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蔽环境缪子导航定位技术综述
1
作者 熊凯 周鹏 张海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对于隐蔽环境中载体长时高精度导航定位问题,传统技术手段,如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光学成像导航等,在信号受到遮挡且载体长期运行等应用条件下存在局限性.隐蔽环境缪子导航定位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针对水下或地下载体的... 对于隐蔽环境中载体长时高精度导航定位问题,传统技术手段,如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光学成像导航等,在信号受到遮挡且载体长期运行等应用条件下存在局限性.隐蔽环境缪子导航定位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针对水下或地下载体的应用需求,阐述了缪子导航定位研究的必要性,说明了在电磁波信号拒止的情况下,利用自然缪子信号获取载体运动状态信息的基本方法.从缪子辐射特性、缪子探测方法和导航滤波器设计等方面介绍了缪子导航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缪子导航定位研究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结合研究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了缪子导航定位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 缪子 隐蔽环境 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治疗后颈椎曲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海博 冷辉 贾一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5期21-31,共11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治疗后颈椎曲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研... 目的探讨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治疗后颈椎曲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3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情况、颈椎曲度及其他颈椎矢状位参数情况、疼痛情况和颈椎功能,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分析两种方法对颈椎曲度和其他颈椎矢状位参数的改善程度,并分析影响颈椎曲度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_(2-7) Cobb角和T_(1)倾斜角明显大于对照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_(2-7)矢状面垂直轴(C_(2-7) SVA)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明显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8 mm(OR=1.627,95%CI:1.401~1.938,P=0.020)、T_(1)倾斜角≤25°(OR=1.598,95%CI:1.381~1.934,P=0.027)、未采用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治疗(OR=2.591,95%CI:1.673~3.998,P=0.000)为影响颈椎曲度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C_(2-7) SVA≤20 cm(OR=0.748,95%CI:0.601~0.928,P=0.007)为颈椎曲度变化的保护因素,经GEE可见,研究组对C_(2-7) Cobb角、椎间隙高度、T_(1)倾斜角和C_(2-7) SVA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颈椎后路内镜下治疗,能明显改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曲度及其他颈椎矢状位参数情况,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放颈椎前路手术,且手术创伤小,住院费用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曲度 颈椎矢状面参数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轴孔装配任务的双臂机器人控制策略
3
作者 詹博文 郭瑞科 +2 位作者 龚宇莲 何英姿 张海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为了高效、安全地完成轴孔装配任务,提出一种双臂机器人协调柔顺控制策略.根据轴零件、孔零件自身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满足小容差限制的一次装配成型任务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双臂主从协调的思想,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和分配.同时以消除孔... 为了高效、安全地完成轴孔装配任务,提出一种双臂机器人协调柔顺控制策略.根据轴零件、孔零件自身的结构特点,设计一种满足小容差限制的一次装配成型任务方案.在此基础上,基于双臂主从协调的思想,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和分配.同时以消除孔零件和轴零件之间的位姿偏差为目标,规划了平滑的双臂运动轨迹.考虑到零件之间柔顺接触的要求,构建一种自适应阻抗控制器.为避免接触力往复震荡带来的控制失稳问题,在该控制器中加入了刚度系数自适应调节功能.基于UR10e机械臂搭建了双臂机器人轴孔装配实验平台,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双臂机器人协调柔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孔装配 双臂机器人 任务分解与分配 轨迹规划 柔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双臂机器人抓捕自旋目标的后抓捕阶段稳定控制方法
4
