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田土壤健康评价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江周 王光州 +3 位作者 李奕赞 张文菊 张俊伶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891,共13页
健康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耕地产能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目前土壤健康评价已成为全球土壤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壤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的选择进行了系统总结,然而缺乏具体评价过程中的实操性建议。本文重点剖... 健康土壤是保障粮食安全、耕地产能提升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目前土壤健康评价已成为全球土壤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和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于土壤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的选择进行了系统总结,然而缺乏具体评价过程中的实操性建议。本文重点剖析了土壤健康的特点与多功能性、评价的通用原则、指标选择的n+X模式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与落地实现,提出了土壤健康差与基准值、基础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的选择及指标选择的制宜性,明确了土壤健康指标体系建立需要考虑土壤质地、作物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条件等因素,建议土壤健康技术和模式落地实现需要与相关政策结合。未来需要继续开展土壤健康驱动机制和健康土壤培育机理研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和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网点,构建基于土壤质地、作物类型、土地利用、管理目标和评价尺度的指标体系和阈值、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结合相关政策和区域环境的约束性,形成跨区域、跨国家的共识、公约和行动,推动全球土壤健康行动落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差 基础性指标 制约性指标 制宜性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 被引量:2215
2
作者 张福锁 王激清 +4 位作者 张卫峰 崔振岭 马文奇 陈新平 江荣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5-924,共10页
总结了近年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的1 333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条件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等,发现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0.4 kg kg-1、8.0 kg... 总结了近年来在全国粮食主产区进行的1 333个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目前条件下中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等,发现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0.4 kg kg-1、8.0 kg kg-1和9.8 kg kg-1,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8.3%、28.2%和26.1%,远低于国际水平,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呈下降趋势。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高产农田过量施肥,忽视土壤和环境养分的利用,作物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养分损失未能得到有效阻控等。要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就必须从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学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入手,充分利用来自土壤和环境的养分资源,实现根层养分供应与高产作物需求在数量上匹配、时间上同步、空间上一致,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农学效率 氮肥利用率 影响因素 提高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智能肥料:从原理创新到产业化实现 被引量:46
3
作者 张福锁 申建波 +14 位作者 危常州 马文奇 张卫峰 黄成东 吕阳 张林 鲁振亚 营浩 程凌云 江荣风 屈凌波 侯翠红 王辛龙 修学峰 马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3-887,共15页
肥料作为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在支撑我国粮食产量、农产品品质、人类营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迈入新时代,在全国社会经济特别是工农业绿色转型的大好形势下,肥料创新面临着协同实现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友好、营养健... 肥料作为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在支撑我国粮食产量、农产品品质、人类营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迈入新时代,在全国社会经济特别是工农业绿色转型的大好形势下,肥料创新面临着协同实现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友好、营养健康、绿色低碳的巨大挑战。为破解这一重大难题,本文提出了绿色智能肥料概念与产业化途径,通过系统阐述土壤-植物-微生物-肥料-环境之间的协同原理,构建了匹配土壤、匹配作物、匹配气候环境条件的绿色智能肥料创制新学术思路,提出了绿色智能肥料的理论框架、关键科学问题、研发路径以及未来突破的重点,为多学科交叉创新、工农融合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解决方案设计与实现提供借鉴,旨在推动我国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智能肥料 植物营养 根际过程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组 养分高效 环境 绿色低碳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智能肥料: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创新思路与产业化途径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福锁 黄成东 +8 位作者 申建波 危常州 马文奇 吕阳 鲁振亚 朱齐超 石孝均 侯翠红 马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03-1212,共10页
