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质量评价结合药效学研究木犀草素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奇 张洪榕 +2 位作者 阮诺冰 吕溪涓 方朝晖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3,共11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进行LUT药物毒性预测及理化属性评估并进行分子结构片段分割;分子对接验证LUT与Nrf2、HMOX1的结合能...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进行LUT药物毒性预测及理化属性评估并进行分子结构片段分割;分子对接验证LUT与Nrf2、HMOX1的结合能力;db/m小鼠为C组,db/db小鼠被随机分为T、L、M、H与P组,干预12 w观察体质量及FBG变化。检测FBG、HbA1c、FIns、TC、TG、HDL-C、LDL-C表达;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形态与脂肪变性;试剂盒检测肝脏中MDA、SOD、GSH-Px的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Nrf2、HMOX1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AI算法预测了LUT的安全性与易合成性。LUT干预对db/db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12 w后T组小鼠较C组肝脏表现出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胞浆内存在大量的脂肪空泡与脂滴。与T组相比,LUT干预能够改善肝脏的病理学变化,降低FBG、HbA1c、FIns,TC、TG、LDL-C、MDA表达,改善HOMA-IR水平,上调SOD、GSH-Px的活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UT与Nrf2和HMOX1之间均结合性较强,LUT干预可升高Nrf2、HMOX1的表达。结论LUT能够纠正db/db小鼠体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可通过Nrf2/HMOX1途径改善小鼠肝脏内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人工智能 木犀草素 氧化应激 药物评价 Nrf2/HMOX1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艾叶活性成分多维药理活性及分子机制系统研究
2
作者 张洪榕 许奇 +1 位作者 马忠民 方朝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艾叶中的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检索HIT、TCMSP、TCMIO数据库获取199种艾叶的活性成分。综合K最近邻、多层感知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基于Lipinski规则及Veber规则的算法模型对艾叶化合物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究艾叶中的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潜在作用机制。检索HIT、TCMSP、TCMIO数据库获取199种艾叶的活性成分。综合K最近邻、多层感知机、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基于Lipinski规则及Veber规则的算法模型对艾叶化合物成分进行毒性和口服利用度预测,发现其中14种成分满足无毒性且口服利用度较好。采用合成可行性分数(SAscore)模型对以上14种成分进行可合成性分析,并通过BRICS及RECAP算法分割分子片段。STP和PM数据库挖掘得到406个艾叶核心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筛出5个核心靶点为SRC、EGFR、PTPN11、HRAS和PDGFRB。GO与KEGG富集分析提示核心靶点涉及808项GO富集分析条目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间隙连接、磷脂酶D、JAK/STAT等7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艾叶活性化合物与SRC、EGFR、PTPN11、HRA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证实了艾叶活性成分杜香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HUVEC细胞增殖,并可促进EGFR蛋白的表达。本研究揭示了艾叶活性成分的药理特性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其药用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艾叶 活性成分 药理特性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MGB1/NF-κB通路探讨温经通络汤对IL-1β诱导小鼠原代软骨细胞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许奇 张洪榕 +2 位作者 许炜民 钱佳佳 黄桂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5-1101,共7页
目的 观察温经通络汤对IL-1β诱导关节软骨细胞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小鼠膝关节软骨中提取原代软骨细胞,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IL-1β诱导软骨细胞炎症模型,采用慢病毒RNAi-HMGB1转染软骨细胞,干扰HMGB1的表达;后用不... 目的 观察温经通络汤对IL-1β诱导关节软骨细胞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小鼠膝关节软骨中提取原代软骨细胞,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IL-1β诱导软骨细胞炎症模型,采用慢病毒RNAi-HMGB1转染软骨细胞,干扰HMGB1的表达;后用不同浓度的温经通络汤含药血清干预细胞;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细胞中HMGB1、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qPCR检测HMGB1、NF-κB1、NF-κB2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IL-6、PGE-2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IL-1β诱导软骨细胞炎症模型中HMGB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且p-IκBα/IκBα和p-P65/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NF-κB1、NF-κB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有所提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RNAi-HMGB1慢病毒转染可显著下调HMGB1的表达水平(P<0.01),并抑制p-IκBα/IκBα和p-P65/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P<0.01)与NF-κB1、NF-κB2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温经通络汤含药血清均表现出对HMGB1和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效应,表现为HMGB1与p-IκBα/IκBα和p-P65/P65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温经通络汤能够改善IL-1β诱导软骨细胞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介导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通络汤 软骨细胞炎症 骨关节炎 HMGB1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