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力体外形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红外测量实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久芬 徐洋 +3 位作者 蒋万秋 凌岗 段茂昌 张毅锋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6,共9页
在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针对升力体模型的边界层转捩红外测量实验,研究了不同单位雷诺数和马赫数对升力体边界层转捩的影响规律,并与eN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模型长度为800 mm,来流单位雷诺数为0.46×10^(7)~3.94×... 在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针对升力体模型的边界层转捩红外测量实验,研究了不同单位雷诺数和马赫数对升力体边界层转捩的影响规律,并与eN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模型长度为800 mm,来流单位雷诺数为0.46×10^(7)~3.94×10^(7)m^(–1),马赫数为5~8,迎角为0°。通过大面积红外热图技术获得了模型表面温升分布,得到了边界层转捩阵面形状。实验结果表明:在升力体边界层中存在横流失稳和第二模态转捩;随着单位雷诺数增大,横流转捩效应增强,模型下表面和上表面温升增大,转捩阵面前移,转捩区域扩大;随着马赫数增大,横流转捩效应减弱,转捩位置后移,转捩区域显著减小;不同单位雷诺数和马赫数下的转捩N值比较接近,但上、下表面的转捩N值不同(下表面约为6,上表面约为2.5),侧缘在高单位雷诺数下会出现高频第二模态转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体 高超声速风洞 边界层转捩 红外热图 e^(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ter转捩模型在高超声速流动模拟中的改进及验证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毅锋 何琨 +2 位作者 张益荣 毛枚良 陈坚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7-402,共6页
通过压力梯度参数和湍流普朗特数的修正,对Menter等构造的低速经验关系式转捩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基于局部信息的Menter转捩模型用于高超声速流动转捩数值模拟。在多个高超声速尖锥转捩流动模拟中,对改进后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算例考... 通过压力梯度参数和湍流普朗特数的修正,对Menter等构造的低速经验关系式转捩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基于局部信息的Menter转捩模型用于高超声速流动转捩数值模拟。在多个高超声速尖锥转捩流动模拟中,对改进后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算例考核了不同壁面温度、来流湍流度、流向压力梯度等多种流动条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的壁面温度、温度恢复因子和热流等符合得较好,修正后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转捩起始位置和转捩区长度,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预测中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转捩模型 数值模拟 尖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数值模拟平台转捩模型的标定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毅锋 雷净 +2 位作者 张益荣 毛枚良 陈坚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于CARDC的高超声速流动数值模拟软件平台Chant-2.0,以典型低速平板转捩算例为参考,对γ-Reθ转捩模型的经验关系式进行了标定,并且对压力梯度函数进行了高马赫数修正,在高超平板和尖锥的转捩算例中进行了初步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在高... 基于CARDC的高超声速流动数值模拟软件平台Chant-2.0,以典型低速平板转捩算例为参考,对γ-Reθ转捩模型的经验关系式进行了标定,并且对压力梯度函数进行了高马赫数修正,在高超平板和尖锥的转捩算例中进行了初步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在高超计算平台上标定的转捩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低速平板流动的转捩起始位置和转捩区长度,经过高马赫数修正后在高超流动转捩模拟中表现出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数值模拟 转捩模型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想记忆混沌神经元网络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毅锋 杨绿溪 何振亚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59-266,共8页
在对当前混沌神经元网络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混沌神经元组成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一种新的自联想矩阵的方法,由此建立了由混沌神经元组成的改进的联想记忆网络.通过仿真实验证实了与现有方法相比,其联想的成... 在对当前混沌神经元网络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混沌神经元组成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一种新的自联想矩阵的方法,由此建立了由混沌神经元组成的改进的联想记忆网络.通过仿真实验证实了与现有方法相比,其联想的成功率和回忆速度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映象 联想记忆 神经网络 混沌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WCNS)在二维流动计算中的加速收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毅锋 邓小刚 +1 位作者 毛枚良 陈坚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9-355,共7页
