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SLA-Ⅱ类基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
作者 潘伟荣 张清政 +3 位作者 霍金龙 查星琴 牛自兵 曾养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9-763,共5页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SLA,即为猪白细胞抗原,其编码基因位于猪的第7号染色体上,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包括多个不同位点,是编码移植抗原,控制免疫细胞各亚群间协同作用的一个基因复合体。它不仅与移植排斥有关,而且... 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又称SLA,即为猪白细胞抗原,其编码基因位于猪的第7号染色体上,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包括多个不同位点,是编码移植抗原,控制免疫细胞各亚群间协同作用的一个基因复合体。它不仅与移植排斥有关,而且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在遗传、进化、行为、保护及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就SLA-Ⅱ类区域基因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它的位置、分类、功能、多态、表达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SLA 移植排斥 免疫应答 SLA-Ⅱ类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拔荷载作用下装配式输电线路岩石群锚基础受力特性研究
2
作者 王瑞成 张琦 +3 位作者 聂少锋 张斌 张清政 王志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164-170,206,共8页
为解决传统岩石群锚基础材料耗量大、运输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输电线路岩石群锚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新型群锚基础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上拔荷载作用下群锚基础受力特性,分析锚杆间距、长度及直径等参数对新型群锚... 为解决传统岩石群锚基础材料耗量大、运输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输电线路岩石群锚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新型群锚基础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上拔荷载作用下群锚基础受力特性,分析锚杆间距、长度及直径等参数对新型群锚基础锚杆内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锚杆内力在钢骨架连接处最大,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锚杆距群锚基础形心越远,其内力越大;锚筋长度相同时,随着锚杆间距的增大,锚杆内力呈逐渐变小的趋势,而锚筋长度及直径对内力的变化影响较小。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处于与水平荷载方向相反且与群锚中心相距最远的两根锚杆的规范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度高,其余锚杆两种计算结果的吻合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群锚基础 上拔荷载 锚杆内力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承载特性研究
3
作者 王新平 王瑞成 +2 位作者 聂少锋 蒙春玲 张清政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1,共10页
为解决输电线路传统锚杆基础材料耗量大、施工安全问题突出、环水保效益差、施工工期长以及运输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型钢群锚基础,包括型钢结构、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 为解决输电线路传统锚杆基础材料耗量大、施工安全问题突出、环水保效益差、施工工期长以及运输不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装配式输电线路型钢群锚基础,包括型钢结构、微型钢管桩-锚杆新型组合基础。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杆组合基础的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了多种荷载工况下组合基础锚筋、灌浆体、钢管及周围岩体的应力场与位移场变化规律,并与普通锚杆基础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钢管尺寸、岩体强度等因素对新型组合基础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新型组合基础水平位移与岩体强度的定量关系;将钢管、钢管内侧混凝土与锚筋简化为整体力学模型,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法建立了单根微型钢管桩-锚杆组合基础的水平位移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新型组合基础锚筋、灌浆体与周围岩体的应力及位移更小,新型组合基础适用于岩体等级为极软岩的情况;多种荷载工况下新型组合基础产生的位移随着岩体强度降低而逐渐增大,当岩体质量较差时,可采用增大钢管的横截面面积及长度等措施限制组合基础的水平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基础 微型钢管桩 锚杆基础 岩体 复杂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