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基于营养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潘玉升 胡怡香 +2 位作者 于丽琴 张玉玲 韦薇 《内科》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抑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以及营养状况在抑郁与生命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于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学科接受治疗的143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抑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以及营养状况在抑郁与生命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于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学科接受治疗的143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微型营养评定(MNA)、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中的视觉模拟量表(EQ VAS)分别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抑郁状态和生命质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究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抑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并采用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Bootstrap法)检验方法检验营养状况在老年住院患者抑郁与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143例老年住院患者MNA得分为(22.35±4.34)分,GDS得分为(3.14±4.29)分,EQ VAS得分为(91.52±9.76)分。MNA得分与GDS得分呈负相关(r=-0.408,P<0.001),与EQ VAS得分呈正相关(r=0.465,P<0.001);GDS得分与EQ VAS得分呈负相关(r=-0.417,P<0.001)。营养状况在抑郁与生命质量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4.49%。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在其抑郁与生命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改善营养状况可以间接提升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营养状况 抑郁 生命质量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启示
2
作者 张玉玲 安毅鹏 《上海节能》 2024年第1期54-65,共12页
相对贫困问题的化解是后脱贫时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结合了马克思部分理论观点与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0年CFPS数据,构建二值选择模型与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基于熵值法测度出的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微... 相对贫困问题的化解是后脱贫时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结合了马克思部分理论观点与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12-2020年CFPS数据,构建二值选择模型与多重中介模型,探讨基于熵值法测度出的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微观个体相对贫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与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减贫效应仍成立。在宏观层面,中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对个体的减贫效果更佳。在微观层面,对学历较低人群相对贫困问题的缓解作用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教育、医疗与增加就业是数字经济化解个体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渠道。结合上述异质性分析与作用机制,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规范数字经济相关制度与数字经济赋能公共服务等方面得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城山新1号杨增殖培养试验
3
作者 王利 张玉玲 +3 位作者 包颖 岳龙 孙鹏 王新波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筛选出白城山新1号杨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经组织培养对其进行繁育,以MS培养基为基础配方,将6-BA质量浓度、NAA质量浓度、大量元素含量、蔗糖质量浓度分别设置5个水平进行试验。经回归分析,确定MS+6-BA 0.30 mg... 为筛选出白城山新1号杨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经组织培养对其进行繁育,以MS培养基为基础配方,将6-BA质量浓度、NAA质量浓度、大量元素含量、蔗糖质量浓度分别设置5个水平进行试验。经回归分析,确定MS+6-BA 0.30 mg·L^(-1)+NAA 0.05 mg·L^(-1)+蔗糖20.00 g·L^(-1)为白城山新1号杨组培增殖培养基优化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城山新1号杨 组织培养 增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探究
4
作者 张玉玲 丁科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6-92,共7页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根本基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文章从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出发,强调了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根本基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文章从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出发,强调了创新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以期通过创新人才培养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贡献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略珠心算之美 培养和发展数感——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断与思考
5
作者 张玉玲 《珠算与珠心算》 2025年第1期38-41,共4页
在探究100以内数的珠心算教学过程中,我们首要关注的是对数值结构的深刻理解。这一理解过程起始于学生对数值体系基础元素的认知,即计数单位及其个数。学生需掌握“个”“十”“百”这些基本计数单位的概念,并直观理解100以内数的构成,... 在探究100以内数的珠心算教学过程中,我们首要关注的是对数值结构的深刻理解。这一理解过程起始于学生对数值体系基础元素的认知,即计数单位及其个数。学生需掌握“个”“十”“百”这些基本计数单位的概念,并直观理解100以内数的构成,即每个数是由哪些计数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个数组合而成。数位,即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是理解数值结构的关键。学生需进一步认识个位、十位以及新扩充的百位,并明确每个数位上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以内数 珠心算 计数单位 数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和裂解温度生物质炭添加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童欣 侯岳彤 +7 位作者 滕岳洪 张晓杰 金鑫鑫 王帅 刘艳 张玉玲 虞娜 邹洪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6-787,共12页
