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杞苜蓿间作模式下调亏灌溉对苜蓿光合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苏鹏海 齐广平 +5 位作者 康燕霞 王金恒 张正苹 李晓敏 蔡玲惠 赵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5,82,共6页
为明确种植模式、调亏灌溉与光能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提高间作系统的生产能力,以幼龄期枸杞间作苜蓿和单作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轻度、中度、重度四种水分模式,比较研究了苜蓿叶片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对种植模式和调亏灌溉的响应。结... 为明确种植模式、调亏灌溉与光能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提高间作系统的生产能力,以幼龄期枸杞间作苜蓿和单作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轻度、中度、重度四种水分模式,比较研究了苜蓿叶片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对种植模式和调亏灌溉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同种植模式时,苜蓿叶片光响应参数AQY、Pnmax和LSP随调亏程度的降低而增加,LCP和Rd随调亏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n、Tr和Gs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先升后降,Ci随光强的增加而减小后趋于稳定;Pn、Tr、Gs和Ci总体随调亏程度的降低而降低,但Ci在重度调亏下高于中度调亏。随调亏程度的降低,苜蓿茎、叶含水量,茎叶比,干物质量随之降低,两种种植模式下,地上生物量均在充分灌溉时达最大值,其中J1为513.84 g/m^2,D1为518.84 g/m^2。相同水分处理时,苜蓿各个指标差异性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均不显著。这表明在幼龄期枸杞间作苜蓿,对苜蓿生理生化过程、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两种种植模式下,水分是苜蓿光能利用与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调亏灌溉 苜蓿 光合特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引黄灌区枸杞间作豆科牧草对土壤温度及枸杞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史晓巍 齐广平 +4 位作者 汪精海 康燕霞 马彦麟 王金恒 张正苹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13,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枸杞间作豆科牧草的水热效应,构建适宜于甘肃引黄灌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枸杞豆科牧草间作模式.【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分析了土壤温度、枸杞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枸杞/苜蓿(LA)、枸杞/红豆草(LS)、枸杞/毛苕子(LV)、枸杞... 【目的】通过研究枸杞间作豆科牧草的水热效应,构建适宜于甘肃引黄灌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枸杞豆科牧草间作模式.【方法】基于大田试验分析了土壤温度、枸杞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枸杞/苜蓿(LA)、枸杞/红豆草(LS)、枸杞/毛苕子(LV)、枸杞/箭筈豌豆(LB)、枸杞/黄豆(LG)5种模式的响应关系,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枸杞产量的影响.【结果】5种间作模式都能够降低高温时段5~25cm土层土壤温度,尤其在枸杞盛花期降温效果最为明显,LG间作模式更有利于降低夏季高温胁迫;除LG模式外,LA、LS、LV和LB都有利于提高枸杞新梢生长量和粗度,且增幅在盛花期最为明显,LA与LS模式较LV、LB模式促进枸杞新梢生长量效果更为明显;在营养生长期至盛果期,枸杞新梢生长量、粗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枸杞新梢生长量、产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度呈显著负相关;LA与LS模式下,枸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 348.37、2 321.28kg/hm^2和1.98、1.97kg/(mm·hm^2).【结论】枸杞/苜蓿、枸杞/红豆草能够提高共生期植被覆盖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增产效果较为明显,是适宜当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枸杞豆科牧草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枸杞 土壤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