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德扬 刘晋新 +2 位作者 丁岩 张烈光 甘清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肺内结节灶9例,累及胸膜及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例可见骨破坏,1例肝内见多发占位。结论艾滋病...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肺内结节灶9例,累及胸膜及胸腔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8例,1例可见骨破坏,1例肝内见多发占位。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累及肺部常见影像表现为肺内可见沿肺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的多发结节灶,可同时合并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累及肝脏可见肝内多发低密度占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肉瘤 艾滋病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鼻咽癌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附12例报告)
2
作者 张志平 刘晋新 +2 位作者 官宛华 张烈光 江松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鼻咽癌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特征。方法对12例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行CT与/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CD_4^+细胞计数检测,回顾性分析所收集病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AIDS合...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鼻咽癌的影像学、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特征。方法对12例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行CT与/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行CD_4^+细胞计数检测,回顾性分析所收集病例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AIDS合并鼻咽癌中9例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3例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病灶发生于侧壁及顶后壁共11例,双侧壁同时受累共5例,咽隐窝处共4例,其中累及双侧者为2例。鼻咽部周围及邻近结构受侵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所有患者中CD_4^+细胞计数低于200cell/μL 7例,低于100cell/μL 3例。结论 AIDS合并鼻咽癌原发灶主要发生于侧壁及顶后壁。及时、准确判别AIDS合并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对该疾病诊断、治疗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鼻咽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CD4+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肝癌的CT及GPC-3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甘清鑫 刘晋新 +7 位作者 肖艳华 张烈光 黄德扬 张志平 凌洲焜 官宛华 胡天丽 余成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表达程度,探索其对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11例(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45岁)。均... 目的回顾性分析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表达程度,探索其对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11例(年龄33~71岁,中位年龄45岁)。均行肝癌术前CT影像学检查,术后对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GPC-3在肿瘤中的表达程度,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GPC-3高表达与非高表达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的差异,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具有典型的肝癌影像学特征,CT动态增强呈现"快进快出"强化方式。患者中的GPC-3高表达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短于GPC-3非高表达者(Log-Rank检验,χ^2=5.601,P=0.014)。结论观察艾滋病合并肝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GPC-3的表达情况,可了解更多的肿瘤信息,为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肝癌 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的胸部空洞CT表现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成成 刘晋新 +6 位作者 张烈光 江松峰 陈碧华 官宛华 甘清鑫 黄德扬 胡天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胸部空洞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经临床及病理学、细菌学证实合并PM感染的AIDS患者,分析其胸部CT的空洞表现特征。结果空洞发生于单侧肺部53例,双肺10例。发生于右...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胸部空洞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经临床及病理学、细菌学证实合并PM感染的AIDS患者,分析其胸部CT的空洞表现特征。结果空洞发生于单侧肺部53例,双肺10例。发生于右肺上叶前段4例、尖段13例、后段5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背段13例、前基底段2例、外基底段3例;左肺上叶尖后段13例、舌段3例;左肺下叶背段12例,外基底段3例、后基底段2例。空洞壁规则40例、不规则34例;厚壁空洞66例、薄壁空洞8例;内壁光整69例、模糊5例;外壁光整6例、模糊68例,所有洞壁均未见钙化;液气平1例。空洞直径≥1cm的10例、直径≤1.0cm有5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PM感染的CT空洞表现复杂多样,以单发厚壁的小空洞多见,肺段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马尔尼菲蓝状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癌的CT表现分析
5
作者 凌洲焜 刘晋新 +4 位作者 张烈光 江松峰 余成成 瞿静 官宛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2023-2025,共3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癌的CT表现与CD4+T计数的关系。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癌患者中20例为非小细胞癌,其中腺癌15...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癌的CT表现与CD4+T计数的关系。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5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癌患者中20例为非小细胞癌,其中腺癌15例、鳞癌5例,5例为小细胞癌; 17例发生在右肺、8例发生在左肺; 20例合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2例出现胸腔积液、6例出现胸膜或肺内转移、3例出现阻塞性肺炎、3例合并空洞,15例合并其他感染。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癌的CT表现具有特点,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