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炬红 高宝嘉 刘军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605-11607,11627,共4页
[目的]揭示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效应规律。[方法]用转基因741杨不同系号在室内饲养杨扇舟蛾幼虫,研究取食转基因741杨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以及不同世代的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结果]转基因741杨对不同发育天数、... [目的]揭示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效应规律。[方法]用转基因741杨不同系号在室内饲养杨扇舟蛾幼虫,研究取食转基因741杨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以及不同世代的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结果]转基因741杨对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的杨扇舟蛾幼虫均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但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致死效应降低。发育天数少、低龄幼虫的死亡率高,发育天数多、高龄幼虫的死亡率低。转基因741杨对取食2代的杨扇舟蛾幼虫也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且高于取食1代的杨扇舟蛾幼虫。[结论]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幼虫的发育,取食时间的延长,杨扇舟蛾幼虫对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的抵抗力增强且逐渐适应,但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致死效应则加强;转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的抗性具有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741杨 靶标害虫 杨扇舟蛾 致死效应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和甜菜夜蛾相互作用的差异蛋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琳琳 席景会 +7 位作者 连杰 唐心龙 安少利 孙立文 张炬红 许鹏 潘怡欧 李善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67-1772,共6页
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nliana)作为研究体系,应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析了在甜菜夜蛾取食诱导条件下拟南芥蛋白表达的差异,从蛋白质水平揭示昆虫... 以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nliana)作为研究体系,应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析了在甜菜夜蛾取食诱导条件下拟南芥蛋白表达的差异,从蛋白质水平揭示昆虫取食诱导条件下植物的化学防御机制.结果发现,在昆虫取食诱导条件下,有28个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7个蛋白点上调表达,11个蛋白点下调表达.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差异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转酮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和脂肪酸合成酶在植物诱导化学防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脂肪酸合成酶与茉莉酸代谢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拟南芥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诱导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741杨抗虫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军侠 高宝嘉 +4 位作者 张炬红 王进茂 姜文虎 李彦慧 周国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79,共4页
在室内用转基因741杨叶片连续饲养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以探讨转基因741杨对不同世代昆虫的影响及昆虫种群的持续效应.转基因741杨对连续两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抗虫性高于只第一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只第一代幼虫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而... 在室内用转基因741杨叶片连续饲养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以探讨转基因741杨对不同世代昆虫的影响及昆虫种群的持续效应.转基因741杨对连续两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抗虫性高于只第一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只第一代幼虫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而下一代取食CK的幼虫,其死亡率高于两代均取食CK的幼虫.另外,连续两代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的幼虫蜕皮指数、排粪量、化蛹率及羽化率都低于仅一代取食转基因741杨的幼虫,且二者均低于取食对照的幼虫.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的抗虫性具有持续性,可以影响到下一代幼虫的生长发育,使下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升高,生长发育减慢,降低下一代幼虫虫口密度,进而影响到未来种群的发生与发展,达到很好的抗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杨 舞毒蛾 杨扇舟蛾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