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翅片管冷凝器低压环境下空气侧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汝行 柳建华 张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9-104,共6页
本文通过搭建压力可调的封闭环境仓,实验研究了在40~101 kPa低压环境下,不同的管排数和循环热水温度对翅片管冷凝器空气侧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空气侧雷诺数下,环境压力的降低导致空气侧对流换热减小。当空气侧雷诺数... 本文通过搭建压力可调的封闭环境仓,实验研究了在40~101 kPa低压环境下,不同的管排数和循环热水温度对翅片管冷凝器空气侧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空气侧雷诺数下,环境压力的降低导致空气侧对流换热减小。当空气侧雷诺数为400时,环境压力从101 kPa降至40 kPa,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随之降低44.1%;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管排数对空气侧对流换热的影响变弱;在低压环境下,改变循环热水温度不会对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空气侧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常压模型的计算结果偏差增大,当环境压力从101 kPa降至40 kPa时,平均偏差从17.3%增至77.5%。在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环境压力、管排数对空气侧对流换热的影响,对常压下的翅片管空气侧换热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平均偏差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冷凝器 低压环境 对流换热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管内氨沸腾两相流摩擦压降特性
2
作者 张汝行 柳建华 张良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36,共6页
搭建了内径3 mm水平光管内氨的两相流摩擦压降测试台,探究干度、质量流率、饱和温度、热流密度对微细管内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涸发生前,摩擦压降随干度的增加而增加,干涸发生后,摩擦压降随干度的增加而衰减;质量流率... 搭建了内径3 mm水平光管内氨的两相流摩擦压降测试台,探究干度、质量流率、饱和温度、热流密度对微细管内两相流摩擦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涸发生前,摩擦压降随干度的增加而增加,干涸发生后,摩擦压降随干度的增加而衰减;质量流率的增加会造成摩擦压降的增大;饱和温度的增加造成摩擦压降的减小;热流密度的增加造成中干度区的摩擦压降略增。通过流态预测曲线的变化,发现质量流率降低、饱和温度降低、热流密度增加均会降低干涸的起始干度。与经典预测关联式的比较结果表明,Müller-Steinhagen and Heck关联式更能捕捉到干涸后的摩擦压降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管 两相流 干涸 摩擦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低压下工业铁粉的干燥特性及传热传质分析
3
作者 张汝行 柳建华 +1 位作者 张良 林金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本文通过搭建低温低压热泵干燥装置,研究了工业铁粉在不同低压下的干燥效果并分析了低温低压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结果表明:降低干燥环境压力会增大湿铁粉的除湿量,当环境压力从101 kPa降至10 kPa,除湿量增加2.5倍,且在10 kPa压力... 本文通过搭建低温低压热泵干燥装置,研究了工业铁粉在不同低压下的干燥效果并分析了低温低压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结果表明:降低干燥环境压力会增大湿铁粉的除湿量,当环境压力从101 kPa降至10 kPa,除湿量增加2.5倍,且在10 kPa压力下铁粉含湿量能降至1%以下。当干燥空气为50℃,风速为0.5 m/s时,随着压力从101 kPa逐渐降至10 kPa,传质系数降低28.1%,传热系数降低68.4%,因此表征传热传质相对强度的刘易斯因子LF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当环境压力为10 kPa、风温为50℃时,流速从0.2 m/s增至2.0 m/s时,传质系数增加32.9%,传热系数增加67.8%,表明低压环境抑制了风速对传质系数的强化作用,因此LF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在10 kPa环境压力下,LF低至0.5~0.6,表明低压环境中质量扩散与热量扩散存在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燥 低压干燥 铁粉 除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通道内R717沸腾干涸特性及关联式评价
4
作者 张汝行 柳建华 +1 位作者 张良 林金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3,共8页
研究了R717(氨)在管内直径3 mm细通道内的沸腾传热及摩擦压降特性。从试验结果来看,干涸前后,传热系数与摩擦压降呈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涸前,随着干度的增加,传热系数与摩擦压降明显会逐渐增加。而在干涸后,随着干度的增加,传热系... 研究了R717(氨)在管内直径3 mm细通道内的沸腾传热及摩擦压降特性。从试验结果来看,干涸前后,传热系数与摩擦压降呈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涸前,随着干度的增加,传热系数与摩擦压降明显会逐渐增加。而在干涸后,随着干度的增加,传热系数与摩擦压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减。利用实测数据对现存的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和两相流摩擦压降关联式进行评价,评价关联式捕捉干涸后传热系数与摩擦压降衰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通道 两相流 干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