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小鼠拷贝数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晓建 杨旭 +5 位作者 宋晓东 张禅那 刘继斌 邸冉 张连峰 惠汝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方法以TG-CARK转基因首见鼠为研究对象,选取小鼠的高度保守基因Fabpi为内参,利用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拷贝数,并与传统的Southern blot方法的定量结果进...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方法以TG-CARK转基因首见鼠为研究对象,选取小鼠的高度保守基因Fabpi为内参,利用绝对定量的实时荧光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拷贝数,并与传统的Southern blot方法的定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时定量PCR鉴定的转基因拷贝数与Southernblot法完全一致,三只TG-CARK首见小鼠的拷贝数分别为1,7,4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稳定性、高通量和低成本的优点,是比传统杂交技术更好的鉴定小鼠转基因拷贝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拷贝数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肌球蛋白重链基因c.1273G>A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虎 邹玉宝 +6 位作者 宋雷 王继征 孙凯 宋晓东 高硕 张禅那 惠汝太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5-488,共4页
为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文章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TNNT2)基因、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的突变筛查,... 为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文章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TNNT2)基因、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基因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7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c.1273G>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14号外显子并使425位的甘氨酸(Gly)转换为精氨酸(Arg)。该突变首次在国内HCM家系中发现,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明显的异质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正常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MYH7基因是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携带c.1273G>A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型差异明显,提示可能有其它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肌球蛋白重链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后负荷增高大鼠心肌肥厚向心力衰竭的转变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晓东 辛颖 +4 位作者 刘哲 王虎 张竞予 张禅那 惠汝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6-89,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单纯腹主动脉缩窄造成的心肌肥厚能否转变成为心力衰竭。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的Wistar大鼠,使用7-0号尼龙线对其肾上腹主动脉进行缩窄手术,造成后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LVH,n=10),同时设置假手术组(Sham,n=10)和正常组(Con,n=10)作... 目的观察单纯腹主动脉缩窄造成的心肌肥厚能否转变成为心力衰竭。方法实验选用8周龄的Wistar大鼠,使用7-0号尼龙线对其肾上腹主动脉进行缩窄手术,造成后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LVH,n=10),同时设置假手术组(Sham,n=10)和正常组(Con,n=10)作为对照。术后第20周和第38周使用超声多普勒和多导生理仪对大鼠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测。解剖后取出心脏,计算心脏/体重比,并通过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脏形态和纤维化程度。结果腹主动脉结扎后第20周,LVH组大鼠心室壁肥厚,舒张功能下降(E/Aratio:LVH组:1.0±0.25,Con组:1.6±0.12)。术后38周,左心室壁肥厚程度有所下降,但是心室腔扩大,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下降(EF:LVH组:44.8±8.42,Con组:70.9±5.19;MaxdP/dt:LVH组:4916±1267.3,Con组:14225±932.1;MindP/dt:LVH组:-3246±1217.3,Con组:-12138±725.2)。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的动物心脏重量明显增加(3.58±0.32vs.2.34±0.15),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显示LVH组大鼠在术后38周心脏纤维化明显。结论腹主动脉缩窄造成的后负荷增高动物模型首先出现向心性心肌肥厚,伴以舒张功能下降,进而收缩功能下降,发展为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心力衰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欣力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晓东 辛颖 +5 位作者 刘哲 王虎 王晓建 张竞予 张禅那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欣力胶囊能否通过抑制心肌重塑以改善心力衰竭(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方法:对20周龄的Wistar大鼠进行腹主动脉结扎手术,20周后,大鼠心功能出现异常。将术后大鼠随机分为实验模型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欣力胶囊治疗组,同时设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欣力胶囊能否通过抑制心肌重塑以改善心力衰竭(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方法:对20周龄的Wistar大鼠进行腹主动脉结扎手术,20周后,大鼠心功能出现异常。将术后大鼠随机分为实验模型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欣力胶囊治疗组,同时设假手术组,每组12只。灌胃18周后,应用多导生理仪检测各组大鼠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心室收缩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等容舒张相时间常数等心功能指标;随后,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丽春红染色对心肌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术后38周通过大鼠血流动力学检测发现,各组大鼠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模型组大鼠±dP/dt、等容舒张相时间常数和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改变(P<0.05),呈现典型的心衰征象。欣力胶囊的3个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P<0.05),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丽春红染色显示,实验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明显,残余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截面积增加,表现为典型心肌重塑改变,欣力胶囊能够缓解上述病理变化。结论:欣力胶囊能够改善腹主动脉结扎导致的心衰,其机制与欣力胶囊抑制后负荷增高引起的心肌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肌重塑 欣力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红胶囊通过免疫调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小鼠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晓东 辛颖 +5 位作者 刘哲 王晓建 王虎 陈敬洲 张禅那 惠汝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芪红胶囊是否通过调节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作用。方法实验选用纯系雄性BALB/c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假处理对照组、利巴韦林对照组、芪红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为20只小鼠,腹腔注射10-3TCID50CVB3病... 目的观察芪红胶囊是否通过调节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作用。方法实验选用纯系雄性BALB/c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假处理对照组、利巴韦林对照组、芪红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为20只小鼠,腹腔注射10-3TCID50CVB3病毒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模型,4 h后灌胃给予芪红胶囊进行治疗,以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于第3、6、9、12、15天随机选择每组中的4只动物进行实验。应用SABA18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中LDH和CK-MB含量;通过芪红胶囊抑制VSV病毒在L929细胞上的毒力,测定芪红胶囊刺激脾细胞产生干扰素的效价;应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测定血清中中和抗体浓度,最后取出小鼠心脏,制备心肌组织悬液,检测不同分组心脏组织中CVB病毒滴度。