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针菇L-赖氨酸合成通路基因鉴定及对不同光质的响应表达 被引量:11
1
作者 陶永新 段静怡 +6 位作者 李依宁 李自燕 宋寒冰 张祺锶 黄嘉华 高玲玲 谢宝贵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究提高金针菇赖氨酸含量的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湿度、CO_2)及其作用机理,本研究首先在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单核体L11基因组中鉴定L-赖氨酸合成通路基因,并预测其启动子区顺式元件。根据预测结果,采用红、...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究提高金针菇赖氨酸含量的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湿度、CO_2)及其作用机理,本研究首先在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单核体L11基因组中鉴定L-赖氨酸合成通路基因,并预测其启动子区顺式元件。根据预测结果,采用红、绿、蓝、红绿蓝复合4种光处理金针菇子实体,并分别用HPLC和定量PCR测定赖氨酸含量变化及其合成通路基因的响应表达。结果表明:金针菇赖氨酸由氨基己二酸(α-Aminoadipate,AAA)途径合成,通路中8步催化酶的编码基因及其序列在L11中全部得到鉴定。关键限速酶基因HCS、HAC1和SHD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G-box等光照响应元件。定量PCR表明,总体上看赖氨酸合成通路前7步的酶编码基因对4种光质均有响应表达。进一步比较本试验中4种不同光质的处理效果,发现蓝光照射后的金针菇子实体中,共有7个赖氨酸合成通路基因(HCS、HAC1、HAH、HDH、AAT、AAR和SR)表达量上调,同时赖氨酸含量最高。推测蓝光可能通过激活赖氨酸合成通路基因启动子区的G-box等顺式元件,诱导通路基因上调表达,进而提高了金针菇子实体中赖氨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真菌 赖氨酸生物合成 光照处理 顺式作用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不同配比对猴头菇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祺锶 陶永新 +4 位作者 段静怡 宋寒冰 黄嘉华 李自燕 朱坚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6,共5页
为探究适合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栽培的基质配方,采用常规材料木屑和棉籽壳作为主料,麸皮作为辅料,探究三者间的不同配比对猴头菇产量、品质性状和栽培周期的影响。通过综合比较,最终筛选出工厂化猴头菇栽培产量高、品质优、周期... 为探究适合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栽培的基质配方,采用常规材料木屑和棉籽壳作为主料,麸皮作为辅料,探究三者间的不同配比对猴头菇产量、品质性状和栽培周期的影响。通过综合比较,最终筛选出工厂化猴头菇栽培产量高、品质优、周期短的基质配方,主料木屑与棉籽壳等比配合,二者与辅料麸皮以4.5∶1配合,即木屑40.1%、棉籽壳40.1%、麸皮17.8%、石膏1%、糖1%,含水量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基质配方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工厂化设施栽培出菇技术优化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祺锶 陶永新 +3 位作者 李洪都 李建 车金超 朱坚 《蔬菜》 2020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了总结优化灰树花出菇和开片的关键技术和时机,对比分析了光诱导催蕾时机、开袋出菇时机和袋口保湿措施3个因素对灰树花工厂化袋栽的单产、朵形和开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处理中,A2B1C2组合的单产、菇丛体积和开片率均表... 为了总结优化灰树花出菇和开片的关键技术和时机,对比分析了光诱导催蕾时机、开袋出菇时机和袋口保湿措施3个因素对灰树花工厂化袋栽的单产、朵形和开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处理中,A2B1C2组合的单产、菇丛体积和开片率均表现最优;因此得出最优的栽培工艺为:双层装袋,走菌满袋后10 d控制光照度在50~100 lx下进行光诱导;袋口菌丝组织化、分泌出细密的小水珠、开始皱缩时,菌包开袋进行出菇管理,控制环境温度在22~25℃,湿度在90%~95%,CO2浓度低于0.1%,光照度为200~500 lx;开袋时切除外袋10 cm以上部分,内外袋间蓄水出菇,开片后期除去外袋直至采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工厂化 光诱导时机 开袋时机 保湿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