作者 张海博 詹博文 +1 位作者 何英姿 魏春玲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2-734,共13页
针对空间双臂机器人在轨抓捕自旋目标后的后抓捕阶段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避障约束的协同稳定控制方法(CCFDS)。该方法由稳定过程的轨迹规划与空间双臂机器人协同控制组成:利用加速度势场法设计了一种复合体稳定轨迹规划算法,可在线... 针对空间双臂机器人在轨抓捕自旋目标后的后抓捕阶段稳定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避障约束的协同稳定控制方法(CCFDS)。该方法由稳定过程的轨迹规划与空间双臂机器人协同控制组成:利用加速度势场法设计了一种复合体稳定轨迹规划算法,可在线生成速度级运动轨迹以引导空间双臂机器人与抓捕目标到达稳定状态,并利用空间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作为输入信息,提高避障能力;根据空间双臂机器人与抓捕目标之间的闭链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计算力矩法的协同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CCFDS方法作用下,空间双臂机器人在后抓捕阶段可持续减小抓捕目标的自旋动量;同时,在抓捕目标稳定过程中空间机械臂与周围障碍物的最短距离满足限制要求,验证了CCFDS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抓捕阶段稳定控制 在轨抓捕 自旋目标 空间机器人 避障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鲸鱼算法优化的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
5
作者 张海博 潘鹏程 郑峰 《电子科技》 2025年第5期8-14,30,共8页
为提高变电站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的精确度,解决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且传统优化算法随机初始化种群影响预测精度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鲸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方法来预测变电站接地网腐蚀速率。通过混... 为提高变电站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的精确度,解决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且传统优化算法随机初始化种群影响预测精度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鲸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方法来预测变电站接地网腐蚀速率。通过混沌映射思想初始化鲸鱼种群、改进非线性因子调整自适应权重、强化搜索的莱维飞行3种策略得到改进后的鲸鱼优化算法,建立基于改进鲸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接地网腐蚀预测模型,以72座变电站的接地网腐蚀数据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84%,全局最大相对误差为3.86%,均方根误差为0.13902,其误差相比传统模型显著降低,证明了所提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接地网 腐蚀速率 改进鲸鱼算法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混沌映射 非线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曹行 何俊 +1 位作者 段文杰 张海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针对SRS(spherical-roll-spherical-joint)结构的机械臂,提出了一种基于臂型角规划的逆运动学求解方法.根据目标位置设置臂型角,将臂型角作为冗余参数,利用机械臂的几何特征求出逆运动学解析解.同时,针对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臂... 针对SRS(spherical-roll-spherical-joint)结构的机械臂,提出了一种基于臂型角规划的逆运动学求解方法.根据目标位置设置臂型角,将臂型角作为冗余参数,利用机械臂的几何特征求出逆运动学解析解.同时,针对机械臂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臂型角奇异位形工况,引入肘部位置约束获得运动学逆解.通过UG-Simulink联合仿真及物理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当机械臂位于肩关节奇异位形,可避免采用关节角参数化求解时产生无数组解的结果.在重力卸载环境下的抓捕和释放物理试验中,有效解决了空间运动受限时的空间奇异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机械臂 逆运动学 参数化 臂型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辅助监督的轻量化卫星部件语义分割网络
7
作者 张蕴怡 陈志华 +2 位作者 戴蕾 何旭峰 张海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2,共13页
空间卫星部件的准确分割对于在轨对接及维修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太空场景的特殊性导致卫星及其部件和太空背景的像素数量差异悬殊,同时不同部件在相邻区域难以区分.本文提出边界辅助监督的轻量化卫星部件语义分割网络(edge-auxiliary su... 空间卫星部件的准确分割对于在轨对接及维修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太空场景的特殊性导致卫星及其部件和太空背景的像素数量差异悬殊,同时不同部件在相邻区域难以区分.本文提出边界辅助监督的轻量化卫星部件语义分割网络(edge-auxiliary supervised components segmentation network,EASCSN),经过双分支结构提取多尺度特征和全局语义信息,并以级联形式将语义信息注入到空间特征中,采用多尺度特征聚合解码器处理编码器特征并完成部件分割.此外,为了提高网络边界感知能力,增加边界监督策略辅助训练.在公开数据集的定性与定量实验证明,本方法能在实时且轻量的前提下准确完成卫星部件语义分割,其中平均交并比达到74.74%,平均准确率达到80.99%,计算量和参数量仅为6.08GFLOPS(giga floating-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和5.45M,在NVIDIA Tesla T4 GPU上分割速度能够达到43.29帧每秒.高效的卫星部件识别具有辅助感知目标卫星结构和完成空间任务的应用价值,并具备推广星上计算机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部件 语义分割 轻量化 边界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不确定环境下力跟踪的机械臂变导纳控制
