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点渐进成形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1
作者 张澧桐 张鑫 +1 位作者 张瑞涵 张洪明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提高双点渐进成形(double-side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DSIF)制件的成形精度,以方锥盒制件作为试验制件,以刀具直径、层间距、成形角、板厚和成形深度等工艺参数为影响因素,以底部回弹值和侧壁鼓凸最小值作为优化目标设计正交试验... 为提高双点渐进成形(double-side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DSIF)制件的成形精度,以方锥盒制件作为试验制件,以刀具直径、层间距、成形角、板厚和成形深度等工艺参数为影响因素,以底部回弹值和侧壁鼓凸最小值作为优化目标设计正交试验,利用Abaqus数值仿真计算出试验结果数据,通过建立多输入和多输出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合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AGA-Ⅱ)求解双点渐进成形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从Pareto解集中决策出一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以提高优化结果的精确度,通过优化和筛选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进行对应试验。结果表明,经实测得到制件的底部回弹值为0.693 mm,侧壁鼓凸值为0.934 mm,筛选出的目标值误差分别为6.31%和2.09%。由此可见,建立的多目标优化流程具有可行性,为双点渐进成形制件的回弹减少提供了有效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优化 双点渐进成形 BP神经网络 NAGA-Ⅱ遗传算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泡沫的制备及热物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澧桐 孙立强 +2 位作者 张瑞涵 王佰超 张洪明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9-2185,共7页
采用发泡法制备了聚酰亚胺泡沫,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孔隙率和孔隙分布对聚酰亚胺泡沫热物性能的影响。定义了非均质系数Ψ来评价泡沫内部的孔隙分布情况。制备了不同孔隙率和非均质的聚酰亚胺泡沫。通过实验测量了... 采用发泡法制备了聚酰亚胺泡沫,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孔隙率和孔隙分布对聚酰亚胺泡沫热物性能的影响。定义了非均质系数Ψ来评价泡沫内部的孔隙分布情况。制备了不同孔隙率和非均质的聚酰亚胺泡沫。通过实验测量了聚酰亚胺泡沫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将Voronoi技术与双尺度生成法相结合,建立了多孔模型,并进行了传热数值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在非均质系数固定的情况下,随着孔隙率的增加,泡沫的传热性能显著降低;在孔隙率固定的情况下,泡沫的传热性能随着非均质系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以观察到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孔隙率和非均质系数对自然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主要是由内部渗透率的变化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泡沫 对流传热 VORONOI图 非均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声品质的GA-BP神经网络预测与权重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高印寒 唐荣江 +2 位作者 梁杰 赵彤航 张澧桐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2-468,共7页
为了高效而准确地评价与控制车内噪声品质,以B级车稳态工况下副驾位置的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级评分法对采集到的声音样本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同时计算了7个客观参数。以客观参量为输入,声品质主观结果为输出,引入基于遗传算法的B... 为了高效而准确地评价与控制车内噪声品质,以B级车稳态工况下副驾位置的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级评分法对采集到的声音样本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同时计算了7个客观参数。以客观参量为输入,声品质主观结果为输出,引入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建立了声品质预测模型。实验显示该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评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928,检验组的预测最大误差为±8%。以所建模型的连接权值,分析了客观参数对主观评价结果的贡献度,并以影响系数较大的参数为输入重新构建了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稳态工况下,车内声品质主要受响度、粗糙度和尖锐度的影响,其预测模型可由这3个参数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声品质预测 GA-BP神经网络 权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车内噪声响度场分布的声源识别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印寒 张澧桐 +2 位作者 梁杰 王智博 姜文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针对传统声压级对车内噪声主观性考虑不足的缺陷,提出符合人双耳特性的虚拟车内噪声特征响度预测及声源识别方法。根据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内低频轰鸣声严重的问题,基于Zwicker响度模型,在matlab中建立频域的混响场特征响度计算模型。结... 针对传统声压级对车内噪声主观性考虑不足的缺陷,提出符合人双耳特性的虚拟车内噪声特征响度预测及声源识别方法。根据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内低频轰鸣声严重的问题,基于Zwicker响度模型,在matlab中建立频域的混响场特征响度计算模型。结合路试实验激励数据和驾驶室有限元声-固耦合模型,对驾驶室内噪声响度分布和响度结构板块贡献量进行计算,识别不同板材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分量对驾驶室内噪声品质频谱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声压级,采用响度作为分析参数提高了驾驶室内噪声源识别精度,指导结构优化设计,改善车内声学品质具有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混响场 声-固耦合 响度分布 贡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渐进成形工艺参数优化及减薄率的预测
5
作者 张澧桐 田雨 +1 位作者 顾鹏 张鑫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138,共8页
渐进成形的减薄率是衡量成形件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分析了刀具直径D、层间距Δz、成形角α和板厚t对减薄率的影响,并得到试验最优的参数组合。建立了工艺参数到减薄率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数据训... 渐进成形的减薄率是衡量成形件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采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分析了刀具直径D、层间距Δz、成形角α和板厚t对减薄率的影响,并得到试验最优的参数组合。建立了工艺参数到减薄率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数据训练集训练网络,计算测试集减薄率预测模型的精度。针对BP神经网络平均误差大(6.42%)的问题,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了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使预测误差降低到2.24%。PSO-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预测工艺参数和减薄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渐进成形 减薄率 智能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的SPIF几何精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佰超 赵鹏程 +3 位作者 孙立忠 张澧桐 杨文香 王慧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82-87,共6页
