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穆斯堡尔(Mssbauer)谱学方法研究燥红土中的氧化铁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汉辉 韩勇 邢光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6-323,共8页
本文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地区不同干热条件下形成的燥红土中存在的氧化铁的类型、性质及其Al^(3+)同晶代换作用。我们所研究的4种燥红土表层胶体部分(<2微米),在室温和80 K温度下测量了穆新堡尔谱,在室温下谱线出现... 本文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地区不同干热条件下形成的燥红土中存在的氧化铁的类型、性质及其Al^(3+)同晶代换作用。我们所研究的4种燥红土表层胶体部分(<2微米),在室温和80 K温度下测量了穆新堡尔谱,在室温下谱线出现超顺磁状态,80K温度下观察到明显的磁分裂六线谱。计算机拟合结果表明,氧化铁的类型以赤铁矿和针铁矿为主,并以细颗粒状态存在。反映了热带、亚热带土壤的特点。不同干旱条件下,土壤胶体部分赤铁矿、针铁矿所占的比例也有明显的不同,愈干旱赤铁矿的比例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期堡尔谱 燥红土 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电解质及血糖变化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汉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1Z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电解质及血糖变化,并了解窒息程度与这些变化的关系。方法:对85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在生后4h内进行血清电解质及血糖测定,并与76例非窒息新生儿(对照组)电解质及血糖进行比较,同时将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新生儿电解...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电解质及血糖变化,并了解窒息程度与这些变化的关系。方法:对85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在生后4h内进行血清电解质及血糖测定,并与76例非窒息新生儿(对照组)电解质及血糖进行比较,同时将轻度窒息与重度窒息新生儿电解质及血糖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存在低钠低氯、低钙血症,并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血糖变化则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新生儿窒息普遍存在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钙,低血钾不明显,轻度窒息普遍存在低血糖,而重度窒息血糖时相对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电解质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些Ag^+、Cu^+簇的合成和结构研究
3
作者 张汉辉 余秀芬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由于银,铜簇合物有助于催化理论的研究,近20年来,许多学者对它们的合成方法、成簇规律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许多探索。本文报道了[Me<sub>4</sub>N]<sub>6</sub>[Ag<sub>6</sub>[S<sub>2</sub... 由于银,铜簇合物有助于催化理论的研究,近20年来,许多学者对它们的合成方法、成簇规律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许多探索。本文报道了[Me<sub>4</sub>N]<sub>6</sub>[Ag<sub>6</sub>[S<sub>2</sub>C=C(CN)<sub>2</sub>)<sub>6</sub>]·H<sub>2</sub>O(Ⅰ)、[Et<sub>4</sub>N]<sub>4</sub>[Cu<sub>8</sub>(S<sub>2</sub>C=C(CN)<sub>2</sub>)<sub>6</sub>](Ⅱ)和[Me<sub>4</sub>N]<sub>4</sub>[Cu<sub>5</sub>Ag<sub>3</sub>(S<sub>2</sub>C=C(CN)<sub>2</sub>)<sub>6</sub>]·H<sub>2</sub>O(Ⅲ)的化学合成,化合物(Ⅰ)和(Ⅱ)的晶体和分子结构,以及从化合物(Ⅲ)的ICP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探讨它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簇合物 铜簇合物 合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化合物(bipyH_2)_2(H_2P_2Mo_5O_(23))·H_2O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士龙 黄长沧 张汉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biyyH2)2(H2P2Mo5O23)·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等分析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超分子化合物(biyyH2)2(H2P2Mo5O23)·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等分析表征,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α=1.679 51(7)nm,b=1.151 93(4)nm,c=1.889 08(8)nm,β=108.335(1)°,V=3.469 2(2)nm3,Z=4,Dc=2.382g/cm3.F(000)=2 408,μ=1.951mm-1,R=0.024 4,Rw=0.0721.标题化合物的杂多阴离子[P2Mo5O23]4-由5个MoO6畸变的八面体和2个PO4畸变四面体通过共顶点或共边组成;5个Mo原子近似处于同一平面,它们和2个P原子组成了一个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杂多阴离子与质子化的4,4'-bipy和水分子通过氢键连成无限二维网状结构,形成超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磷钼酸盐 超分子化合物 晶体结构 杂多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学系列课程教材建设的研究和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建中 张汉辉 +2 位作者 林树坤 杨融生 李俊篯 《大学化学》 CAS 1999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结构化学 教材建设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实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及其稳定性、抗氧化、美白活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展眉 邹启文 +3 位作者 张汉辉 李俊杰 程杏安 蒋旭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74-283,共10页
