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割胶园节水灌溉胶-菌间作高产模式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永北 冀春花 +5 位作者 曹启民 陈兵 林运萍 陈雄 耿传书 黎海坚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15-20,24,共7页
总结多年的试验示范经验,探讨节水灌溉条件下,在开割胶园林下间作鹿角灵芝、竹荪、毛木耳、大球盖菇等林下菌的效益和促进胶园增产的效果。林下菌产值高达9万~150万CNY/hm2,利润6万~32.06万CNY/hm2,超过干胶产值数倍。林下菌产中灌溉... 总结多年的试验示范经验,探讨节水灌溉条件下,在开割胶园林下间作鹿角灵芝、竹荪、毛木耳、大球盖菇等林下菌的效益和促进胶园增产的效果。林下菌产值高达9万~150万CNY/hm2,利润6万~32.06万CNY/hm2,超过干胶产值数倍。林下菌产中灌溉和产后留在胶园的菌糠,起到了胶园增水和增施有机肥的良好效果,促进干胶增产15%~25%。单纯为胶园灌水,总成本虽只有637.6 CNY/hm2,但实现干胶增产需5 a回收成本;而配套林下菌后,胶园节水灌溉总成本虽高达3 420~7 200 CNY/hm2,但当年即可回收成本。开割胶园林下节水灌溉胶-菌间作的高产模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模式 胶园 节水灌溉 食用菌 间作模式 林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曹启民 张永北 +3 位作者 宋绍红 冀春花 陈雄 史欧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1,共3页
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研究灵芝菌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血细胞的影响。健康的体重约30 kg的杜洛克猪3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商品配合饲料,试验组饲喂含发酵灵芝菌糠的自制配合... 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研究灵芝菌糠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血细胞的影响。健康的体重约30 kg的杜洛克猪3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商品配合饲料,试验组饲喂含发酵灵芝菌糠的自制配合饲料。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添加20%的发酵灵芝菌糠对育肥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下降了约5.19%;瘦肉率显著提高(P<0.05);对猪血细胞计数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的自制灵芝菌糠发酵饲料对猪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影响,且降低了饲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菌糠 育肥猪 生产性能 胴体品质 血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废弃物大型沼气工程“干简联动”模式研究
3
作者 张永北 罗靖 +3 位作者 郑海东 张爱诚 黎荣忠 陈武 《太阳能》 2016年第12期18-24,共7页
从工程经济视角,优选生物质沼气能源利用方式,并优化干法发酵、可拆装简便沼气发酵装置、集成联网、车载沼气液化罐装等技术,建立"干简联动"大型沼气工程模式,大幅度节省工程建设投入,降低原料、沼渣收储运和运营管理成本,提... 从工程经济视角,优选生物质沼气能源利用方式,并优化干法发酵、可拆装简便沼气发酵装置、集成联网、车载沼气液化罐装等技术,建立"干简联动"大型沼气工程模式,大幅度节省工程建设投入,降低原料、沼渣收储运和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产业盈利能力,进而优化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大型沼气工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废弃物 生物质能源 大型沼气工程 干法发酵 集成联网式 沼气发酵装置 可移动沼气液化灌装设备 “干简联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刈割和施肥对热研4号王草生物量影响初报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启民 张永北 +2 位作者 王博 覃姜薇 王贵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50-54,共5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刈割时间、刈割次数和施肥量对热研4号王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在海南夏季6~8月份60 d的生长期内,刈割时间间隔20 d、刈割3次的处理,第2次刈割的鲜草生物量最大,且不受施肥量的影响。但当施肥量为1 ...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刈割时间、刈割次数和施肥量对热研4号王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研4号王草在海南夏季6~8月份60 d的生长期内,刈割时间间隔20 d、刈割3次的处理,第2次刈割的鲜草生物量最大,且不受施肥量的影响。但当施肥量为1 563 kg/hm^2时的牧草生物量最大,为41 340.10 kg/hm^2;刈割时间间隔30 d、刈割2次的处理,除施肥量为3 127 kg/hm^2的处理外,第1次刈割均比第2次刈割产量高,且差异显著。在相同施肥量下,就单次刈割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而言,刈割时间间隔越长、刈割次数越低,鲜草生物量就越大,刈割时间为50 d和60 d之间鲜草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不同的施肥条件下,在刈割时间间隔40 d时,施肥量为4 690 kg/hm^2比施肥量为1 563 kg/hm^2的产量显著增加。在刈割时间间隔50 d和60 d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时间 刈割次数 施肥量 热研4号王草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养分对土壤碳氮储量及阳春砂养分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永鹏 张广宇 +4 位作者 陈兵 刘敏 覃姜薇 胡聃 张永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54-63,共10页
