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铁钡双金属氢氧化物对水中铀的去除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益硕 吕欣怡 +4 位作者 龚逸 马梦月 辛燕 石瀚晋 李小燕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采用吸附技术处理含铀废水具有操作简单、绿色清洁、去除性能优异等优点,开发高效且制备简单的新型吸附材料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合成简单、吸附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高效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的潜在吸附材料,但文... 采用吸附技术处理含铀废水具有操作简单、绿色清洁、去除性能优异等优点,开发高效且制备简单的新型吸附材料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双金属氢氧化物具有合成简单、吸附性能优异等特点,成为高效处理含金属离子废水的潜在吸附材料,但文献报道的钴镁双金属氢氧化物对铀的最大吸附量仅为9.84 mg·g^(-1)且成本昂贵。本研究采用一步合成法简易制备出新型铁钡双金属氢氧化物吸附材料,对其进行表征与分析,并进行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以下主要结论:Fe-Ba双金属氢氧化物为不规则的类颗粒结构并存在一定的孔隙,主要由Fe(OH)_(3)、Ba(OH)_(2)和BaCO_(3)所组成,含有丰富的羟基和碳酸根,羟基和碳酸根对铀的络合为主要的吸附机理;该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U(VI)的较优条件为温度25℃、pH=5.5、固液比0.2 g·L^(-1)、时间50 min,该条件下对含U(VI)10 mg·L^(-1)废水中铀去除率为96.52%;该吸附材料受干扰离子和腐殖酸的影响较小,处理含U(VI)10 mg·L^(-1)废水对铀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附模型分析表明,该吸附材料对铀的去除以单层和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量可达163.93 mg·g^(-1)。该吸附材料适合处理含铀5~10 mg·L^(-1)废水,且具有制备简单、无二次污染及成本低的优势,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废水 吸附材料 双金属氢氧化物 铁钡双金属氢氧化物 钴镁双金属氢氧化物 吸附机理 干扰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偕胺肟功能化UiO-66-NH_(2)@SiO_(2)以增强MOFs对铀的去除
2
作者 李键刚 彭炜 +4 位作者 张益硕 谢宇铭 贺先彩 陈娴琳 黄国林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7-1258,共12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结构导向剂,采用共缩合法绿色经济地制备了一种新型偕胺肟功能化MOFs材料(UiO-66-NH_(2)@SiO_(2)-AO),并将其用于水中铀的去除。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铀的最大理论吸...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结构导向剂,采用共缩合法绿色经济地制备了一种新型偕胺肟功能化MOFs材料(UiO-66-NH_(2)@SiO_(2)-AO),并将其用于水中铀的去除。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铀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可达240.6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且吸附过程是吸热自发的。另外,UiO-66-NH_(2)@SiO_(2)-AO对铀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且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在90%左右。现代表征技术表明,UiO-66-NH_(2)@SiO_(2)-AO对铀可能的吸附机理为氮原子和氧原子与铀的螯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偕胺肟 MOFS 增强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锰对铀(Ⅵ)的去除性能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石瀚晋 张益硕 +2 位作者 唐丽 马梦月 李小燕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吸附法被广泛应用于含铀废水的处理,而生物炭因其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等优势被用于制作吸附剂。有多位学者采用核桃壳制备生物炭用于去除水体中污染物,但原始生物炭由于结合位点有限且吸附速率缓慢,其对放射性核... 吸附法被广泛应用于含铀废水的处理,而生物炭因其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等优势被用于制作吸附剂。有多位学者采用核桃壳制备生物炭用于去除水体中污染物,但原始生物炭由于结合位点有限且吸附速率缓慢,其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能力有限,需采用复合材料的技术来提升生物炭吸附能力。本文采用具有较强还原性的零价锰对核桃壳生物炭进行改性,制备了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锰复合材料(nZVMn-WBC),并通过条件试验考察了其对铀的去除能力,通过吸附动力学、还原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及现代表征技术SEM、XPS和XRD等探讨了该复合材料的除铀机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试验最佳条件pH值5.5、材料投加量0.01 g、吸附时间90 min、初始铀浓度300 mg·L^(-1)及室温下,nZVMn-WBC最大吸附容量达到了473.48 mg·g^(-1),表明其对U(Ⅵ)的高效去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稳定性试验表明,nZVMn-WBC具有优异的抗干扰性能,前4次除铀性能较好,第5次除铀性能下降可能是因为试验过程中材料损耗及解析剂对表面官能团的破坏,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增大投加量来弥补这一影响;分析nZVMn-WBC吸附铀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认为对铀的去除过程主要依赖于化学吸附,属于表面单层吸附方式并存在还原过程,且伴有静电吸附及Mn-OH与U(Ⅵ)的表面络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废水 零价锰 生物炭 核桃壳 复合吸附材料 化学吸附 静电吸附 表面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氧化-淋洗体系对某矿区真实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性能研究
4
作者 石英楠 王丝雨 +3 位作者 周仲魁 张益硕 蔡婷婷 车斌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4-545,共12页
