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冶金工艺设计与研究课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健 吕学伟 +2 位作者 陈泽军 张生富 余江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1期36-37,43,共3页
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丰富线下教学,建立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对于推进数字化教学实践有重要作用。以冶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讨类课程为对象,围绕4个阶段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践,并基于学生反馈对模式细节进行了优化。
关键词 研讨类课程 线上线下 融合模式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提问题,三元融合”全过程教学模式探索
2
作者 侯自兵 张生富 +1 位作者 徐健 刘强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6期7-10,共4页
针对冶金材料工科学生出现的前沿交叉知识学习内驱力激发难,与冶金材料专业知识联系不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效果难达到“新工科”要求等问题,以金属凝固及连铸、大数据处理与挖掘课程等学科交叉类与技术前沿类课程教学为切入点,从学生发... 针对冶金材料工科学生出现的前沿交叉知识学习内驱力激发难,与冶金材料专业知识联系不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效果难达到“新工科”要求等问题,以金属凝固及连铸、大数据处理与挖掘课程等学科交叉类与技术前沿类课程教学为切入点,从学生发展与国家需求角度出发,基于OBE理念与多年教学积累,构建“自提问题,三元融合”的全过程教学模式。基于学生自提问题,依托思政强化、线上线下与实践分析三方面深度融合,并由此通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分享问题为主线的全过程教学助力“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学生匿名满意度为98.32%,尤其是在学习兴趣、知识架构、自主探究学习等方面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创新人才 自提问题 全过程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反应性铁焦制备及其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生富 尹铖 +2 位作者 邱淑兴 温良英 白晨光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44,共12页
我国钢铁产量与优质焦煤资源、环保形势的矛盾日益突出,优化炼铁工艺,实现高炉降碳减排刻不容缓。提高碳利用率是降低高炉焦比、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措施。铁焦作为一种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铁碳复合炉料,其高反应性可降低高炉热储备... 我国钢铁产量与优质焦煤资源、环保形势的矛盾日益突出,优化炼铁工艺,实现高炉降碳减排刻不容缓。提高碳利用率是降低高炉焦比、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措施。铁焦作为一种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的铁碳复合炉料,其高反应性可降低高炉热储备区温度,提高炉身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碳利用率,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铁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铁焦制备工艺的特点和获得铁焦的性能。煤直接配加铁矿粉制备铁焦工艺投资成本小,利用现有焦炉设施即可实现,但需严格控制炼焦炉温度,否则会降低焦炉寿命;热压法铁焦制备工艺可大量使用弱黏结性煤或非黏结煤,制备的铁焦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而冷压法制备工艺能进一步降低炼焦能耗,但铁焦产品的强度需优化。炼焦过程中加入煤中的含铁矿物均被还原为金属铁,其氧化反应催化了铁焦在高炉内的气化。针对铁焦强度劣化,提出在制备过程中添加含甲苯、乙苯、邻二甲苯和长支链烷烃等类胶质体的解决方法,为炼制满足高炉要求的高强度-高反应性铁焦提供了可行途径。研究表明,铁焦与含铁炉料混装的布料方式既能实现高炉降碳减排,又不影响高炉透气透液性;铁焦的反应性与反应后强度的协同优化、铁焦在高炉内的递变行为和铁焦对高炉能耗影响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焦 高炉 CO_(2)减排 反应性 反应后强度 胶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燃烧过程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邹冲 张生富 +3 位作者 温良英 白晨光 吕学伟 王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0-1374,共5页
采用同步热分析(TG-DSC)法,分析了升温速率对无烟煤热分解和燃烧过程的影响,利用等转化率法和Malek法确定了各个阶段的最概然机理函数,得到了无烟煤燃烧过程热分析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越快,相同温度下煤的失重率越低,燃烬温... 采用同步热分析(TG-DSC)法,分析了升温速率对无烟煤热分解和燃烧过程的影响,利用等转化率法和Malek法确定了各个阶段的最概然机理函数,得到了无烟煤燃烧过程热分析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升温速率越快,相同温度下煤的失重率越低,燃烬温度升高,着火特征由均相-非均相着火方式向非均相着火方式转变。在较低升温速率下,在碳着火温度之前不但发生了有机物的热分解,还发生部分碳的氧化过程,且氧化反应是限制性环节,遵循的机理为收缩球模型;当升温速率较快时,碳着火点之前遵循SB(m,n)模型,挥发分的热解成为限制性环节。在燃烧阶段,碳表面和内部部分燃烧遵循圆柱形对称三维扩散模型,而稳定燃烧阶段遵循反应级数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升温速率 着火特征 热分析动力学 机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与冶金专业传热学课程课堂教学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健 温良英 +3 位作者 张生富 吕学伟 党杰 白晨光 《中国冶金教育》 2017年第5期30-31,共2页