【目的】基于橡胶-阳春砂生态系统,探究外源养分对林下土壤环境及作物养分转化的影响。【方法】设不施肥(CK)、施农家肥(M)、施化肥(F)、施有机肥+无机肥(O+C)4个处理,连续2年进行养分输入,分析土壤碳氮储量的变化以及影响阳春砂养分吸... 【目的】基于橡胶-阳春砂生态系统,探究外源养分对林下土壤环境及作物养分转化的影响。【方法】设不施肥(CK)、施农家肥(M)、施化肥(F)、施有机肥+无机肥(O+C)4个处理,连续2年进行养分输入,分析土壤碳氮储量的变化以及影响阳春砂养分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自然生长条件下土壤碳、氮储存量和输出量随阳春砂种植年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不施肥对照2019年土壤碳、氮储量分别比2017年下降4.08%、3.57%,植物样地上部分碳、氮储量分别显著增加32.03%、40.20%,地下部分碳、氮储量分别显著增加35.47%、42.58%。外源养分的输入加快了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碳氮固化,与CK相比,M、F、O+C处理总生物量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52%、9.61%和11.89%;M、O+C处理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9.90%和12.72%,土壤氮储量分别提高2.75%和4.09%,差异显著;O+C处理对土壤养分转化吸收的影响最为明显,土壤碳、氮输出量均表现为O+C>F>M>CK,土壤碳、氮固化量均表现为O+C>M>F>CK。【结论】阳春砂长期林下栽培会造成土壤固有的碳氮储量下降,输入外源养分能有效提升土壤碳氮储量和作物养分吸收效率,维持土壤碳氮库容平衡,其中有机物质起主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外源养分 土壤碳氮储量 养分吸收效率 土壤碳氮固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制造工业原料化技术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永北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3期14-16,共3页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4个重大领域,其中包括生物替代。未来10年,生物基碳基制品将替代石油、煤炭化工碳基产品35%以上。生物替代将引发万亿级生物制造产业,基础工业原料是关键。长期以来,生...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4个重大领域,其中包括生物替代。未来10年,生物基碳基制品将替代石油、煤炭化工碳基产品35%以上。生物替代将引发万亿级生物制造产业,基础工业原料是关键。长期以来,生物制造以粮食为原料。我国是人口占世界21.5%的大国,但人均耕地仅有世界平均27.7%,粮食紧张。万亿级生物制造采用粮食造,势必与人争粮,与粮争地,必须非粮化。我国又是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的农业大国,年产8亿多t的秸秆至今未找到彻底解决方案。因此,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就已经布局以秸秆工业原料化支持生物制造非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原料化 非粮化生物制造 生物替代 生物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农垦橡胶林下养殖种鸡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燕 冀春花 张永北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2期255-256,共2页
在橡胶林下养殖种鸡,不仅丰富垦区橡胶林产品结构,提高林地整体经济效益,增加农场职工收入,还能增强橡胶林生态服务功能,保护自然环境。从林地选择与建设、种鸡选择、饲养管理、鸡疫病防治等方面总结橡胶林下养殖种鸡技术,为利用海南农... 在橡胶林下养殖种鸡,不仅丰富垦区橡胶林产品结构,提高林地整体经济效益,增加农场职工收入,还能增强橡胶林生态服务功能,保护自然环境。从林地选择与建设、种鸡选择、饲养管理、鸡疫病防治等方面总结橡胶林下养殖种鸡技术,为利用海南农垦丰富的橡胶林下资源得出适宜推广林下养鸡的经济模式提供饲养管理技术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鸡 橡胶林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海水倒灌后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初报
8
作者 王永鹏 曹启民 +4 位作者 覃姜薇 周玉杰 何俊龄 张永北 胡聃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3期183-187,共5页
针对海水倒灌后土壤盐渍化引发农田生产障碍的现状,以撂荒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随种植年限呈递减趋势。两季水稻栽培后,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含盐量降为0.91g·kg^-1;三季栽培后,不施肥处理、施... 针对海水倒灌后土壤盐渍化引发农田生产障碍的现状,以撂荒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土壤含盐量随种植年限呈递减趋势。两季水稻栽培后,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含盐量降为0.91g·kg^-1;三季栽培后,不施肥处理、施无机肥处理土壤含盐量分别降为0.81g·kg^-1、1.01g·kg^-1;四季栽培后,撂荒区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到0.90g·kg^-1。说明弃耕条件下,受灾农田自我修复达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时间需要3年以上;在常规耕作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以加速土壤含盐量的降低,使农田恢复生产的时间提前1年。从时空分布看,表层土壤全盐含量与pH及养分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土壤pH、养分随土壤全盐量的降低而逐渐增加。随着弃耕时间推移及降雨不断淋洗,Na^+、Cl^–、SO4^2-等离子含量在全盐含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Ca^2+、Mg^2+等盐基离子在全盐中的相对比例上升,反应出阴阳离子之间相互转化特征及水盐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倒灌 施肥 盐分动态 撂荒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