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基陶瓷卫星反射镜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玉娣 张长瑞 +1 位作者 周新贵 曹英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9期37-39,共3页
从各种卫星反射镜材料的性能和特性出发,得出SiC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反射镜材料的性能最佳的结论,阐述了SiC反射镜制备工艺及方法特点,详细介绍了SiC陶瓷基卫星反射镜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对SiC基陶瓷卫星反射镜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SiC基陶瓷 卫星反射镜 碳化硅 碳/碳化硅复合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玉娣 周新贵 张长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63,共4页
介绍了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描述了Cf/SiC复合材料近年来在航空涡轮发动机、热保护系统、光学结构及光学反射镜以及刹车片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发展状况。对当前Cf/SiC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介绍了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描述了Cf/SiC复合材料近年来在航空涡轮发动机、热保护系统、光学结构及光学反射镜以及刹车片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发展状况。对当前Cf/SiC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提高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抗氧化性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CF/SIC 工艺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与CVDSiC涂层的结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玉娣 张长瑞 +1 位作者 刘荣军 刘晓阳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采用先驱体转化法(PIP方法)制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整多孔预制件的体积密度制备出不同组分比的C/SiC复合材料。结果显示,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着复合材料中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与CVDSiC涂层之间的热匹配也相应增加,通... 采用先驱体转化法(PIP方法)制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调整多孔预制件的体积密度制备出不同组分比的C/SiC复合材料。结果显示,C/Si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着复合材料中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与CVDSiC涂层之间的热匹配也相应增加,通过CVI方法制备梯度过渡层,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致密度较高的CVDSiC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SIC涂层 结合性能 先驱体转化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PIP工艺制备C/SiC复合材料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玉娣 张长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7-659,共3页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 (CVI)与先驱体浸渍裂解 (PIP)两种工艺方法联用制备C 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通过与单纯PIP工艺的致密化效率比较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CVI PIP联用的方法制备C SiC复...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 (CVI)与先驱体浸渍裂解 (PIP)两种工艺方法联用制备C 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通过与单纯PIP工艺的致密化效率比较 ,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射线衍射 (XRD)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CVI PIP联用的方法制备C SiC复合材料 ,致密化程度有明显的提高。CVI沉积SiC基体结晶性较好 ,为典型的 β SiC晶体结构 ;而PIP先驱体聚碳硅烷裂解基体为无定型结构 ,基体结构差异是决定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渗透 先驱体浸渍裂解 C/SIC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法制备SiC涂层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玉娣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曹英斌 李俊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反应法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致密涂层,利用XRD分析涂层的组分及晶体结构,利用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的断口及表面形貌,并对涂层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涂层主要由SiC及少量的游离Si组成,致密不开裂的SiC涂层与C... 采用反应法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致密涂层,利用XRD分析涂层的组分及晶体结构,利用扫描电镜及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的断口及表面形貌,并对涂层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涂层主要由SiC及少量的游离Si组成,致密不开裂的SiC涂层与C/SiC复合坯体之间有很好的梯度过渡结构;相反,涂层与坯体之间如果没有形成过渡层,涂层会因热残余应力过大而开裂;反应法制备不开裂SiC涂层与CVDSiC涂层有很好的热匹配性,同时在其表面制备的CVDSiC涂层无点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涂层 反应法 微观结构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Si/SiC涂层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娣 张长瑞 李俊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9-31,35,共4页
