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规模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1
作者 周雁 张殿伟 +3 位作者 李双建 马健飞 皇甫瑞麟 孙联中 《世界石油工业》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和成藏模式多样,勘探潜力巨大,已发现威远、资阳、安岳、蓬莱4个气田。中国石化针对灯影组部署了多口探井,探索不同区带的成藏条件。勘探突破和失利都揭示了寻找规模优质储层成为亟待认识的问题,特别... 四川盆地震旦系气藏类型、储层类型和成藏模式多样,勘探潜力巨大,已发现威远、资阳、安岳、蓬莱4个气田。中国石化针对灯影组部署了多口探井,探索不同区带的成藏条件。勘探突破和失利都揭示了寻找规模优质储层成为亟待认识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展开勘探台缘区带和突破台内区带成为焦点和难点。在综合近期勘探进展的基础上,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纪的主要地质事件和构造-沉积分异作用,总结规模优质储层发育的3种模式,提出“双相叠合带”控制了规模优质储层分布的新认识。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原始高能相带是规模优质储集体发育的基础;构造隆升导致的准同生期的分带岩溶作用是规模优质储层品质分级和空间定位的关键;早期优质相带和准同生期的成岩相带叠加,构成“双相叠合带”,决定了规模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规模优质储层 双相叠合带 构造-沉积分异 成岩作用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成藏特征与有序分布规律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旭升 黄仁春 +3 位作者 张殿伟 李双建 申宝剑 刘天甲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3-758,共16页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现状和进展,以主力烃源岩为核心,依据成藏要素组合关系划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并分析各个含油气系统的成藏特征,总结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成藏规律,指明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受多期伸展-...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现状和进展,以主力烃源岩为核心,依据成藏要素组合关系划分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全油气系统,并分析各个含油气系统的成藏特征,总结常规-非常规一体化成藏规律,指明未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认为:(1)受多期伸展-聚敛构造旋回的控制,四川盆地海相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区域性盖层,可划分出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个全油气系统。3个全油气系统以独立成藏为主,单一系统内天然气具有亲缘性。同时,局部地区大型断裂带贯穿多套全油气系统,形成断控复式全油气系统。(2)全油气系统内普遍发育“陆棚相页岩气聚集—台缘相控气藏—台内断-相共控型气藏”的成藏序列,具有立体成藏、有序分布的规律。(3)优质烃源岩是大气田形成的基础,全油气系统内天然气具有近源和源内富集的规律,规模性储层的发育与保持是天然气富集的保障,“多元生烃、油气转化、动态调整”是海相油气成藏的特色,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天然气成藏的关键。(4)大型台缘带礁滩相带、深层页岩气与通源断裂相关的大型岩性复合体是未来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油气 全油气系统 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 油气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地球物理技术预测页岩气保存条件——以四川盆地焦石坝构造页岩气藏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殿伟 孙炜 +2 位作者 李双建 郝运轻 刘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9,共8页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巨大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被进一步证实。但是,如何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更加准确有效地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目前仍然是该区页岩气勘...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川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巨大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被进一步证实。但是,如何利用地球物理技术更加准确有效地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目前仍然是该区页岩气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基于叠前地震数据,从裂缝发育程度和地层压力的角度出发,首先利用基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预测技术进行高角度裂缝的预测,然后利用基于叠前纵波波阻抗反演的压力预测技术描述地层压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最终将两者相结合得到评价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新参数——保存系数,进而形成了一套可以有效预测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新方法;将新方法用于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评价,并将气井生产资料与保存系数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气保存系数与其无阻流量的对应性较好,并且弥补了低产井与无阻流量之间的不吻合关系。