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宝钢干熄焦蒸汽发生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福行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4,54,共3页
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宝钢干熄焦在利用红焦显热、焦炭中挥发分的燃烧热及部分焦炭烧损发热量三种情况下蒸汽产率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论证了干熄焦蒸汽产率的合理控制范围。
关键词 干熄焦 余热回收 节能 蒸汽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调湿控制系统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余杨 李晓斌 +4 位作者 金鸣林 王建华 夏乃洁 蒋文萍 张福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8938-8944,共7页
煤调湿工艺是炼焦过程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并提高生产效率和焦炭质量的关键工艺环节。为实现煤调湿过程的精确控制,针对其具有强耦合、大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采用RBF(radic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建模,GA(genetic algorithm)、PS... 煤调湿工艺是炼焦过程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并提高生产效率和焦炭质量的关键工艺环节。为实现煤调湿过程的精确控制,针对其具有强耦合、大时滞、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采用RBF(radic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建模,GA(genetic algorithm)、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和BFO(bacterial foraging optimization)优化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不同工艺需求下的煤调湿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为煤调湿过程的精确控制提供依据,为实现炼焦过程节省减排增效和提高焦炭质量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调湿 智能建模 辨识与优化 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氧化过程中煤的宏观特性与微观结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冰洁 黄婕 +1 位作者 曹银平 张福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深入研究炼焦煤的低温氧化行为,以瘦煤、肥煤和气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升温与恒温氧化实验,并采用低温氮气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氧化后的样品进行表征。恒温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设... 为深入研究炼焦煤的低温氧化行为,以瘦煤、肥煤和气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升温与恒温氧化实验,并采用低温氮气吸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氧化后的样品进行表征。恒温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设定温度(95、130、190℃)下,煤所释放的CO有少量来自煤自身的热分解,大部分来自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碳氧络合物的分解。氮气吸附实验和SEM-EDS结果显示,在95℃下氧化对煤结构的破坏作用较小,但在190℃下氧化后,煤表面裂隙增多,粉化程度变高,煤的总孔容、平均孔径增大,由于部分氧化产物堵塞孔洞,因而比表面积下降。煤表面存在Al、Si元素,可以推断附着的颗粒中包含Al_2O_3、SiO_(2)。FT-IR结果显示,在氧化过程中,煤的羟基、甲基、亚甲基与O_(2)反应后生成了羰基、羧基和醚键等碳氧络合物,并进一步被分解为CO、CO_(2)等气体。提出了气体产生机理,经HSC Chemistry 6.0软件计算认为其在热力学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 低温氧化 指标气体 孔结构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焦化废弃物利用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永跃 曹银平 张福行 《冶金能源》 2018年第2期53-54,58,共3页
结合目前城市钢厂对固废处理要求,将焦化产生的各种有机废弃物,主要包括酸焦油、萘油渣、洗油渣和焦油渣等与配合煤混合,并研究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焦化废弃物按0.3%~0.4%比例配入,对焦炭的质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找到... 结合目前城市钢厂对固废处理要求,将焦化产生的各种有机废弃物,主要包括酸焦油、萘油渣、洗油渣和焦油渣等与配合煤混合,并研究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焦化废弃物按0.3%~0.4%比例配入,对焦炭的质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找到合理的回收利用路径,实现焦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 废弃物 配煤 焦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控制参数与一氧化碳排放关系建模与分析
5
作者 周梦影 李晓斌 +1 位作者 张福行 贺国昂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0-574,共5页
目前降低焦炉烟囱CO排放的方法多注重于改进加热炉结构、管理维护等方面,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由于焦炉燃烧是具有强耦合、多输入、非线性系统等特点的复杂工业过程,因此研究主要在煤气组成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PSO(粒子群优化算... 目前降低焦炉烟囱CO排放的方法多注重于改进加热炉结构、管理维护等方面,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由于焦炉燃烧是具有强耦合、多输入、非线性系统等特点的复杂工业过程,因此研究主要在煤气组成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PSO(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烟道压力、烟道温度、氧气烟囱排放浓度等焦炉燃烧控制参数与CO烟囱排放浓度的关系进行建模与分析,找出影响CO排放最大的控制参数,进而通过控制该参数达到降低CO排放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氧气烟囱排放浓度对CO排放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参数 一氧化碳排放浓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建模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