目的探究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果肉、鲜干果核、鲜干果壳)中总黄酮含量及其稳定性、抗氧化及美白活性。方法通过亚硝酸钠显色法测定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1,1-二苯基-2-苦基... 目的探究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果肉、鲜干果核、鲜干果壳)中总黄酮含量及其稳定性、抗氧化及美白活性。方法通过亚硝酸钠显色法测定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并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稳定性(温度、pH及光照)及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中均有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其中荔枝果肉多酚中黄酮占比最高为93.24%;其DPPH自由基抗氧化活性顺序是:荔枝果肉>鲜荔枝核>干荔枝核>鲜荔枝壳>干荔枝壳;对酪氨酸酶抑制能力分别是:荔枝果肉>干荔枝核>鲜荔枝核>鲜荔枝壳>干荔枝壳,其中荔枝果肉与干荔枝核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197与0.241,均优于熊果苷(IC50为0.343)。在同等温度、pH、自然光条件下,荔枝果实总黄酮稳定性顺序分别是:干荔枝壳>干荔枝核>鲜荔枝壳>鲜荔枝核>荔枝果肉。结论荔枝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均具有一定DPPH抗氧化活性、稳定性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且其DPPH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均与其总黄酮含量和成分相关。荔枝果肉和荔枝壳、荔枝核等废弃物均可成为天然抗氧化剂与美白成分的原料来源,为拓展荔枝果实在食品及日化行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果实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取代羧基酞菁锌与白蛋白共价结合物的制备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荣平 柯美荣 +1 位作者 黄剑东 张汉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74-2280,共7页
通过成酰胺键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含羧基酞菁和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共价结合物,所涉及到的酞菁分别是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1)和α-四[4-(2-羧基乙基)苯氧基]酞菁锌(3),以及它们相应的β位四取代酞菁... 通过成酰胺键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含羧基酞菁和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共价结合物,所涉及到的酞菁分别是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1)和α-四[4-(2-羧基乙基)苯氧基]酞菁锌(3),以及它们相应的β位四取代酞菁锌(化合物2和4).比较了游离酞菁以及它们的白蛋白结合物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当酞菁被共价固定于白蛋白大分子上之后,展现出比游离酞菁更明显的单体特征吸收,而且结合物中的酞菁光谱特征不受体系pH值变化的影响.羧基在酞菁环上的取代位置,对酞菁与白蛋白结合前后的光谱转变幅度有影响,α位取代比β位取代更有利于光谱的变化.化合物1和3的白蛋白共价结合物在PBS溶液中甚至呈现出单体形式为主的光谱特征,Q带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697和706nm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 白蛋白 共价结合 光谱性质 光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计算机模拟及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蒋旭红 张汉辉 +4 位作者 周昱喆 东方云 刘展眉 许旋 程杏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08,共10页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Gaussian 03模拟喜树碱(CPT)分别与ɑ-甲基丙烯酸(MAA)或丙烯酰胺(AM)的复合物预组装构型,结果表明CPT与MAA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CPT为模板分子,已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MAA...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通过Gaussian 03模拟喜树碱(CPT)分别与ɑ-甲基丙烯酸(MAA)或丙烯酰胺(AM)的复合物预组装构型,结果表明CPT与MAA形成的复合物更稳定。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CPT为模板分子,已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MAA为功能单体,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CPT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以吸附量及形貌为指标,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以 30 mL甲醇/氯仿(8:2)为溶剂、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15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0.3 μm。所得聚合物通过等温、选择性吸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CPT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及选择性,α和β值分别为2.49,3.09,吸附量为58.00 μ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合成条件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多酚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汉辉 程杏安 +5 位作者 李俊杰 黄相 东方云 刘欣 刘展眉 蒋旭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01-208,共8页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荔枝多酚微胶囊,提高荔枝多酚的稳定性。选取微胶囊包埋率为优化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多酚微胶囊...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荔枝多酚微胶囊,提高荔枝多酚的稳定性。选取微胶囊包埋率为优化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5%,氯化钙质量分数3%,壳聚糖质量分数2.0%,包埋时间1 h,荔枝多酚质量分数0.8%,所得荔枝多酚微胶囊粒径均一,包埋率为95.74%;该微胶囊在模拟肠液(pH6.86)中具有良好的靶向释放性,3 h后多酚释放率为19.66%,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20.30%;且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荔枝多酚微胶囊较未包埋的荔枝多酚具有较高的多酚保留率,提高了2.09%~3.34%,表明荔枝多酚的微胶囊化可有效提高荔枝多酚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多酚 复合凝聚法 微胶囊 释放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市刺梨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杏安 刘欣 +7 位作者 张汉辉 东方云 王彩云 李恒谦 吕晓静 李俊杰 邹启文 蒋旭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9期155-161,共7页