结论认为,保存系数预测结果与钻井生产资料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证明了新的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裂缝预测 地层压力预测 保存条件 保存系数 评价方法 四川盆地 涪陵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殿伟 高月宇 +1 位作者 王金菊 王艳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56-261,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发酵肉制品中常见8种生物胺(色胺、β-苯乙胺、腐胺、尸胺、盐酸吡哆胺、组胺、酪胺和精精胺)的柱前衍生-HPLC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实际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验证。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发酵肉制品中常见8种生物胺(色胺、β-苯乙胺、腐胺、尸胺、盐酸吡哆胺、组胺、酪胺和精精胺)的柱前衍生-HPLC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实际检测中的适用性进行验证。采用5%三氯乙酸作为提取溶剂,提取发酵肉制品中的生物胺,以丹磺酰氯作为衍生试剂,采用Waters Symmetry C_(18)色谱柱(250 mm×4. 6 mm,5μm),乙腈和水(含0. 1%甲酸的0. 01 mol/L乙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进样洗脱,流速为0. 8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为254 nm。结果表明,发酵肉制品中的8种生物胺在37 min内能够进行分离,在0. 05~50μg/mL,8种生物胺均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 998)。各生物胺3个水平(1. 0、5. 0、10μg/g)加标回收率为83. 34%~111. 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 85%,8种生物胺检出限为0. 03~0. 21μg/g,定量限为0. 10~0. 69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肉制品 生物胺 提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传感体系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殿伟 王金菊 王艳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4-219,共6页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进入人体,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或者慢性累积效应。因此,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显得迫在眉睫。对量子点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传感体系的构...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进入人体,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或者慢性累积效应。因此,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显得迫在眉睫。对量子点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基于量子点的荧光传感体系的构建及在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同时对量子点与分子印迹、电化学、适配体、酶联用技术及碳量子点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传感体系 有机磷农药 检测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基浇注料基质流变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殿伟 马成良 +1 位作者 叶方保 钟香崇 《工业加热》 CAS 2004年第2期55-58,共4页
浇注料的流变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基质流变行为的影响和控制。研究了影响MgO基无水泥浇注料基质流变行为的多种因素如:加水量、SiO2微粉、Al2O3微粉、分散剂、镁砂细粉粒度、刚玉细粉加入量以及Sialon加入量。基于研究的结果,提出流变性较... 浇注料的流变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基质流变行为的影响和控制。研究了影响MgO基无水泥浇注料基质流变行为的多种因素如:加水量、SiO2微粉、Al2O3微粉、分散剂、镁砂细粉粒度、刚玉细粉加入量以及Sialon加入量。基于研究的结果,提出流变性较好的基质组成的合适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基浇注料 流变性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55
7