结果芪红胶囊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CK-MB和LDH含量(P<0.05),显示心脏受损程度减轻,并呈现量效关系;芪红胶囊具有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与病毒对照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利巴韦林组刺激干扰素产生的能力非常明显,优于芪红胶囊。此外,芪红胶囊具有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对各组小鼠心肌组织悬液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发现病毒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中,从第3天开始病毒滴度逐步上升,芪红胶囊药效组能够明显降低血清中的病毒滴度,在5个不同的时期均与病毒对照组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利巴韦林组也有明显的降低病毒滴度的作用(P<0.05)。结论芪红胶囊能够减少CVB病毒在心肌组织中的繁殖,其机制与芪红胶囊对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芪红胶囊 小鼠 免疫调节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欣力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辛颖 宋晓东 +2 位作者 刘哲 张禅那 惠汝太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9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 测定欣力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建立欣力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法,Krom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柱温35℃,流速1... 目的 测定欣力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建立欣力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法,Krom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柱温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6nm。结果 丹酚酸B在0.1455~0.7275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4%(n=6)。3个批次欣力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范围为每粒0.51~0.52mg。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欣力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检测方法,以利于验证该制剂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力胶囊 丹酚酸B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蒸发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因C10orf97参与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建 杨旭 +4 位作者 宋晓东 王虎 刘继斌 张禅那 惠汝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9-12,20,共5页
目的检测新基因C10orf97是否参与压力超负荷型心肌肥厚病程。方法通过缩窄大鼠胸主动脉横支构建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模型,在缩窄手术后的连续时间点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肥厚标... 目的检测新基因C10orf97是否参与压力超负荷型心肌肥厚病程。方法通过缩窄大鼠胸主动脉横支构建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模型,在缩窄手术后的连续时间点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评价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肌肥厚标志基因心房利钠肽和C10orf97的mRNA表达。结果主动脉缩窄手术后,大鼠心脏显著肥厚,心脏体重比逐渐增加,心功能先受损后代偿性增强。心房利钠肽表达显著上调,在缩窄后第15天升高为假手术组40倍。C10orf97基因的表达在缩窄后第2天即显著上调为假手术组的2倍,在第4天降低,随后逐渐上升,第15天时表达量升高为假手术组的3倍。结论C10orf97基因参与了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压力超负荷 C10orf9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Arg870位点不同突变基因型与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型分析
8
作者 杨瑶瑶 吴桂鑫 +5 位作者 罗晓亮 张禅那 惠汝太 王继征 宋雷 邹玉宝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80-8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携带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Arg870位点不同错义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探讨该位点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529例非亲缘关系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及307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相关资料,完善临... 目的通过分析携带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Arg870位点不同错义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探讨该位点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529例非亲缘关系的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以及307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相关资料,完善临床评估,采用Panel二代测序检测MYH7、MYBPC3、MYL2、MYL3、TNNI3、TNNT2、TPM1和ACTC1基因,将发现的突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其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结果 52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4例携带MYH7基因Arg870位点错义突变(2例Arg870His突变,1例Arg870Leu突变,1例Arg870Cys突变),上述基因突变在307例正常对照人群中均未检出。4例患者均为男性,室间隔厚度均>20 mm,均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至少1种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其中1例接受室间隔化学消融,3例接受永久起搏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结论 MYH7基因Arg870His、Arg870Leu、Arg870Cys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可表现为相似的临床表型,在我国患者中发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提示Arg870位点发生的错义突变可能趋于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MYH7 突变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KN2B-AS1基因多态性与女性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乔琳 文星艳 +6 位作者 窦克非 尹栋 宋卫华 张禅那 孙凯 惠汝太 王虹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探讨CDKN2B-AS1基因位点rs497757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女性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女性早发(<65岁发病)冠心病患者226例(病例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年龄匹配的女性患者79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CDKN2B-AS1基因位点rs497757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女性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连续入选女性早发(<65岁发病)冠心病患者226例(病例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年龄匹配的女性患者79例(对照组),采用小测序法(SNa Pshot技术)检测CDKN2B-AS1基因位点rs4977574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评估rs4977574多态性与上述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TG、UA、FPG、HbA1c水平明显升高(P<0.05),校正年龄、体重指数、相关病史及危险因素后,高HbA1c(HbA1c>6.2%)明显增加女性早发冠心病的发生风险(OR=3.35,95%CI:1.41~8.00,P=0.006);rs4977574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等位基因G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1.24,95%CI:1.05~1.48,P=0.019)。进一步分析发现,rs4977574多态性与高HbA1c相关;与AA基因型受试者相比,(GG+GA)基因型受试者中高HbA1c的发生率明显增加(OR=2.08,95%CI:1.11~3.89,P=0.022)。结论:CDKN2B-AS1基因SNP位点rs4977574多态性与女性早发冠心病相关,并与高HbA1c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基因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