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0
1
作者 蒯勇 郭冬 +4 位作者 张永臻 孙宝友 李震东 刁瑞香 郭宝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6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PPC)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确诊45例;行CT检查30例,确诊28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18例,全部确诊。予以期待疗法6例,治愈3例;B超引导下行经皮置管引...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PPC)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确诊45例;行CT检查30例,确诊28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18例,全部确诊。予以期待疗法6例,治愈3例;B超引导下行经皮置管引流5例,治愈3例;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2例,均治愈;手术治疗45例,其中外引流术6例、治愈4例,内引流术33例、治愈29例(囊肿胃吻合术7例中6例治愈,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24例中22例治愈,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中1例治愈),囊肿切除术6例,治愈5例。结论 B超、CT、ERCP检查可明确胰胆管病变情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大的指导作用。PPC内引流术效果好,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胰腺假性囊肿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淀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延慧 张永臻 +6 位作者 陈惠 严涵 陈晓浪 王晓敏 王萃娟 周先礼 张志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4-46,共3页
以SA和ST为基质材料制备SA/ST复合微球,由单因素固定变量实验对SA/ST复合微球的合成进行研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总质量分数为6%,SA、ST质量比例为3:1。由红外光谱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发现SA和ST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复合。研究... 以SA和ST为基质材料制备SA/ST复合微球,由单因素固定变量实验对SA/ST复合微球的合成进行研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总质量分数为6%,SA、ST质量比例为3:1。由红外光谱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发现SA和ST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复合。研究结果表明,SA和ST总质量分数为6%时,微球有较高的包埋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00%和3.23%。载药微球在5~6h就可以达到完全释药,实验表明随着总质量分数增大微球的释药率降低。复合微球的溶血率为1.9%,小于国家标准5%,证明SA/ST复合微球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可溶性淀粉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核5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蒯勇 郭冬 +2 位作者 张永臻 刁瑞香 郭宝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0期99-99,共1页
2003~2005年,我们共收治甲状腺结核5例,首诊时均误诊。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28~65岁,病程2个月~5a。均以颈前区单发肿块入院,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伴盗汗、乏力3例,低热2例,呼吸不畅1例,颈淋巴... 2003~2005年,我们共收治甲状腺结核5例,首诊时均误诊。现报告如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临床资料:本组男2例、女3例,年龄28~65岁,病程2个月~5a。均以颈前区单发肿块入院,可随吞咽上下移动。伴盗汗、乏力3例,低热2例,呼吸不畅1例,颈淋巴结核1例,有肺结核病史1例。辅助检查:ESR升高3例、正常1例;血T3、T4、FT3、FT4、TSH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核 结节性甲状腺肿 抗结核治疗 甲状腺次全切除 甲状腺瘤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癌 结核杆菌 误诊原因 颈淋巴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式内镜集中清洗与灭菌管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匡凌云 张永臻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期267-268,共2页
探讨硬式内镜在CSSD集中清洗与灭菌效果。通过规范化的流程,由专人负责,采用多种清洗模式,选用合适的灭菌方式。通过严格的灭菌管理,保证了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有效的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硬式内镜 集中回收 专人清洗 灭菌管理 器械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庆油田储层微型构造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10
5
作者 吕晓光 马福士 张永臻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21,共4页
本文以实例分析了储层微型构造对高含水阶段的剩余油分布、油水运动及油井生产动态的影响,并指出了储层微型构造研究在预测厚油层高效井和挖掘油层潜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油田 储层 微型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治疗与静脉溶栓救治急性肺栓塞的近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贤华 张永臻 +2 位作者 王平良 宋晓峰 迟明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对比静脉溶栓与腔内治疗急性肺栓塞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9月我院68例急性肺栓塞资料。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溶栓3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静脉阿替普酶溶栓;联合腔内治疗30例,采用抽吸取栓、导管碎... 目的对比静脉溶栓与腔内治疗急性肺栓塞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9月我院68例急性肺栓塞资料。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溶栓3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静脉阿替普酶溶栓;联合腔内治疗30例,采用抽吸取栓、导管碎栓、局部溶栓的综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腔内治疗组有效率高[100%(30/30)vs.86.8%(33/38),P=0.062],死亡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0(0/30)vs.7.9%(3/38),P=0.249;6.7%(2/30)vs.18.4%(7/38),χ^2=1.123,P=0.2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内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静脉溶栓组[(8.9±2.0)d vs.(12.3±3.5)d,t=-4.839,P=0.000]。治疗后2组心率、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氧饱和度明显上升(P<0.01),腔内治疗组更明显(P<0.01)。结论静脉溶栓和腔内治疗均可有效治疗急性肺栓塞,腔内治疗更为有效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溶栓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