作者 郭旭升 周德华 +8 位作者 赵培荣 刘曾勤 张殿伟 冯动军 邢凤存 杜伟 陈刚 杨帆 孙川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3-1023,共11页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 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甜点评价、水平井分段压裂及多层立体开发等技术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海-陆过渡相复合型煤系非常规气共探合采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后的“新非常规革命”。石炭系-二叠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尚处在勘探开发初级阶段。基于“十三五”勘探进展和攻关认识,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具有“两源、三高、三气”的非常规天然气地质特征。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多种岩性/岩性组合类型,其中富煤岩性组合和富有机质页岩岩性组合(“两源”)是勘探潜力比较大的主体类型,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储集空间以有机孔和微裂缝为主,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和高含气量的“三高”特点;气体赋存状态深、浅层分异明显,浅层煤层以吸附气为主,深层煤层存在游离气,形成了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三气”共存的多种组合类型。聚焦煤系储层致密、甜点识别难度大、应力大等挑战,初步形成了“长水平段、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钻完井工艺,有效支撑了深层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突破。“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煤系烃源岩及岩性组合综合研究,建立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形成立体勘探开发与工程配套技术,助力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天然气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含气性 非常规天然气 石炭系 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藏)中H_2S形成及富集机制 被引量:37
8
作者 刘文汇 腾格尔 +7 位作者 高波 张中宁 张建勇 张殿伟 范明 付小东 郑伦举 刘全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3-522,共10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含硫天然气田(藏)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模拟实验结果等的综合研究,揭示H2S形成机理并进行分布预测。P2ch—T1f储集层中足够的含镁SO42-溶液和丰富的烃类(古油藏)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是四川盆... 通过对四川盆地含硫天然气田(藏)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模拟实验结果等的综合研究,揭示H2S形成机理并进行分布预测。P2ch—T1f储集层中足够的含镁SO42-溶液和丰富的烃类(古油藏)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是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中大量H2S形成的主要途径;充足的物源基础、足够的能量供给、适宜的储集空间和苛刻的还原环境下发生的原地反应是高含硫天然气田(藏)形成的主要机制。而以与P2ch—T1f礁滩相储集层同期异相的致密碳酸盐岩为主的斜坡带、陆棚内部以及嘉陵江组、雷口坡组等因缺乏物源、能量等难以形成高丰度H2S,即使有自P2ch—T1f储集层运移而来的高含硫天然气,也因远距离运移H2S被消耗而变为富烃低硫天然气。预测川东北黑池梁礁滩相沉积区有发育高含硫天然气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硫化氢 TSR 富集机制 高含硫天然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类型与生烃潜力 被引量:39
9
作者 刘全有 金之钧 +3 位作者 高波 张殿伟 徐美娥 唐瑞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8,共9页
通过野外和岩心样品系统采集,对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元素组成、Rock-Eval、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确立了二叠系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局部存在Ⅰ型或Ⅲ型;利用烃源岩TOC和热解生烃参数探讨了其生烃潜力,泥岩有机碳含... 通过野外和岩心样品系统采集,对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元素组成、Rock-Eval、碳同位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确立了二叠系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局部存在Ⅰ型或Ⅲ型;利用烃源岩TOC和热解生烃参数探讨了其生烃潜力,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高于灰岩,生烃潜力大。同时,对于高演化海相泥岩和灰岩生烃潜力进行了恢复,提出了高演化泥岩和灰岩生烃潜力的恢复对客观评价我国南方高演化碳酸盐岩具有一定必要性。四川盆地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普遍高,已达到高-过成熟阶段;在早白垩世二叠系烃源岩进入生气高峰有利于后期天然气聚集成藏,为我国南方海相上组合天然气勘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类型 生烃潜力 海相烃源岩 二叠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合盆地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分散可溶有机质 被引量:29