肥料是工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是支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新时期我国工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均面临着生产环境代价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重大挑战,尤其是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为更好解决工农业发展所面... 肥料是工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是支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新时期我国工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均面临着生产环境代价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重大挑战,尤其是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为更好解决工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思路与产业化途径,着重介绍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利用策略和产业化途径,以期为工农交叉融合创新的绿色智能肥料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关键问题,为创新绿色智能肥料与推动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智能肥料 磷矿 养分 资源全量利用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动态过程与植物营养 被引量:219
5
作者 张福锁 曹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9-250,共12页
养分的有效性是由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所决定的。根系引起根际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根分泌物以及由此引起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活性的改变,从根本上决定着根际养分的动态。而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又具... 养分的有效性是由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所决定的。根系引起根际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根分泌物以及由此引起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活性的改变,从根本上决定着根际养分的动态。而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又具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并受植物营养状况的诱导和调控。因此,根际动态变化的方向和强度对植物适应土壤化学和物理逆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际的一般概念入手,综述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根际动态研究的新成果,重点讨论了根际动态与植物营养的关系,并运用根际微生态系统的概念,把根际动态与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性及其调控机理紧密联系起来,使根际动态和植物矿质营养基因型差异机理两个基础性研究热点融为一体,为解决重大的全球性环境、生态以及农业持续发展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植物 营养 养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品系)耐缺锰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福锁 方正 吕世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在四川平原水旱轮作的缺锰土壤上,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5个不同小麦品种(品系)的耐缺锰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缺锰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多数小麦品种对缺锰敏感,少数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性。其中,小麦品系... 在四川平原水旱轮作的缺锰土壤上,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5个不同小麦品种(品系)的耐缺锰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缺锰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多数小麦品种对缺锰敏感,少数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性。其中,小麦品系“80-8”既具有较强的耐缺锰能力,也是供试小麦品种中产量最高的,在缺锰土壤上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盆栽试验可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初步筛选。在缺锰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间地上部锰浓度没有显著差异,不宜作为判别小麦耐缺锰能力的指标。缺锰可见症状与缺锰耐性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初步筛选指标。田间试验相对产量是最可靠的鉴定指标。根系发达,根冠比较高是小麦耐缺锰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耐缺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态系统养分有效性及植物适应性机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福锁 曹一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60-262,共3页
