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氧碳氮新型硅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钟琪 余德馨 +2 位作者 赵欣悦 傅儒生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2-547,共6页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甲醛为原料通过烷氧基水解和席夫碱反应生成前驱体,高温热解制备硅氧碳氮(SiOCN)复合负极材料。比较研究了商用的电解液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自制的有机氟硅电解液添加剂(MFSM2)在SiOCN电池中的...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甲醛为原料通过烷氧基水解和席夫碱反应生成前驱体,高温热解制备硅氧碳氮(SiOCN)复合负极材料。比较研究了商用的电解液添加剂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自制的有机氟硅电解液添加剂(MFSM2)在SiOCN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与使用基础电解液相比,在使用MFSM2和FEC后电池可逆容量从614.6 m A·h/g分别提高至899.9 m A·h/g和886.9 m A·h/g,库仑效率从58.3%分别提高至62.2%和62.8%。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后在SiOCN电极表面反应形成稳定均匀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减小了界面阻抗,提高了离子传输速率,从而提高了SiOCN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氧碳氮 氟硅烷 电解液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硅氧碳氮负极材料合成及可控化学预锂化
2
作者 赵欣悦 胡金龙 +4 位作者 燕禾 段先健 吴春蕾 王跃林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戊二醛(GA)为原料,通过水解和醛胺缩合反应生成前驱体,再高温热解制备碳氮氧化硅(SiOCN)负极材料。采用联苯锂(Li-BP)为锂化剂,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为还原溶剂的化学预锂化方法提高SiOCN负极极片的...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戊二醛(GA)为原料,通过水解和醛胺缩合反应生成前驱体,再高温热解制备碳氮氧化硅(SiOCN)负极材料。采用联苯锂(Li-BP)为锂化剂,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为还原溶剂的化学预锂化方法提高SiOCN负极极片的首次库仑效率。通过调控锂化试剂的反应时间很容易控制极片的预锂化程度。化学预锂化在电极表面优先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在1mol/L锂化试剂浸渍30s,SiOCN/Li半电池首次库仑效率由73.6%提高到90.4%,循环稳定性与原始极片相当,1 A/g电流密度下的充电比容量为604 mA·h/g,195圈充放电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8.5%。与NCM811正极匹配全电池,电池的首次效率从46.3%提高到78.6%。预锂化处理的SiOCN负极材料具有高首次库仑效率、高容量和长循环稳定性,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氧碳氮 联苯锂 预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腈基功能化有机硅氧烷成膜添加剂的合成及其在NCM811/Li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鸳鸳 吴海莹 +4 位作者 骆萱 陈程 闫晓丹 郭佳丽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0-407,共8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腈基功能化有机硅氧烷化合物2-甲基-4-(1,1,3,3,3-五甲基二硅氧烷)丁腈(DSMCN),研究其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在高能量密度高镍三元NCM811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了DSMCN的氧化电位,考察了DSMCN添加... 设计合成了一种腈基功能化有机硅氧烷化合物2-甲基-4-(1,1,3,3,3-五甲基二硅氧烷)丁腈(DSMCN),研究其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在高能量密度高镍三元NCM811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了DSMCN的氧化电位,考察了DSMCN添加剂对富镍三元NCM811电池的循环、倍率和高温等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在25℃下,NCM811/Li电池在1 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容量保持率由基础电解液的80.93%提升至94.89%;在55℃的高温下,容量保持率从59.52%提升至88.09%。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发现,DSMCN化合物能够在NCM811电极表面参与形成更稳定、均匀致密的正极电解质界面膜,展现出更优的电化学动力学特征,降低了界面阻抗,有利于常/高温下电极/电解液界面的Li+扩散和电荷转移,从而提高了NCM811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电解液添加剂 高镍NCM811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氮氟共掺杂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4
作者 徐伟君 胡金龙 +2 位作者 余德馨 傅儒生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02,共9页
