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lackfin DSP的H.264解码显示
1
作者 张殿凯 干宗良 朱秀昌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6期50-52,共3页
在简要介绍BF533 DSP开发平台的基础上,着重描述如何对BF533的PPI,DMA等硬件资源进行配置,以及如何将解码器输出的YUV数据按照ITU-R 656帧格式配置成帧后传送到监视器进行显示,实现H.264解码器输出的视频播放。测试结果表明,视频显示播... 在简要介绍BF533 DSP开发平台的基础上,着重描述如何对BF533的PPI,DMA等硬件资源进行配置,以及如何将解码器输出的YUV数据按照ITU-R 656帧格式配置成帧后传送到监视器进行显示,实现H.264解码器输出的视频播放。测试结果表明,视频显示播放可以达到实时要求,完成了一个基于低功耗DSP的实时H.264解码器系统,为移动和无线视频的接收终端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64 DSP ITU-R656 视频解码 视频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法提取褐煤腐植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殿凯 李艳红 +4 位作者 王苗 张远琴 赵文波 赵榆林 刘晓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51-2855,2860,共6页
简要介绍了腐植酸的性质及应用,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氧化法提取褐煤腐植酸的研究进展。结合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究了HNO_(3)氧化、H_(2)O_(2)氧化、空气热氧化和机械活化氧化的氧化机理,并对不同的氧化方法进行性能评价。最后,... 简要介绍了腐植酸的性质及应用,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氧化法提取褐煤腐植酸的研究进展。结合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究了HNO_(3)氧化、H_(2)O_(2)氧化、空气热氧化和机械活化氧化的氧化机理,并对不同的氧化方法进行性能评价。最后,对现阶段氧化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思路并展望了将来氧化法提取褐煤腐植酸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腐植酸 氧化 提取 硝酸 双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山褐煤的分子结构和分子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殿凯 李艳红 +4 位作者 訾昌毓 张远琴 杨荣 田国才 赵文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3-1298,共6页
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褐煤资源潜力巨大、分布广泛但综合利用率低。研究褐煤的分子结构模型,有助于预测褐煤在热解、液化和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及反应路径,进而提高褐煤的综合应用水平。以云南峨山褐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 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褐煤资源潜力巨大、分布广泛但综合利用率低。研究褐煤的分子结构模型,有助于预测褐煤在热解、液化和气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理及反应路径,进而提高褐煤的综合应用水平。以云南峨山褐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13)C核磁共振波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测试方法,获取了峨山褐煤的含碳、含氧及含氮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借助Gaussian 09计算平台,采用量子化学建模的方法构建并优化了峨山褐煤的分子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峨山褐煤的芳碳率为39.20%,芳香碳结构主要为苯和萘,且芳香桥头碳与周边碳的比值χ_(b)为0.07;脂碳率为49.51%,脂肪碳结构主要为亚甲基,季碳和氧接脂碳;氧原子主要存在于羟基、醚氧、羰基和羧基结构中;含氮结构则以吡啶为主。基于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又经过热重实验消除褐煤中残余水分的影响后,计算出峨山褐煤的分子式为C_(153)H_(137)O_(35)N_(2)。依据分子式及分析结果计算出峨山褐煤的结构单元含量并构建出其初始结构模型,采用半经验法PM3基组及密度泛函理论M06-2X/3-21G基组对初始分子构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分子模型具有明显的三维立体特征,芳香环之间较为分散且在空间中排列不规则,芳香簇主要通过亚甲基、醚氧基、羰基、酯基和脂肪环连接,含氧官能团主要分布在分子边缘,脂肪族侧链较多。对优化后的分子模型进行振动频率计算进而获得了分子模型的模拟红外光谱,其与实验红外谱图吻合度良好,证明了峨山褐煤分子结构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有利于直观地了解峨山褐煤的分子结构特征,从而有助于从微观分子角度研究峨山褐煤的宏观性质。同时,峨山褐煤分子结构模型可为其在热解、液化和气化等领域研究中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山褐煤 光谱分析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模型 模拟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勒褐煤结构特征及其分子模型构建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殿凯 李艳红 +4 位作者 常丽萍 訾昌毓 张远琴 田国才 赵文波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7-734,共8页