研究了采用氧化-淋洗联合工艺去除某矿区真实铀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的铀,重点对比了EDTA-H_(2)O_(2)和SDS-H_(2)O_(2)两种不同新型氧化-淋洗体系对铀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pH、液固体积质量比、氧化剂浓度和淋洗剂浓度等... 研究了采用氧化-淋洗联合工艺去除某矿区真实铀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的铀,重点对比了EDTA-H_(2)O_(2)和SDS-H_(2)O_(2)两种不同新型氧化-淋洗体系对铀的去除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pH、液固体积质量比、氧化剂浓度和淋洗剂浓度等关键参数对铀去除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EDTA-H_(2)O_(2)体系在pH=4、液固体积质量比15/1、H_(2)O_(2)浓度3%、EDTA浓度100 mmol/L条件下对铀的去除率为52.8%,经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后,可提升至56.3%;SDS-H_(2)O_(2)体系在pH=4、液固体积质量比10/1、H_(2)O_(2)浓度3%、SDS浓度20 mmol/L条件下对铀的去除率为26.8%,经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后,可提升至29.5%;两种新型氧化淋洗体系对铀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单一淋洗剂与单一氧化剂(EDTA 24.12%、SDS 0.66%、H_(2)O_(2)13.81%)。该工艺可有效破解有机质-铀配合物,显著提升真实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能为矿区铀污染治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氧化淋洗 EDTA SDS H_(2)O_(2) 去除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Z型异质结BaCO_(3)/BaTiO_(3)@TiO_(2)光催化还原U(Ⅵ)性能与机理研究
5
作者 李小燕 温馨 +3 位作者 张益硕 吴兴农 刘小亮 黄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了有效处理与回收含铀废水中的铀,减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直接Z型异质结复合材料BaCO_(3)/BaTiO_(3)@TiO_(2)(简称ZBaTi),探究其在可见光下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性能,探讨溶液pH、ZBaTi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 为了有效处理与回收含铀废水中的铀,减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直接Z型异质结复合材料BaCO_(3)/BaTiO_(3)@TiO_(2)(简称ZBaTi),探究其在可见光下对溶液中U(Ⅵ)的去除性能,探讨溶液pH、ZBaTi投加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去除U(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0、ZBaTi质量浓度0.1 g/L、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25℃、U(Ⅵ)初始质量浓度15.0 mg/L的条件下,自然光照射下对U(Ⅵ)的去除率达到95.74%,去除量为143.29 mg/g。还原动力学和活性物种捕获实验结果表明,ZBaTi材料在去除U(Ⅵ)的过程中,反应初始阶段是快速的还原过程,起主要作用的是光生电子和超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Ⅵ) 直接Z型异质结 光催化 钛酸钡 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Fe^(2+)浓度和矿物粒径对生物浸铀的影响
6
作者 辛燕 王世俊 +3 位作者 刘勇 张益硕 李龙祥 周仲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为改善以往生物浸铀效率不高的缺陷,通过添加外源Fe^(2+)及改变矿物粒径来提高生物对铀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 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7.34%、88.27%、91.23%、89.13%,当浸出体系中Fe^(2+)浓度为... 为改善以往生物浸铀效率不高的缺陷,通过添加外源Fe^(2+)及改变矿物粒径来提高生物对铀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 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7.34%、88.27%、91.23%、89.13%,当浸出体系中Fe^(2+)浓度为1.0 g/L时,铀矿石会产生部分溶解且表面粗糙孔隙明显,有利于铀的浸出,溶浸液中存在适量的Fe^(2+)对生物浸铀的能力具有提升效果。另外,外源Fe^(2+)对铀矿生物浸出符合固体产物层控制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当粒径<-2 mm和-5 mm时铀浸出率分别为91.23%和83.70%,矿物粒径适当减小可增大颗粒比表面积,同样利于铀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外源Fe^(2+)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硫化锡对六价铀的光催化性能及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畅 窦琳 张益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0,共7页
采用简便的水热法,通过改变原料、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制备了不同形貌(片状、颗粒状、棒状和花状)的硫化锡(SnS_(2)),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晶相和形貌进行了确认,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 采用简便的水热法,通过改变原料、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制备了不同形貌(片状、颗粒状、棒状和花状)的硫化锡(SnS_(2)),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晶相和形貌进行了确认,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对材料的光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不同形貌SnS_(2)、pH、铀初始浓度及催化剂投加量对六价铀(U(Ⅵ))光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颗粒形态的SnS_(2),在pH=5.0的条件下具有最高的铀光还原性能,此外,随着铀初始浓度升高,光还原率也逐步升高。最后,确认了铀的还原价态为四价,同时探明了不同气氛对光还原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S_(2) 光催化 U(Ⅵ) 光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C改性有机膨润土去除水体中U(Ⅵ)试验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益硕 周仲魁 +5 位作者 王丝雨 王世俊 孙占学 胡中强 袁嘉懋 樊小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7-132,共6页