10
作者 刘文汇 张建勇 +3 位作者 范明 高波 张殿伟 郑伦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天然气形成具有多源性,以天然气直接母源赋存状态分类为基础,厘定了主要气源分散可溶有机质的概念。对分散可溶有机质赋存状态以及生成途径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作为气源岩的生气丰度下限,分析了生气潜力,认为分散可溶有机质是高演化... 天然气形成具有多源性,以天然气直接母源赋存状态分类为基础,厘定了主要气源分散可溶有机质的概念。对分散可溶有机质赋存状态以及生成途径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作为气源岩的生气丰度下限,分析了生气潜力,认为分散可溶有机质是高演化阶段的最主要气源,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分析了可溶有机质演化程度与气态烃转化率以及同位素的关系;指出分散型可溶有机质裂解气轻烃中环烷烃含量高,而聚集型可溶有机质裂解时链烷烃生成量较苯系物多,且裂解过程中没有环烷烃产物出现,这是因为无论是硅酸盐岩还是碳酸盐岩都对可溶有机质的成气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分散可溶有机质比聚集可溶有机质生气潜力更为有效。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讨论了分散可溶有机质评价方法,使分散可溶有机质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同位素 裂解气 分散可溶有机质 气源 天然气 叠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高波 刘文汇 +2 位作者 范明 张殿伟 南青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天然气 油气地球化学 生物降解作用 成藏期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晓锋 刘文汇 +3 位作者 徐永昌 郑建京 张殿伟 南青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8,共4页
库车坳陷天然气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85‰~-156‰,除DW10525井为-156‰外,其余9个样品相对较轻,基本轻于-170‰,而DW10525井的δ13C1值为-28.5‰,也相对较重;库车坳陷天然气乙烷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39‰~-113‰。塔中地区和塔... 库车坳陷天然气甲烷的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85‰~-156‰,除DW10525井为-156‰外,其余9个样品相对较轻,基本轻于-170‰,而DW10525井的δ13C1值为-28.5‰,也相对较重;库车坳陷天然气乙烷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39‰~-113‰。塔中地区和塔东地区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68‰~-151‰,范围相对较小。轮南地区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分布为-190‰~-140‰,分布范围较广,乙烷氢同位素组成分布为-187‰~-145‰,与甲烷的分布范围相近,大多数样品同时出现甲烷、乙烷的碳、氢同位素组成序列倒转的现象。塔西南地区的阿克1井天然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为-23.0‰,氢同位素组成为-131‰,均较重,这可能与深部物质的参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嗒里木盆地 天然气 氢同位素组成 碳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膏盐岩油气封盖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永豪 曹剑 +4 位作者 胡文瑄 陆现彩 范明 张殿伟 洪冬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4-643,共10页
膏盐岩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一种油气盖层,越来越多的勘探实例显示膏盐岩油气封盖性差异显著。为加强对这个科学问题的理解,综述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膏盐岩的成因主要有膏盐盆和萨布哈两种,分别呈环带状和平行岸线的带状分... 膏盐岩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一种油气盖层,越来越多的勘探实例显示膏盐岩油气封盖性差异显著。为加强对这个科学问题的理解,综述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膏盐岩的成因主要有膏盐盆和萨布哈两种,分别呈环带状和平行岸线的带状分布。前者分布广、厚度大,最具封盖意义。膏盐岩的封盖机理主要包括物性、超压和塑性三重封闭。膏盐岩的溶蚀在垂向上可划分为4个带:顶部溶蚀带、断层溶蚀带、层内水溶蚀带和底部溶蚀带;平面上可划分为3个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在评价膏盐岩封盖性时,要多方面综合考虑。首先是内因,即膏盐岩的分布面积、完整度与厚度等。在此基础上再分析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外因)对封盖性的影响。评价的定量化是发展趋势,尤其是溶蚀和构造作用(外因)对膏盐岩封盖性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断接厚度 溶蚀作用 构造作用 膏盐盆 膏盐岩 油气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天然气烃源新认识及其示踪体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文汇 王杰 +3 位作者 腾格尔 张殿伟 饶丹 陶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9-825,共7页
