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雄探1井寒武系油源特征与超深层勘探潜力
1
作者 苏劲 王晓梅 +11 位作者 张成栋 杨宪彰 李谨 杨煜鹏 张海祖 方玙 杨春龙 房忱琛 王亚龙 魏彩云 翁娜 张水昌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61,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已发现的超深层(深度大于8000 m)油气主要赋存于北部坳陷F5走滑断裂以东的下古生界储层,而该断裂西侧寒武系超深层的油气来源和勘探潜力尚不明确。通过岩相和分子标志物分析,揭示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纽芬兰统至少存在硫...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已发现的超深层(深度大于8000 m)油气主要赋存于北部坳陷F5走滑断裂以东的下古生界储层,而该断裂西侧寒武系超深层的油气来源和勘探潜力尚不明确。通过岩相和分子标志物分析,揭示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纽芬兰统至少存在硫化斜坡、深水陆棚和局限海湾3种不同沉积环境的“等时异相”烃源岩。2024年在塔北西端的雄探1井寒武系发现高产凝析油气,原油中检出完整的芳基类异戊二烯烷烃生物标志物,但未检测到三芳甲藻甾烷,这与轮探1、旗探1井为代表的纽芬兰统硫化斜坡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十分一致,表明雄探1井寒武系油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纽芬兰统烃源岩。雄探1井寒武系原油还呈现出C29甾烷优势,并且富含长链三环萜烷(最高达C39),这些生物标志物能够成为有效区分硅质泥岩和碳酸盐岩等不同岩相的油气源指标。结合逆冲和走滑断裂输导系统的成藏分析,认为F5走滑断裂以西具备接受满西生烃中心寒武系纽芬兰统烃源岩有效供烃的可能,这预示着除了盆地东部寒武系超深层台缘带相控型油气藏外,该走滑断裂以西有望成为寒武系超深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雄探1井 超深层 分子化石 芳基类异戊二烯烃 三芳甾烷 烃源岩 走滑断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海祖 耿安松 +2 位作者 熊永强 王铜山 刘金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
天然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定量化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借助热解实验数据,获得油气生成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结合具体盆地演化史,能定量地预测盆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恢复天然气的成藏史,最... 天然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定量化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借助热解实验数据,获得油气生成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结合具体盆地演化史,能定量地预测盆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恢复天然气的成藏史,最近的发展则以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和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的结合作为标志。黄金管限定体系是目前开展封闭体系下天然气生成实验较理想的实验设备,该体系下正十八烷的裂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地质条件下饱和烃很难直接裂解生气,在原油族组分中生气潜力小于沥青质、非烃,甚至芳烃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动力学 模拟实验 原油裂解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古地貌精细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海祖 张好勇 +2 位作者 刘鑫 客伟利 张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0-252,共3页
通过地震层位精细解释,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参考基准面的选取,印模法和残厚法等应用分析,对塔中地区奥陶系不整合面的古地貌进行恢复,对古水系进行精细刻画。这对井位部署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古岩溶 碳酸盐岩储集层 奥陶系 基准面 趋势面 古地貌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带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风化壳油气富集特征 被引量:48
4
作者 韩剑发 于红枫 +5 位作者 张海祖 罗春树 敬兵 黄广建 吉云刚 董瑞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3,188,共8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带下奥陶统发育大型碳酸盐岩风化壳。对风化壳储层及其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风化壳储层类型以次生溶蚀孔洞形成的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下奥陶统顶部,分布范围与古构造活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形态具...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北部斜坡带下奥陶统发育大型碳酸盐岩风化壳。对风化壳储层及其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风化壳储层类型以次生溶蚀孔洞形成的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储层主要发育于下奥陶统顶部,分布范围与古构造活动形成的不整合面形态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断裂及裂缝的发育对改善风化壳储层具有重要作用,形成了纵向上叠置、横向连片、沿岩溶斜坡部位广泛分布的风化壳储层。断裂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体系控制了风化壳的油气运聚成藏,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风化壳的油气富集程度,多期油气充注与风化壳储层非均质性造成了风化壳油气赋存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壳 油气富集规律 奥陶系 北部斜坡带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满深1井奥陶系超深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重大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76
