接一步法与两步法的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但一步法操作更为简便;&%适合于山核桃叶AFLP分析的引物组合为E-ACT+M-CAT,E-ACT+M-CTG,E-ACG+M-CAT,E-ACG+M-CTG。扩增产物经60 g.L-1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进行银染,条带信号强度一致性好,条带分布均匀、清晰,分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山核桃 DNA提取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24-3p通过调控MC1R基因影响黑色素的形成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庆宝 范瑞文 +3 位作者 张秋月 郝晓娟 武良琦 任玉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81-1388,共8页
旨在证明miR-324-3p可以通过调控其预测的靶基因MC1R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的合成产生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转染miR-324-3p过表达载体,应用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各试验组中MC1R... 旨在证明miR-324-3p可以通过调控其预测的靶基因MC1R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的合成产生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转染miR-324-3p过表达载体,应用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各试验组中MC1R基因与毛色相关基因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酪氨酸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2,Tyrp2)的表达差异性,利用酶标仪检测黑色素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miR-324-3p在棕色与白色羊驼皮肤中均有表达,且在棕色羊驼皮肤中极显著表达(P<0.01),其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的1.64倍;(2)黑色素细胞被转染了miR-324-3p过表达载体后,处理组靶基因MC1R及其下游调控基因Mitf、Tyr和Tyrp2的表达量与黑色素产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有下调,且以Mitf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综上表明,羊驼皮肤中miR-324-3p可能通过调控MC1R基因的表达,顺势下调MC1R基因下游调控基因Mitf、Tyr与Tyrp2的表达,最终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类型及合成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24-3p MC1R 黑色素 羊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氯酸体系中肼为还原剂催化还原U(Ⅵ)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斌 何辉 +3 位作者 张秋月 丁伯发 王亮 唐洪彬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3-217,共5页
开展了高氯酸体系中以肼为还原剂,铂黑为催化剂催化还原U(Ⅵ)的动力学研究。通过考察U(Ⅵ)浓度、肼浓度、酸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的初始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UO22+)/dt=kc0.39(UO22+)c0.36(N2H5+)c-0.51... 开展了高氯酸体系中以肼为还原剂,铂黑为催化剂催化还原U(Ⅵ)的动力学研究。通过考察U(Ⅵ)浓度、肼浓度、酸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该反应的初始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UO22+)/dt=kc0.39(UO22+)c0.36(N2H5+)c-0.51(H+),在60℃、固液比0.002kg/L时,速率常数k=3.2×10-3(mol/L)0.76/min。研究了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7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过程由化学反应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认为肼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分解是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黑 铀(Ⅵ) 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