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中山站-冰穹A断面表层雪不溶微粒单颗粒形貌特征及矿物组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王滨 侯书贵 +2 位作者 庞洪喜 周丽娅 周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3-1108,1080,共6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谱仪联用系统(SEM-EDX)研究了南极中山站-冰穹A断面表层雪中不溶微粒的特征(如形态、化学组成和成因等)。结果显示,该断面表层雪不溶微粒中不规则形貌的单颗粒占绝对优势,其矿物组成以"富Si类"颗...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谱仪联用系统(SEM-EDX)研究了南极中山站-冰穹A断面表层雪中不溶微粒的特征(如形态、化学组成和成因等)。结果显示,该断面表层雪不溶微粒中不规则形貌的单颗粒占绝对优势,其矿物组成以"富Si类"颗粒为主。不易风化的"富Si类"颗粒含量在高海拔地区较高,而在低海拔地区则较低。不溶微粒单颗粒矿物组成的这种分布特征主要与东南极不同海拔地区大气环流的差异有关。在东南极洲冰盖海拔2000m以上是大尺度经向环流作用地区,不溶微粒来源于远源输运。海拔2000m以下是中尺度高纬海洋和冰盖边缘强气旋作用地区,不溶微粒来源于南极洲边缘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穹A 微粒 单颗粒 矿物组成 颗粒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氘新的定义及其在极地地区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佳佳 庞洪喜 +3 位作者 侯书贵 张王滨 于金海 刘科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水汽中过量氘主要受蒸发过程中非平衡动力分馏控制,而水汽冷凝过程一般认为同位素发生平衡分馏,平衡分馏过程对降水及水汽中过量氘影响较小,因此理论上可以利用冰芯过量氘记录进行水汽源区环境条件的定量重建。在极地地区,较低的温度导... 水汽中过量氘主要受蒸发过程中非平衡动力分馏控制,而水汽冷凝过程一般认为同位素发生平衡分馏,平衡分馏过程对降水及水汽中过量氘影响较小,因此理论上可以利用冰芯过量氘记录进行水汽源区环境条件的定量重建。在极地地区,较低的温度导致水汽的冷凝程度较高,氢(δD)与氧(δ^(18)O)稳定同位素的斜率受与温度有关的平衡分馏系数显著影响,因此极地降水中过量氘实际上还受平衡分馏系数影响;此外,随着水汽冷凝程度的升高,水汽中δD/δ^(18)O值越来越低,δD和δ^(18)O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越来越明显,这导致传统线性过量氘(定义为d_(excess)=δD-8δ^(18)O)的值还受同位素值本身的影响。因此,上述线性过量氘定义的不足使得利用极地冰芯过量氘记录进行水汽源区环境条件定量重建的精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弥补传统线性过量氘定义的不足,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过量氘的对数定义和指数定义。本文旨在说明传统线性过量氘定义的不足,详细介绍两种过量氘新定义的基本原理与优势、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极地地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 水稳定同位素 过量氘 水汽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冰芯气候及环境记录指标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科 侯书贵 +8 位作者 庞洪喜 史贵涛 耿雷 胡焕婷 宋靖 张王滨 邹翔 安春雷 于金海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0-545,共16页
冰芯记录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的变化,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极地冰芯可以将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的时间尺度延长至过去几十万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极地冰芯在气候及环境记录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 冰芯记录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的变化,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极地冰芯可以将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的时间尺度延长至过去几十万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极地冰芯在气候及环境记录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进展,但尚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对极地冰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从冰芯物理特性、冰芯氢氧同位素、可溶及不可溶物质理化特征、冰芯气体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重点关注了最新分析方法在极地冰芯中的应用。最后对极地冰芯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深入开展极地冰芯气候及环境记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北极 格陵兰 冰芯 气候及环境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测定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顾小琴 庞洪喜 +2 位作者 李亚举 张王滨 王佳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00-1705,共6页
