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沉积物向渤海湾扩散的沉积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爱滨 刘明 +2 位作者 廖永杰 张艳丽 范德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使用ICP-AES和ICP-MS对渤海中部118°54′E左右南北向断面的表层沉积物中53种常、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其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物以B94站为界,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区域沉积物以黏... 使用ICP-AES和ICP-MS对渤海中部118°54′E左右南北向断面的表层沉积物中53种常、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研究了其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并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沉积物以B94站为界,南北差异明显,南部区域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富集Al2O3,CaO,Fe2O3,MgO,MnO,P2O5和TiO等常量元素以及绝大多数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与细颗粒黏土矿物相关的元素;北部区域沉积物以粉砂-砂为主,富集SiO2,K2O和Na2O等常量元素以及Zr,Ba,Sr,Sb和Hf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物源对比表明南部沉积物具有黄河来源沉积物特点,北部沉积物具有滦河来源特点,两者的分界大致在38°42′N附近。河口动力过程、渤海环流是影响该区沉积物扩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沉积物 渤海湾 扩散 物源 元素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序扫描ICP-AES法测定高纯石墨灰分中14种杂质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爱滨 魏进武 +2 位作者 王燕 欧阳秀欢 李静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9-614,共6页
本文研究了快速测定石墨灰分中 14种杂质元素 Al,Ca,Cd,Co,Cr,Cu,Fe,Mg,Mn,Mo,Ni,Ti,V,Zn的分析方法 ,以满足提纯石墨研究工作对快速了解石墨提纯效果的要求。依据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情况 ,实验选择 14种元素的分析线。运用 ICP- AE... 本文研究了快速测定石墨灰分中 14种杂质元素 Al,Ca,Cd,Co,Cr,Cu,Fe,Mg,Mn,Mo,Ni,Ti,V,Zn的分析方法 ,以满足提纯石墨研究工作对快速了解石墨提纯效果的要求。依据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情况 ,实验选择 14种元素的分析线。运用 ICP- AES谱线轮廓图功能 ,消除常量元素产生的基体背景干扰。运用干扰系数法进行测定结果校正 ,并对 ICP- AES测定灰分中 14种元素的检出线、精密度、准确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 ,本方法分析石墨灰分中杂质元素能够满足提纯石墨研究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扫描ICP-AES法 高纯石墨 灰分 测定 杂质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海水中硼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爱滨 陈国华 +3 位作者 姜晓波 张一纯 齐春惠 褚金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72-76,共5页
首次实验研究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硼的浓度为3.24 ~3 .87mgkg- 1 ,B/Ci比值为0 .181 ~0.215 ,平均值为0 .204 ±.0 .009 。B/S比值为0 .100~0 .120,平... 首次实验研究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硼的浓度为3.24 ~3 .87mgkg- 1 ,B/Ci比值为0 .181 ~0.215 ,平均值为0 .204 ±.0 .009 。B/S比值为0 .100~0 .120,平均值为0 .113 ±0.005。湾内硼的分布,低值区在李村河口沧口湾附近,而在湾的东西两侧、东北角及湾口区域海水中硼浓度则较高。湾内海水中的硼主要靠湾外海潮输入。因湾内无常年径流流入,盐度分布变化小,硼浓度随盐度及氯度变化不明显。相对于北黄海水,胶州湾海水硼平均迁出量8.65% ,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表现为非保守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海水 非保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州湾双壳类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爱滨 刘升发 +1 位作者 范德江 颜文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9-835,共7页
探讨影响双壳类元素组成的可能因素,从胶州湾沿岸不同取样点采集黄海近海常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褶牡蛎(Oystrea denselamellosa)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分别测量了3种壳体的矿物物相类型和壳体中的C... 探讨影响双壳类元素组成的可能因素,从胶州湾沿岸不同取样点采集黄海近海常见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褶牡蛎(Oystrea denselamellosa)和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分别测量了3种壳体的矿物物相类型和壳体中的Ca,Mg,Mn,Sr元素组成。研究表明:3种壳体分别属于文石质、方解石质和混合质壳;Ca,Mn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褶牡蛎和紫贻贝壳体中没有差别,而Mg元素含量在菲律宾蛤仔壳体中含量较低,在褶牡蛎壳体和紫贻贝壳体中含量较高,Sr元素恰好与Mg元素相反。双壳类壳体中元素组成主要受壳体矿物物相类型的制约,而与水体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双壳类壳体 矿物物相 元素含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序扫描ICP—AES法测定海水中硼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爱滨 陈国华 +3 位作者 王文正 季荣 张晓彬 王临辉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91-96,共6页