8
作者 李翰源 张海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空间机械臂操作环境是时变且不确定的,存在接触力过大造成损坏的风险,对机械臂操作柔顺性提出挑战.本文以六自由度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针对定导纳控制在时变不确定接触环境依赖精确估计实现力跟踪的问题,研究了自适应变导纳控制.针对自适... 空间机械臂操作环境是时变且不确定的,存在接触力过大造成损坏的风险,对机械臂操作柔顺性提出挑战.本文以六自由度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针对定导纳控制在时变不确定接触环境依赖精确估计实现力跟踪的问题,研究了自适应变导纳控制.针对自适应变导纳控制超调过大的问题,设计了用于补偿自适应策略参数的模糊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模糊变导纳控制方法.基于三类时变环境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自适应模糊变导纳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自适应模糊变导纳控制在时变接触环境下具有更优的力跟踪和超调抑制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变导纳控制 自适应策略 模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阵列仪在大斜度井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海博 郭海敏 +4 位作者 戴家才 刘军峰 黄志洁 马焕英 吴乐君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4-306,共3页
大斜度井中多相流持率计算一直是困绕人们的技术难题,流态及流型判定是影响持率计算的主控因素。常规测井仪器大多为居中测量,很难准确地测量评价整个井筒流动情况。综合分析不同流量及测量方式对持率的影响,结合测量特点,选用电容阵列... 大斜度井中多相流持率计算一直是困绕人们的技术难题,流态及流型判定是影响持率计算的主控因素。常规测井仪器大多为居中测量,很难准确地测量评价整个井筒流动情况。综合分析不同流量及测量方式对持率的影响,结合测量特点,选用电容阵列多相持率测井仪CAT(Capacitance Array Tool),建立适用的解释模型,从不同流量、角度进行实验研究,确定大斜度井中多相流持率计算方法。根据实验测井资料分析解释,建立了适用于大斜度井中持率计算方法,提高了持率计算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测井 大斜度井 流态 多相流 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海博 梁海乾 +1 位作者 涂悦 张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6期95-97,共3页
放射性脑病( REP)又称放射性脑损伤,由 Fish-er等于1930年首次报告,是一种行头颈部放射性治疗后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1],是头颈部肿瘤、颅内肿瘤及血管畸形等放射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0.9%[2]。 REP发病率低... 放射性脑病( REP)又称放射性脑损伤,由 Fish-er等于1930年首次报告,是一种行头颈部放射性治疗后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1],是头颈部肿瘤、颅内肿瘤及血管畸形等放射治疗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0.9%[2]。 REP发病率低但预后较差。随放射性治疗的普遍应用REP 发生率有所升高。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 REP 的发病部位与照射野密切相关,多为颞叶、小脑与脑干的白质[3]。 REP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研究一大难题。现就REP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机器人加注机构碰撞力建模与柔顺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海博 王大轶 魏春岭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共9页
为削弱在轨加注过程中主被动端碰撞冲击对空间机器人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力/位混合的柔顺控制律。首先通过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漂浮基座空间机器人一般运动学模型和考虑环境接触的动力学模型。其次,设计了"杆-锥式"加注主... 为削弱在轨加注过程中主被动端碰撞冲击对空间机器人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力/位混合的柔顺控制律。首先通过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漂浮基座空间机器人一般运动学模型和考虑环境接触的动力学模型。其次,设计了"杆-锥式"加注主被动端装置,根据主被动端的接触特点,建立了点面接触的碰撞动力学模型,并给出相应的碰撞力计算方法。接着,将加注对接问题转化为以基座为参考系的末端运动控制问题,得到了机械臂关节期望运动规律,进而设计了位置环控制律;根据加注主被动端的位置关系计算得到碰撞力,进而设计了力/力矩环控制律,结合顺应选择矩阵最终得到力/位混合控制器,以减小杆锥对接时碰撞对空间机器人基座及末端的冲击影响。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对接方向的位置误差由初始值降至零,对接过程碰撞产生的力不超过10N,满足末端工具冲击承载。各关节角度变化平缓,关节力矩不超过13Nm,满足机械臂关节力矩最小承载,所设计的控制器使得加注主被动端完成柔顺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轨加注 杆-锥式模型 碰撞模型 碰撞力 力/位混合控制 空间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输入饱和的多航天器系统姿轨耦合分布式协同跟踪控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海博 胡庆雷 +1 位作者 马广富 朱志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7-1345,共9页