通过对南方海相层系多种烃源(烃源岩、固体沥青、沥青砂岩、原油/油苗)、天然气相关模拟实验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海相层系存在多种烃源共存且相互转化、连续或叠置生烃特征,尤其南方海相烃源岩普遍存在生气母质的物质状态转换和生烃过... 通过对南方海相层系多种烃源(烃源岩、固体沥青、沥青砂岩、原油/油苗)、天然气相关模拟实验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海相层系存在多种烃源共存且相互转化、连续或叠置生烃特征,尤其南方海相烃源岩普遍存在生气母质的物质状态转换和生烃过程与贡献的接替,呈现出"多源复合、多阶连续"的天然气形成演化特点。根据母质继承效应、同位素分馏效应及累积效应,构建了以稳定同位素组成为基础,以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轻烃、非烃气体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微量元素为重要手段的不同形式烃源转化成烃过程的示踪指标体系,可以示踪不同形式烃源转化成烃过程。进一步完善了天然气形成、成藏的三元示踪体系,提出了气源岩时代模型公式以及气-源对比、成因判识指标及其示踪,初步建立混源气识别及混源比例定量判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示踪体系 混源气 地球化学 天然气 海相层系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来源的多种途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文汇 张殿伟 +2 位作者 高波 郑建京 王晓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401,共9页
天然气和石油的形成相比具有多种地质来源性,表现在成因类型的多样性、成气机制的多样性和成气母质赋存状态的多样性。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有机来源和无机来源、单一来源和复合来源以及单一来源有机质成气演化过程的多阶... 天然气和石油的形成相比具有多种地质来源性,表现在成因类型的多样性、成气机制的多样性和成气母质赋存状态的多样性。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有机来源和无机来源、单一来源和复合来源以及单一来源有机质成气演化过程的多阶段性和连续性。而成气机制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在天然气形成的不同阶段,由于气源岩母质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不同的成气机制(如生物化学、脱羧、缩聚、热解、裂解、力化学,以及催化和加氢等多种化学反应)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成气母质赋存状态的多样性中,除生物可利用物质的水溶有机质,CO2及早期形成的有机质外,分散和聚集型不溶和可溶有机质均是成气母质的主要赋存状态。在叠合盆地中,分散型可溶有机质沥青伴随盆地的再次沉降,由于其具有更好的催化条件,使石油裂解的活化能降低,更利于干酪根裂解形成气态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类型 成气机制 成气母质 可溶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被引量:17
16
作者 高波 范明 +2 位作者 刘文汇 南青云 张殿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8-622,共5页
塔河油田天然气组分以烃类气体为主,平均含量占气体总体积的94.09%;非烃气体以N2和CO2为主,平均含量分别占4.2%和1.19%。烃类气体中以甲烷占绝对优势,平均含量为76.23%;重烃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17.86%;干燥系数(C1/C1-5)平均为0.81,整... 塔河油田天然气组分以烃类气体为主,平均含量占气体总体积的94.09%;非烃气体以N2和CO2为主,平均含量分别占4.2%和1.19%。烃类气体中以甲烷占绝对优势,平均含量为76.23%;重烃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17.86%;干燥系数(C1/C1-5)平均为0.81,整体上属典型的湿气。塔和油田所有样品的δ13C2都轻于-30‰,属于典型的油型气范畴;天然气的1δ3C1<δ13C2<1δ3C3,呈明显的正序排列,显示天然气为典型的有机成因。塔河油田伴生天然气主体属于典型油型气,未发现其他母质类型天然气的混入。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母质演化程度已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且以高过成熟阶段为主。结合地质背景进行分析,源岩应属寒武—奥陶系。部分系列碳同位素的非线性分布模式显示,塔河油田的天然气具有两期充注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原油伴生气;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 碳同位素 油型气 天然气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中氮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全有 戴金星 +2 位作者 刘文汇 秦胜飞 张殿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统计分析塔里木盆地103个天然气样品,发现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主要存在两种成因类型,即油型气和煤成气,且氮气含量在油型气中明显高于煤成气。在台盆区产自古生界地层的塔中、东河塘、哈得和中生界的轮南地区为异常高氮气天然气,氮气... 通过统计分析塔里木盆地103个天然气样品,发现塔里木盆地天然气主要存在两种成因类型,即油型气和煤成气,且氮气含量在油型气中明显高于煤成气。在台盆区产自古生界地层的塔中、东河塘、哈得和中生界的轮南地区为异常高氮气天然气,氮气含量大于20%;新生界地层与塔西南和库车坳陷的中生界地层产出的天然气氮气含量最低(<5%),主要为煤成气;塔北地区,天然气氮气含量变化较大,低含量氮气主要为煤成气,而高氮气含量天然气为油型气,在高氮气含量的油型气中,不同热演化阶段氮气来源不同,其含量也不相同。雅克拉天然气高氮气含量可能是来源于高演化形成的氮气与少量深部气体的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氮气 地球化学 成因类型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都匀运动不整合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冬胜 李双建 +3 位作者 朱东亚 张殿伟 沃玉进 何治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1-728,共8页
