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骨髓象分析
1
作者 张式其 朱公文 +2 位作者 王延琪 李志军 张永顶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4-16,共3页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独特的血液学改变,但目前对其骨髓象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报道和分析了60例不同病期的EHF患者的骨髓象。临床资料一、材料本组均为1990年10~1991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本组EHF的临床表现典型,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独特的血液学改变,但目前对其骨髓象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报道和分析了60例不同病期的EHF患者的骨髓象。临床资料一、材料本组均为1990年10~1991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本组EHF的临床表现典型,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EHF抗体IgM阳性。60例中发热期40例、少尿期7例、多尿期9例,恢复期4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35.95岁。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骨髓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纤溶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2
作者 李志军 陶荣亚 +1 位作者 朱公文 张永顶 《临床荟萃》 CAS 1997年第6期264-266,共3页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s,HFRS)旧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常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性传染病,出血是HFRS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HFRS患者出血的机制迄今仍在探索之中...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s,HFRS)旧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常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性传染病,出血是HFRS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HFRS患者出血的机制迄今仍在探索之中.为了解HFRS患者血浆纤溶酶(PL)的活性变化及其与临床出血症状等表现的关系,我们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50例HFRS患者病程中各期血浆PL的活性,结果发现HFRS患者自发热期开始血浆PL活性即明显增强,至多尿期仍高于正常,PL的活性与患者出血症状、肾功能损害等有一定联系,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 纤溶酶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Lp-PLA2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惠朝晖 张永顶 +3 位作者 张庆侠 孙彦 石琼梅 马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13-221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09/2017-09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性糖尿病...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09/2017-09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及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组,收集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及Lp-PLA2水平等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VEGF、CRP、Lp-PLA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NPDR组患者血清TG、TC、HDL-C及CRP水平与NDR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PDR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与NDR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DR组患者VEGF、CRP、Lp-PLA2均较NPDR组患者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Lp-PLA2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2hPG、TG、VEGF、CRP呈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血清Lp-PLA2与糖尿病病程、血清VE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R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糖尿病病程、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可作为DR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脂 血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培养在Hp感染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骏 刘尧 张永顶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192-194,共3页
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确诊途径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包括细菌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同位素示踪这几种主要的手段。针对感染性疾病较为准确的确诊途径为分离培养,通过对一段时间临床分析研究可以看到... 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确诊途径有所不同,总体来说包括细菌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同位素示踪这几种主要的手段。针对感染性疾病较为准确的确诊途径为分离培养,通过对一段时间临床分析研究可以看到,目前在确诊此类病症时,采用分离培养这一方法的检测越来越少,而出现了采用其他确诊性相对偏低的手段来进行病症的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培养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