以二维圆柱超声速无粘和粘性绕流的数值模拟为例,空间项采用高阶精度格式WCNS离散,对比研究了LU-SGS、高斯-赛德尔点松弛、线松弛以及GMRES等隐式求解方法的收敛性,并对右端项中的无粘通矢量、GMRES方法中的预处理和子迭代等影响作了对... 以二维圆柱超声速无粘和粘性绕流的数值模拟为例,空间项采用高阶精度格式WCNS离散,对比研究了LU-SGS、高斯-赛德尔点松弛、线松弛以及GMRES等隐式求解方法的收敛性,并对右端项中的无粘通矢量、GMRES方法中的预处理和子迭代等影响作了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右端项采用Steger-Warming无粘通矢量的收敛性优于其他通失量方法,采用了准确的解析雅克比矩阵的点、线松弛的收敛速度优于LU-SGS,以线松弛为预处理的GMRES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精度格式 点松弛 线松弛 GMRES算法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完备化理论和嵌入多层感知机的深度网络结构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毅锋 蒋程 +1 位作者 程旭 刘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3-938,共6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经典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性能,首先证明了跨层传输实质上是基的完备化过程,然后基于多类型特征提取结构、嵌入多层感知机以及跨层传输结构提出一种新型深度卷积网络——期望网络.经分析发现,期望网络中的多类型特征提取结... 为了进一步改善经典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性能,首先证明了跨层传输实质上是基的完备化过程,然后基于多类型特征提取结构、嵌入多层感知机以及跨层传输结构提出一种新型深度卷积网络——期望网络.经分析发现,期望网络中的多类型特征提取结构可提取不同类型的特征,嵌入多层感知机可生成期望图并标定不同类型特征的权重,跨层传输结构可缓解网络性能退化的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数据集CIFAR-10、数据集CIFAR-100和数据集SVHN上,相比于ResNet网络、深度监督网络和Highw ay网络等经典深度卷积网络,期望网络的误识别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完备化 期望网络 嵌入多层感知机 期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双向耦合映象网络及其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毅锋 何振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2-17,共6页
全局耦合映象具有硬件集成化实现不便的缺点,为此本文研究了各混沌神经元之间局部耦合的一维双向耦合混沌神经网络,发现它同样具有全局耦合映象的分类功能.对一维双向耦合网络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网络的时空特性对信息... 全局耦合映象具有硬件集成化实现不便的缺点,为此本文研究了各混沌神经元之间局部耦合的一维双向耦合混沌神经网络,发现它同样具有全局耦合映象的分类功能.对一维双向耦合网络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网络的时空特性对信息进行存储的思想,并提出了将其应用到保密通信领域中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双向耦合映象 数据存储 数据通信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凹槽超声速湍流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毅锋 陈坚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本文采用时间、空间均为二阶精度的NND差分格式,以及Menterk ωSST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二维开式凹槽超声速粘性流动。用组分扩散方程计算了凹槽内粒子驻留时间。本文给出了M∞=3,长深比L/D=3,后壁倾斜角为90°和30°两种... 本文采用时间、空间均为二阶精度的NND差分格式,以及Menterk ωSST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二维开式凹槽超声速粘性流动。用组分扩散方程计算了凹槽内粒子驻留时间。本文给出了M∞=3,长深比L/D=3,后壁倾斜角为90°和30°两种几何形状凹槽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符合甚好。计算亦表明,该模型较高地估计了涡粘性,从而使流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槽 超声速流动 数值模拟 计算 超燃发动机 燃烧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聚合高分辨率网络的多目标跟踪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毅锋 陈曦 张嘉成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了提高多目标跟踪性能,在单个网络中结合目标检测和重识别任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聚合高分辨率网络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跟踪器通过DLA网络提取抽象的语义特征图,并将其输入到改进的轻量型HRNet网络中,以高分辨率聚合目标的多尺... 为了提高多目标跟踪性能,在单个网络中结合目标检测和重识别任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聚合高分辨率网络的多目标跟踪算法.跟踪器通过DLA网络提取抽象的语义特征图,并将其输入到改进的轻量型HRNet网络中,以高分辨率聚合目标的多尺度特征,同时引入重识别分支提高匹配精度.经由传统的相似度计算、运动预测和数据关联阶段,完成跟踪流程.通过消融实验研究了不同融合层组合和特征维度对跟踪性能的影响,并在基准数据集上与当前跟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以简洁的主干网络输出高分辨率的深层特征,兼顾了跟踪精度和执行效率.跟踪器的精度和识别率较高,且具备实时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跟踪 深度聚合 高分辨率网络 实时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7