采用新的泥浆预涂层 -反应烧结工艺在 C/ Si 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 Si/ Si C致密涂层 ,重点研究了原材料、工艺条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采用 XRD分析涂层的组分及晶体结构 ,采用 SEM分析涂层的断口形貌。结果显示 ,采用 MC为胶粘剂、较低的... 采用新的泥浆预涂层 -反应烧结工艺在 C/ Si 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 Si/ Si C致密涂层 ,重点研究了原材料、工艺条件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采用 XRD分析涂层的组分及晶体结构 ,采用 SEM分析涂层的断口形貌。结果显示 ,采用 MC为胶粘剂、较低的裂解升温速度制备的预涂层性能最好 ;无 Si气氛存在直接高温烧结制备涂层性能差 ,而在真空环境下、 14 5 0~ 16 0 0℃温度范围高温烧结能够制备出致密的 Si/ Si C涂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预涂层 反应烧结 Si/SiC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板式陶瓷热防护系统的传热性能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广德 张长瑞 +1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148,共6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对盖板式陶瓷热防护系统的迫切需求,建立了热防护系统结构瞬态传热模型;并研究了防隔热层的物性参数,厚度尺寸,相变层的种类、位置等因素对热防护系统结构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层物性参数及厚度尺寸对热防...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对盖板式陶瓷热防护系统的迫切需求,建立了热防护系统结构瞬态传热模型;并研究了防隔热层的物性参数,厚度尺寸,相变层的种类、位置等因素对热防护系统结构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层物性参数及厚度尺寸对热防护系统结构传热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而防热层的物性参数及厚度尺寸几乎不产生影响。相变材料的引入能够明显改善热防护系统结构的传热性能。调整和优化相变层位置是改善热防护系统结构传热性能、降低结构厚度的一个有效途径。隔热层厚度的优化结果可为热防护系统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热防护系统 相变材料 传热性能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SiC复合材料及其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 被引量:29
8
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2 位作者 邹世钦 周新贵 张长瑞 《航空制造技术》 2010年第6期90-91,共2页
采用新型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以在满足高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大幅度减轻发动机的重量、降低发动机的复杂程度,SiC/SiC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长时间使用、轻质、耐高温要求而备受关注,成为高推重比发动机的首... 采用新型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以在满足高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大幅度减轻发动机的重量、降低发动机的复杂程度,SiC/SiC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长时间使用、轻质、耐高温要求而备受关注,成为高推重比发动机的首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航空发动机 陶瓷基复合材料 高推重比发动机 应用 抗氧化性能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Si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长城 张长瑞 +1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结合材料复合过程中纤维编织体易变形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编织体变形的规律,以及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编织体体积控制有利于复合材料增强体纤维的均匀分布,实现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均... 结合材料复合过程中纤维编织体易变形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编织体变形的规律,以及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编织体体积控制有利于复合材料增强体纤维的均匀分布,实现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均一化,有利于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提高,并且,编织体体积控制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化速率,最终获得高致密度、高性能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先驱体浸渍裂解 体积控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维C/SiC-Zr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丹 张长瑞 +1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133,共5页
针对超高温环境应用需求,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与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联用制备了3维碳纤维增强SiC-ZrC基复合材料(C/SiC-ZrC),并研究了SiC含量对C/SiC-Zr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C... 针对超高温环境应用需求,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CVI)与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PIP)联用制备了3维碳纤维增强SiC-ZrC基复合材料(C/SiC-ZrC),并研究了SiC含量对C/SiC-Zr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C含量的增加,C/SiC-ZrC复合材料的强度逐渐降低,静态抗氧化性能提高,在氧乙炔焰烧蚀环境下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先降低后增加。复合材料抗氧化性和抗烧蚀性的变化与氧化和烧蚀过程中生成的SiO2熔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C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抗氧化 抗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熔金属化合物掺杂对先驱体转化2D C/SiC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其坤 陈朝辉 +1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8-72,共5页
提出在2D C/SiC复合材料基体中掺杂难熔金属化合物ZrB2,TaC,ZrC,制备了2D C/SiC-ZrB2,2D C/SiC-ZrC和2D C/SiC-TaC新型复合材料,考察了难熔金属化合物的引入对材料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rB2和TaC的引入,能... 提出在2D C/SiC复合材料基体中掺杂难熔金属化合物ZrB2,TaC,ZrC,制备了2D C/SiC-ZrB2,2D C/SiC-ZrC和2D C/SiC-TaC新型复合材料,考察了难熔金属化合物的引入对材料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rB2和TaC的引入,能明显提高2D 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ZrC的引入对2D C/Si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极其不利。这归结于高温下ZrB2和TaC有助于在复合材料表层氧化形成ZrO2,B2O3和Ta2O5保护膜,阻止了材料内部的进一步氧化,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体转化 C/SIC 难熔金属化合物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的低温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长城 张长瑞 +1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材料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4-47,共4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温度过高一直是制约其引入主动冷却工艺、突破其本征使用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差热(TG-DTA)、红外(IR)、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聚碳硅烷(Polycarbosilane,PCS)的裂解及化学转化过程,从理论上说明... 