为探讨制备生物质炭的原材料和裂解温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露天盆栽培养试验,分别将350、550、750℃裂解温度制成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到稻田土壤中培养60和360d,采用IlluminaNovaseq技术分析了其对稻田土壤细菌和真... 为探讨制备生物质炭的原材料和裂解温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露天盆栽培养试验,分别将350、550、750℃裂解温度制成的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到稻田土壤中培养60和360d,采用IlluminaNovaseq技术分析了其对稻田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及差异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两种生物质炭培养360d均使稻田土壤细菌丰富度、多样性提高,其中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提高最为明显;土壤中细菌优势类群为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土壤中真菌群落随着添加生物质炭培养时间的延长,其丰富度和多样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土壤中优势真菌类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科水平物种丰度更加均匀,土壤中普遍检测出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培养60 d时,添加550℃裂解温度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提高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效果最好,不同裂解温度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添加导致真菌群落存在不同的优势门类,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综上,在稻田土壤中,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相比,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施加360d后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效果更好。生物质炭原材料种类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裂解温度能够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尤其是水稻秸秆生物质炭裂解温度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裂解温度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母岩发育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代谢的差异性
7
作者 付瑞桐 万翔宇 +4 位作者 杨馨逸 李德军 胡培雷 段鹏鹏 张玉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2-1443,共12页
针对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代谢特征及驱动因子不明确的科学问题,以石灰岩和碎屑岩两种母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8O-H2O标记测定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呼吸速率、微生物生物量碳利用效率(CUE)以及微生物周转时间... 针对不同母岩发育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代谢特征及驱动因子不明确的科学问题,以石灰岩和碎屑岩两种母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8O-H2O标记测定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呼吸速率、微生物生物量碳利用效率(CUE)以及微生物周转时间,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矿物保护特性和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明确岩性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代谢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石灰岩发育土壤的pH和0.05mm~0.002 mm粒径含量高于碎屑岩发育土壤,而有机碳(SOC)、全氮(TN)、可溶性碳(DOC)、C︰P和N︰P却低于碎屑岩发育土壤(P<0.05);石灰岩发育土壤交换性钙镁(Ca+Mg)和游离态铁铝((Fe+Al)d)含量高于碎屑岩发育土壤,但非晶态铁铝((Fe+Al)o)含量则低于碎屑岩发育土壤;石灰岩发育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碎屑岩发育土壤(P<0.05);石灰岩发育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BP)高于碎屑岩发育土壤,但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真菌细菌比(F︰B)和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比(G+︰G-)则显著低于碎屑岩发育土壤(P<0.05);石灰岩发育土壤微生物生长速率和周转速率显著高于碎屑岩发育土壤(P<0.05),但微生物呼吸速率和CUE在两种土壤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土壤微生物生长速率和微生物周转速率均与土壤pH、(Ca+Mg)︰(Fe+Al)o、(Ca+Mg)︰SOC、(Fe+Al)d︰SOC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DOC、铁铝结合态有机碳、酶活性、MBC︰MBN、F︰B和G+︰G-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此外,土壤CUE与MBC和MBC︰MBN呈显著负相关(P<0.05);微生物呼吸速率仅与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种岩石发育的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代谢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控制,这一研究结果为解释不同母岩发育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差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碎屑岩 森林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代谢 磷脂脂肪酸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8
作者 周珺 王莹 +3 位作者 孙德龙 付瑞桐 安晶 张玉玲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68,共9页
以连续8年设施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为依托,选择不施肥(CK)、4个单施化肥(N0PK、N1PK、N2PK、N3PK)、有机肥(M)和4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MN0PK、MN1PK、MN2PK、MN3PK)共10个处理,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设施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高... 以连续8年设施定位施肥田间试验为依托,选择不施肥(CK)、4个单施化肥(N0PK、N1PK、N2PK、N3PK)、有机肥(M)和4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MN0PK、MN1PK、MN2PK、MN3PK)共10个处理,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设施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高、中和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各施肥措施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加深呈逐渐下降趋势。与CK相比,单施化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影响不显著,单施有机肥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0.05),增幅分别为104.9%~135.3%和97.6%~139.6%,也可显著提高0~5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P<0.05),增幅分别为33.8%~235.5%和33.8%~251.3%。在0~20 cm土层,与施用相同化肥相比,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显著提升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P<0.05),增幅分别为76.8%~174.7%;有机肥与中量化肥配施(MN2PK)处理施入有机肥中有机碳固定率为最大,平均为26.6%。在0~20 cm土层,与施用相同化肥相比,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显著提升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高活性有机碳含量(P<0.05),增幅分别为99.6%~259.4%和122.2%~330.7%;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与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其中高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953)。