利用ICP—AES方法准确测定海水中元素硼,对射频功率、进样泵速、试样盐度、雾化压力、光谱干扰等多项因素进行考察,选出了最佳工作条件。方法检出限为3μg·kg-1,精度为0.23%~0.40%,回收率平均为100... 利用ICP—AES方法准确测定海水中元素硼,对射频功率、进样泵速、试样盐度、雾化压力、光谱干扰等多项因素进行考察,选出了最佳工作条件。方法检出限为3μg·kg-1,精度为0.23%~0.40%,回收率平均为100.04%,相对误差为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扫描 ICP-AES方法 海水 射频功率 盐度 雾化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石对重金属废水中Cu(HN_3)_4^(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单宝田 张爱滨 +3 位作者 胡立阁 侯海军 马根之 黄立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利用沸石吸附法去除重金属废水中以络离子形态存在的铜。实验考察了沸石用量、振荡时间、p H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沸石对 Cu( HN3 ) 2 + 4 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废水 p H、温度和吸附时间是影响吸附效... 利用沸石吸附法去除重金属废水中以络离子形态存在的铜。实验考察了沸石用量、振荡时间、p H和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沸石对 Cu( HN3 ) 2 + 4 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废水 p H、温度和吸附时间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 Cu( HN3 ) 2 + 4 浓度低于 5 0 mg/L时 ,吸附规律基本符合 Freundlich模式 ,高于 5 0 mg/L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 沸石 吸附 铜氨络离子 重金属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中部底质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 被引量:31
7
作者 刘明 张爱滨 +4 位作者 范德江 邓声贵 王亮 张喜林 赵全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9-290,共12页
对渤海中部底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Pb、Zn、Cr、V、Ni的含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国内外其他海域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重金属来源,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发现,该区重金属元素Cu、Pb、Zn、Cr、V、Ni的平均含... 对渤海中部底质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Pb、Zn、Cr、V、Ni的含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与国内外其他海域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重金属来源,并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发现,该区重金属元素Cu、Pb、Zn、Cr、V、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50,24.26,64.27,59.66,67.91,30.57 g/g,重金属在海河口附近、渤海湾中部、渤海中部泥质区及辽东半岛沿岸的含量较高,而在研究区东部的渤中浅滩和渤海湾北部的含量较低.与国内外其他海域相比,研究区的重金属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重金属以自然来源为主,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评价法对研究区底质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表明:渤海湾北部和研究区东部的渤中浅滩污染程度较轻或者无污染;辽东半岛沿岸为轻度污染;海河口及天津沿岸、渤海湾中部、研究区中部泥质区为中度污染.污染元素主要是Pb,其次为Cr、Zn和V,而Cu和Ni的污染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环境质量评价 沉积物 渤海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测定海水中溶解态痕量重金属——直接稀释法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莹 翟世奎 +1 位作者 张爱滨 王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158,共8页
关键词 ICP-MS 海水 痕量金属 直接稀释法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粒控效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晓东 翟世奎 +2 位作者 许淑梅 张爱滨 卢海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8-874,共7页
对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粒度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简称RSE,和典型陆源碎屑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的“粒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岸底层水溶解氧浓度正常海区沉积物中... 对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粒度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简称RSE,和典型陆源碎屑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的“粒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岸底层水溶解氧浓度正常海区沉积物中,元素(包括典型陆源碎屑元素和RSE)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在缺氧区沉积物中,RSE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其分布不受“粒控效应”的制约,而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另外缺氧区缺氧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RSE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缺氧区 粒控效应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岛礁白云岩化特征与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佳琪 张道军 +5 位作者 翟世奎 罗威 修淳 刘新宇 张爱滨 毕东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139,共15页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本文基于西科1井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西沙岛礁特有的白云岩化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西科1井7层白云岩在成因上与埋深和压实成岩作用无关,其分布与海平面下降的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白云岩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岩成岩流体为浓缩的高盐度海水。