文章以铁营养为例,从植物—土壤—微生物及其环境条件所组成的微生态系统角度,讨论了养分的迁移途径和植物对营养胁迫适应性反应的机理,及植物营养效(?)基因型差异的实质,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土壤有效养分 根际微生物 植物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分泌物与禾本科植物对缺铁胁迫的适应机理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7-23,共7页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根分泌物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机理”的研究进展和部分主要成果。研究表明,养分专一性根分泌物是植物营养遗传特性控制基因的标记物,它受某一养分缺乏的诱导,是在植物体内合成并可通过主动分泌...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根分泌物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机理”的研究进展和部分主要成果。研究表明,养分专一性根分泌物是植物营养遗传特性控制基因的标记物,它受某一养分缺乏的诱导,是在植物体内合成并可通过主动分泌作用进入根际的代谢产物。它的合成和分泌只受该养分胁迫的专一诱导和控制,只要改善这一营养状况就能抑制或阻止其合成和分泌。当植物缺乏这一养分时,植物体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合成专一性物质并自根分泌到根际,促进该养分的活化并提高植物对其吸收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克服或缓解该营养胁迫的目的。用单基因突变材料进行的研究表明,植物铁载体的生物合成和吸收利用是受单基因控制的过程。这一发现不仅使人类有可能运用生物学研究技术来解决营养缺乏问题,而且也为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可能性。麦根酸类(mugineic acids)植物铁载体(phytosiderophores)在缺铁禾本科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从植物根内向根际的分泌、在根际环境中对铁的活化及植物对F6^(3+)—植物铁载体螯合体的吸收四个过程组成了禾本科植物对缺铁胁迫的适应机理。植物铁载体只在早晨日出后2~6h内大量分泌的节律性增加了它们在根际土壤中的相对浓度,减少了它们与土壤颗粒的接触和被吸附;分泌部位集中在微生物尚未侵染的根尖避开了微生物的破坏和分解,同时也增加了它们在土壤微区中的相对浓度。分泌作用和螯合作用不受介质pH值和Ca^(2+)离子浓度影响的特性使该机理在经常出现缺铁现象的石灰性土壤上具有特殊意义。研究结果还表明,缺铁可以诱导激活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可能存在的Fe^(3+)—植物铁载体复合体的专一性吸收和运载蛋白,高pH值和CaCO_3对这一蛋白的载体功能只有很小的抑制作用,即使在pH值和CaCO_3含量都较高的石灰性土壤上,也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一结论揭示了小麦等禾本科植物适应铁胁迫的实质及其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缺铁 根分泌物 禾本科植物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生产第一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福锁 朱耀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9-42,共4页
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旱”和“薄”,根据多年调查和试验,年降水低于300mm时,“旱”是主要矛盾,是小麦生产的第一制约因素;降水高于300mm,低于800mm时,“薄”是主要矛盾。“肥力”是小麦生产的第一制约因素。但在一般情况下,... 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旱”和“薄”,根据多年调查和试验,年降水低于300mm时,“旱”是主要矛盾,是小麦生产的第一制约因素;降水高于300mm,低于800mm时,“薄”是主要矛盾。“肥力”是小麦生产的第一制约因素。但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北方95%以上的旱地年降水都高于300mm,“薄”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矛盾。在临汾地区,山区旱地的年降水高于平川旱地,但山区旱地的小麦产量却低于平川旱地,这一事实证明了以上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降水年型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态系统中铁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福锁 曹一平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1-43,共3页
一般来说,根际微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有效性涉及下列几个过程:(1)养分从土壤固相进入土壤液相;(2)养分从远离根表的原土体迁移到根表;(3)养分在根际的活化;(4)养分从根表迁移到根细胞原生质膜的吸收部位处;(5)养分的跨膜运输;(6)养分在根... 一般来说,根际微生态系统中养分的有效性涉及下列几个过程:(1)养分从土壤固相进入土壤液相;(2)养分从远离根表的原土体迁移到根表;(3)养分在根际的活化;(4)养分从根表迁移到根细胞原生质膜的吸收部位处;(5)养分的跨膜运输;(6)养分在根中的短距离运输;(7)养分在木质部的长距离运输;(8)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和再利用;(9)地上部或地下部营养状况对根系摄取养分的调控机理;(10)植物对营养缺乏或毒害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微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碳酸盐抑制向日葵吸收利用铁的机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福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93-296,共4页
以向日葵为试验植物,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重碳酸盐对向日葵缺铁的适应性反应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添加重碳酸盐使铁高效植物根系还原螯合态铁(FeBDDHA)的能力大大降低,当重碳酸盐添加量为0.8 cmolL^(-1)时,木质... 以向日葵为试验植物,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重碳酸盐对向日葵缺铁的适应性反应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添加重碳酸盐使铁高效植物根系还原螯合态铁(FeBDDHA)的能力大大降低,当重碳酸盐添加量为0.8 cmolL^(-1)时,木质部伤流液中放射性铁含量由对照的493μmolL^(-1)降到234μmolL^(-1),幼叶中放射性铁含量也从对照的7.4 mgg^(-1)干物质降到2.0 mgg^(-1)干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吸收 重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性状的改良与利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福锁 张亚科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32-34,共3页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性状的改良与利用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福锁,张亚科植物矿质营养性状改良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从1981—1992年已连续召开了四届“植物矿质营养遗传特性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且1994年在美...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性状的改良与利用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张福锁,张亚科植物矿质营养性状改良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从1981—1992年已连续召开了四届“植物矿质营养遗传特性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且1994年在美国又准备召开一个国际性的“植物矿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矿质营养 遗传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14"肥料试验模型拟合的探讨 被引量:520