5
作者 杨海军 邓兴梁 +6 位作者 张银涛 谢舟 李勇 李世银 张海祖 朱永峰 陈永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3,共11页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的满深1井在奥陶系一间房组获得重大突破。通过对满深1井成藏条件、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断控岩溶区高产井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发育潜山岩溶...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的满深1井在奥陶系一间房组获得重大突破。通过对满深1井成藏条件、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的深入研究,总结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断控岩溶区高产井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发育潜山岩溶、层间岩溶、礁滩岩溶和断控岩溶4种不同的岩溶类型,满深1井钻遇断控岩溶;满深1井是迄今为止断控岩溶油气藏埋藏最深、单井产量最高的发现井,在埋深7535m的奥陶系一间房组测试折日产油624m^3,折日产气37.13×10^4m^3;建立了断控岩溶油气藏3种富集模式,即线性走滑上倾高部位、张扭侧向高部位、压扭局部高部位。满深1井的成功钻探,是以断裂为核心的碳酸盐岩断控岩溶油气藏勘探思路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塔北隆起与塔中凸起之间的鞍部油气勘探的突破,对整个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超深层 断控岩溶 碳酸盐岩 满深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走滑断裂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4
6
作者 张承泽 于红枫 +2 位作者 张海祖 张艳秋 陈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6,共5页
通过对塔中地区构造解析,识别出多条具一定规模的NE向走滑断裂体系,主要活动时期为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其形成与加里东末期塔里木克拉通南、北两侧发生的强烈碰撞作用以及盆地基底存在的北东向构造有关。走滑断裂对碳酸岩储层改造、... 通过对塔中地区构造解析,识别出多条具一定规模的NE向走滑断裂体系,主要活动时期为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其形成与加里东末期塔里木克拉通南、北两侧发生的强烈碰撞作用以及盆地基底存在的北东向构造有关。走滑断裂对碳酸岩储层改造、火山活动、圈闭形成、油气运移以及成藏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克拉通 塔中地区 走滑断裂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北部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谨 王超 +5 位作者 李剑 马卫 张海祖 卢玉红 李德江 刘满仓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97,共13页
致密油气为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段重要勘探领域,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了研究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落实勘探潜力,在不同层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油气源对比指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内油气均以上三叠统烃源岩贡献为... 致密油气为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迪北段重要勘探领域,但整体勘探程度较低。为了研究迪北段致密油气来源,落实勘探潜力,在不同层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油气源对比指出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内油气均以上三叠统烃源岩贡献为主。利用阿合组烃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和单井热史、埋藏史的分析,确定阿合组油气具有3期充注特征,结合迪北段油气成藏过程动态演化分析,认为迪北段油气具有早油晚气的特点,进而建立早期和晚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烃源岩有效排气强度和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程度共同控制致密气藏的分布,并预测阿合组致密气藏勘探有利区位于迪北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油气源对比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有利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发现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招明 于红枫 +2 位作者 吉云刚 敬兵 张海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塔中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异常复杂,地面条件极其艰苦,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世界级难题挑战。经过15年艰苦攻关,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古隆起及斜坡控藏控储、多成因叠合复合缝洞系统地质模型、多充注点多期次大面积复式混源... 塔中隆起海相碳酸盐岩成藏地质异常复杂,地面条件极其艰苦,油气勘探开发面临世界级难题挑战。经过15年艰苦攻关,发展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古隆起及斜坡控藏控储、多成因叠合复合缝洞系统地质模型、多充注点多期次大面积复式混源成藏理论;创新了海相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大漠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采集处理、缝洞量化雕刻、烃类检测、高产稳产井部署、超深高温碳酸盐岩钻井完井工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大型酸压改造等配套技术。运用上述理论及技术查明了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十亿吨级凝析气田,已探明中国奥陶系第一个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3×108 t油气规模基本落实,100×104 t产能初步建成;发现了塔中北坡鹰山组层间岩溶大型凝析气田,7×108 t油气规模逐步明朗,400×104 t产能建设全面启动。