阐述了材料与冶金专业开设传热学课程的重要性,从教案准备与课堂设计、教学形式与课堂互动、课后安排与课外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传热学 课堂教学 心得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课堂教学实时反馈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健 徐扬 +4 位作者 马凯辉 温良英 吕学伟 张生富 党杰 《中国冶金教育》 2018年第3期28-30,共3页
分析了课堂教学反馈现状,基于互联网平台,以传热学课程教学为例,进行课堂教学实时反馈实践;分享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并探讨尚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实时反馈 互联网平台 传热学 经验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提升冶金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 被引量:3
7
作者 党杰 吕学伟 +2 位作者 张生富 余文轴 白晨光 《中国冶金教育》 2022年第1期66-68,共3页
冶金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科技竞赛在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依托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提升冶金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思路,探寻了冶金工程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和具体实践途径... 冶金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科技竞赛在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依托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提升冶金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思路,探寻了冶金工程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和具体实践途径。通过优化培养内容、创新培养方式、搭建指导教师队伍和平台,以及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形成导师指导团队(包括校外及企业指导老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达到“以竞促教、以竞促训、以竞促用、以竞促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科技竞赛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教学评价平台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3
8
作者 毛红霞 徐健 +3 位作者 邱贵宝 张生富 吕学伟 邓青宇 《中国冶金教育》 2020年第5期17-19,共3页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且注重教学过程的在线教学评价平台,对于互联网条件下推动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有重要的作用。在归纳教学评价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教师和学生双角色的角度设计在线评价平台的思路,并介绍了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发的...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且注重教学过程的在线教学评价平台,对于互联网条件下推动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有重要的作用。在归纳教学评价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教师和学生双角色的角度设计在线评价平台的思路,并介绍了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发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价 在线平台 设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基础课全英文课堂教学中的同伴教育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健 温良英 +2 位作者 张生富 邱贵宝 黄光杰 《中国冶金教育》 2019年第5期16-17,共2页
为了提升专业基础课全英文课堂教学效果,以传热学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了同伴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更为浓厚的英语交流氛围,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关键词 同伴教育 专业基础课 全英文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联合指导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刁江 龙木军 张生富 《中国冶金教育》 2018年第6期69-71,共3页
在分析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毕业设计环节校企联合指导的探索与实践。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式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增强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该联合指导模式可在其它专业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冶金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导师 联合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冶金工程本科专业英语类课程设置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健 张生富 +4 位作者 侯自兵 李涛 党杰 黎江玲 胡丽文 《中国冶金教育》 2018年第4期11-13,共3页
围绕冶金工程专业国际化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调研冶金院校英语类课程设置现状,分别从内容选择和专业特色两方面探讨冶金工程本科专业英语类课程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 冶金工程 国际化人才 英语类课程设置 内容选择 专业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EX炼铁工艺用煤的热解特性及气体生成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丰 张生富 +3 位作者 彭海军 温良英 白晨光 邹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11-216,共6页
