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体变换、语用原则推动下的词汇化--以“尤其”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福通 张寒冰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8,共8页
副词"尤其"导源于跨层结构[尤+其],[尤+其]首先见于典型的[尤+其+名词/名词性短语]结构,唐宋以后出现[尤+[其+VP/AP]]形式,清代前中期,发展为[尤其+VP/AP],副词"尤其"产生。"尤其"成词受到多种影响,最重... 副词"尤其"导源于跨层结构[尤+其],[尤+其]首先见于典型的[尤+其+名词/名词性短语]结构,唐宋以后出现[尤+[其+VP/AP]]形式,清代前中期,发展为[尤其+VP/AP],副词"尤其"产生。"尤其"成词受到多种影响,最重要的两点是"程度副词+体词性谓语"用法的衰落及"其"后所跟成分发生变化。其成词机制是[尤+其+名词/名词性短语]结构的类推与重新分析,动因是语体环境的变化与合作原则的限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其 词汇化 语体 合作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与转换:语言复杂性显隐关系的新审视——以汉语“时”类时间结构为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福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0,共7页
语言显性复杂性与隐性复杂性的深层关系,有待结合汉语事实继续探讨。如在古汉语中,"背景事件+时候"概念先以"主谓"和"主之谓"形式出现,二者存在隐性复杂性。形式的多功能性促成结构创新,产生了显性复杂... 语言显性复杂性与隐性复杂性的深层关系,有待结合汉语事实继续探讨。如在古汉语中,"背景事件+时候"概念先以"主谓"和"主之谓"形式出现,二者存在隐性复杂性。形式的多功能性促成结构创新,产生了显性复杂性形式"主谓结构+时"。该形式后来又可以表示条件、假设、因果等关系,进而具有隐性复杂性。当前研究认为语言复杂性存在显性与隐性的对立,而从"主谓结构+时"的产生与发展来看,语言显性复杂性和隐性复杂性还存在互动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复杂性 显性复杂性 隐性复杂性 “时”类时间结构 “主谓结构+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对应与词汇兴替--“未+动词性结构+前”的演变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福通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4,共8页
先秦时期出现"未+VP+时",进而形成"未+VP+时间标志词"构式,形式一意义的组配是[[未+VP+时间标志词]?[尚未达成VP(的某个时点)]],属于构式化阶段。受到正反两式平衡机制等影响,为与"既/已+动词性结构+后"... 先秦时期出现"未+VP+时",进而形成"未+VP+时间标志词"构式,形式一意义的组配是[[未+VP+时间标志词]?[尚未达成VP(的某个时点)]],属于构式化阶段。受到正反两式平衡机制等影响,为与"既/已+动词性结构+后"对应,"未+动词性结构+时"发生词汇兴替,衍生出"未+动词性结构+前"。后者属于构式化后的构式演变阶段,只是构式部分成分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VP+前 未+VP+时 构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磵诗话》版本考论
4
作者 张福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梅磵诗话》写于元初,作者题"韦居安",所知《梅磵诗话》有三种版本系统。三卷本系统最为通行,经比对,三卷本各书皆出于同一祖本,而明葛会抄本最近于祖本。明清书目所载之二卷本系统有两种可能:或为书目传抄讹误,变"三&q... 《梅磵诗话》写于元初,作者题"韦居安",所知《梅磵诗话》有三种版本系统。三卷本系统最为通行,经比对,三卷本各书皆出于同一祖本,而明葛会抄本最近于祖本。明清书目所载之二卷本系统有两种可能:或为书目传抄讹误,变"三"为"二";或并非传抄讹误,而是散失。相较而言,后者可能性更大。一卷本系统乃是撮取四个条目而成,其中三条摘自他书,而误属《梅磵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磵诗话》 版本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