根据白云岩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礁滩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渗透回流作用的白云岩化模式:伴随海平面的升降,礁体处于淹没与暴露的交替之中,海平面下降导致了礁滩潟湖的形成,由于西沙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使澙湖中海水盐度增高,最终形成富Mg卤水;澙湖中高盐度富Mg卤水在礁体内下渗和侧向扩散,Mg逐渐替代早期CaCO3晶格中Ca而形成白云石;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礁体淹没与暴露的交替导致了钻井岩心多个白云岩层的形成。海平面升降直接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发育和白云岩化作用,导致海平面升降的古气候变化在岛礁的形成发育中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石岛岛礁 西科1井岩心 白云岩层 矿物学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岩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淑梅 翟世奎 +2 位作者 张爱滨 张晓东 张怀静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9-766,共8页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 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底层悬浮体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分布规律和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研究区具有明显的"离岸富集"特征,去除粒度效应、陆源碎屑来源组分和有机质的吸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仍显示出在缺氧区的富集。通过同一站位底层悬浮体和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的分析比较,发现底层水缺氧是导致氧化还原敏感元素Mo、Cd、V等在沉积物中富集的主要原因。Mo、Cd、V等元素的不同富集程度可用来反映缺氧区的缺氧程度。因此,Mo,Cd,V等RSE在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可以指示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存在与大体范围,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用来衡量缺氧区的缺氧程度。U理论上虽然也对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敏感,但由于受陆源碎屑来源组分的影响较大,在长江口外缺氧区的富集并不明显,因此U在研究区不具有氧化还原环境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缺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淑梅 翟世奎 +2 位作者 张爱滨 张怀静 卢海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对取自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析与测试,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缺氧环境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 对取自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析与测试,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缺氧环境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简称RSE)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制约很弱,主要受离岸缺氧区还原环境的制约,具有在缺氧区富集的特点。缺氧环境对RSE分布的影响超过了元素的粒控效应,从而使研究区RSE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E 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亲碎屑元素 粒度和粒控效应 长江口外缺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种现代双壳类壳体物相组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范德江 刘升发 +2 位作者 张爱滨 于子山 王文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482,共8页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黄东海常见的9种现代双壳类壳体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双壳类壳体分别属于三种类型,即文石质壳、方解石质壳、文石+方解石混合质壳。其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中国蛤蜊(Mactrachinensis...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黄东海常见的9种现代双壳类壳体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双壳类壳体分别属于三种类型,即文石质壳、方解石质壳、文石+方解石混合质壳。其中,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中国蛤蜊(Mactrachinensis)、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薄片镜蛤(Dosinialaminata)、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属于文石质壳,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中国不等蛤(Anomiachin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eus)属于方解石质壳,紫贻贝(Mytilusedulis)属于文石+方解石质的混合质壳;双壳类壳体物相组成与其生活方式有着一定的联系,营底栖埋入式生活者趋于形成文石质壳,底栖固着生活方式者趋于形成方解石质壳或混合质壳;不同大小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的物相组成上几乎没有差别,表明其壳体物相组成不受生命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双壳类 壳体 物相组成 X射线衍射 文石 方解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中部沉积物铅来源的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明 范德江 +2 位作者 郑世雯 田元 张爱滨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7,共12页
