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麦轮作下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熙栋 严玲 +3 位作者 周伟 吴秋玲 杨波 马煜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5-692,共8页
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固碳,但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麦轮作系统中甲烷(CH_(4))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太湖地区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一年还田下稻麦轮作系统中CH_(4)排放规律进行田间原位... 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固碳,但秸秆不同利用方式还田对稻麦轮作系统中甲烷(CH_(4))排放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太湖地区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一年还田下稻麦轮作系统中CH_(4)排放规律进行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是:常规处理(NPK,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秸秆还田处理(NPK+S,氮肥、磷肥、钾肥与秸秆均匀混施)、秸秆生物炭处理(NPK+B,氮肥、磷肥、钾肥与黑炭均匀混施)和秸秆与腐熟剂配施处理(NPK+SDI,氮肥、磷肥、钾肥、秸秆与腐熟剂均匀混施)。不同处理下CH_(4)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SDI处理均增加CH_(4)排放,增幅分别为12.7%和20.9%,NPK+B处理减少了7.5%的CH_(4)排放。与NPK+S处理相比,NPK+SDI处理CH_(4)排放显著增加7.3%,而NPK+B处理CH_(4)排放显著降低17.9%。除NPK+B处理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他处理对产量并无显著影响。与NPK处理相比,NPK+S和NPK+SDI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产量甲烷排放,增幅分别为23.7%和18.4%,NPK+B处理降低了单位产量甲烷排放,幅度为19.9%。与NPK+S处理比较,NPK+SDI与NPK+B处理单位产量CH_(4)排放分别降低了4.3%和35.3%。结果说明秸秆配合腐熟剂还田或秸秆炭化还田可减轻由秸秆直接还田所带来的环境损害,且炭化还田的减排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秸秆腐熟剂 甲烷 单位产量甲烷排放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典型区域玻璃钢制品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产排情况及控制技术应用状况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琪 李舜斌 +1 位作者 杨梦茜 张熙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37,共4页
在调研长三角典型区域83家玻璃钢制品企业生产工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玻璃钢制品生产过程中VOCs的来源及组分,并为玻璃钢制品企业VOCs控制提供建议。结果表明,玻璃钢制品行业VOCs主要来自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在调研长三角典型区域83家玻璃钢制品企业生产工艺、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玻璃钢制品生产过程中VOCs的来源及组分,并为玻璃钢制品企业VOCs控制提供建议。结果表明,玻璃钢制品行业VOCs主要来自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原辅料在物理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易挥发组分,首要污染物为苯乙烯,其质量分数达到54.63%~86.42%,应作为玻璃钢制品行业VOCs管控的首要控制指标。长三角典型区域的玻璃钢制品生产工艺仍以手工糊制为主,建议采用机械化加工和真空导入代替手工糊制并研究降低组合工艺的成本。长三角典型区域玻璃钢制品企业采用的VOCs末端治理工艺以活性炭吸附及其组合工艺为主,处理效率虽略低于燃烧,但仍是目前该行业VOCs控制技术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制品 挥发性有机物 苯乙烯 活性炭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