13
作者 王圣瑞 陈新平 +2 位作者 高祥照 毛达如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以UNDP95-98年在河北唐山进行的27个"3414"冬小麦试验为例,研究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与一元施肥模型对"3414"肥料试验结果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进行拟合试验成功率仅为56%,而采用一元施肥模型可以... 以UNDP95-98年在河北唐山进行的27个"3414"冬小麦试验为例,研究了三元二次施肥模型与一元施肥模型对"3414"肥料试验结果的拟合情况。结果表明,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进行拟合试验成功率仅为56%,而采用一元施肥模型可以对全部试验进行数据处理。在同一试验中,与一元施肥模型相比,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计算的推荐施肥量偏高;根据一元施肥模型拟合计算分别有15%、44%、67%的点不需要施用N、P、K肥,而采用三元二次施肥模型则无法获得这一信息。因此,在"3414"试验中,一元施肥模型是三元二次施肥模型拟合的一种很好补充和优化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14”肥料 试验 模型拟合 三元二次施肥模型 一元施肥模型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生命共同体:协调资源、环境和粮食安全的学术思路与交叉创新 被引量:69
14
作者 申建波 白洋 +6 位作者 韦中 储成才 袁力行 张林 崔振岭 丛汶峰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5-813,共9页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 植物营养学研究近年来在植物养分高效分子机理、植物-微生物互作、根际互作与微生态调控、农田养分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进展。然而,当前如何协调粮食安全、资源高效和环境可持续性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本文提出“根际生命共同体(Rhizobiont)”学术思路,围绕“根际互作与养分高效”这一重大科学命题,构建“植物-根系-根际-菌丝际-土体及其微生物”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体系,突破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关键界面互作机制,阐明根际生命共同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养分活化、吸收与利用中的作用机制,建立共同体多界面互作增效的生物学调控新途径,开辟植物-土壤-微生物交叉创新领域,根际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有助于破解粮食安全、资源高效、环境保护多目标协同的难题,支撑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文章指出了根际生命共同体与养分高效研究的重点方向与内容,尤其是深入揭示和调控植物第二基因组——微生物组的作用正成为农业科学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生命共同体 根际生物互作 根际过程与调控 根际微生物组 养分高效 粮食安全 资源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烤烟生产中的氮素管理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213
15
作者 李春俭 张福锁 +9 位作者 李文卿 赵正雄 习向银 石秋梅 晁逢春 路永宪 陶芾 秦燕青 巨晓棠 江荣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1-337,共7页
在诸多营养元素中,氮素既是土壤中最不稳定的元素,也是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元素。为追求产量,在我国目前的烤烟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较为普遍。施氮量过高往往造成烟叶品质下降。生产中普遍推荐的肥料施用技术所提供的氮... 在诸多营养元素中,氮素既是土壤中最不稳定的元素,也是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元素。为追求产量,在我国目前的烤烟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较为普遍。施氮量过高往往造成烟叶品质下降。生产中普遍推荐的肥料施用技术所提供的氮素与烟株生长的需氮规律不吻合。生长后期土壤氮素矿化使得烟株生长过程中的氮素营养难以控制,并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目前对于造成烟叶中烟碱含量升高的真正原因没有正确认识。结合我们的研究,本文就我国烤烟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通过努力达到烤烟生产中的氮素营养平衡,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并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植株硝酸盐速测 土壤氮素矿化 烟碱 烤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健康与农业绿色发展:机遇与对策 被引量:145
16
作者 张俊伶 张江周 +3 位作者 申建波 田静 金可默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3-796,共14页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壤健康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石。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健康的内涵、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提升土壤健康的途径和对策,并对我国未来健康土壤培育工程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健康土壤培育的...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土壤健康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石。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土壤健康的内涵、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探讨了提升土壤健康的途径和对策,并对我国未来健康土壤培育工程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健康土壤培育的核心是消除土壤障碍因子,深入挖掘土壤生物学潜力,增碳提高资源效率,强化生物学过程,协同地上和地下生物互作。通过优化土壤内部调节过程,最小化外部的投入,以实现土壤生产功能和其他生态服务的同步提升。健康土壤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品品质-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等全产业链进行系统综合考虑,多学科交叉创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联合攻关,同时还需要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健康 农业绿色发展 障碍因子 生物强化 生态系统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被引量:116