10
作者 陈坚强 涂国华 +3 位作者 张毅锋 徐国亮 袁先旭 陈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1-337,共27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容易经历层流/湍流转捩,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在摩擦阻力、热交换、噪声和掺混等方面有巨大差别,转捩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超声速技术突破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是当前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高超... 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容易经历层流/湍流转捩,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在摩擦阻力、热交换、噪声和掺混等方面有巨大差别,转捩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超声速技术突破的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是当前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外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现状,并将其归为三类:已知主要原因的现象与规律、已知部分原因的现象与规律、未知或矛盾的现象。其中已知主要原因的现象与规律包括壁温、马赫数和噪声影响;已知部分原因的现象与规律主要有头部钝度、熵层和攻角影响;未知或矛盾的现象主要有单位雷诺数影响、转捩区长度、转捩区摩阻和热流分布等。同时介绍了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影响因素研究、转捩机理研究、转捩预测方法及模型研究、促进/推迟转捩的控制方法研究、以及一些公开的飞行试验等方面的进展。最后指出,在今后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中,建议把单个影响因素独立出来研究,尽量避免多因素相互干扰;高超声速边界层失稳研究需要特别关注横流失稳、熵层和模态相互作用;转捩预测需考虑三维边界层和来流扰动的影响;转捩控制研究应重点关注高效、低阻、低热的控制方法;转捩飞行试验十分重要,飞行试验和静音风洞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过去60多年的研究经验表明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注重多种手段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边界层转捩 飞行试验 转捩预测 转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尖锥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红外测量实验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久芬 凌岗 +3 位作者 张庆虎 解福田 许晓斌 张毅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推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的深入开展,给边界层转捩机理研究、物理模型验证、转捩数据库构建和转捩天地相关性的建立等提供基础风洞实验数据,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Φ1m高超声速风洞开展了边界层转捩规律红外热图实验。... 为了推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研究的深入开展,给边界层转捩机理研究、物理模型验证、转捩数据库构建和转捩天地相关性的建立等提供基础风洞实验数据,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Φ1m高超声速风洞开展了边界层转捩规律红外热图实验。针对半锥角7°尖锥模型,研究了不同单位雷诺数、迎角和马赫数对尖锥边界层转捩位置的影响规律。实验单位雷诺数(0.49~2.45)×10~7/m,迎角范围-10°~10°,马赫数5~7,模型头部半径0.05mm。通过红外热图技术测量模型表面温度分布,获得了较为详细的转捩位置和转捩参数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马赫数5~7范围内,马赫数增大,尖锥转捩位置提前,分析认为是高马赫数时的雷诺数较大、自由流噪声水平较高引起;随着单位雷诺数的增大,边界层转捩位置前移,转捩雷诺数保持不变,约为3.0×10~6;小迎角时,随着迎角的增大,迎风面边界层转捩推迟,背风面边界层转捩前移,在10°大迎角时,迎风区中心线转捩前移,出现迎角"转捩逆转"现象,背风区出现了流动分离导致的低热流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尖锥 边界层转捩 红外热图 马赫数 雷诺数 迎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1模型飞行试验转捩结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袁先旭 何琨 +3 位作者 陈坚强 张毅锋 王安龄 国义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6-293,共8页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15年12月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了MF-1航天模型飞行试验,试验模型为锥-柱-裙轴对称体,半锥角为7°。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基础问题研究的航天模型飞行试验,飞行最大马赫数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15年12月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实施了MF-1航天模型飞行试验,试验模型为锥-柱-裙轴对称体,半锥角为7°。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基础问题研究的航天模型飞行试验,飞行最大马赫数5.3、最大高度63.4km,飞行迎角上升段<0.5°、下降段<5°。采用薄壁测温技术测量了锥面上50个点的温度数据,并采用三维热辨识方法给出了热流数据,从而判别转捩。初步分析表明,所获取的真实飞行条件下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的转捩数据是可靠的,可用于验证与标定转捩预测模型;同时验证了现有转捩预测模型对于超声速/高超声速小攻角圆锥转捩起始点预测的可行性;发现了上升段湍流-层流的再层流化与下降段层流-湍流转捩的临界高度差别,以及约0.2mm的阶差即有可能诱发强制转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1 飞行试验 转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气动力数据天地相关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坚强 张益荣 +1 位作者 张毅锋 陈亮中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7-599,共13页