与施用相同化肥相比,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高和中活性组分的碳库管理指数(P<0.05),土壤活性及其高和中活性组分的碳库管理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综上,在设施番茄栽培条件下,连续8年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其高活性组分含量,进而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及其高活性组分的碳库管理指数,提高了设施土壤肥力,改善了设施土壤质量;有机肥与中量化肥配施(MN2PK)是设施番茄可持续生产较为合理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活性有机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设施番茄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ZrO_2-Al_2O_3及载Pt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玉玲 毕颖丽 +3 位作者 崔湘浩 程铁欣 李文兴 甄开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研究了 SO2 - 4/ Zr O2 -Al2 O3及 Pt-SO2 - 4/ Zr O2 -Al2 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与制备条件的关系 ,探讨了催化剂表面结构及晶化程度 ,并在 N2 活化条件下用脉冲色谱法考察了催化剂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活性 .结果表明 ,添加 Al可提高催... 研究了 SO2 - 4/ Zr O2 -Al2 O3及 Pt-SO2 - 4/ Zr O2 -Al2 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与制备条件的关系 ,探讨了催化剂表面结构及晶化程度 ,并在 N2 活化条件下用脉冲色谱法考察了催化剂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活性 .结果表明 ,添加 Al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降低反应温度 ,载铂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更为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正丁烷异构化 催化剂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半干旱地区深松中耕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玉玲 张玉龙 +3 位作者 黄毅 邹洪涛 信东旭 张哲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7-170,共4页
在辽宁西部阜新旱作农业示范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深松中耕对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中耕能够提高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0-20 cm土层土壤全N、P、K含量,以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全N含量... 在辽宁西部阜新旱作农业示范区进行田间试验,探讨了深松中耕对这一地区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深松中耕能够提高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及0-20 cm土层土壤全N、P、K含量,以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全N含量最为显著(P&lt;5%);能够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及0-30cm土层土壤有效钾含量,以增加0-10 cm土层土壤有效钾含量最为显著(P&lt;5%);显著增加10-3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P&lt;5%);增加了玉米产量,增加幅度为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中耕 土壤养分 玉米产量 辽西半干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玉玲 陈温福 +3 位作者 虞娜 张玉龙 邹洪涛 党秀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0-747,共8页
用Bremner法测定了长期(16 a)定位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和林地)下潮棕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层,3种土壤有机氮均以非酸解性氮为主,且酸解性全氮及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总体上以表层土壤(0~... 用Bremner法测定了长期(16 a)定位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和林地)下潮棕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0~60 cm土层,3种土壤有机氮均以非酸解性氮为主,且酸解性全氮及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总体上以表层土壤(0~20 cm)为最高。0~60 cm土层土壤酸解性全氮含量及0~40 cm土层土壤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但0~60 cm土层土壤酸解性全氮及其各组分氮占全氮比例的剖面分布均无明显规律。相同土层,水田和旱地土壤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的规律性相同,即均为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而林地土壤酸解各组分氮含量及其占全氮比例则无明显规律。与水田相比,旱地和林地均可显著增加表层土壤酸解性全氮及酸解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的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其中,旱地增加土壤酸解氨态氮的效果最为明显,而林地增加土壤酸解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的效果最为明显,总体上以水田改为林地后增加土壤易矿化分解的酸解氮的效果最为明显,提高土壤供氮的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棕壤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与聚丙烯酸对硫酸钙、碳酸钙静态阻垢性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玉玲 黄君礼 +2 位作者 杨士林 陶虎春 朱艳彬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0-123,共4页
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酸对硫酸钙、碳酸钙的阻垢效果,比较两种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要优于聚丙烯酸,聚天冬氨酸比聚丙烯酸更适用于高Ca^(2+)浓度、高温、高pH值、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水... 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酸对硫酸钙、碳酸钙的阻垢效果,比较两种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要优于聚丙烯酸,聚天冬氨酸比聚丙烯酸更适用于高Ca^(2+)浓度、高温、高pH值、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水处理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天冬氨酸(PASP) 聚丙烯酸(PAA) 阻垢性能 硫酸钙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土有机氮素矿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玉玲 张玉龙 +1 位作者 虞娜 姬景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2-276,共5页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措施显著影响水稻土氮矿化势及矿化速率。与不施氮肥相比,单施氮肥使水稻土氮矿化势下降,矿化速率加快;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极显著增加水稻土氮矿...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措施显著影响水稻土氮矿化势及矿化速率。与不施氮肥相比,单施氮肥使水稻土氮矿化势下降,矿化速率加快;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极显著增加水稻土氮矿化势,降低矿化速率。在氮肥与有机肥配施的基础上,水稻插秧后接种"Azolla"固氮菌体可降低氮矿化势,提高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氮矿化势 矿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不对称氮杂环丙烷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玉玲 阮文娟 +2 位作者 刘钦宣 朱志昂 陈荣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11,共7页