基于一致性理论,研究了多航天器系统相对轨道及姿态耦合的分布式协同控制问题。在仅有部分跟随航天器可获取领航航天器信息的情形下,针对各跟随航天器存在未建模动态以及外部环境干扰等问题,利用双曲正切函数的性质,提出了考虑输入饱和... 基于一致性理论,研究了多航天器系统相对轨道及姿态耦合的分布式协同控制问题。在仅有部分跟随航天器可获取领航航天器信息的情形下,针对各跟随航天器存在未建模动态以及外部环境干扰等问题,利用双曲正切函数的性质,提出了考虑输入饱和的分布式自适应协同控制律。首先,对于领航航天器具有时变状态的情形,为每个跟随航天器设计了3个滑模估计器,对领航航天器的状态进行估计。其次,针对跟随航天器间相对速度和角速度难以测量的问题,设计仅需领航航天器状态的切比雪夫神经网络自适应更新律。最后,设计考虑输入饱和的分布式自适应协同控制律保证各跟随航天器跟踪动态领航航天器。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航天器系统 姿轨耦合 分布式协同 输入饱和 切比雪夫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向图的航天器编队鲁棒自适应姿态协同跟踪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海博 胡庆雷 马广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2-1079,共8页
针对一组有向通讯拓扑关系的编队航天器的协同控制问题,考虑航天器的模型不确定性(指惯量不确定性)以及受到的外部干扰的影响,设计了分布式自适应协同姿态跟踪控制器,使得各航天器姿态协同的同时跟踪时变的期望姿态。首先,针对由MRP参... 针对一组有向通讯拓扑关系的编队航天器的协同控制问题,考虑航天器的模型不确定性(指惯量不确定性)以及受到的外部干扰的影响,设计了分布式自适应协同姿态跟踪控制器,使得各航天器姿态协同的同时跟踪时变的期望姿态。首先,针对由MRP参数描述的航天器误差动力学方程,选取了包含相对误差项以及绝对误差项的滑模面,将模型不确定项和外界干扰项作为整体处理,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了非回归项的自适应算法和分布式协同跟踪控制律的设计方法,以使得各航天器协同收敛到期望的姿态,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图 修正罗德里格参数(MRP) 自适应控制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非合作目标质量特性在轨辨识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海博 王大轶 魏春岭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28,共6页
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质量特性辨识算法。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空间机器人抓捕非合作目标后系统整体的质量特性,进而根据多体动力学的建模方法,通过几何关系解算得到非合作目标与末端作用器联合体的质量特性参数。... 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方程的空间非合作目标质量特性辨识算法。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空间机器人抓捕非合作目标后系统整体的质量特性,进而根据多体动力学的建模方法,通过几何关系解算得到非合作目标与末端作用器联合体的质量特性参数。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辨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非合作目标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酸化管柱配置选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海博 唐永祥 +2 位作者 曹宗波 焦恩桐 郭海敏 《油气井测试》 2010年第5期66-66,68,共2页
结合常规酸化管柱特点,研究分层酸化对井下完井管柱新的要求,优选出新型配套管柱,并对其进行实用性实验,得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通过此次研究试验,解决了常规管柱不能一次性下钻满足分层酸化的问题,简化了分层酸化井下施工程序,缩短了... 结合常规酸化管柱特点,研究分层酸化对井下完井管柱新的要求,优选出新型配套管柱,并对其进行实用性实验,得到了很好的预期效果。通过此次研究试验,解决了常规管柱不能一次性下钻满足分层酸化的问题,简化了分层酸化井下施工程序,缩短了施工工期,为今后分层酸化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井下工具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酸化 完井管柱 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持水率成像测井仪CAT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海博 郭海敏 +4 位作者 戴家才 刘军峰 黄志洁 吴乐君 马焕英 《石油仪器》 2008年第2期33-34,100,共2页
针对水平井、斜井中多相流流态的测量,Sondex公司推出了多相持率测井仪CAT(电容阵列多相持率测井仪Capacitance ArrayTool)。该仪器采用12个微传感器分布在套管内壁,实时连续测量井筒中的流体流动状态。仪器采用微电容传感器探测各个传... 针对水平井、斜井中多相流流态的测量,Sondex公司推出了多相持率测井仪CAT(电容阵列多相持率测井仪Capacitance ArrayTool)。该仪器采用12个微传感器分布在套管内壁,实时连续测量井筒中的流体流动状态。仪器采用微电容传感器探测各个传感器周围流体的电导率,对于油、气、水,电容传感器测量时产生三种不同频率分别表示三相持率,并且可以直观的成像形式来模拟显示井筒中的流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流态 多相流 多相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成像测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海博 郭海敏 +5 位作者 戴家才 方丽 付海燕 邓瑞 胡海川 杜武军 《石油仪器》 2007年第6期7-9,99,共3页