锂硫电池以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但硫正极存在电导率低、体积膨胀、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等技术瓶颈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通过甲醛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醛胺缩合和溶胶-凝胶化反应合成了... 锂硫电池以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但硫正极存在电导率低、体积膨胀、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等技术瓶颈问题,制约了其实际应用。通过甲醛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醛胺缩合和溶胶-凝胶化反应合成了席夫碱二氧化硅凝胶,经与聚四氟乙烯乳液冷冻干燥、热处理同步刻蚀二氧化硅以及碳化制备了多孔氮氟共掺杂碳气凝胶(NF-CA)。以NF-CA为载体制备的NF-CA/S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0.2 C循环初始放电比容量高达1322 mA∙h/g,1 C循环200圈可逆比容量可保持564 mA∙h/g,2C倍率下可逆比容量高达598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氮氟共掺杂 碳气凝胶 NF-CA/S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合成及其交联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灵志 梁旭霞 +2 位作者 于清水 蔡志岗 梁兆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5-58,共4页
合成了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侧链含有偶氮苯生色团和可化学交联基团 -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和甲苯 -2 ,4 -二异氰酸酯 (TDI)交联得到的交联网络结构使极化后生色团取向稳定化。 SHG测量表明 ,固化后的聚合物膜的非线性... 合成了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侧链含有偶氮苯生色团和可化学交联基团 -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这种共聚物和甲苯 -2 ,4 -二异氰酸酯 (TDI)交联得到的交联网络结构使极化后生色团取向稳定化。 SHG测量表明 ,固化后的聚合物膜的非线性光学稳定性较好 ,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d3 3 值室温下 1 680 h能维持初值的~ 96% ,1 0 0℃时 1 0 0 0 min仍能维持初值的~ 70 %。极化交联膜的 d3 3 值也较高 ,达到 6.1 0× 1 0 -7e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非线性光学 甲基丙烯酸甲酯 交联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有机硅离子液体电解液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仲皓想 赵春宝 +1 位作者 骆浩 张灵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41-2647,共7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硅室温离子液体(SiN1IL),并对其化学结构和电化学窗口进行表征,通过与具有高介电常数的丙烯碳酸酯(PC)/低粘度的乙腈(AN)匹配组成电解液,其离子电导率达到商业实际应用的要求(19.6mS·cm-1).对以活性炭(AC)...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硅室温离子液体(SiN1IL),并对其化学结构和电化学窗口进行表征,通过与具有高介电常数的丙烯碳酸酯(PC)/低粘度的乙腈(AN)匹配组成电解液,其离子电导率达到商业实际应用的要求(19.6mS·cm-1).对以活性炭(AC)为对称电极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SiN1IL基电解液与活性炭有很好的界面相容性,其高倍率充放电、阻抗性能优于商用四乙基四氟硼酸铵(Et4NBF4)/PC电解液,在电流密度为1000mA·g-1的条件下,工作电压为2.7V,其比电容为108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离子液体 超级电容器 电解液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腈基功能化有机硅电解液添加剂对LiFePO4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欣悦 汪靖伦 +1 位作者 闫晓丹 张灵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8-1264,共7页
合成了一种腈基功能化有机硅化合物3-氰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DESCN),并对其化学结构和电化学窗口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DESCN添加剂对LiFePO4电池... 合成了一种腈基功能化有机硅化合物3-氰乙基-二乙氧基-甲基硅烷(DESCN),并对其化学结构和电化学窗口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DESCN添加剂对LiFePO4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ESCN化合物能够在电极表面参与形成更薄、更均匀且致密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抑制电解液副反应的发生,减小界面膜阻抗,有利于低温下电极/电解液界面的Li^+扩散和电荷转移,从而提高LiFePO4电池的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腈基 电解液添加剂 低温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充保护添加剂氰基功能化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汪靖伦 闫晓丹 +1 位作者 雍天乔 张灵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93-2300,共8页
