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药典》传统外来中药现状分析探讨新外来中药研究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睦焓 王林元 +8 位作者 吴振斗 费文婷 张建军 王淳 李俊洁 孙佳琦 代亚楠 乔玺 叶丹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907-916,共10页
外来药物引入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药典》收载了部分外来中药,收载量约占中药材总数的10%。笔者以1949年以前从国外引入我国的中药品种为条件,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检索和分析,符合条件的有55种传统外来中药。继而从别... 外来药物引入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药典》收载了部分外来中药,收载量约占中药材总数的10%。笔者以1949年以前从国外引入我国的中药品种为条件,对《中国药典》(2020年版)进行检索和分析,符合条件的有55种传统外来中药。继而从别名功效、原产地及引入时间、道地产区的建立、中成药应用、保健食品应用这几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归纳出传统外来中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名称多易混淆,标准建立情况不一;部分传统外来中药依赖进口;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一直在不断丰富扩展,研究动态需要持续关注。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外来中药系统研究对策:做好品种挖掘溯源工作;依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和实际生长环境,可以在国外原产地建立道地产区;研究与应用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药性研究要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进行证明,并经过反复实践验证。整体来看,要以史为鉴,有序做好外来中药引入研究,并积极开展与中药配伍的临床应用工作,促进中医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中药 中国药典 中药引入 西草药 外来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圆苞车前子壳的中药药性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祥山 张建军 +8 位作者 王淳 赵一弘 张维 黄志强 刘尧 南海鹏 陈秀红 张睦焓 王林元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308-1314,共7页
圆苞车前(Plantago ovata Forssk.)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广泛种植于南亚、北非、南欧等地区。圆苞车前子壳为圆苞车前的干燥种皮,已被美国、英国等多国药典收录,常作为一种温和有效的通便药物应用于临床,在2010年作为进口药物进入中国,并... 圆苞车前(Plantago ovata Forssk.)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广泛种植于南亚、北非、南欧等地区。圆苞车前子壳为圆苞车前的干燥种皮,已被美国、英国等多国药典收录,常作为一种温和有效的通便药物应用于临床,在2010年作为进口药物进入中国,并于2014年列入我国新资源食品名录。圆苞车前作为药食两用的天然药物使用广泛,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我国有学者开展圆苞车前子壳与其它中药配伍应用的研究,还有与中药配伍的专利授权,但都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本文以圆苞车前子壳为研究对象,综合文献分析,基于中医理论探讨其中药药性,经研究推论圆苞车前子壳的中药药性为:味甘、性凉,归大肠、脾、胃经;功效为润肠通便、化浊降脂、化湿止泻;内服用于便秘、高脂血症、消渴、休息痢的治疗,外用可治疗口舌生疮;研末冲服,日用量6~12 g。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及理论探讨赋予圆苞车前子壳中药药性,挖掘圆苞车前子壳的药用价值,为其临床应用与产品开发提供中医药理论指导,进而更好地发挥圆苞车前子壳在我国医疗保健行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苞车前子壳 新外来中药 中药药性 通便 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发热茶的中药药性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瑞琳 张建军 +7 位作者 王淳 郑婷 刘洋 陈秀红 张睦焓 汤如莹 费文婷 王林元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300-1307,共8页
发热茶为马鞭草科植物Lippia javanica(Burm.f.)Spreng.,原产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疟疾、腹泻、痢疾等疾病。采用外来中药研究方法,本文对Web of Science、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发热茶的文献进行研究,以临... 发热茶为马鞭草科植物Lippia javanica(Burm.f.)Spreng.,原产于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疟疾、腹泻、痢疾等疾病。采用外来中药研究方法,本文对Web of Science、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发热茶的文献进行研究,以临床应用文献为导向,结合中医药理论对发热茶的中药药性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分析和综合归纳,将发热茶的中药药性概括为辛、苦、凉,归肺、大肠经,可疏散风热、清热燥湿、杀虫截疟,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湿热泻痢、虫积腹痛、疟疾寒热;外治湿疹湿疮,蜱虫。水煎服,每日用量为1~2 g;外用适量。发热茶药理作用和治病特点突出,又可内外同治,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本文首次赋予发热茶中药药性,明确其中药性能有利于辨证施治,便于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为推广扩大其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茶 中药药性 药用资源 非洲草药 西草药 外来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奇亚籽的中药药性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瑀珊 张建军 +8 位作者 王淳 赵一弘 张维 张睿 乐娜 张睦焓 赵丹萍 汤如莹 王林元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917-924,共8页
本文基于CNKI、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与网络公开应用信息,筛选设计合理、结论可靠的临床科学研究文献及应用情况检索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对新外来中药奇亚籽的中药药性进行分析探讨。奇亚籽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Ⅱ型糖尿病、... 本文基于CNKI、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与网络公开应用信息,筛选设计合理、结论可靠的临床科学研究文献及应用情况检索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对新外来中药奇亚籽的中药药性进行分析探讨。奇亚籽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症,具有降血脂、减肥、降血糖、降血压、抗菌等药理作用,并有与中药配伍的产品应用。依据中医药基本理论研究探讨,奇亚籽中药名称及药性可以为:奇亚子,味甘、淡,性平,归脾、肝经,具有健脾祛湿、降脂化浊、平抑肝阳的功效。本研究首次探讨奇亚籽的中药属性,为进一步开展产品研发和促进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对促进新外来中药的创新研究、丰富中药资源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 中药药性 临床应用 性味归经 外来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