为了减小单点渐进成形(SPIF)中枕头效应参数鼓凸量的误差,对成形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针对枕头效应现象的工艺复杂性,设计正交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各类工艺参数下的单点渐进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以出现枕头效应现象特定位置高度(即鼓... 为了减小单点渐进成形(SPIF)中枕头效应参数鼓凸量的误差,对成形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针对枕头效应现象的工艺复杂性,设计正交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各类工艺参数下的单点渐进成形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以出现枕头效应现象特定位置高度(即鼓凸量)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成形高度、板材厚度、成形角、层进给量、工具头直径、制件尺寸工艺参数对成形几何精度的影响,获得单点渐进成形最优工艺参数组及对评价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用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法有效地减小了目标制件的枕头效应的几何误差,提高了成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点渐进成形 工艺参数 枕头效应 正交试验 加权灰色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回归法的Johnson-Cook损伤准则的渐进成形破裂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佰超 许虎 +3 位作者 张澧桐 张洪明 王慧冬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板材加工过程中时常会产生裂痕甚至破裂,为了能够更加精确地预测出板料成形时破裂的高度,以Johnson-Cook损伤准则为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测量破裂数据,使用SPSS和MALTAB数据分析软件具体诠释了刀具直径、层间距、... 板材加工过程中时常会产生裂痕甚至破裂,为了能够更加精确地预测出板料成形时破裂的高度,以Johnson-Cook损伤准则为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测量破裂数据,使用SPSS和MALTAB数据分析软件具体诠释了刀具直径、层间距、成形角、板料厚度、成形高度和制件尺寸这6个工艺参数对破裂的影响,构建出渐进成形板材破裂预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基于16个工作件的实测数据建立的主成分回归模型,预测得出两试验件板材破裂高度分别为−10.7530 mm和−10.8150 mm,与实际破裂高度误差仅为3.84%和6.14%。由此可见,板材破裂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可以更好地预测板料破裂高度,尽可能地防止成形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成形 板材破裂 Johnson-Cook损伤准则 正交实验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薄壁件的旋压成形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佰超 朱晶玉 +2 位作者 张澧桐 刘育良 王鑫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8-83,共6页
基于机械摆动导杆运动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椭圆形截面薄壁零件的旋压成形方法。采用图形解析的方法建立了椭圆形截面薄壁零件的成形原理及成形轨迹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此模型研究成形过程中轮盘与零件之间... 基于机械摆动导杆运动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椭圆形截面薄壁零件的旋压成形方法。采用图形解析的方法建立了椭圆形截面薄壁零件的成形原理及成形轨迹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此模型研究成形过程中轮盘与零件之间的运动关系,选取不同尺寸的轮盘回转半径,对椭圆形截面薄壁零件成形过程旋轮的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发现当轮盘回转半径取值越接近于其下极限值l′_(1)时有利于椭圆形截面零件成形,为后续相关截面的通用工艺研究与应用及机床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截面旋压成形 椭圆形截面 图形解析 运动轨迹 运动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边圆弧形截面薄壁零件的旋压成形方法研究
9
作者 王佰超 刘育良 +1 位作者 孙立忠 张澧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5,共5页
基于摆动导杆运动原理提出了一种非圆截面薄壁零件的旋压成形(简称“非圆旋压”)方法。基于此原理,运用高副低代的方法建立了三边圆弧形截面薄壁零件旋压成形过程中旋轮运动轨迹的精确数学模型,研究了三边圆弧形截面薄壁零件旋压过程中... 基于摆动导杆运动原理提出了一种非圆截面薄壁零件的旋压成形(简称“非圆旋压”)方法。基于此原理,运用高副低代的方法建立了三边圆弧形截面薄壁零件旋压成形过程中旋轮运动轨迹的精确数学模型,研究了三边圆弧形截面薄壁零件旋压过程中旋轮及零件的运动关系;同时对成形过程中旋轮运动轨迹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轮盘尺寸与旋轮个数对旋压成形过程的影响,并得出有利于零件成形的轮盘尺寸与旋轮个数。为后续相关截面的工艺研究与应用及机床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压成形 非圆截面旋压 三边圆弧形 高副低代 旋轮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多边形截面薄壁零件旋压成形质量研究
10
作者 王佰超 张欣龙 +3 位作者 高建军 张澧桐 张洪明 王慧冬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基于新型非圆旋压成形方法,讨论正多边形零件旋压成形的旋轮对零件轮廓的成形轨迹方程。以等边三角形截面以及正五边形截面的旋压为例,研究新型非圆旋压成形方法在旋压过程中的主轴转速、旋轮进给比和道次三项工艺参数对正多边形截面旋... 基于新型非圆旋压成形方法,讨论正多边形零件旋压成形的旋轮对零件轮廓的成形轨迹方程。以等边三角形截面以及正五边形截面的旋压为例,研究新型非圆旋压成形方法在旋压过程中的主轴转速、旋轮进给比和道次三项工艺参数对正多边形截面旋压件壁厚差的影响。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正多边形旋压件的壁厚分布规律,即正多边形旋压件的壁厚呈周期性分布,最大壁厚发生在正多边形旋压件的圆角处。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设计仿真实验,根据仿真数据对零件的壁厚差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关于壁厚差的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最后进行多组仿真研究用来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主轴转速、旋轮进给比、道次对正多边形零件壁厚差的影响显著,主轴转速与壁厚差呈正相关,而进给比壁厚差呈负相关,道次对壁厚差的影响先减小后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旋压 旋压成形方法 工艺参数 壁厚差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