创新成果丰富了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推动了关键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海相碳酸盐岩 礁滩复合体 油气成藏理论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中秋1圈闭油气来源与成藏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剑 李谨 +7 位作者 谢增业 王超 张海祖 刘满仓 李德江 马卫 毛丹凤 曾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2-52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在中秋构造下盘部署的中秋1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战略突破。然而,中秋构造带油气来源和油气成藏尚不明确,开展中秋1井油气来源和中秋1圈闭成藏研究有望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下... 塔里木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在中秋构造下盘部署的中秋1井获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战略突破。然而,中秋构造带油气来源和油气成藏尚不明确,开展中秋1井油气来源和中秋1圈闭成藏研究有望为秋里塔格构造带下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针对中秋1井开展了系统的油气源对比研究,认为中秋1井原油主要来源于三叠系湖相泥岩,天然气为煤型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煤系。油气成藏研究显示,中秋1井原油充注主要发生在新近纪吉迪克组—康村组沉积时期,以三叠系生烃贡献为主;天然气大规模充注发生在新近纪库车组沉积时期,晚期侏罗系生成的煤型气对早期形成的三叠系原油构成大规模气侵;中秋1圈闭形成时期早于或等于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排烃期,活动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条件,烃源岩-断裂-圏闭时空有效匹配,中秋构造断层下盘一系列圈闭与中秋1圈闭成藏条件相似,有望成为下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前陆冲断带 秋里塔格构造带 油气来源 油气成藏 中秋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型气的形成机理及其源岩生烃潜力恢复 被引量:18
10
作者 熊永强 耿安松 +2 位作者 张海祖 刘金钟 李忠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3,共3页
油型气在我国大中型气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对其形成机理以及源岩生烃潜力恢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利用动力学模拟实验的结果 ,对热解产物中不同组分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定量的描述 ,研究结果表明 ,油型气主要是高演化阶段重... 油型气在我国大中型气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对其形成机理以及源岩生烃潜力恢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利用动力学模拟实验的结果 ,对热解产物中不同组分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定量的描述 ,研究结果表明 ,油型气主要是高演化阶段重烃、轻烃类组分进一步裂解的产物 ,这一部分远远大于直接由干酪根裂解所形成的气体。因此 ,在油型气的勘探实践中 ,找寻古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残余干酪根的变化特征揭示高过成熟油型气烃源岩的有机碳恢复系数为 1.4~ 2 .5 ,具体取值受早期排烃效率的控制。排烃率越高 ,则有机碳恢复系数越大 ,但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确定最大为 2 .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型气 形成机理 生烃潜力 I型干酪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素梅 肖中尧 +2 位作者 吕修祥 张宝收 张海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6,共5页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不同于中上奥陶统等上部层系。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烃类组成与分布,认为下奥陶统原油为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的混源油,前者的贡献总体高于后者。下奥陶统原油中较高丰度的硫醇化合物、丰富的四氢噻烷、高含量H2S(近10%)伴生气以及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的存在,表明其经历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热化学作用等复杂的油气成藏后作用,这些作用改造了油气藏中的烃类并对油气藏的保存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下奥陶统 生物标志物 同位素 油源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东部奥陶系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鼐 王招明 +6 位作者 杨文静 肖中尧 张宝收 赵瑞华 张海祖 陈延贵 邢永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期对区域成藏有意义的烃包裹体分期进行组分提取、组分分析、相图分析、温...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期对区域成藏有意义的烃包裹体分期进行组分提取、组分分析、相图分析、温度压力分析,分析认为,第Ⅱ期形成于海西运动晚期源于中上奥陶统的正常油得以保存;第Ⅳ期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由寒武系原油分解的凝析油气大量充注,使整个塔中地区奥陶系的原油具有中上奥陶统源油和寒武系原油混源特征;第Ⅳ期凝析油气的大规模充注,是塔中地区油气藏普遍存在25-降藿烷系列的原因,也是塔中地区凝析油气藏的重要贡献者;第Ⅲ期形成于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早期源于寒武系高成熟油只在塔中东部地区的中下奥陶统及寒武系充注,这就是只在塔中地区东部发现油藏,而在其他地区主要为凝析油气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烃包裹体 组分 相图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泡沫体系的制备及在调剖、驱油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4 位作者 周代余 阳建平 张海祖 丁名臣 李忠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0-755,共6页