综述了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数据天地换算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内容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地面试验研究进展,气动力数值计算技术研究进展和试验数据关联外推方法研究进展。其中,气动力地面试验研究进展部分重点关注国内... 综述了国内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数据天地换算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内容包括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地面试验研究进展,气动力数值计算技术研究进展和试验数据关联外推方法研究进展。其中,气动力地面试验研究进展部分重点关注国内外与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密切相关的地面风洞试验的能力和不足,及相应的处理手段;气动力数值计算技术研究进展部分主要对国内外若干典型软件的综合能力及其满足高超声速技术的程度进行了概述;气动力试验数据关联外推方法主要对早期美国航天飞机、X-43A及其他飞行器研制过程中用到的气动力天地数据关联方法进行了调研;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数据天地换算技术需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相关性 风洞试验 飞行试验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表面抑制第二模态失稳的最优开孔率和孔半径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涂国华 陈坚强 +2 位作者 袁先旭 杨强 张毅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78,共6页
多孔介质、微槽道和超声波吸声材料等可用于抑制高超声速边界层第二模态扰动波。通过声波在无穷长小管道中的传播模型给定多孔介质表面的扰动边界条件,采用时间模式的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多孔介质表面对边界层稳定性的影响。对马赫数6... 多孔介质、微槽道和超声波吸声材料等可用于抑制高超声速边界层第二模态扰动波。通过声波在无穷长小管道中的传播模型给定多孔介质表面的扰动边界条件,采用时间模式的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多孔介质表面对边界层稳定性的影响。对马赫数6热壁平板边界层的考察表明,多孔介质表面不仅可以大大推迟第二模态扰动波的中性点,还可以大大抑制最不稳定第二模态扰动波的幅值增长率。为了找到最优控制参数,在较广的参数范围内考察了多孔介质表面的开孔率和孔半径对第二模态扰动波幅值增长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开孔率和孔半径沿流向的分布。最后,还考察了基本流的当地非平行性(法向速度)对控制效果和最优控制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表面 线性稳定性 高超声速边界层 转捩 层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多喷口干扰复杂流动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坚强 张毅锋 +1 位作者 江定武 毛枚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5-743,共9页
采用具有高分辨率的NND格式,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对典型外形多喷口侧向喷流复杂干扰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了LU-SGS隐式算法.采用分块对接网格技术,生成高质量的贴体计算网格,精确模拟喷口截面.对比分析了不同计算... 采用具有高分辨率的NND格式,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对典型外形多喷口侧向喷流复杂干扰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了LU-SGS隐式算法.采用分块对接网格技术,生成高质量的贴体计算网格,精确模拟喷口截面.对比分析了不同计算格式、限制器形式、网格拓扑及流动形态(层流与湍流)对喷流干扰流场结构和压力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和分析了喷口附近流场的涡系结构、波系结构和喷流干扰引起的气动力特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典型飞行器外形的侧向喷流干扰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喷口参数(喷口位置、数目等)及来流条件对喷流干扰流场结构、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流动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表明,发展的针对多喷口侧喷干扰的数值计算方法是成功的,可以应用于飞行器侧向喷流干扰的流场结构分析及气动力特性数值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喷口 侧向喷流干扰 数值模拟 力/力矩放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特征的目标跟踪算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旭 张毅锋 +2 位作者 刘袁 崔锦实 周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跟踪过程中运动目标的鲁棒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的跟踪算法.