设计合成了单氰基功能化的2,5-二叔丁基-1-(β-氰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RS-MCN)和双氰基功能化的2,5-二叔丁基-1,4-(β-氰基乙氧基)苯(RS-DCN),并用作氧化还原过充添加剂开展了其在锂离子电子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丙烯氰和2,5-二叔丁基对... 设计合成了单氰基功能化的2,5-二叔丁基-1-(β-氰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RS-MCN)和双氰基功能化的2,5-二叔丁基-1,4-(β-氰基乙氧基)苯(RS-DCN),并用作氧化还原过充添加剂开展了其在锂离子电子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丙烯氰和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可高效合成RS-MCN和RS-DCN,氰乙基取代后的过充保护添加剂分子的可逆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4.02、4.08 V(vs Li/Li+);并且单氰基取代的RS-MCN在商业碳酸酯电解液1 mol?L^(-1)LiPF_6/EC+DEC+EMC(1:1:1,体积比)中的溶解度可高达0.3 mol?L^(-1)。RSMCN和RS-DCN对LiFePO_4/Li电池的过充保护性能和电极相容性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RSMCN具有更好的过充保护性能和电极相容性,其5 V截止电压过充保护时间可超过1200 h,100%过充保护大于90周循环;0.3 mol?L^(-1)RS-MCN的添加能使100%过充的LiFePO_4/Li电池在2.5C倍率条件下正常循环,其放电比容量达153.5 m Ah?g^(-1)。此外,RS-MCN的添加对LiFePO_4/Li电池在2.5-3.8 V条件下的循环性能有明显改善,添加有RS-MCN的电池在60周的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4.4%,而商业电解液的电池在60周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降至84.3%。因此,氰基功能化RS-MCN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过充保护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 过充保护添加剂 氰基 2 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PO_4正极水性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嘉荣 仲皓想 +2 位作者 邵丹 李勇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2015年第3期231-238,共8页
磷酸铁锂(Li Fe PO4)具有安全性好、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是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粘结剂是锂离子电池电极的重要非活性成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水性粘结剂在Li Fe PO4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Li Fe PO4)具有安全性好、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是当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粘结剂是锂离子电池电极的重要非活性成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不同水性粘结剂在Li Fe PO4正极材料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水性粘结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正极材料 水性粘结剂 锂离子电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γ-Al_2O_3包覆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建文 叶璟 +3 位作者 何世丽 颜波 刘彦生 张灵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以氢氧化铝溶胶为前驱体在LiNi0.5Mn1.504正极材料表面制备尖晶石结构γ-A1203包覆层,借助XRD、SEM、TEM及电化学方法对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0.5Mn1.504表面γ-A1203包覆层形成条件为600。C下煅烧0.5h,较佳... 以氢氧化铝溶胶为前驱体在LiNi0.5Mn1.504正极材料表面制备尖晶石结构γ-A1203包覆层,借助XRD、SEM、TEM及电化学方法对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0.5Mn1.504表面γ-A1203包覆层形成条件为600。C下煅烧0.5h,较佳包覆量约为3%(摩尔比);γ-A1203包覆层形貌完整,厚度约为5~10nlTl,(311)晶面间距约0.24mm;γ-A1203包覆的LiNi0.5Mn1.5。正极材料30周充放电循环(0.2C)后的比容量为112.1mAh/g,4C倍率下的比容量为82.0mAh/g,容量保持率较基体分别提高了约10%和17.2%。因此,γ-A1203包覆层减小了LiNi0.5Mn1.504与电解液的接触,有效抑制了基体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其电化学反应可逆性、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得到了提高,有望用作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Γ-AL2O3 包覆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无机聚合物网络的合成与二阶非线性光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坚 张灵志 +2 位作者 陈用烈 梁兆熙 蔡志岗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6-282,共7页