为探究膨润土对含铀废水的吸附性能,对膨润土进行钠化预改性,然后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对钠化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探究模拟含铀废水pH、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浓度对STAC有机改性膨润土吸附U(Ⅵ)的影响,并探究了膨... 为探究膨润土对含铀废水的吸附性能,对膨润土进行钠化预改性,然后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对钠化膨润土进行有机改性,探究模拟含铀废水pH、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浓度对STAC有机改性膨润土吸附U(Ⅵ)的影响,并探究了膨润土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当pH=7.04、固液比4.0 g/L、反应时间480 min、反应温度318.15 K、含铀废水初始浓度<10 mg/L时,该吸附材料处理含铀模拟废水的效果最佳,最高吸附率达到99.52%。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适于阐明STAC有机改性膨润土吸附U(Ⅵ)的过程,反应主要是化学吸附和单层吸附。Langmuir拟合吸附容量最高为198.7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 膨润土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益硕 周仲魁 +4 位作者 杨顺景 李蕊 李龙祥 李荆瑜 樊小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34,共11页
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结构、功能、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极大地减少农作物产量,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发了数种土壤修复技术。探讨了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适用性,... 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生态结构、功能、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极大地减少农作物产量,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为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发了数种土壤修复技术。探讨了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适用性,提出了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联合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重金属污染 原理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TAB改性膨润土从低浓度废水中吸附去除U(Ⅵ)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益硕 周仲魁 +1 位作者 杨顺景 李荆瑜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研究了采用CTAB对天然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备出CTAB改性膨润土并用于从低浓度废水中吸附去除U(Ⅵ),考察了溶液pH、改性膨润土用量、吸附时间、初始U(Ⅵ)质量浓度、温度对改性膨润土吸附去除U(Ⅵ)的影响,借助SEM、FT-IR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 研究了采用CTAB对天然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备出CTAB改性膨润土并用于从低浓度废水中吸附去除U(Ⅵ),考察了溶液pH、改性膨润土用量、吸附时间、初始U(Ⅵ)质量浓度、温度对改性膨润土吸附去除U(Ⅵ)的影响,借助SEM、FT-IR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U(Ⅵ)有较好去除效果,在pH=6.86、改性膨润土用量0.8 g/L、吸附时间355 min、U(Ⅵ)质量浓度10 mg/L、温度333.15 K条件下,U(Ⅵ)吸附去除率可达96.95%;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単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7.2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CTAB 改性 废水 U(Ⅵ)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膨润土对低浓度U(Ⅵ)的吸附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益硕 周仲魁 +3 位作者 杨顺景 李龙祥 李荆喻 樊小磊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4-164,共11页
针对膨润土吸附率不佳的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膨润土进行改性,提高膨润土对水体中低浓度铀的吸附性能。采用SEM、FTIR、XRD、氮气吸附脱附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并利用该材料对水体中铀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采用KH550改性... 针对膨润土吸附率不佳的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膨润土进行改性,提高膨润土对水体中低浓度铀的吸附性能。采用SEM、FTIR、XRD、氮气吸附脱附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并利用该材料对水体中铀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采用KH550改性后,在pH值为5、温度为338.15 K、初始浓度为10 mg/L、转速为165 r/min、投加量为1.0 g/L、反应时间大于50 min的条件下,含铀废水中铀去除率大于95%。改性膨润土对铀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其对铀的吸附为自由度减少,熵减的过程。该试验有望为含铀废水的处理提供一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改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樊小磊 詹作泰 +2 位作者 高柏 张益硕 孙占学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7,共16页
