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榆林沙地樟子松的引种和荒沙造林技术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琴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7期91-92,共2页
为开发利用毛乌素沙区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本文总结研究了在榆林沙地引种育苗和栽培樟子松的造林方法及技术。
关键词 樟子松 引种 造林技术 榆林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琴艳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6期30-31,共2页
我国幅员辽阔,但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东亚季风区,所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60多年来,虽然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但由于气候条件的恶化,人口的增加,农业工业用水量的巨增,使我国干旱受灾面积呈逐年上... 我国幅员辽阔,但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东亚季风区,所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60多年来,虽然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但由于气候条件的恶化,人口的增加,农业工业用水量的巨增,使我国干旱受灾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改变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探索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的有效方法,增加树木的成活率,就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造林 抗旱 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树种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选择作用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琴艳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期93-94,共2页
近年来,部分地区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引进一些观赏性好、但不适合本地栽植的苗木,既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本地区的特色林业,又会导致恶性循环、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引进的外来树木成活率低,与提倡栽植本地树种和乡土树种的观点是冲突的... 近年来,部分地区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引进一些观赏性好、但不适合本地栽植的苗木,既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本地区的特色林业,又会导致恶性循环、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引进的外来树木成活率低,与提倡栽植本地树种和乡土树种的观点是冲突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适宜的乡土树种在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完全可以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乡土树种 生态恢复 树种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琴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137-137,141,共2页
本文分析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措施及养护管理建议。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地 规划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常见果树病虫害及防治办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琴艳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9期40-40,51,共2页
在榆林市大面积的种植果树的过程中,经常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病虫害。在果树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减产问题,还可能出现绝收的现象。基于此,分析榆林市常见果树病虫害及防治办法,以便果实得到高产... 在榆林市大面积的种植果树的过程中,经常会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病虫害。在果树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减产问题,还可能出现绝收的现象。基于此,分析榆林市常见果树病虫害及防治办法,以便果实得到高产提高经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病虫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天然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6
作者 张琴艳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期35-36,共2页
指出了榆林以杜松为主的侧柏、油松天然林已有几百年历史,其中杜松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树种,在榆林境内呈块间断分布,是榆林天然林资源主要树种之一,面积达243hm2。据康熙年(1662~1722年)物产记载,榆林在300多年前不但有松:柏林,还有针阔... 指出了榆林以杜松为主的侧柏、油松天然林已有几百年历史,其中杜松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树种,在榆林境内呈块间断分布,是榆林天然林资源主要树种之一,面积达243hm2。据康熙年(1662~1722年)物产记载,榆林在300多年前不但有松:柏林,还有针阔叶混交的桦树林,属于我国华北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带中的北部落叶林带分布西缘区域。到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长城沿线森林已大部分破坏,所留者多属于灌木。基于此,提出了保护榆林市天然林资源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市 天然林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河牛乳中上皮黏蛋白MUC1遗传多态性研究
7
作者 郑艺娜 张琴艳 +2 位作者 金素钰 黄林 郑玉才 《畜禽业》 2020年第5期1-2,共2页
研究旨在分析三河牛乳MUC1的遗传多态性。三河牛(n=70)全乳用SDS-PAGE分离后进行银染色,在SDS-凝胶上显示为一条或两条区带。共检测到6个MUC1等位基因,编码的分子量分别为a200 kD、b198 kD、c196 kD、d193 kD、e188 kD、f180 kD,其中b和... 研究旨在分析三河牛乳MUC1的遗传多态性。三河牛(n=70)全乳用SDS-PAGE分离后进行银染色,在SDS-凝胶上显示为一条或两条区带。共检测到6个MUC1等位基因,编码的分子量分别为a200 kD、b198 kD、c196 kD、d193 kD、e188 kD、f180 kD,其中b和c为优势等位基因。在三河牛中存在14种MUC1基因型,主要基因型有7种,其中bb型比例最高。三河牛乳MUC1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高,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是宝贵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河牛 MUC1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