首先,利用仿射变换对每一帧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深度去噪自编码器提取归一化图像的特征.由于提取的特征维数巨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 针对跟踪过程中运动目标的鲁棒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特征的跟踪算法.首先,利用仿射变换对每一帧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利用深度去噪自编码器提取归一化图像的特征.由于提取的特征维数巨大,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基于稀疏表示的降维方法,通过投影矩阵将高维特征投影到低维空间,进而结合粒子滤波方法完成目标跟踪.最后,将初始帧的目标信息融入到目标表观更新过程中,降低了跟踪过程中目标发生漂移的风险.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视觉跟踪算法在6段视频序列上获得了较高的准确度,能够在遮挡、光照变化、尺度变化和目标快速运动的条件下稳定地跟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跟踪 深度学习 稀疏表示 模板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喷流与舵面运动相互干扰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坚强 陈琦 +1 位作者 谢昱飞 张毅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20,共6页
针对脉冲喷流以及舵面运动与侧向喷流间相互干扰的非定常动态响应问题,应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和局部网格动态变形技术,研究了脉冲喷流启动和关车时喷流干扰流场的建立过程,分析了不同频率的脉冲喷流间可能导致的干扰效应。研究发现,高... 针对脉冲喷流以及舵面运动与侧向喷流间相互干扰的非定常动态响应问题,应用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和局部网格动态变形技术,研究了脉冲喷流启动和关车时喷流干扰流场的建立过程,分析了不同频率的脉冲喷流间可能导致的干扰效应。研究发现,高频的脉冲喷流间会形成强烈的干扰,严重时喷流放大因子只有正常情况下的1/4。舵面的快速运动也会导致严重的非定常迟滞效应,舵面运动与喷流干扰效应的相位延迟甚至超过90°,因此在进行舵面与喷流的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舵面运动导致的非定常迟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喷流 舵面运动 脉冲喷流 动网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喷流数值模拟精度及实验验证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坚强 江定武 张毅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5,共5页
对喷流干扰研究中的数值模拟精度进行了讨论,结合相关实验重点分析了不同计算格式、限制器形式、网格拓扑及流动形态(层流与湍流)对喷流干扰流场结构、气动力特性和压力分布特性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计算与实验... 对喷流干扰研究中的数值模拟精度进行了讨论,结合相关实验重点分析了不同计算格式、限制器形式、网格拓扑及流动形态(层流与湍流)对喷流干扰流场结构、气动力特性和压力分布特性的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了计算与实验所得到的有喷与无喷之差及干扰因子之值。研究表明,目前CFD与实验之差主要表现在轴向力和俯仰力矩,法向力、有喷与无喷之差及干扰因子之值计算与实验两者基本一致,出现差别的原因主要是对大细长比弹体后体压力分布模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喷流干扰 数值模拟 CFD与实验对比 力/力矩放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高超声速翼身组合体粘性干扰效应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益荣 张毅锋 +1 位作者 解静 陈坚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91,共6页
基于粘性干扰效应的理论研究基础,利用数值模手段获得复杂高超声速外形的气动力数据,建立了完全气体条件下纵向气动力系数的粘性干扰模型;以相对正交距离的形式,给出了粘性干扰模型预测结果的不确定度量化分析。研究表明:从粘性干扰参... 基于粘性干扰效应的理论研究基础,利用数值模手段获得复杂高超声速外形的气动力数据,建立了完全气体条件下纵向气动力系数的粘性干扰模型;以相对正交距离的形式,给出了粘性干扰模型预测结果的不确定度量化分析。研究表明:从粘性干扰参数的理论研究出发,结合数值模拟手段,是研究高超声速复杂外形粘性干扰效应的有效手段;利用粘性干扰参数和迎角的组合,可以建立具有一定精度的粘性干扰模型,从而将不同高度、马赫数和迎角下的高超声速气动力数据进行关联;利用具有较高计算效率的Euler方程结果,结合粘性干扰模型的修正,获得大规模的用于飞行器设计的气动数据,并建立相应的气动数据库,对于工程设计是一种较为高效、经济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动 数值模拟 粘性干扰 翼身组合体 气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神经网络动态特性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何振亚 张毅锋 卢宏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9-67,共9页
本文首先引入了细胞神经网络电路,讨论了其三阶和高阶网络的动态特性,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神经网络的保密通信系统。数值仿真证明两端系统之间的同步仅需要传输一个驱动信号就可达到。由于细胞神经网络自身的优点,在通信方面具... 本文首先引入了细胞神经网络电路,讨论了其三阶和高阶网络的动态特性,并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胞神经网络的保密通信系统。数值仿真证明两端系统之间的同步仅需要传输一个驱动信号就可达到。由于细胞神经网络自身的优点,在通信方面具有良好的通信保密性和系统同步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密通信 混沌 细胞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