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探讨口腔菌群与肝郁气滞型TNBC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纳入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目的:研究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口腔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探讨口腔菌群与肝郁气滞型TNBC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排标准纳入肝郁气滞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例作为患者组,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正常组,分别收集唾液标本,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2组人群口腔菌群的丰度和分布情况,通过组间差异分析寻找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属。结果:患者组与正常组的口腔菌群物种多样性显著,且2组口腔菌群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患者组较正常组增多的物种有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噬二氧化碳细胞菌属(Capnocytophaga)、坦纳菌属(Tannerella)、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金氏菌属(Kingella)、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螺旋体科(Spirochaetaceae)等;较正常组减少的物种有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己酸菌属(Caproiciproducen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等。结论:失调的口腔菌群及其细菌产物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特定菌群对中医证候的形成与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口腔菌群可作为TNBC早期诊断、预后判断以及中医证候客观化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提高TNBC的疗效、靶向干预相关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