综述了近 2 0年来以卟啉、二唑啉 ,Salen配体的金属络合物催化剂 。
关键词 金属络合物 不对称氮杂环丙烷化 手性催化 催化剂 烯烃 手性卟啉 二恶唑啉 手性salen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MnNbq,16Mnq钢及其焊接冲击韧性CVN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玉玲 戴福忠 +1 位作者 陶晓燕 王冒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为全面了解铁路钢桥用材料的冲击韧性,对常用桥梁钢14MnNbq和16Mnq钢各种板厚的母材以及焊缝、熔合线试样进行系列温度冲击试验。对702个CVN冲击试验数据应用对数数学分析模型进行回归,得到桥梁钢和焊缝的通用计算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 为全面了解铁路钢桥用材料的冲击韧性,对常用桥梁钢14MnNbq和16Mnq钢各种板厚的母材以及焊缝、熔合线试样进行系列温度冲击试验。对702个CVN冲击试验数据应用对数数学分析模型进行回归,得到桥梁钢和焊缝的通用计算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钢材的冲击韧性为三个区域带,即14MnNbq钢母材、14MnNbq钢焊缝和熔合线、16Mnq母材和焊缝;三个带的转脆起始温度依次为-30℃,-10℃和10℃;冲击功上台阶依次约为200J,150J和100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钢 14MNNBQ钢 16Mnq钢 焊接 冲击韧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钢材及其构件性能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玉玲 潘际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6,共8页
在寒冷地区建设焊接钢桥,需要解决材料和焊缝防低温脆断的标准问题。通过调研大量国内外有关数据,定性分析了低温对钢材主要力学指标和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将使材料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提高,屈服强度提高速度大于极限强度;低... 在寒冷地区建设焊接钢桥,需要解决材料和焊缝防低温脆断的标准问题。通过调研大量国内外有关数据,定性分析了低温对钢材主要力学指标和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将使材料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提高,屈服强度提高速度大于极限强度;低温将降低材料韧性。至于对疲劳性能影响趋势,取决于钢材所在结构细节。在低温环境下,焊接钢桥可以通过合理控制工艺和技术指标,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材 钢桥 低温 机械性能 钢结构 脆性断裂 屈服强度 极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湖长江大桥钢梁细节疲劳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玉玲 潘际炎 +1 位作者 张建民 辛学忠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21,共7页
芜湖长江大桥是中国 2 0世纪末修建的跨度最大、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新型桥梁 ,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本文作为芜湖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之一 ,对钢梁疲劳设计方法以及对重要构造细节疲劳试验研究予以介... 芜湖长江大桥是中国 2 0世纪末修建的跨度最大、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新型桥梁 ,设计中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本文作为芜湖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之一 ,对钢梁疲劳设计方法以及对重要构造细节疲劳试验研究予以介绍 ,包括一般理论、芜湖桥研究采用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所进行的大吨位疲劳试验、试件破坏的形态描述和所得到的疲劳试验结果。该研究成果及时提供给大桥设计者 ,保证了大桥的设计质量和建设工期。并被纳入 2 0 0 0年公布实施的《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 0 0 2 2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长江大桥 焊接钢梁 疲劳强度 设计参数 公路铁路两用桥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玉玲 张兰英 +2 位作者 姚军 房芳 高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81-1484,共4页
利用通辽市污水灌溉区土壤微生物,用5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筛选出9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此基础上按照C92、C93组合筛选出了9种高效复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了100%,用乙醇提取最大产量为3.5 g/L,转... 利用通辽市污水灌溉区土壤微生物,用5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筛选出9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在此基础上按照C92、C93组合筛选出了9种高效复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达到了100%,用乙醇提取最大产量为3.5 g/L,转化率达到了18.9%.应用于低温染料水体和常见废水效果好.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效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提供了高效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复合型 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敷设吸声材料复杂目标的目标强度计算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玉玲 陶猛 范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22-1326,1331,共6页
研究敷设吸声材料复杂目标的目标强度的计算方法.利用ANSYS建立水下复杂目标的数值模型,利用传递函数得到模型敷设吸声材料前后的反射系数,根据非刚性表面目标特性计算的板块元方法计算复杂目标敷设吸声材料前后的目标强度.结果表明:在... 研究敷设吸声材料复杂目标的目标强度的计算方法.利用ANSYS建立水下复杂目标的数值模型,利用传递函数得到模型敷设吸声材料前后的反射系数,根据非刚性表面目标特性计算的板块元方法计算复杂目标敷设吸声材料前后的目标强度.结果表明:在1~30 kHz低频时,水下复杂目标敷设吸声材料对于降低目标强度的效果不明显;而随着频率的增大,敷设吸声材料后的目标强度降低值越大,吸声材料的作用也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目标 反射系数 吸声材料 目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玉玲 朱芸 李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9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10例(SLE组)和查体健康者1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IFN-γ、IL-1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比...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10例(SLE组)和查体健康者1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IFN-γ、IL-10,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结果 SLE组IFN-γ、IL-10分别为(19.74±5.16)、(57.32±11.96)pg/ml,IFN-γ/IL-10为0.36±0.09;对照组分别为(13.87±4.08)pg/ml、(18.27±5.98)pg/ml、0.75±0.20;两组比较P均<0.01。SLE组CD4+为(43.14±6.08)%、CD8+为(49.39±8.15)%、CD4+/CD8+为0.86±0.13;对照组分别为(52.89±7.65)%、(34.16±5.83)%、1.59±0.52,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存在异常,这种变化可能是导致SLE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IFN-Γ IL-10 CD4+ 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