成像测井属于对非均匀介质的非线性测量,通过对油气井内多相流动信息的投影扫描和反演处理,实时成像显示流体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现阶段运用最多的是利用油气与水的导电性质和介电特性的差异识别井内流体的方法,例如电导法,电容法等。但... 成像测井属于对非均匀介质的非线性测量,通过对油气井内多相流动信息的投影扫描和反演处理,实时成像显示流体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现阶段运用最多的是利用油气与水的导电性质和介电特性的差异识别井内流体的方法,例如电导法,电容法等。但此测量局限于个别点上,未能反映出实时成像的准确性,研究开发能够进行实时监测的成像方法成为现阶段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测井 介电特性 持率 多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表面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1
18
作者 闫鹏涛 李文科 +3 位作者 王永鹏 朱晔 张海博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82-1787,共6页
以聚醚醚酮/钡玻璃粉(PEEK-BGF)复合材料为基体,通过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和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光固化树脂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材料表面形貌和元素... 以聚醚醚酮/钡玻璃粉(PEEK-BGF)复合材料为基体,通过硅烷偶联剂,在复合材料表面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和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光固化树脂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材料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测试了涂层与复合材料之间的粘接强度.通过检测大鼠成骨细胞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评价新型光固化纳米羟基磷灰石/聚甲基丙烯酸酯(nHA/PMMA)复合涂层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nHA填充的光固化复合材料形成粗糙的表面,随着nHA的填充量提高,涂层表面生物学活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复合材料 生物活性 光固化涂层 纳米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非合作目标抓捕的机械臂轨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拴锋 杨保华 +3 位作者 张笃周 朱志斌 唐强 张海博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5,共8页
文章针对非合作目标抓捕问题设计了基于误差反馈系数的机械臂轨迹规划算法。考虑到空间机械臂在轨服务要求,采用反作用零空间方法来规划机械臂运动轨迹以实现机械臂与航天器之间的协调运动。为避免在规划起始阶段位姿误差较大可能导致... 文章针对非合作目标抓捕问题设计了基于误差反馈系数的机械臂轨迹规划算法。考虑到空间机械臂在轨服务要求,采用反作用零空间方法来规划机械臂运动轨迹以实现机械臂与航天器之间的协调运动。为避免在规划起始阶段位姿误差较大可能导致机械臂关节速度过大的问题,引入了位姿误差反馈系数。为对空间机械臂抓捕非合作目标的轨迹规划技术进行验证,搭建了地面半物理仿真系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位姿误差反馈系数,设计的轨迹规划算法能够使固定基座机械臂末端执行器以较为均匀的速度逼近非合作目标,并能以较高精度实现对非合作目标的抓捕。该试验可以为空间机械臂抓捕非合作目标的轨迹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漂浮空间机械臂 非合作目标 轨迹规划 位姿误差反馈系数 半物理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硼聚芳醚酮的制备、性能及在偶氮聚芳醚酮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永鹏 刘梦竹 +5 位作者 张宇轩 林英健 商赢双 朱轩伯 张海博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6-1092,共7页
利用双酚A型聚芳醚酮与联硼酸频哪醇酯在[Ir(COD)Cl]2和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催化下反应,制备了新型含硼酸酯双酚A型聚芳醚酮,通过控制联硼酸频哪醇酯的投入量来实现硼酸酯的定量引入.再经过高碘酸钠作用得到含硼酸双酚A... 利用双酚A型聚芳醚酮与联硼酸频哪醇酯在[Ir(COD)Cl]2和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催化下反应,制备了新型含硼酸酯双酚A型聚芳醚酮,通过控制联硼酸频哪醇酯的投入量来实现硼酸酯的定量引入.再经过高碘酸钠作用得到含硼酸双酚A型聚芳醚酮,最后,通过高效Suzuki-Miyaura反应将偶氮定量引入到聚芳醚酮主链.利用核磁共振(1H NMR)确定了聚合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确定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了聚合物的热性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偶氮聚芳醚酮的光谱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酮 硼化 硼酸酯 硼酸 Suzuki-Miyaura反应 偶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