废水中的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性、长期积累性、毒害性、代谢困难及隐蔽性等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风险。目前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稀释法、化学沉淀法、混凝-絮凝法及吸附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的除重金属机理、应用优缺... 废水中的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性、长期积累性、毒害性、代谢困难及隐蔽性等特点,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风险。目前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稀释法、化学沉淀法、混凝-絮凝法及吸附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的除重金属机理、应用优缺点及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其普遍存在运行成本高、处理不彻底、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认为废水处理-重金属回收等联合处理技术才能够解决目前复合污染问题,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应加强水处理技术机理研究,同时完善重金属废水修复工艺,开发出适用于实际排放的重金属含量范围内废水处理技术。另外,需在易受污染区域建立长期的重金属废水环境检测生态站,为重金属废水修复提供基础保障;应注重水处理技术评价的环境效应,避免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水污染 废水处理 化学沉淀法 混凝-絮凝法 吸附法 重金属回收 联合工艺 二次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法修复铀污染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龙祥 周仲魁 +1 位作者 张益硕 孙占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138,共10页
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快速发展,铀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铀尾矿的大量堆积,导致铀及其化合物在周围生态环境中的含量迅速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安全、高效治理铀污染环境,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问题。传统针对铀... 随着我国核工业的快速发展,铀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增加,由此带来铀尾矿的大量堆积,导致铀及其化合物在周围生态环境中的含量迅速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安全、高效治理铀污染环境,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问题。传统针对铀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多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但这些修复技术具有成本高、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局限性,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出现,可为铀污染环境的修复提供一种绿色、经济、稳定及可持续的修复方法。首先介绍了铀在环境中的危害,详细阐述了铀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机制,并分析了其修复铀污染环境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了铀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污染 环境修复 微生物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改性铁柱撑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低浓度铀(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泽雨 周仲魁 +1 位作者 张益硕 李龙祥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2-531,共10页
研究了用CTAB改性铁柱撑膨润土制备CTAB-Fe-BNT吸附材料,并用于吸附废水中低浓度铀。采用SEM、XRD、BET、FT-IR表征了CTAB-Fe-BNT形貌、物相、比表面积及官能团,考察了溶液pH、温度、CTAB-Fe-BNT用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铀的影响,探讨了吸... 研究了用CTAB改性铁柱撑膨润土制备CTAB-Fe-BNT吸附材料,并用于吸附废水中低浓度铀。采用SEM、XRD、BET、FT-IR表征了CTAB-Fe-BNT形貌、物相、比表面积及官能团,考察了溶液pH、温度、CTAB-Fe-BNT用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铀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针对质量浓度10 mg/L、体积50 mL的含铀废水,在溶液pH=7、CTAB-Fe-BNT用量1 g/L、反应时间60 min、温度25℃、振荡速度165 r/min最佳条件下,铀平均吸附率达94.2%,最大吸附量为710.1 mg/g;CTAB-Fe-BNT循环使用5次后,铀吸附率仍保持在92%左右;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CTAB-Fe-BNT有望用于从废水中去除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铁柱撑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复合改性 制备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膨润土处理低浓度U(Ⅵ)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丝雨 周仲魁 +3 位作者 张益硕 杨顺景 李龙祥 樊小磊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136,共9页
膨润土常被用于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与固化,但天然膨润土的硅氧结构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导致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较差。本文以DTAB为有机改性剂,膨润土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DTAB有机改性膨润土,并进行表征对比分析,并考察pH值、改性膨... 膨润土常被用于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与固化,但天然膨润土的硅氧结构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导致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较差。