合成了含双官能团的生色团 4′ (N ,N 二羟乙基 )氨基 4 硝基偶氮苯(DR1 9)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 ,通过“两端”交联设计合成了光学性能良好的二阶非线性新型有机 /无机复合聚合物网络 .经过极化交联后 ,其在室温和较高温度下均具有良... 合成了含双官能团的生色团 4′ (N ,N 二羟乙基 )氨基 4 硝基偶氮苯(DR1 9)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 ,通过“两端”交联设计合成了光学性能良好的二阶非线性新型有机 /无机复合聚合物网络 .经过极化交联后 ,其在室温和较高温度下均具有良好的二次谐波产生 (SHG)稳定性 ,表明该交联聚合体系能形成致密的硅 氧网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非线性光学 溶胶-凝胶 有机/无机聚合物网络 极化交联 偶氮苯生色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苯聚合物(PGMAA-20)膜光栅结构的分子取向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永平 张灵志 +3 位作者 苏育志 梁兆熙 陆伟 佘卫龙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3-189,共7页
设计合成及表征了一种含偶氮苯聚合物(PGMAA 20)材料.利用两束S偏振光作为泵浦光在PGMAA 20膜上刻写光栅并观察光栅的衍射信号;然后再用相衬显微镜直接观察偶氮苯薄膜上的光栅结构,并以分子取向机制为基础对光栅形成和消除过程提出了新... 设计合成及表征了一种含偶氮苯聚合物(PGMAA 20)材料.利用两束S偏振光作为泵浦光在PGMAA 20膜上刻写光栅并观察光栅的衍射信号;然后再用相衬显微镜直接观察偶氮苯薄膜上的光栅结构,并以分子取向机制为基础对光栅形成和消除过程提出了新解释,这种观点被实验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聚合物 光致异构 光栅结构 分子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壳聚糖水性粘结剂改性及其在磷酸铁锂正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勇 仲皓想 +2 位作者 赵欣悦 邵丹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2015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羧甲基壳聚糖(C-CTS)作为磷酸铁锂(Li Fe PO4,LFP)正极水系粘结剂的两种改性方式分别是:(1)与聚环氧乙烷(PEG)共混制备C-CTS/PEG复合粘结剂;(2)在C-CTS/PEG混合体系中,以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吖丙啶基)丙酸酯](XR-104)作为交联剂... 羧甲基壳聚糖(C-CTS)作为磷酸铁锂(Li Fe PO4,LFP)正极水系粘结剂的两种改性方式分别是:(1)与聚环氧乙烷(PEG)共混制备C-CTS/PEG复合粘结剂;(2)在C-CTS/PEG混合体系中,以三羟甲基丙烷-三[3-(2-甲基吖丙啶基)丙酸酯](XR-104)作为交联剂制备可交联的C-CTS/PEG/XR-104水系粘结剂。本文考察了不同C-CTS/PEG质量比复合粘结剂对LFP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C-CTS/PEG的优化重量比为3∶1,此时LFP正极表现出最佳的循环稳定性。电池在0.5 C下充放电测试,14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9%。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溶解实验等研究C-CTS/PEG与XR-104的交联反应,当交联剂XR-104的重量为C-CTS的1%时,LFP正极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萜烯树脂/羧甲基纤维素复合水系粘结剂用于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仲皓想 卢继典 +3 位作者 何嘉荣 李勇 刘鹤筹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2017年第4期243-248,共6页
萜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碳氢化合物,萜烯树脂(TR)经乳化得到萜烯树脂乳液(ATRE)。本文采用ATRE/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粘结剂。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表明ATRE/CMC能够混溶。优化TR/CMC比例,... 萜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天然碳氢化合物,萜烯树脂(TR)经乳化得到萜烯树脂乳液(ATRE)。本文采用ATRE/羧甲基纤维素(CMC)作为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粘结剂。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表明ATRE/CMC能够混溶。优化TR/CMC比例,发现采用TR/CMC(3∶2,质量比)粘结剂制备的石墨电极在比容量和倍率性能优于目前商用丁苯橡胶(SBR)/CMC粘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烯树脂 水系粘结剂 石墨负极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相沉淀法制备Zn Fe2 O4负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
15
作者 李延伟 宋晓波 +3 位作者 姚金环 肖剑荣 刘长久 张灵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743,共7页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Zn Fe2O4前驱体,探索了烧结温度对Zn Fe2O4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了Zn Fe2O4... 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Zn Fe2O4前驱体,探索了烧结温度对Zn Fe2O4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采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了Zn Fe2O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粒径增大;当烧结温度达到900℃时可以得到纯相尖晶石型Zn Fe2O4,其中在900℃下烧结的Zn Fe2O4样品具有最高的嵌锂活性、最好的电化学反应可逆性、最低的电化学反应阻抗和优良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ZnFe2 O4 均相沉淀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干凝胶薄膜电极的储钠性能
16
作者 李延伟 李世玉 +3 位作者 谢志平 姚金环 姜吉琼 张灵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6-311,共6页
