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念东 张硕伦 +1 位作者 梁毅轩 毛祝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8-458,共11页
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植被恢复技术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植被恢复不仅能固土防护,还能提高边坡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依据黄土高... 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展开,系统分析了植被恢复技术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植被恢复技术是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功能的有效措施。植被恢复不仅能固土防护,还能提高边坡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依据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以及水土流失的成因,梳理了中外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历程和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喷播修复和覆坡修复技术,这些技术各有优劣,针对立地条件和环境特征选择性地使用,并针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土壤基质改良和技术创新是提升边坡生态修复效果的关键。同时,建议结合遥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管理,将有助于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与精准度。最后,呼吁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边坡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黄土边坡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DX淋巴显像诊断淋巴管肌瘤病肺外病变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哲 童冠圣 +4 位作者 刘勇 张丽 李思源 郑朋腾 张硕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1-894,共4页
目的评价^(99)Tc^(m)-DX淋巴显像对淋巴管肌瘤病(LAM)肺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9例LAM患者的淋巴显像图像,总结该病的淋巴显像特点。结果39例LAM患者中,33例(33/39,84.62%)伴乳糜胸,^(99)Tc^(m)-DX淋巴显... 目的评价^(99)Tc^(m)-DX淋巴显像对淋巴管肌瘤病(LAM)肺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9例LAM患者的淋巴显像图像,总结该病的淋巴显像特点。结果39例LAM患者中,33例(33/39,84.62%)伴乳糜胸,^(99)Tc^(m)-DX淋巴显像可显示84.85%(28/33)的乳糜胸,表现为患侧胸部分放射性增高;16例(16/39,41.03%)伴乳糜腹,^(99)Tc^(m)-DX淋巴显像均可显示(16/16,100%),表现为腹盆部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摄取增高;34例(34/39,87.18%)伴腹/盆腔淋巴管肌瘤,^(99)Tc^(m)-DX淋巴显像均可显示淋巴管肌瘤(34/34,100%),表现为髂、腰及纵隔粗大、团、串状分布的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8例(8/39,20.51%)伴下肢淋巴水肿,3例LAM伴阴囊淋巴水肿,^(99)Tc^(m)-DX淋巴显像均可显示;24例(24/39,61.54%)伴左静脉角区放射性浓聚。结论^(99)Tc^(m)-DX淋巴显像可判断LAM患者肺外病变分布,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 淋巴系闪烁造影术 乳糜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