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目标视觉追踪的注意策略及其眼动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滨熠 丁锦红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4期50-53,共4页
该研究采用多目标追踪任务(MOT)对追踪过程中被试的眼动进行记录,探讨追踪过程中的眼动模式及目标数量与刺激物大小变化对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踪过程中,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 该研究采用多目标追踪任务(MOT)对追踪过程中被试的眼动进行记录,探讨追踪过程中的眼动模式及目标数量与刺激物大小变化对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追踪过程中,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追踪成绩受到注意资源限制,随着目标数量的增加,每个目标获得的资源减少;获得较多注意资源的目标更容易被有效追踪,获得资源较少的目标更容易丢失;目标与非目标属性的共同变化不影响追踪眼动模式和追踪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追踪 眼动模式 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大小变化对多目标视觉追踪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滨熠 丁锦红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1年第1期49-55,共7页
采用多目标追踪任务(MOT)对追踪过程中被试(16名)的眼动进行记录,探讨目标特征变化对视觉追踪的影响。结果表明: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特征属性进行编码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追踪过程中,视觉系统... 采用多目标追踪任务(MOT)对追踪过程中被试(16名)的眼动进行记录,探讨目标特征变化对视觉追踪的影响。结果表明: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特征属性进行编码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追踪过程中,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物体大小特征没有引起较多的外源性注意,在物体大小特征的变化条件下,视觉追踪主要是内源性的注意控制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追踪 物体特征 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视觉追踪中物体属性加工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滨熠 丁锦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304-309,共6页
采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MOT),探讨物体颜色特征对视觉追踪的影响,同时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探讨追踪过程中颜色特征对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 采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MOT),探讨物体颜色特征对视觉追踪的影响,同时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探讨追踪过程中颜色特征对眼动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视觉追踪机制能够对物体的颜色特征进行加工,但加工程度受制于目标物与分心物之间的特征竞争关系。在物体颜色特征条件下,视觉系统采用知觉组织加工策略,以被追踪目标构成的多边形中心为注意中心。在对物体颜色特征的加工中,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视觉追踪 物体特征 眼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视觉追踪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滨熠 丁锦红 《人类工效学》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多目标追踪(multiple-object-tracking,简称MOT)是视觉认知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涉及注意、工作记忆等认知过程。本文概述了视觉索引理论、知觉组织模型、客体档案理论、多焦点注意模型、多身份捆绑模型等MOT理论及研究范式;并讨论了... 多目标追踪(multiple-object-tracking,简称MOT)是视觉认知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涉及注意、工作记忆等认知过程。本文概述了视觉索引理论、知觉组织模型、客体档案理论、多焦点注意模型、多身份捆绑模型等MOT理论及研究范式;并讨论了视觉追踪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追踪(MOT) 视觉追踪理论 多身份追踪(MIT) 认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治理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滨熠 《领导科学论坛》 2017年第19期11-13,共3页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群体性行为,也是群体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有效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是从心理学视角去探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以及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根据群体性事件发展不同阶段中心理因...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群体性行为,也是群体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有效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是从心理学视角去探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以及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变化发展规律,根据群体性事件发展不同阶段中心理因素的作用,从群体性事件事前预防、事中处置、源头治理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视角 群体性事件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博大数据下的社会心态分析——以“青岛天价虾”事件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滨熠 周阳 +1 位作者 赵楠 朱廷劭 《城市与减灾》 2018年第2期26-29,共4页
社会心态是公众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为普遍的社会态度、情绪情感体验以及行为意向等心理状态的总和。特定时期的社会心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尤其是对自身利益、需求满足程度的直接体验。改革开放三十... 社会心态是公众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为普遍的社会态度、情绪情感体验以及行为意向等心理状态的总和。特定时期的社会心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尤其是对自身利益、需求满足程度的直接体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态度 心态分析 事件 青岛 社会心态 心理状态 情感体验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危机领导者压力管理全过程模式的思考
7
作者 张滨熠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4-46,共3页
近年来,各类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危机事件具有破坏性、紧急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不仅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也给危机事件中的相关人群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作为危机事件的管理者,领导者在危机事件应对与处置过程中至... 近年来,各类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危机事件具有破坏性、紧急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不仅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较大影响,也给危机事件中的相关人群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作为危机事件的管理者,领导者在危机事件应对与处置过程中至关重要。危机事件发生后,他们不仅要亲临事件现场,目睹现场惨烈混乱的场景,接触各类受难人员,感受到人们强烈的情绪反应,还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做出关键性决策,制定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因此,危机事件给领导者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事件 领导者 压力管理 心理压力 不确定性 社会稳定 公共安全 情绪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的心理机制及其治理策略
8
作者 张滨熠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第24期14-15,共2页
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未经证实、难辨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谣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突发事件中。由于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性强、影响力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突发事件应... 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未经证实、难辨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谣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突发事件中。由于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性强、影响力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传播 网络谣言 心理机制 矛盾凸显期 难辨真伪 社会心态 政府公信力 传播速度 批判能力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领导者压力管理的二维模型
9
作者 张滨熠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6期39-42,共4页
领导者作为危机事件的管理者,在危机事件的应对与处置过程中至关重要。危机事件具有破坏性、紧急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给领导者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考验。因此,危机应对中的压力管理工作,是提高领导者危机管理能力的... 领导者作为危机事件的管理者,在危机事件的应对与处置过程中至关重要。危机事件具有破坏性、紧急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这给领导者带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考验。因此,危机应对中的压力管理工作,是提高领导者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课题,对整个危机管理工作的高水平处置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危机事件下的特殊压力来源和危机管理工作的时间特性,构建二维压力管理模型才能有效提升领导者的危机管理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危机状态下的压力预防、管理和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领导者 压力管理 二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急响应人员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
10
作者 张滨熠 《城市与减灾》 2016年第6期9-12,共4页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就在其《风险社会》一书中指出,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使得现代社会的各类风险明显增加,并且风险的严重后果往往超出个人、组织乃至某一国家的应对能力。伴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 1986年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就在其《风险社会》一书中指出,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频繁,使得现代社会的各类风险明显增加,并且风险的严重后果往往超出个人、组织乃至某一国家的应对能力。伴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各类突发事件发生频度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维护 应急响应 风险社会 心理 人类活动 科学技术 突发事件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治理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滨熠 《城市与减灾》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2023》指出:与1850—1900年相比,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1.1℃,2019年... 全球极端天气事件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2023》指出:与1850—1900年相比,2011—2020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上升1.1℃,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分别较2010年和1990年增长12%和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事件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治理路径 自然生态环境 温室气体 发展态势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心理引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滨熠 《城市与减灾》 2021年第1期5-8,共4页
前言突发事件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还会给事件的亲历者及社会公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如SARS、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除了具有其他类型突发事件的共同特点外... 前言突发事件不仅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还会给事件的亲历者及社会公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社会的影响更为深刻,如SARS、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除了具有其他类型突发事件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极强的传播性、高度的未知性、波及范围广泛的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直接威胁公众的生命健康,还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恐慌情绪和焦虑心理,进而影响到公众的风险感知、决策行为、人际信任、政府信任、经济信心、消费行为等诸多社会心理行为。因此,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需要依靠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还要主动开展公众的心理干预与心理疏导,更要重视弥散在全社会的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心理行为 风险感知 心理冲击 决策行为 政府信任 传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