以V_2O_5溶胶为电解液,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V_2O_5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 以V_2O_5溶胶为电解液,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V_2O_5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结果表明,该薄膜是具有片状纳米结构的V_2O_5干凝胶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该薄膜表现出很好的储钠活性、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Na+扩散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V2O5干凝胶 储钠性能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交联型二阶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17
作者 郭建明 张灵志 +3 位作者 蔡志岗 梁兆熙 杨佩青 郭祀远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7年第5期55-58,共4页
合成了一种丙烯酸酯基团可热交联的二阶非线性光学聚合物,以提高其电场极化产生的偶极取向的稳定性.
关键词 热交联 非线性光学 功能化环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启超 袁小亲 +4 位作者 陆振欢 刘勇平 杨建文 海杰峰 张灵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49,67,共7页
当今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紧迫,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可塑性强、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研发性能优异、成本低、稳定性高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是太阳能... 当今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紧迫,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可塑性强、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研发性能优异、成本低、稳定性高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是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按照其分子结构分为富勒烯衍生物、大π共轭体系、非π体系、改性材料、碳纳米材料等5类体系,分别介绍了其结构特性,讨论了其在太阳能电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总结了开发新型高效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层 有机电子传输材料 有机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旭尧 刘姝伶 +1 位作者 闫晓丹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2020年第5期402-412,共11页
聚合物电解质能够避免传统液态电解液漏液的隐患,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单离子导体是一类锂离子迁移数接近1的聚合物电解质,能有效避免阴离子移动产生浓差极化,降低内部阻抗,从而提高锂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成为近... 聚合物电解质能够避免传统液态电解液漏液的隐患,抑制锂枝晶的生长,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单离子导体是一类锂离子迁移数接近1的聚合物电解质,能有效避免阴离子移动产生浓差极化,降低内部阻抗,从而提高锂电池的容量以及循环性能,成为近年来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尤其关注离子电导率和锂离子迁移数较高的体系,并探讨了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单离子导体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型聚乙烯亚胺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旭尧 陈程 +1 位作者 闫晓丹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2021年第4期274-281,共8页
通过胺基与双键官能团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锂(AMPSLi)接枝到聚乙烯亚胺(PEI)链上,对PEI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磺酸型单离子导体PEI-AMPSLi,再与聚丙烯腈(PAN)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膜吸收电解液后... 通过胺基与双键官能团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锂(AMPSLi)接枝到聚乙烯亚胺(PEI)链上,对PEI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磺酸型单离子导体PEI-AMPSLi,再与聚丙烯腈(PAN)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纳米纤维膜吸收电解液后得到单离子导体聚合物电解质,经热交联处理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10.69 MPa的拉伸强度,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2.91 mS/cm,锂离子迁移数为0.89,电化学窗口为5.45(vs.Li/Li^(+))。在LiNi_(0.8)Co_(0.1)Mn_(0.1O2)/石墨全电池中用作聚合物电解质时,0.5 C倍率电流循环时初始放电容量为171 mA·h/g,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聚丙烯腈 功能化聚乙烯亚胺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