17
作者 巨晓棠 潘家荣 +1 位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N 36 0kg hm2 ,损失率则远低于后者 ;在一季作物生长后仍有 2 0 .9%~4 8 4 %肥料氮残留于 0~ 10 0cm土层 ,这些残留的肥料氮在后茬的利用率不足 8% ,至施肥后第 2或第 3茬作物 ,仍有部分肥料氮残留于土壤。在低施氮量时 ,肥料氮以NO-3 N残留的量很低 ,在高施氮量时 ,残留氮除以有机态、微生物态氮形式存在外 ,以NO-3 N形式存在的比例也很高 ;在氮素损失途径中 ,淋洗损失可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郊区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氮肥 肥力管理 生产条件 利用率 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硝化抑制剂DMPP氮肥对小白菜硝酸盐累积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2
18
作者 许超 吴良欢 +2 位作者 张立民 巨晓棠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 phosphate,DMPP)对叶菜类蔬菜(如菠菜)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但其与氮肥一起造粒形成的新型氮肥在蔬菜上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我们以常规氮肥(NH4HCO3,urea,ASN)作... 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ole phosphate,DMPP)对叶菜类蔬菜(如菠菜)硝酸盐的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5],但其与氮肥一起造粒形成的新型氮肥在蔬菜上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我们以常规氮肥(NH4HCO3,urea,ASN)作对比,就新型含硝化抑制剂氮肥(ASN+DMPP)在典型菜地正常施肥条件下对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累积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高蔬菜品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硝酸盐累积 硝化抑制剂 营养品质 小白菜 施肥条件 叶菜类蔬菜 新型 造粒 二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玉米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研究 被引量:87
19
作者 吴良泉 武良 +2 位作者 崔振岭 陈新平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2-817,共16页
研究中国玉米不同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为引导区域科学施肥和复合肥产品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总结分析2005-2010年在全国玉米主产区进行的1752、7081和6328组氮、磷和钾肥肥效试验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我国玉米主... 研究中国玉米不同区域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肥料配方,为引导区域科学施肥和复合肥产品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总结分析2005-2010年在全国玉米主产区进行的1752、7081和6328组氮、磷和钾肥肥效试验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我国玉米主产区分为4个大区和12个施肥亚区,以氮肥总量控制、磷肥恒量监控、钾肥肥效反应的技术原理计算不同区域的氮磷钾肥的优化用量,并根据“大配方、小调整”的技术思路确定区域肥料配方。结果表明,东北春玉米区(Ⅰ)和西北春玉米区(Ⅲ)的产量水平较高(9.0—10.5t hm^-2),华北夏玉米区(Ⅱ)和西南玉米区(Ⅳ)的产量水平相对较低(7.5~8.3t hm^-2)。12个施肥亚区的氮肥推荐用量平均为N 181kg hm^-2,其中东北冷凉春玉米区(Ⅰ-1)最低(N150kg hm^-2),西北绿洲灌溉春玉米区(Ⅱ-3)最高(N219kg hm^-2);磷肥推荐用量平均为P2O5 75kg hm^-2,其中华北中北部夏玉米区(Ⅱ-1)最低(P2O5 46kg hm^-2),西北绿洲灌溉春玉米区(Ⅲ-3)最高(P2O5 123kg hm^-2);钾肥推荐用量平均为K2O 54kg hm^-2,其中西北绿洲灌溉春玉米区(Ⅲ-3)最低(K2O 30kg hm^-2),华北南部夏玉米区(Ⅱ-2)最高(K2O 64kg hm^-2)。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的养分推荐用量及气候、栽培和土壤条件的差异,在12个施肥亚区总共确定了16个区域肥料配方,包括12个基追结合施肥下的配方和4个一次性施肥配方。区域间养分推荐用量较好反映了区域土壤供肥能力、肥效反应和产量水平的特异性,我国玉米区域大配方的制定不仅为区域肥料配方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其他相关作物的区域配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养分推荐用量 大配方 小调整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31
20
作者 袁新民 杨学云 +2 位作者 同延安 李晓林 张福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3,39,共7页
2个不同年限的施氮量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施肥量对土壤 NO-3 - N的累积影响非常大 ,对 0 m~ 2 m土层 NO-3 - N累积的影响尤为突出。 0 m~ 4m土壤剖面的NO-3 - N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蔬菜地 70 %以上 NO-3 - N累积在 1 m... 2个不同年限的施氮量试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施肥量对土壤 NO-3 - N的累积影响非常大 ,对 0 m~ 2 m土层 NO-3 - N累积的影响尤为突出。 0 m~ 4m土壤剖面的NO-3 - N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蔬菜地 70 %以上 NO-3 - N累积在 1 m~ 4 m的土层中 ,1 m以下累积的 NO-3 - N很难被吸收而成为潜在的地下水污染源。作物吸氮量与化肥氮施用量呈非线性关系。超过正常施氮量 ,土壤 NO-3 - N会大量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硝态氮累积 土壤成分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