都匀运动在贵州南部表现最明显,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关于这期构造运动在四川盆地内部的表现及其影响的研究较少。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剖面对不整合的刻画,发现在川中和川西地区上奥陶统宝塔组碳酸盐岩地层上、下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 都匀运动在贵州南部表现最明显,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认可,关于这期构造运动在四川盆地内部的表现及其影响的研究较少。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剖面对不整合的刻画,发现在川中和川西地区上奥陶统宝塔组碳酸盐岩地层上、下存在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而二叠系与志留系之间几乎不存在角度不整合。由此认为,都匀运动是影响川中古隆起变形的关键构造运动,志留纪末的广西运动在川中乃至整个四川盆地无褶皱作用发生。都匀运动在川西北地区造成了奥陶系宝塔组的暴露溶蚀,与上覆志留系烃源岩构成上生下储的成藏模式,在川中隆起及周缘造成了褶皱核部和翼部构造裂缝的发育,并加深了震旦系—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发育程度。受此影响,川中隆起周缘志留系覆盖区发育震旦系—奥陶系岩溶储层,这些岩溶区是震旦系—奥陶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岩溶 奥陶系 都匀运动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超压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及超压预测理论模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宇坤 何生 +4 位作者 何治亮 张殿伟 李天义 王晓龙 郭小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6-724,共9页
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目前仍然是超压研究的难点问题,常用的碎屑岩地层超压预测方法是建立在Terzaghi有效应力理论基础上的、经验性的、且需要有明确响应超压的测井和地震参数(主要是纵波速度)。这些经验性的方法不适用于岩性致密且物... 碳酸盐岩地层超压预测目前仍然是超压研究的难点问题,常用的碎屑岩地层超压预测方法是建立在Terzaghi有效应力理论基础上的、经验性的、且需要有明确响应超压的测井和地震参数(主要是纵波速度)。这些经验性的方法不适用于岩性致密且物性极不均一的碳酸盐岩地层的超压预测。通过碳酸盐岩样品超压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剖析岩石弹性性质与孔隙流体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关系,基于含流体岩石多孔介质弹性理论和广义胡克定律,从分析碳酸盐岩地层应力-应变-孔隙压力本构关系着手,建立表征孔隙压力与岩石弹性参数定量关系的超压预测理论模型(超压预测量化模型)。利用实测碳酸盐岩样品矿物组分含量并结合Voigt-Reuss-Hill模型计算岩石基质弹性模量,利用Wood模型和Patchy模型计算孔隙流体弹性模量,然后再利用碳酸盐岩样品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得到的实际有效应力与岩石骨架弹性模量相关关系,根据Biot有效应力定律,计算得到岩石样品的等效骨架弹性模量。利用上述获得的碳酸盐岩样品各弹性参数,通过超压预测量化模型计算碳酸盐岩超压,并与碳酸盐岩样品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加载的孔隙流体压力进行对比,验证了超压预测量化模型的合理性,提出了基于实测资料的模型校正方法。该超压预测理论模型所需的岩石弹性参数也可通过研究测井和地震资料计算获得,并可利用地震资料实现碳酸盐岩地层的超压钻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弹性理论 有效应力 弹性波速度 岩石物理模型 超压预测 碳酸盐岩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缘寒武系膏溶角砾岩的识别标志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彭勇民 高波 +6 位作者 张荣强 张殿伟 孙冬胜 沃玉进 周雁 汪新伟 李双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7,共6页
在四川盆地南缘寒武系地表露头上,发现了与雷波县火草坪、甘洛县黑马石膏岩密切共生的膏溶角砾岩;在寒武系实测剖面上,发现了抓抓岩剖面13层30余m、长坪剖面4层17.5m、范店剖面4层20余m以及三汇场剖面4层35m的膏溶角砾岩。膏溶角砾岩分... 在四川盆地南缘寒武系地表露头上,发现了与雷波县火草坪、甘洛县黑马石膏岩密切共生的膏溶角砾岩;在寒武系实测剖面上,发现了抓抓岩剖面13层30余m、长坪剖面4层17.5m、范店剖面4层20余m以及三汇场剖面4层35m的膏溶角砾岩。膏溶角砾岩分为紫红色含石膏角砾状泥岩和灰黄色膏溶角砾状白云岩2类,局部保存较好的纹层状与条带状构造;角砾大小一般为大于2cm×3cm;成分为泥晶白云岩,胶结物为粘土与方解石;其原岩为韵律条带状白云质石膏岩,可以与丁山1井的中下寒武统的条带状石膏类岩层(26.9m/10层)很好地对比。推测从川东南往四川盆地内部具有更好的潟湖微相厚层石膏岩,从而改变了以往该区无膏盐岩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膏溶角砾岩 寒武系 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