本研究对渤海中部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Pb的含量和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b的含量为14.54×10^-6~59.42×10^-6,其含量在渤海湾近岸、黄河口附近、研究区的东北部较高... 本研究对渤海中部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Pb的含量和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b的含量为14.54×10^-6~59.42×10^-6,其含量在渤海湾近岸、黄河口附近、研究区的东北部较高,而在研究区的中部和渤海湾北部含量较低;Pb同位素207Pb/206Pb的值为0.834 1~0.848 9,208Pb/206Pb的值为2.082 8~2.098 0。岩心沉积物中Pb含量、同位素组成与表层沉积物相似,整体上较为稳定,但在1990s以来呈现增大的趋势。渤海中部沉积物中Pb以自然来源为主,黄河沉积物是其主要物质来源,但渤海湾北端则与滦河源物质或沿岸侵蚀相关;人类活动影响主要出现在1990s以后,与中国含Pb矿石的燃烧等工业活动相关,但影响微弱,仅在黄河口西北近岸海域、渤海湾等个别站位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沉积物 来源 渤海中部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式偏振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海洋沉积物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明 徐琳 +2 位作者 张爱滨 潘力 范德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21-427,共7页
使用SPECTRO XEPOS台式偏振X射线荧光光谱仪,能够同时对海洋沉积物中包括重金属在内的绝大多数化学组分的测定,具有检测限较低、误差小、稳定性好等特点,其中对Mg,Al,Si,P,S,Cl,K,Ca,Mn,Fe,Ni,Cu,Zn,Br,Rb,Sr,Y,Zr,Pb等元素测试效果更... 使用SPECTRO XEPOS台式偏振X射线荧光光谱仪,能够同时对海洋沉积物中包括重金属在内的绝大多数化学组分的测定,具有检测限较低、误差小、稳定性好等特点,其中对Mg,Al,Si,P,S,Cl,K,Ca,Mn,Fe,Ni,Cu,Zn,Br,Rb,Sr,Y,Zr,Pb等元素测试效果更好。对渤海湾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表明,该区重金属元素与粒度相关性较好,符合"粒度控制率",各重金属在海河口附近含量较高、滦河口附近含量较低,南部向海方向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仪 海洋沉积物 元素分析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中部现代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的稀土元素证据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世雯 范德江 +1 位作者 刘明 张爱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3,共9页
黄河每年输入大量的沉积物进入渤海,入海沉积物的扩散和影响范围对该区的现代沉积作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工程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使用ICP-MS分析方法对渤海中部典型断面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的测试,阐明... 黄河每年输入大量的沉积物进入渤海,入海沉积物的扩散和影响范围对该区的现代沉积作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工程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本研究使用ICP-MS分析方法对渤海中部典型断面的4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的测试,阐明渤海中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发育特征,结合渤海周边主要河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黄河现代沉积物扩散和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渤海湾北部沿岸地区沉积物与滦河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相似,主要受到滦河物质输入影响;研究区南部稀土元素含量特征与黄河相近,主要接收黄河沉积物沉积;中间部分沉积物应为黄河、海河与滦河沉积物混合,使其稀土元素显示出与各河流不同的特征。现代黄河沉积物影响范围主要局限于渤海南部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黄河 渤海 沉积物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毕东杰 张道军 +4 位作者 翟世奎 刘新宇 修淳 张爱滨 曹佳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63,共12页
本文基于琼东南盆地15口钻井和西沙石岛岛礁"西科一井"的钻井资料,结合过井地震剖面,系统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沉降(沉积充填)和西沙岛礁生长速率及其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与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 本文基于琼东南盆地15口钻井和西沙石岛岛礁"西科一井"的钻井资料,结合过井地震剖面,系统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沉降(沉积充填)和西沙岛礁生长速率及其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与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三者在发育时间和发育过程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南海古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也表现出对青藏高原隆升速率变化很好的响应。相对于深水区,浅水区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及其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盆地的沉降速率及其变化。