以云南弥勒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13)C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现代分析技术,获取了弥勒褐煤的结构参数信息。其中,芳香度为38.79%,芳香环取代基数量为3。芳香碳结构主要为苯和萘,脂肪碳... 以云南弥勒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13)C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现代分析技术,获取了弥勒褐煤的结构参数信息。其中,芳香度为38.79%,芳香环取代基数量为3。芳香碳结构主要为苯和萘,脂肪碳结构以甲基、亚甲基为主;氧主要存在于醚氧、羧基和羰基中;氮主要以吡咯氮和吡啶氮的形式存在;硫主要为硫酚或硫醇。根据分析结果,构建出弥勒褐煤的分子结构模型,分子式为C_(147)H_(148)O_(36)N_(2)S。采用半经验法PM3基组和密度泛函理论M06-2X泛函对分子构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模型立体构型显著,且芳香层片在空间上呈现不规则排列,各芳香环之间主要通过甲基、亚甲基、甲氧基以及脂肪环连接。模拟FT-IR光谱和模拟^(13)C NMR波谱均与实验谱图吻合良好,证明了弥勒褐煤分子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分子模拟 分子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肥料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苗 李艳红 +3 位作者 张殿凯 刘东辉 阳超琴 赵文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2-2056,共5页
在简述近年来腐植酸在农业的研究进展和腐植酸肥料的制备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腐植酸绿色低碳肥料田间试验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腐植酸在提高化肥利用率即减少化肥养分损失及促进养分吸收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不同类型腐植酸肥料的合理施用有... 在简述近年来腐植酸在农业的研究进展和腐植酸肥料的制备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腐植酸绿色低碳肥料田间试验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腐植酸在提高化肥利用率即减少化肥养分损失及促进养分吸收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不同类型腐植酸肥料的合理施用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如腐植酸磷肥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增加4.5%~13.6%;腐植酸铵的添加可使油葵增产23.98%;腐植酸复混肥的施用使番茄平均增产16.4%,黄瓜增产10.9%;活性腐植酸复合肥添加可使甘薯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0.45%,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41.86%,因此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农业应用 绿色肥料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溶剂提取宝清褐煤腐植酸的工艺优化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苗 李艳红 +4 位作者 张远琴 訾昌毓 梁光兵 张殿凯 赵文波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61,共11页
以褐煤的高效利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宝清褐煤腐植酸提取率为目标,探索了三种不同溶剂(KOH,NaOH,Na4P2O7)提取褐煤腐植酸的最优工艺条件。实验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 以褐煤的高效利用为出发点,以提高宝清褐煤腐植酸提取率为目标,探索了三种不同溶剂(KOH,NaOH,Na4P2O7)提取褐煤腐植酸的最优工艺条件。实验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腐植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目标值影响最大,且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目标值有一定的影响,KOH提取时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大,NaOH和Na4P2O7提取时反应温度与溶剂浓度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大。得到了不同溶剂下提取宝清褐煤腐植酸的最优工艺参数为:KOH为溶剂时,反应温度86℃,KOH浓度0.04 mol/L,反应时间2.0 h,此时腐植酸提取率为82.99%;NaOH为溶剂时,反应温度94℃,NaOH浓度0.047 mol/L,反应时间1.7 h,此时腐植酸提取率为87.96%;Na4P2O7为溶剂时,反应温度72℃,Na4P2O7浓度0.027 mol/L,反应时间2.0 h,此时腐植酸提取率为86.13%。通过分析三种溶剂提取的腐植酸特性可知,不同溶剂提取的腐植酸的提取率、总酸性基含量及分布不同,使用KOH溶液提取时腐植酸提取率最低,腐植酸相对分子质量最小;使用NaOH溶液提取时腐植酸提取率最高,腐植酸芳香缩合性较高;使用Na4P2O7溶液提取时腐植酸酸性官能团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宝清褐煤 腐植酸 工艺优化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