[目的]研究毕节市刺梨果肉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单酶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提取多酚,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测定了毕节市不同地区野生和贵农品种刺梨的多酚含量及出汁率,分析了不同地区与品种间多酚含量... [目的]研究毕节市刺梨果肉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采用单酶提取法和乙醇提取法提取多酚,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测定了毕节市不同地区野生和贵农品种刺梨的多酚含量及出汁率,分析了不同地区与品种间多酚含量与出汁率的差异。[结果]单酶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80 min;乙醇提取法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 min。毕节市38个地区的多酚含量在9.57%~44.42%;黔西县、金海湖新区和大方县的贵农5号多酚含量均高于野生品种,金沙县、赫章县和纳雍县的野生品种多酚含量均高于贵农品种。毕节市38个地区刺梨出汁率在35.30%~83.00%;其中金沙县、黔西县和纳雍县的野生品种出汁率均低于贵农5号。[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毕节市刺梨多酚的提取工艺、区域种植与品质挑选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多酚含量 提取工艺 出汁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展眉 张汉辉 +3 位作者 东方云 肖裕泽 程杏安 蒋旭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2-98,共7页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ethyl 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GDMA)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其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制备木犀草素... 以木犀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α-methyl 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GDMA)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木犀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并以其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制备木犀草素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确定该固相萃取柱的最佳吸附条件;用此固相萃取柱对花生壳粗提物中的木犀草素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该固相萃取柱对木犀草素表现出较好的特异性吸附效果,可分离纯化出相对纯度为94.18%的木犀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沉淀聚合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水果图像识别算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玉富 朴燕 张汉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87-94,共8页
水果图像识别是智能采摘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现阶段水果图像识别过程中存在的漏检和误检现象,为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研究了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水果图像识别算法。首先,为避免训练过程中出现欠拟合现象,对Fruits-360中的水... 水果图像识别是智能采摘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现阶段水果图像识别过程中存在的漏检和误检现象,为进一步提高识别准确率,研究了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水果图像识别算法。首先,为避免训练过程中出现欠拟合现象,对Fruits-360中的水果图像进行数据扩充,并进一步灰度归一化处理以减少计算量。随后采用ResNet-50作为骨干网络,并在骨干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多尺度采样层,使用1×1、3×3和5×5的卷积核在拓宽网络宽度的同时进行特征提取,多尺度网络层整体增加BN层,即在每个卷积层之后都增加BN层。使在ResNet-50提取的原始特征基础上获取语义信息更加丰富的特征图。最后采用梯度下降法优化网络,得到最终的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识别精度高,可准确的对水果图像经识别,识别精度高达99.4%,在相同数据集的情况下,优于目前主流算法,可为水果自动采摘技术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多尺度特征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颖颖 张汉辉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6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性激素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调整月经周期,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盐酸二甲双胍片 性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旋毛虫病检验技术
14
作者 张少斌 张汉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0年第1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旋毛虫 形态特征 生活史 旋毛虫病 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旋毛虫病检验技术
15
作者 张少斌 张汉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0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猪旋毛虫病 屠宰检疫 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