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哺乳动物物种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锋 陶青 +7 位作者 陈柏承 徐忠鲜 余文华 唐跃林 王英永 李玉春 张礼标 吴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于2012年4月初到8月末期间,对广东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5次野外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该公园内有哺乳动物24种,隶属于7目11科17属。其中,翼手目10种,占41.7%;啮齿目7种,占29.2%;食虫目和食肉目各2种,占1... 于2012年4月初到8月末期间,对广东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5次野外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该公园内有哺乳动物24种,隶属于7目11科17属。其中,翼手目10种,占41.7%;啮齿目7种,占29.2%;食虫目和食肉目各2种,占16.7%;灵长目、鳞甲目和偶蹄目各1种,占12.5%。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三有"名录物种4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3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物种6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3种,近危物种7种;东洋型17种,古北型和南中国型各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山 哺乳动物 物种多样性 深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出血的临床药物治疗
2
作者 张礼标 《淮海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产后出血(PPH)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近一半的产后出血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根据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调查,1996~2000年我国死亡的孕产妇中产科出血占50%居首位,而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PPH发展急骤,病... 产后出血(PPH)是全世界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近一半的产后出血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根据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调查,1996~2000年我国死亡的孕产妇中产科出血占50%居首位,而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PPH发展急骤,病情可能在极短时间之内向危重发展,发生休克及DIC比较常见因为造成PPH的高危因素容易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药物疗法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蝙蝠体内汉城型汉坦病毒的检测初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敏 李林妙 +2 位作者 张礼标 原丽红 陈金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7-180,184,共5页
汉坦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通过RT-PCR扩增汉坦病毒M片段基因序列检测我国广东蝙蝠,首次在广东地区健康蝙蝠样品中扩增出长度约170 bp的汉坦病毒cDNA片段,测序证实为汉坦病毒的M片段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共检测了5个蝙蝠种类的7... 汉坦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通过RT-PCR扩增汉坦病毒M片段基因序列检测我国广东蝙蝠,首次在广东地区健康蝙蝠样品中扩增出长度约170 bp的汉坦病毒cDNA片段,测序证实为汉坦病毒的M片段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共检测了5个蝙蝠种类的74只蝙蝠的咽、肛拭子样品,阳性率为12.16%。说明蝙蝠也携带和传播汉坦病毒,是汉坦病毒的宿主动物。鉴于蝙蝠与人类关系越来越密切,提醒我们在畜牧业和种植业工作中要加强防范蝙蝠传播病毒给家养动物和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汉坦病毒 自然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彭真 张礼标 +1 位作者 吴洁 孙云霄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神经系统的疑难重病,对其病理过程、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评价都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论文从实验动物选择、几种重要的诱导方法及模型的行为学、影像学及病理...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神经系统的疑难重病,对其病理过程、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评价都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论文从实验动物选择、几种重要的诱导方法及模型的行为学、影像学及病理评价等多方面对M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蝙蝠资源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向阳 张英宏 +4 位作者 彭兴文 董海平 陈志红 彭乐 张礼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83-86,共4页
2016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栖息地和网捕法对当地蝙蝠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到3科8属13种,其中,菊头蝠科1属4种,占比30.8%,蹄蝠科2属2种,占比15.4%,蝙蝠科5属7种,占比53.8%;13种蝙蝠的区系组成以东洋型为主(7... 2016年7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栖息地和网捕法对当地蝙蝠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到3科8属13种,其中,菊头蝠科1属4种,占比30.8%,蹄蝠科2属2种,占比15.4%,蝙蝠科5属7种,占比53.8%;13种蝙蝠的区系组成以东洋型为主(7种),其次分别为南中国型(3种)、季风型(2种)和地中海型(1种)。小流坑—青嶂山保护区蝙蝠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保护区内蝙蝠的栖息地相对较少,且人为干扰较大,需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且有必要增加调查强度、使用竖琴网等方法深入调查保护区的蝙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坑-青嶂山 蝙蝠 区系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袁财圣 温伟东 +5 位作者 郑海西 张语之 罗鹏飞 周春慧 张礼标 何向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49-60,共12页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了掌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专项调查法等,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了掌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专项调查法等,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岭山森林公园共记录到脊椎动物126种,隶属于4纲19目57科103属,其中,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与2018年调查数据相比,增加了44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为21种,两栖类仅增加2种。(2)根据样线法调查结果,优势度指数最高的两栖类为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0.612)、爬行类为中国壁虎Gekko chinensis(0.190)、鸟类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0.197);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lef丰富度指数均是鸟类最高(分别是3.103、8.085),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爬行类最高(0.933)。(3)根据红外相机监测结果,拍摄到兽类6种、鸟类36种;兽类优势种为野猪Sus scrofa(RAI=3.07),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则是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GOi=1.00);鸟类优势种为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6.90),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则是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岭山森林公园 动物多样性 红外相机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对广东连南大鲵保护区林下鸟兽多样性监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泽花 周志恩 +3 位作者 何向阳 唐剑华 郑寿松 张礼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6期62-73,共12页
林下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通过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域及其周边共设置43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保护区内及周边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开展物种多样性监测,并分析保护区... 林下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的监测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通过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域及其周边共设置43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保护区内及周边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开展物种多样性监测,并分析保护区内外物种多样性的差异。2022年4月—2023年4月,红外相机累计有效工作时长13765个相机日,拍摄独立有效照片共计1502份,其中兽类687份、鸟类815份。共鉴定43种野生动物,隶属于2纲11目23科,其中兽类16种、鸟类27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其中兽类4种,鸟类6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前三的兽类依次为野猪Sus scrof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虎斑地鸫Zoothera aure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网格占有率排前三的兽类依次为野猪、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鼬獾,鸟类依次为白鹇、虎斑地鸫、紫啸鸫。研究结果初步掌握了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种类组成、相对多度及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大鲵保护区 大中型兽类 地栖型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