采用热重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COREX炼铁工艺用煤的热解特性及热解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并且结合COREX熔融气化炉炉内条件考察煤种、升温速率、CO气氛等因素对煤热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兴隆庄煤和大同煤具有相似的热解特性及气体... 采用热重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COREX炼铁工艺用煤的热解特性及热解气体产物的生成规律,并且结合COREX熔融气化炉炉内条件考察煤种、升温速率、CO气氛等因素对煤热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兴隆庄煤和大同煤具有相似的热解特性及气体释放规律,其中煤阶较低的兴隆庄煤热解的质量变化速率大于大同煤。升温速率越大,煤热解的质量变化速率越大,然而对煤热解的最终质量分数影响不大;气体组分的释放速率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最大释放速率所对应的温度向低温偏移;CO气氛使煤的热解最大质量变化速率降低,同时使二次裂解反应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X工艺 热解 热重-质谱 升温速率 CO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铁冶金学双语课程教学
13
作者 游志雄 毛红霞 +4 位作者 吕学伟 邱贵宝 朱子宗 徐健 张生富 《中国冶金教育》 2021年第1期12-13,共2页
针对本校冶金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铁冶金学教学,结合高等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在教学大纲与内容、教学模式、学生工程素养跟踪与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期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和实践,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铁冶金学 双语教学 改革 冶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生产工艺及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生富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19年第10期5-7,共3页
对硝酸钠主要生产工艺、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概述,分析了几种硝酸钠生产工艺的特点,从而得出:采用碳酸钠与硝酸中和法来生产熔盐级硝酸钠产品是最佳工艺路线。
关键词 硝酸钾 生产工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卤石分解母液相对密度对工艺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生富 《盐业与化工》 CAS 2012年第11期29-32,共4页
通过对光卤石矿在不同加水量和不同分解时间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在分解温度13℃,分解水量在1.05倍左右理论水量,分解时间7 min时,分解达到完全状态;此时,固相中MgCl2的质量分数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分解母液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266~1.... 通过对光卤石矿在不同加水量和不同分解时间进行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在分解温度13℃,分解水量在1.05倍左右理论水量,分解时间7 min时,分解达到完全状态;此时,固相中MgCl2的质量分数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分解母液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266~1.268之间;分解母液的相对密度高低与分解水量的大小有关,经对分解加水量倍数与相应的分解母液相对密度之间回归方程为:y=-0.066 8x2+0.095 7x+1.240 1,R2=0.985 0,二者呈多项式关系,拟合程度较好,可用于指导生产。从而为分解指标的控制寻求了一种直观、快捷、实效的检测方法,以判断分解是否达到完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卤石 氯化钾 分解母液 相对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硝酸钾喷浆造粒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生富 宋军 马银善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17年第1期40-43,共4页
粒状农业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水溶性的氮钾复合肥料,具有施肥便捷和肥效缓释等优点,颇受农户欢迎,市场潜力巨大。硝酸钾造粒多数采用熔融造粒、压实造粒等,而喷浆造粒技术具有生产能力大、肥效稳定和外观圆整度好等优点,在硝酸钾生产中为... 粒状农业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水溶性的氮钾复合肥料,具有施肥便捷和肥效缓释等优点,颇受农户欢迎,市场潜力巨大。硝酸钾造粒多数采用熔融造粒、压实造粒等,而喷浆造粒技术具有生产能力大、肥效稳定和外观圆整度好等优点,在硝酸钾生产中为首次采用。因此,对喷浆造粒技术在硝酸钾生产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拓宽喷浆造粒技术的应用领域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硝酸钾 喷浆造粒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见硝酸钾造粒工艺技术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生富 宋军 严海伟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37-39,共3页
粒状硝酸钾具有流动性能好、贮运安全、不易结块、施肥便捷和肥效缓释等优点。文章对几种硝酸钾造粒工艺从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产品性状等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几种硝酸钾造粒工艺的优缺点。
关键词 硝酸钾 造粒工艺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