为了推动微泡沫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综述了微泡沫体系的结构、性能及封堵原理,对高速搅拌法、微流法等制备微泡沫的方法进行了总结,概述了微泡沫体系在调剖和驱油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微泡沫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微泡沫体系 制备方法 调剖 驱油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勘探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1 位作者 孙崇浩 张海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在不断解决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勘探中遇到的诸多世界级难题的过程中,创新了塔中大漠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礁滩复合体地质综合建模技术,礁滩复合体优质储集层地震预测技术,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描述技术;礁... 在不断解决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勘探中遇到的诸多世界级难题的过程中,创新了塔中大漠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礁滩复合体地质综合建模技术,礁滩复合体优质储集层地震预测技术,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描述技术;礁滩复合体井位优选技术,超埋深、超高温、超高压油气层识别、保护与工艺改造技术。发展了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成藏地质理论:剖析了台缘坡折带地质结构的分段性及其对礁滩复合体空间展布的控制,发现了井下奥陶纪最大型生物礁群,建立了大型礁滩复合体空间几何学地质模型,认识了多成因改良的礁滩复合体大型储集体,建立了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地质模型(群);查明了迄今为止全球埋藏最深、时代最老的大型凝析气藏。目前已探明中国第一个奥陶系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3×108 t油气规模基本落实,东部100×104 t产能已初步建成。地质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台缘高能相带油气成藏理论,勘探开发实践发展了超深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技术,开创了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寻找大型礁滩型油气藏的新领域,对塔里木盆地资源战略接替、产能接替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Ⅰ号坡折带 奥陶系 礁滩复合体 油气成藏理论 勘探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气体泡沫的起泡性能及封堵能力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4 位作者 阳建平 张海祖 周代余 丁名臣 李忠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1-455,共5页
为揭示稳泡剂黄原胶(XG)对胶质气体泡沫(CGA)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胶质气体泡沫的封堵行为特征,在高速(3500 r/min)搅拌下用起泡剂(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和XG制备了胶质气体泡沫,研究了XG浓度对CGA起泡性能、黏度和泡沫粒径的影响,考察了CGA对... 为揭示稳泡剂黄原胶(XG)对胶质气体泡沫(CGA)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胶质气体泡沫的封堵行为特征,在高速(3500 r/min)搅拌下用起泡剂(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和XG制备了胶质气体泡沫,研究了XG浓度对CGA起泡性能、黏度和泡沫粒径的影响,考察了CGA对均质、非均质填砂管的封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XG浓度增大,CGA待起泡液黏度、CGA低剪切速率黏度和泡沫析液半衰期增加,起泡体积降低。XG质量浓度为6 g/L、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4 g/L时,CGA的析液半衰期为46 h,起泡体积为345 m L,低剪切速率黏度大于40 Pa·s。XG浓度相同时,CGA平均直径随静置时间延长而增大;静置时间相同时,CGA平均直径随XG浓度增加而降低;CGA粒径膨胀速率随XG浓度的增加而变缓。CGA拥有较厚的液相保护外壳,不存在Plateau边界,稳定性较高。CGA溶液对均质及非均质模型均有较强的封堵作用,封堵均质、非均质填砂管的最大驱替压力分别为7.52和7.89 MPa,CGA可显著改善地层非均质性,封堵调剖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气体泡沫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黄原胶 封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再认识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楚鹏 张宝民 +5 位作者 王飞宇 卢玉红 肖七林 张海祖 廖泽文 耿安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8,共8页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具有代表性。对该油藏原油的分子以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解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烃类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沥青、包裹体的记录,对其成藏过程重新进行了评价。研... 在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中,塔中4石炭系油藏成藏过程具有代表性。对该油藏原油的分子以及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解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和烃类成藏过程中储集层沥青、包裹体的记录,对其成藏过程重新进行了评价。研究揭示塔中地区存在两类烃源灶的分布,分别为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下寒武统烃源灶,它们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复合供烃造就了塔中4石炭系油藏;其中CⅠ油组属于原生性一次充注成藏,油源单一,后期几乎没有遭受任何地球化学作用的改造;CⅢ属于典型多源、多期充注、后期改造型油气藏,经历了较多的地球化学改造作用;CⅡ油藏与CⅢ油藏关系密切,部分油气为CⅢ油藏调整、改造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 石炭系 塔中4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原油酸值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静江 陈国红 +4 位作者 黄成毅 曹磊 李梅 张秋茶 张海祖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8-724,共7页