本文以DTAB为有机改性剂,膨润土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DTAB有机改性膨润土,并进行表征对比分析,并考察pH值、改性膨润土用量、温度、吸附时间、铀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DTAB有机改性膨润土吸附模拟废水中U(Ⅵ)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改性后的膨润土孔道扩大,间距扩大,而且增加了大量的疏水官能团,吸附效果得到大幅改善;试验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4.0、改性膨润土用量0.1 g(2 g/L)、温度333.15 K、铀废水初始浓度10 mg/L、吸附时间240 min,此条件下铀去除率大于99%;动力学拟合表明,该材料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该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等温吸附模型拟合表明,该吸附模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为34.4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AB 膨润土 有机改性膨润土 低浓度含U(Ⅵ)废水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除铀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细菌去除铀矿山废水中硝酸盐
16
作者 李荆瑜 孙占学 +4 位作者 刘亚洁 周仲魁 蔡森火 李龙祥 张益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7-181,共15页
为了从不同环境中筛选得到反硝化能力强的菌株,研究碳源、温度、pH、C N和铀浓度对菌株脱氮作用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得到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了3株高效的反硝化细菌,菌株YWSY21在以无水乙酸钠为最佳碳源时,硝酸盐氮去除... 为了从不同环境中筛选得到反硝化能力强的菌株,研究碳源、温度、pH、C N和铀浓度对菌株脱氮作用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得到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了3株高效的反硝化细菌,菌株YWSY21在以无水乙酸钠为最佳碳源时,硝酸盐氮去除率达到97.11%,菌株4和5以柠檬酸钠为最佳碳源时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大于95%。Klebsiella variicola strain YWSY21在温度26.31℃、pH=5.74、C/N=12.95最佳条件下,硝酸盐氮去除率为90.77%;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 strain 4在温度25.39℃、pH=5.90,C/N=10.16最佳条件下,硝酸盐氮去除率为89.27%。菌株5在5种铀浓度下,NO_(3)^(-)-N的去除率均大于85%。在最佳生长条件时,菌株4最优脱氮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具有较高的生长活性。为铀矿山硝酸盐废水的生物修复提供了菌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生物脱氮 铀矿山 硝酸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B12负载纳米零价镍固定地下水中U(Ⅵ)/Se(Ⅳ)的效能研究
17
作者 吴兴农 李小燕 +6 位作者 温馨 王澜 付晓辉 刘小亮 黄希 张益硕 刘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032-4042,共11页
本研究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VB12负载纳米零价镍(VB12@nZVNi)复合材料,通过动态试验探讨了复合材料原位固定地下水中U(Ⅵ)/Se(Ⅳ)的固定效果.运用Thomas、Yoon-Nelson模型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讨论VB_(12)@nZVNi固定U(Ⅵ)/Se(Ⅳ)的性能... 本研究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VB12负载纳米零价镍(VB12@nZVNi)复合材料,通过动态试验探讨了复合材料原位固定地下水中U(Ⅵ)/Se(Ⅳ)的固定效果.运用Thomas、Yoon-Nelson模型对所得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讨论VB_(12)@nZVNi固定U(Ⅵ)/Se(Ⅳ)的性能.结果表明,VB_(12)@nZVNi材料对模拟U(Ⅵ)/Se(Ⅳ)污染地下水有着较好的固定效果,对U(Ⅵ)/Se(Ⅳ)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6.96 mg·g^(-1)、103.92 mg·g^(-1).Yoon-Nelson、Thomas模型符合其动态吸附过程,且理论吸附量和半穿透率与实际值比较接近.因此,VB_(12)@nZVNi可以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固定材料,用于含U(Ⅵ)/Se(Ⅳ)地下水的固定和净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纳米零价镍 负载 铀(Ⅵ) 硒(Ⅳ)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基非晶纳米材料对溶液中U(Ⅵ)的高效去除
18
作者 马梦月 张益硕 +2 位作者 杨仕仪 唐丽 李小燕 《中国有色冶金》 2025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目前常采用吸附法去除含铀溶液中铀,铁基磷酸盐吸附剂已被证明是捕获U(Ⅵ)的理想选择,本研究以Fe_(2)(SO_(4))_(3)和KH_(2)PO_(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含铁磷基团的无定形态材料FeP-ANM,并采用静态试验、吸附模型拟合及表征技术... 目前常采用吸附法去除含铀溶液中铀,铁基磷酸盐吸附剂已被证明是捕获U(Ⅵ)的理想选择,本研究以Fe_(2)(SO_(4))_(3)和KH_(2)PO_(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含铁磷基团的无定形态材料FeP-ANM,并采用静态试验、吸附模型拟合及表征技术进行研究,考察FeP-ANM对U(Ⅵ)对含铀溶液中铀的去除情况,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室温、溶液U(Ⅵ)初始浓度10 mg/L、吸附时间60 min、初始pH=4.5、吸附剂投加量0.1 g/L的条件下,FeP-ANM对溶液中U(Ⅵ)去除率可达97.98%,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经过五次循环测试后对U(Ⅵ)的去除率仍能达到80%以上;FeP-ANM对U(Ⅵ)的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拟合最大吸附量为224.91 mg/g,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SEM、EDS、XRD和XPS微观表征表明,FeP-ANM去除溶液中U(Ⅵ)的机制主要为—OH、CO_(3)^(2-)、PO_(4)^(3-)的络合作用及Fe^(2+)的还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FeP-ANM可高效去除溶液中的U(Ⅵ),且该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在含铀废水的净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纳米材料 铁磷基团 吸附 机制 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