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温度过高一直是制约其引入主动冷却工艺、突破其本征使用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差热(TG-DTA)、红外(IR)、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聚碳硅烷(Polycarbosilane,PCS)的裂解及化学转化过程,从理论上说明了先驱体聚碳硅烷(PCS)低温(<1000℃)陶瓷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聚碳硅烷在750℃实现无机化,880℃开始结晶,即聚碳硅烷在高温合金耐受温度范围(<1000℃)内,即可实现陶瓷化。以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炭纤维为增强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低温制备了炭纤维增强碳化硅(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当制备温度为900℃时,所制备C/SiC复合材料密度为1.70g/cm3,弯曲强度达到657.8MPa,剪切强度为61.02MPa,断裂韧性为22.53MPa.m1/2,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 C/SIC 复合材料 先驱体浸渍裂解 低温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织构对C_f/SiC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周长城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胡海峰 张玉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5-48,共4页
以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f/SiC复合材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研究了四种纤维织构: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5D纤维织构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优于其它三种织构的复合材料,2.5D织... 以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Cf/SiC复合材料,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研究了四种纤维织构: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5D纤维织构的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优于其它三种织构的复合材料,2.5D织构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了406.25MPa,三维四向织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只有128.80MPa,三维五向织构复合材料159.74MPa,三维六向织构复合材料150.42MPa,并结合纺织学的结构理论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IC PIP 纤维织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织构纤维增强SiC基复合材料的抗损伤性能
14
作者 周长城 张长瑞 +2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王志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9-72,共4页
以四种织构纤维编织体(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增强的SiC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织构纤维编织体损伤给复合材料结构带来的影响,并从纺织学角度分析此种现象。结果表明,2.5D织构纤维编织体结构整体性较好,在表层纤维受... 以四种织构纤维编织体(2.5D,三维四向,三维五向,三维六向)增强的SiC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织构纤维编织体损伤给复合材料结构带来的影响,并从纺织学角度分析此种现象。结果表明,2.5D织构纤维编织体结构整体性较好,在表层纤维受损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良好的三维整体性,所制备复合材料抗损伤性良好。而三维四向、三维五向和三维六向织构纤维编织体结构整体性较差,在表层纤维受损的情况下,纤维编织体的整体性遭到致命破坏,复合材料出现低应力断裂,抗损伤性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织构 抗损伤性 SIC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陶瓷C_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长城 张长瑞 +2 位作者 胡海峰 张玉娣 王志毅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5,共5页
采用热重-差热(TG-DTA)、红外(IR)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聚碳硅烷(PCS)的裂解及化学转化过程,从理论上验证了先驱体聚碳硅烷(PCS)600℃裂解产物的准陶瓷特性。先驱体聚碳硅烷在600℃呈现一种半有机、半无机状态,其产物具有准陶瓷的特征... 采用热重-差热(TG-DTA)、红外(IR)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聚碳硅烷(PCS)的裂解及化学转化过程,从理论上验证了先驱体聚碳硅烷(PCS)600℃裂解产物的准陶瓷特性。先驱体聚碳硅烷在600℃呈现一种半有机、半无机状态,其产物具有准陶瓷的特征,在大约750℃出现无机化转变高峰,固称其为准陶瓷。以碳布、准三维编织体、三维编织体为增强体,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在600℃制备了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f/SiC)准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果表明,以三维编织体增强的准陶瓷Cf/SiC复合材料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构、性能,所制备3D-Cf/SiC复合材料密度仅有1.27g/cm3,弯曲强度达到193.69MPa,室温拉伸强度为197.69MPa,600℃拉伸强度为167.33MPa。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分析表明,在低温600℃制备的准陶瓷Cf/SiC复合材料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 CF/SIC 复合材料 先驱体浸渍裂解 准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 被引量:25
16
作者 张玉娣 刘强一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1期315-315,共1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住宅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住宅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住宅尤其是多层住宅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通过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浅述了目前房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评述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基础设计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设计中结构力学概念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强一 张玉娣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2期269-269,共1页
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力学概念应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力学解释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概念设计 悬挑梁 基础 抵抗距 抗弯刚度 结构力学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