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诗论”文本性质与“今文”解诗传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瀚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5-154,共10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孔子诗论”一篇是大家认识这批竹书的开始,也是这批竹书中学者讨论最多的一篇,为研究先秦解诗传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但这篇文献并不完整,也不像之前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篇结构和逻辑都很严密的论文,而是论诗材料的汇编。这批材料不同于《毛诗》序,缺失类似于《毛诗》序中关于诗歌分类以及解诗历史框架之类的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今文”解诗模式:“孔子诗论”之于《毛诗故训传》和《毛诗》序,类似于《春秋公羊传》或《春秋穀梁传》与《春秋左氏传》的关系,是通过单个字词构成的语义链条,来探求诗背后所隐藏的圣人思想和微言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微言大义 文本性质 毛诗序 解诗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本阐释策略的选择——以王弼本《老子》第四十一章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瀚墨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21,共12页
跟其他有争议的章节不同,人们对《老子》今本第四十一章关于上、中、下士闻道后不同反应的解释,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异:下士之大笑之所以成为道之为道的标志,源于下士无法理解道之幽深的本质。但细检各家注释,这样的理解实际上是注家对不... 跟其他有争议的章节不同,人们对《老子》今本第四十一章关于上、中、下士闻道后不同反应的解释,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异:下士之大笑之所以成为道之为道的标志,源于下士无法理解道之幽深的本质。但细检各家注释,这样的理解实际上是注家对不同语义刻意选择的结果,而不同的、更加合理的解释仍然存在。这种新的理解之所以优于先前各家注释,在于它在解释上、中、下士的闻道反应时,充分考虑到第四十一章乃至《老子》文本的整体语境。这种突出《老子》文本本身语境的方法,相对于《老子》阅读的两种基本方法——"求理阅读"(reading for truth)和"求意阅读"(reading for meaning),更符合《老子》的文本性质,因而理应在《老子》阅读研究中引起大家的充分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阐释 语境 求理阅读 求意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特征与几何约束的月面陨石坑自动提取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洲元 贺亮 +2 位作者 张瀚墨 胡阳修 曹涛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8,共11页
针对月表图像强度分布不均匀、陨石坑周白色风迹造成的明暗区域对比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月面陨石坑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对月表灰度图像进行多阈值分割,以提取陨石坑的亮暗区,遍历图像像素灰度值不断迭代阈值,根据该阈值亮暗候选区动... 针对月表图像强度分布不均匀、陨石坑周白色风迹造成的明暗区域对比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月面陨石坑自动提取方法。首先对月表灰度图像进行多阈值分割,以提取陨石坑的亮暗区,遍历图像像素灰度值不断迭代阈值,根据该阈值亮暗候选区动态地聚合、生长,分析候选区饱和度、拟合度等几何特征,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亮区与暗区;然后结合太阳光照方向以及亮暗区域的灰度对比度、距离等相关约束条件,选择相适度最高的2个亮暗区,将其匹配为同一陨石坑;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亮暗区域的外轮廓进行拟合,以获取陨石坑半径及位置等信息。分别以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以及嫦娥三号着陆相机所获取的月表图像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半径在4 m以上的陨石坑,能有效缓解环境中坑周风迹等外部影响,实现对低对比度区域的多尺度陨石坑的提取,具有鲁棒性强、可靠性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坑提取 多阈值分割 图像匹配 边缘拟合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嫦娥三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