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α-1b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尖锐湿疣47例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洁雯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3期229-229,23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CO2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尖锐湿疣(CA)对其控制其复发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对47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局部封闭注射的治疗,并与51例尖锐湿疣患者单纯采用CO2激光治疗作对照。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CO2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尖锐湿疣(CA)对其控制其复发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对47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二氧化碳(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局部封闭注射的治疗,并与51例尖锐湿疣患者单纯采用CO2激光治疗作对照。结果:治疗组47例痊愈33例,占70.2%,显效7例,占14.89%,有效率89.10%;对照组51例痊愈24例,占47.05%,显效6例,占11.76%,有效率58.8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χ=9.236,P<0.05)。结论:CO2激光与α-1b干扰素局部封闭联合治疗尖锐湿疣与单纯CO2的激光治疗,比较疗效明显提高。复发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1B 局部封闭 尖锐湿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PVG网络的多功能雷达信号分选
2
作者 王杰 孙闽红 张洁雯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44,共7页
针对多功能雷达信号分选时,采用哪种复杂网络进行分选更为有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限穿透可视图(ILPVG)算法,并采用不同的复杂网络建立算法,根据复杂网络的拓扑属性和中心性指标进行网络模型分析,然后通过标签传播算法和密度峰值... 针对多功能雷达信号分选时,采用哪种复杂网络进行分选更为有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有限穿透可视图(ILPVG)算法,并采用不同的复杂网络建立算法,根据复杂网络的拓扑属性和中心性指标进行网络模型分析,然后通过标签传播算法和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检测其社区结构得到雷达信号分选结果。仿真实验表明,在多功能雷达分选场景下,基于ILPVG算法和基于有限穿透可视图(LPVG)算法的复杂网络在网络的连通性和紧密性上都高于其他网络。ILPVG网络通过标签传播算法得到的子社区结果、雷达分选准确率都高于其他网络,其雷达信号分选准确率比LPVG提高了3.46%,且明显优于基于k均值的和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的分选方法,表明了ILPVG算法在雷达信号分选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分选 有限穿透可视图 复杂网络 多功能雷达 标签传播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和CSLPA的多功能雷达信号分选
3
作者 张洁雯 孙闽红 王杰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4,共8页
复杂网络理论在多功能雷达信号分选中已成功得到应用。针对标签传播拓展算法(SLPA)在节点更新顺序和标签传播时采用随机策略导致的划分结果不稳定、随机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接近中心性的节点排序方法和度量节点相似性的条件标签传播拓... 复杂网络理论在多功能雷达信号分选中已成功得到应用。针对标签传播拓展算法(SLPA)在节点更新顺序和标签传播时采用随机策略导致的划分结果不稳定、随机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接近中心性的节点排序方法和度量节点相似性的条件标签传播拓展算法(CSLPA)用于分选时的社区检测。首先,将雷达脉冲信号的细微特征与脉冲描述字(PDW)参数组成特征向量,根据滑动有限穿透可视图构建复杂网络模型;然后,采用CSLPA算法和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进行社区检测,完成分选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参数重叠较多及存在多功能雷达信号的复杂电磁环境中,分选性能优于标签传播算法及两种传统分选算法——k-means聚类与脉冲重复间隔变换法,在存在噪声、漏脉冲和虚假脉冲等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雷达 脉冲分选 复杂网络 社区检测 CSLP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L1CAR基因的构建及CAR-T的功能活性研究
4
作者 白静 张洁雯 +2 位作者 施炜星 陈健 吕正兵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01-908,共8页
鉴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疗法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已取得很大突破,设计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特异性CAR-T细胞以体外杀伤肺癌细胞。通过克隆表达PD-L1_((73... 鉴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疗法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已取得很大突破,设计了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特异性CAR-T细胞以体外杀伤肺癌细胞。通过克隆表达PD-L1_((73-739)),并纯化PD-L1蛋白以免疫BALB/c小鼠制备获得PD-L1单克隆抗体;克隆PD-L1单克隆抗体单链可变区片段,与CD28、4-1BB、CD3-ζ链的基因体外融合构建第三代CAR基因,并克隆于慢病毒载体pCDH-CMV-EF1-copGFP上,包装成慢病毒。该慢病毒感染CD^(8+)T细胞,扩增5d,测定CAR的表达,表达率可达到22%以上。PD-L1靶向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分析显示,抗PD-L1CAR-T细胞有一定的体外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嵌合抗原受体 单克隆抗体 过继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