几乎所有小的气相分子(如H2O,CO2等)均具有独特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在负压条件下,每种微小的气相分子都拥有一对一的特征光谱线,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开始使用激光光谱(IRIS)技术来准确分析气体样品中的同位素组成。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同位素比... 几乎所有小的气相分子(如H2O,CO2等)均具有独特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在负压条件下,每种微小的气相分子都拥有一对一的特征光谱线,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开始使用激光光谱(IRIS)技术来准确分析气体样品中的同位素组成。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同位素比质谱(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IRMS)方法的局限性,已经成为公认的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的痕量气体检测方法。以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研究为例,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对水汽源区及其通道上的输送过程等水循环研究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激光光谱技术使得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野外原位连续高分辨率观测成为可能。但是,其观测精度和准确度受仪器运作特点、不同浓度大气水汽对特定光谱吸收性的敏感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观测结果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响应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仪器观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进行校正,但现阶段许多用户对新观测技术的国际校正方法尚不清楚。因此,基于波长扫描-光腔衰荡光谱(WS-CRDS)技术的大气水汽同位素观测系统(Picarro L2120-i),通过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Tunable Diode Laser,TDL)发射可被待测气体分子所吸收的不同波长的激光,测量不同波长下的衰荡时间(即有样品吸收的衰荡时间);TDL发射不能被待测气体吸收的不同波长的激光,测量每个波长下的衰荡时间(相当于无样品吸收的衰荡时间)。通过分析有无样品吸收的衰荡时间差,高精度计算待测气体的分子浓度,进而计算水汽稳定同位素组成。从记忆效应、漂移效应、浓度效应等方面,系统建立了一套准确可靠的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流程与校正方法,为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此类设备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以获得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CRDS 水汽稳定同位素 校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同位素较为贫化水标准样品的配制及光谱法线性验证
5
作者 唐晓爽 庞洪喜 张王滨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1-316,共6页
由于温度低,南极内陆地区的降水和水汽中稳定同位素都较为贫化(例如对流层顶附近水汽中δ^(18)O可达–150‰),显著低于国际标准南极降水(SLAP)的δ^(18)O值(–55.50‰)。质谱测试过程中采用的线性校正方法要求待测样品的水同位素值落在... 由于温度低,南极内陆地区的降水和水汽中稳定同位素都较为贫化(例如对流层顶附近水汽中δ^(18)O可达–150‰),显著低于国际标准南极降水(SLAP)的δ^(18)O值(–55.50‰)。质谱测试过程中采用的线性校正方法要求待测样品的水同位素值落在标准样品水同位素值的范围区间内,因此有必要配制实验室同位素较为贫化水标准样品,以满足测试需求。此外,近年来激光光谱水稳定同位素测试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光谱法测试同位素较为贫化水样品是否和质谱一样存在线性校正问题,目前还未得到实验结果的验证。为此,本文选用富含^(16)O的Aldrich水,与已知同位素值的实验室二级标准水样进行配比,根据同位素质量守恒原理,精确计算出所用批次Aldrich水的δ^(18)O值为–940.40‰。利用Aldrich水和实验室标准水样进行不同比例的配比,精确配制了4种氧同位素较为贫化的实验室标准水样,其δ^(18)O值分别为–76.53‰、–97.08‰、–117.93‰和–137.50‰。利用光谱法对上述氧同位素较为贫化的水样进行了测试,发现测试的线性良好,测试结果具有微小的正偏差(平均为0.14‰)。本文实验结果可为南极内陆地区的降水和水汽(尤其是对流层顶附近水汽)的同位素高精度测试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贫化 极区降水 标准样品配制 同位素测试的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冰孢粉记录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壬晖 侯书贵 +6 位作者 马春梅 刘科 于金海 张王滨 赵琳 庞洪喜 宋靖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2-378,共17页
孢粉作为一种可靠的代用指标,能够反映不同时间尺度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信息。雪冰孢粉研究以雪冰中的植物花粉和孢子为研究对象,结合雪冰研究的特性和孢粉研究的优势,为气候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雪冰孢粉是古植被的直接反映,可用... 孢粉作为一种可靠的代用指标,能够反映不同时间尺度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变化信息。雪冰孢粉研究以雪冰中的植物花粉和孢子为研究对象,结合雪冰研究的特性和孢粉研究的优势,为气候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雪冰孢粉是古植被的直接反映,可用于重建湿度、温度和人类活动。归纳了雪冰孢粉的古环境意义,总结了雪冰孢粉研究的空间分布状况,概述了雪冰孢粉记录的研究进展。现阶段雪冰孢粉研究在源区与传播特征、季节变化特征、辅助雪冰定年和古气候重建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北极地区有区域性的雪冰孢粉现代过程研究工作,而山地地区研究主要关注单个冰帽,并有若干学者在孢粉重建古温度以及孢粉重建古湿度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化尝试。目前研究表明,雪冰孢粉对湿度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并且在温度重建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特别在青藏高原,藜科、蒿属、禾本科以及莎草科花粉的百分比变化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湿度变化信息。此外,雪冰孢粉记录的草原、草甸和荒漠植被类型的转变能够提供温度和湿度变化信息。但是,这些孢粉指标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其古环境指示意义研究也并不深入。青藏高原雪冰孢粉现代过程和古气候重建等应是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冰 冰芯 孢粉 北极 山地 气候代用指标 现代过程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