塔里木盆地原油酸值总体不高,一般低于3mg/g,三叠系、侏罗系原油酸值相对较高,一般在0.96~1.12mg/g,但也只有部分地区原油刚达到高酸原油级别(酸值为1.0~5.0mg/g),石炭系、奥陶系原油酸值较低,大部分在0.5mg/g以下... 塔里木盆地原油酸值总体不高,一般低于3mg/g,三叠系、侏罗系原油酸值相对较高,一般在0.96~1.12mg/g,但也只有部分地区原油刚达到高酸原油级别(酸值为1.0~5.0mg/g),石炭系、奥陶系原油酸值较低,大部分在0.5mg/g以下。塔里木盆地原油属于混合型中、低酸原油,有机酸主要来自于原油的生物降解,少量为原生的有机酸。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原油曾经历严重降解,但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在随后的酸一岩反应中被消耗,呈高降解低酸值特征,侏罗系、三叠系、石炭系原油酸值的形成主要与地层水活动造成的晚期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原油 酸值 有机酸 晚期降解 酸岩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演化过程中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37
18
作者 熊永强 张海祖 耿安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4-487,共4页
通过测定一个Ⅰ型干酪根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残余率和残余部分的碳同位素组成,揭示其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有效气源岩的定量判识与评价提供同位素方面的依据。研究表明,在产甲烷早期(Ro<1.5%),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 通过测定一个Ⅰ型干酪根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残余率和残余部分的碳同位素组成,揭示其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有效气源岩的定量判识与评价提供同位素方面的依据。研究表明,在产甲烷早期(Ro<1.5%),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明显,可达3.8‰;当Ro达到1.5%~2%时,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残余干酪根的δ13C略微呈现出逐渐贫13C的趋势,变化幅度约为2‰;当热演化程度较高(Ro>2%)时,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则变化不大,变化幅度小于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生成率 碳同位素组成 Ⅰ型干酪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耐盐抗剪切黄原胶强化泡沫体系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4 位作者 周代余 阳建平 张海祖 丁名臣 李忠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1,共6页
针对轮南2TI油组高温高盐油藏条件,利用轮南2TI油组地层水、甜菜碱表面活性剂、黄原胶配制黄原胶强化泡沫体系,通过高温高压可视化泡沫发生仪分析起泡剂浓度、稳泡剂浓度、温度、矿化度、原油体积分数及剪切次数对泡沫性能的影响,利用... 针对轮南2TI油组高温高盐油藏条件,利用轮南2TI油组地层水、甜菜碱表面活性剂、黄原胶配制黄原胶强化泡沫体系,通过高温高压可视化泡沫发生仪分析起泡剂浓度、稳泡剂浓度、温度、矿化度、原油体积分数及剪切次数对泡沫性能的影响,利用显微镜对黄原胶强化泡沫微观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起泡剂质量浓度2 000mg/L、黄原胶质量浓度2 000mg/L、温度120℃、矿化度200 572mg/L、压力10MPa条件下,黄原胶强化泡沫的起泡体积和析液半衰期分别为365mL和58min。随着黄原胶浓度增大,泡沫的起泡体积减小、半衰期增大,形成的泡沫更加均匀、气泡直径变小、液膜增厚,气泡直径及气泡个数变化速率减慢,黄原胶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2 000mg/L。高温、高盐及原油均会对黄原胶强化泡沫的泡沫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可应用于温度110~130℃、矿化度180 000~240 000mg/L、原油体积分数低于10%的苛刻油藏。随着剪切次数增加,泡沫体系的起泡体积增加,半衰期缩短,4次高速剪切后,黄原胶浓度为2 000mg/L的强化泡沫体系的起泡体积增加率为13.6%,半衰期的保留率为77.6%,具有较强的再起泡能力和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 耐盐 抗剪切 黄原胶强化泡沫 再起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礁滩体风化壳岩溶及其对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云峰 张海祖 +3 位作者 孙崇浩 吉云刚 韩杰 张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未经中-深埋藏成岩环境就直接暴露,矿物未经过完全稳定转化,因此其风化壳岩溶兼具晚成岩近地表岩溶及准同生岩溶特点:发育非组构选择性溶蚀的溶缝、大型溶洞及组构选择性溶蚀的孔洞、铸模孔、粒内溶孔。风化壳... 塔中地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未经中-深埋藏成岩环境就直接暴露,矿物未经过完全稳定转化,因此其风化壳岩溶兼具晚成岩近地表岩溶及准同生岩溶特点:发育非组构选择性溶蚀的溶缝、大型溶洞及组构选择性溶蚀的孔洞、铸模孔、粒内溶孔。风化壳岩溶垂向上可分为表层岩溶带、垂向渗滤溶蚀带、径流溶蚀带和潜流溶蚀带,作用厚度一般小于100 m,其发育程度受礁滩体微地貌和海平面变化的控制。风化壳岩溶作用进一步扩大了早期成岩作用形成的孔洞层规模,并在顶部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缝洞体,使得良里塔格组礁滩型古地貌高点及距顶100 m范围内为优质储集层发育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上奥陶统 碳酸盐岩储集层 风化壳岩溶 识别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