琼东南盆地的沉降(沉积物堆积)和西沙岛礁的发育过程均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青藏高原的3个隆升期,时间自老到新分别为:23~16Ma BP、16~5.5 Ma BP、5.5 Ma BP至今。相比而言,岛礁的发育过程与青藏高原的隆升之间的耦合关系更为密切。在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期,相应发生盆地沉降(沉积充填或沉积物堆积)和岛礁生长速率的加快,同时对应发生了南海海水87Sr/86Sr比值的增大,说明青藏高原隆升可能是影响琼东南盆地乃至整个南海沉降(沉积充填)、岛礁发育和古海水Sr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琼东南盆地沉降 西沙岛礁发育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即墨温泉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标识与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栾光忠 张爱滨 +2 位作者 高澜 刘海峰 纪国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8-976,共9页
经野外取样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即墨温泉喷流沉积物呈现元素的富集并形成Fe,Ba,Li,La,Ce,Sc等10种元素的正异常。喷流沉积物中的Fe/Ti,(Fe+Mn)/Ti及Al/(Al+Fe+Mn)比值分别为22.63,22.76和0.36-0.39,具有高铁低... 经野外取样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即墨温泉喷流沉积物呈现元素的富集并形成Fe,Ba,Li,La,Ce,Sc等10种元素的正异常。喷流沉积物中的Fe/Ti,(Fe+Mn)/Ti及Al/(Al+Fe+Mn)比值分别为22.63,22.76和0.36-0.39,具有高铁低铝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识特征,符合Bostrom K.的热水沉积的标识;越流沉积物呈现诸多元素的亏损与负异常;越流沉积的Fe/Ti,(Fe+Mn)/Ti及Al/(Al+Fe+Mn)比值仅为5.91,5.97和0.65,不具备热水沉积标识特征;通道-喷口沉积物呈现元素的富集并形成La,Ce,Sc,sr元素的正异常。通道-喷口沉积中的Fe/Ti,(Fe+Mn)/Ti及Al/(Al+Fe+Mn)比值分别为17.14,17.26和0.42,与〉20,〉20±5,〈0.35比值比较,基本具备热水沉积特征,符合Bostrom K的热水沉积的标识。根据上述地球化学标识特征,结合温泉沉积的沉积学、矿物学标识,将即墨温泉沉积物划分为喷流相沉积、越流相沉积和通道-喷口亚相沉积并阐述其“盆下源”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墨温泉 地球化学标识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壳体生长过程中Ca,Mg,Sr,Mn和Fe元素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升发 范德江 +1 位作者 石学法 张爱滨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51,共9页
为了解壳体的生长过程中内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合现场养殖实验探讨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体元素组成的"生命效应"问题。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壳体生长过程中Ca,Mg,Sr,Mn,Fe五种元素含量的绝对变化量不... 为了解壳体的生长过程中内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合现场养殖实验探讨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体元素组成的"生命效应"问题。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壳体生长过程中Ca,Mg,Sr,Mn,Fe五种元素含量的绝对变化量不是很明显,均在同一数量级范围内波动;根据5种元素在壳体生长过程中的相对含量变化规律,可分为两类:①与壳体生长率不相关的Ca,Mn,Sr,Mg元素;②大致与壳体生长率呈负相关的Fe元素。Fe元素与壳体生长率的负相关性主要受环境因子和蛤仔壳体生命过程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硬体 元素组成 生长率 生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的顺序萃取方法及其在冲绳海槽热液影响沉积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菲菲 于增慧 +2 位作者 高玉花 翟世奎 张爱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144,共8页
不同沉积环境和沉积机制下进入海洋沉积物中的元素分别与不同介质结合,因此,将沉积物中不同结合形态元素相分离的顺序萃取方法是研究沉积物源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手段。以Tessier等建立的萃取流程为基础,针对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5中F... 不同沉积环境和沉积机制下进入海洋沉积物中的元素分别与不同介质结合,因此,将沉积物中不同结合形态元素相分离的顺序萃取方法是研究沉积物源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手段。以Tessier等建立的萃取流程为基础,针对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5中Fe、Mn、Co、Cu、V元素,分析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各元素回收率基本介于94%~126%之间,平均值为106%。在重复性方面,除V元素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的相对标准偏差较高外,其余元素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中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5%,而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中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大,这与其样品中这些结合态的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有关。因此,对于深海沉积物来讲,顺序萃取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对其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萃取效果令人满意。将该方法应用于冲绳海槽热液影响沉积物中,实现了热液源铁锰氧化沉积的有效萃取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结合态 顺序萃取 冲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